赫鲁晓夫改革(赫鲁晓夫改革造成严重的后遗症指?)
电话:18514096078
赫鲁晓夫改革具体内容
1、赫鲁晓夫改革主要内容是经济改革和政治改革。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工业方面,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政治改革主要是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平反冤假错案,为受迫害者恢复名誉。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
2、政治方面 主要是平反冤假错案;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是在基本上不动中央集权体制的基础上,扩大地方权限,以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原则改组党和政府机构。
3、主要是平反冤假错案;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农业方面:取消这种义务交售制,改为农产品采购制;开垦荒地,改革集体农庄,种植玉米运动。工业方面:改进工业和建筑业的管理组织。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都进行了哪些改革?
农庄改革,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赫鲁晓夫强调要扩大对集体农庄的帮助。国家派出2万名有大学文化水平的干部去当农庄主席,并向农村输送了12万名农机师、农艺师和拖拉机手。国家大力发展农机工业,使农村拥有的机械数量成。
赫鲁晓夫在政治领域比较成功的改革是平反冤狱和加强法制,这主要是针对大清洗运动而展开的。大清洗中制造的冤案大部分被平反,到1957年,苏联有800万政治犯获得了自由,这是赫鲁晓夫一项很大的功绩。
农业方面——体制改革,赫鲁晓夫在执政期间,对苏联经济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和调整,种植玉米运动。工业方面——赫鲁晓夫上台后,发现中央很难把全国20多万个企业都集中管理好,力图改变这种高度集中管理体制。
赫鲁晓夫在执政期间,对苏联经济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措施有:①改善计划体制。1955年以前,国家给农庄、农场下达的生产计划指标多达280 项,从1955 年起,改为只下达农产品收购指标一项,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
赫鲁晓夫改革,开始于1956年,结束于1964年。政治方面:主要是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
赫鲁晓夫在政治方面批判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结果:导致中苏关系恶化。赫鲁晓夫在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措施有:①改善计划体制。
赫鲁晓夫改革的对象是谁
1、二战后。苏联经历了三次改革,即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20世纪50年代的改革,因没有理论上的突破和带有盲目性而以失败告终。
2、3年3月14日,马林科夫辞掉中央书记职务,由赫鲁晓夫等五人组成书记处。赫鲁晓夫成为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但此职务的权力仅集中宣传和意识形态上,政治和经济事务则落入马林科夫和贝利亚手中。
3、政治方面主要是平反冤假错案;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强调集体领导原则。农业方面实行义务交售制、集体农庄的制度。经济方面,赫鲁晓夫在执政期间,对苏联经济进行了广泛的改革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