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法律上开义务(义务是谁规定的)

2025-10-19 10:08:52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法律意义上的义务有哪几种形式

1、法律明确规定的义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具体分析如下:(简单介绍两点)法律的明文规定。

2、根据履行义务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零九条 自然人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

3、如交纳捐税、服兵役,是政治生活的法律义务;抚养子女、履行债务,是一般的民事法律义务。

4、协助义务,即合同当事人应协助对方履行义务,以使合同能顺利履行。方便义务,即为对方履行合同义务提供方便的义务。法定义务是指由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具有强制性。

法律上的告知义务

通知义务 通知义务又称告知义务,指合同当事人应将对合同相对方利益有重大影响的事项告知对方的义务。 说明义务 合同当事人对合同相对方利益有重大影响的事项负有向对方说明的义务。

行政法规有告知义务。【法律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

修改后保险法将提示义务和明确说明义务共同作为免责条款生效的前提条件;判断是否履行明确告知义务既要看对免责条款的提示义务及形式要件又要看明确说明义务的具体内涵即实质要件。

法律主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有知情权,有义务通知消费者购买,并在文件上注明,避免消费者纠纷。商家未履行提醒和告知义务,应对消费者的选择失误承担一定责任。

法律分析:公安机关在第一次讯问犯罪嫌疑人或者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的时候,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委托律师作为辩护人,并告知其如果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没有委托辩护律师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行政法规可以就下列事项作出规定:(一)为执行法律的规定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事项;(二)宪法第八十九条规定的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的事项。

义务有哪几种类型

法律意义上的义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积极义务是指依照法律的相关规定,行为人应当主动为一定的行为,以促成受法律保护的特定或不特定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得以实现。

从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形态可划分为应有权利和义务、习惯权利和义务、法定权利和义务、现实权利和义务。根据权利之间、义务之间的因果关系,可划分为第一性权利和义务与第二性权利和义务。

职务或业务要求的作为义务,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其职务或业务本身要求他负有某种作为的义务。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法律行为是指在法律上能够引起一定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法律行为在实践中主要表现为合同行为。

法律义务可分为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积极行为即是指作为,应当为某事,是以主体作用于客体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又称作为,是指以积极、主动作用于客体的形式表现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