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部门性法律(部门法是法律吗)

2025-10-09 11:44:07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

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具有同等效力。对于行政法规的和地方性法规之间的冲突,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应优先适用行政法规的规定。

在地方性法规与地方政府规章的关系上,地方性法规是地方政府制定规章的依据之一,地方性法规的效力要高于地方政府规章。本法规定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规章,也反映了权力机关与执行机关之间的关系。

法律分析:行政规章中包含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但是两者性质相差甚远。行政规章的制定决策权在于国务院和政府(省市各地),部门规章则是细分到具体部门的具体相关条例解释。部门规章有局限专属性质。

法律主观:地方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的区别: 制定机关不同:地方性法规由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制定,地方规章由地方人民政府制定; 法律效力不同:地方规章的法律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

”可见,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效力是相同的,不存在哪个效力更高。

七大部门法有哪些

1、.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要国家机关组织法、选举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授权法、立法法、国籍法等。

2、中国法律按部门法共分为七大类,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部门法是指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一国现存全部法律规范的总称。

3、法律分析: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原则所划分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和。

4、中国法律的七大分类中国法律按部门法共分为七大类,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部门法是指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一国现存全部法律规范的总称。

5、.客观原则。划分部门法不是主观任意进行的,它有相对稳定的客观依据,这就是社会关系。2.目的原则。划分法律部门的目的在于帮助人们了解和掌握本国现行法律。3.平衡原则。

什么是部门法?

部门法是一个法学概念。在现实的法律制度中并不存在与部门法相对应的法规或法典;是构成法律体系的基本要素。部门法的内容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彼此间又不是截然可分的。

你说的商法、经济法、民法、刑法等都是部门法。调整同一类法律关系的法律就是同一个部门,比如民法就是指调整人与人之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包括合同问题、婚姻问题、继承问题、收养问题等等。

又称法律部门,是指一个国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是法律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也是法律分类的一种形式。

法律部门的划分标准

1、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有: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任何法律都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否则,就不能称其为法律。法律规范的调整方法。

2、法律部门划分的标准包括:主要标准是法律所调整的不同社会关系,即调整对象。其次是法律调整方法。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准则,任何法律都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否则就不成其为法律。

3、划分法律部门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法律领域的专业性:根据不同法律领域的专业性,如刑法、民法、商法等,可划分相应的法律部门,以确保专业知识和经验的集中和高效运作。

部门法和规范性法律文件的联系区别?

二者之间的关系是:(1)规范性法律文件是表现法的内容的形式或者载体,部门法就是由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的;(2)部门法不等于规范性法律文件。部门法往往是由许多个规范性法律文件构成的。

法律分析:部门规章是以财政部长令的形式发布的,规范性文件不是。前者的效力略大于后者。前者多有办法二字,准则是基本准则,后者是具体准则。

法律规定、法律部门、法律体系的联系与区别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不同的法律部门又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即法律体系。换句话,法律体系就是部门法体系。

法规即指国务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民族自治机关和经济特区人大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规章是行政性法律规范文件,之所以是规章,是从其制定机关进行划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