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调和鼎鼐(调和鼎鼐之道)

2025-11-05 12:22:16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调什么鼎什么的成语

调丝弄竹、调风变俗、调良稳泛、调和鼎鼐、调词架讼、调神畅情、调兵遣将、调停两用、调舌弄唇 调兵遣将: 调动兵力,派遣将领。泛指调动安排人力。调虎离山: 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

调和鼎鼐——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琴瑟调和——比喻夫妻恩爱。南腔北调——原指戏曲的南北腔调。现形容说话口音不纯,搀杂着方言。

调羹鼎的成语有:吃闭门羹,调和鼎鼐,橡饭菁羹。调羹鼎的成语有:调和鼎鼐,鼎鼎大名,吃闭门羹。2:注音是、ㄊ一ㄠ_ㄍㄥㄉ一ㄥˇ。3:拼音是、diàogēngdǐng。

⑵ 带有鼎字的成语(带解释的) 鼎立无双,指独一无二 人声鼎沸,形容很热闹 ⑶ 带鼎字的成语10个,要有解释。 列鼎而食:列:陈列;食:吃。形容豪门贵族的奢侈生活。 调和鼎鼐: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

尝鼎一脔 (cháng dǐng yī luán) 解释: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 出处:《吕氏春秋·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调和鼎鼐是什么意思?调和鼎鼐成语造句和典故

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 鼎鼐 中调味。 比喻 处理 国家 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成语出处: 《旧唐书·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喜调鼎之功。

[成语解释] 相传商武丁问傅说治国之方,傅以如何调和鼎中之味喻说,遂辅武丁以治国。后因以“鼎鼐调和”比喻处理国政。百科解释如下:成语:鼎鼐调和 dǐng nai tiáo hé 【解释】:比喻处理国政。

调什么鼎什么的成语是:调和鼎鼐[tiáo hé dǐng nài]。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成语出自《旧唐书,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喜调鼎之功。

调和鼎鼐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英文翻译是什么?

百科解释如下:调和鼎鼐 tiáo hé dǐng nài 〖释义〗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出处〗《旧唐书·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喜调鼎之功。

词目 调和鼎鼐 发音 tiáo hé dǐng nài 释义 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

拼音:tiáo hé dǐng nài解释:鼎:古代烹调食物的器具,三足两耳;鼐:大鼎。于鼎鼐中调味。比喻处理国家大事。多指宰相职责。出处:《旧唐书·裴度传》:“果闻勿药之喜,更喜调鼎之功。

古代两种烹饪器具。比喻宰相的职位。鼎鼐的词语解释是:鼎和鼐。古代两种烹饪器具。比喻宰相的职位。注音是:ㄉ一ㄥˇㄋㄞ_。拼音是:dǐngnài。结构是:鼎(半包围结构)鼐(上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