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法律与约定(法律与约定俗成)

2025-07-02 11:29:42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当事人约定和法律公约哪个法律效应的

约定优于法定主要是针对民事方面的合约,而且是不能与法律上强制性规定相冲突的情况下,约定在法律的效力上高于法定的效力,即法院或仲裁机构在对某一情况存在约定又有法定的情况下,采纳约定的内容,不采纳法定的内容。

合同(或合约),是双方当事人基于意思表示合致而成立的法律行为,为私法自治的主要表现。

法律主观: 有效力。根据《民法典》约定在本质上也是合同的一种表现形式,合同约定效力,指依法成立受法律保护的合同,对 合同当事人 产生的必须履行其合同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合同的法律拘束力,即法律效力。

有约定从约定的法律规定

1、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三十六条 民事法律行为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行为人非依法律规定或者未经对方同意,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民事法律行为。

3、法律主观:合同的约定并不能大于法律规定,因为合同的约定需要符合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

4、法律客观:《民法典》第五百八十五条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5、鉴于意思自治原则,很多法律法条都会有这样的规定,在合同法中尤其显著。

6、合同管辖法律规定合同管辖:有约定的从约定,无约定或约定不明的,按照法律规定《民诉法》法定管辖:第二十三条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约定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法律主观:有。根据《 合同法 》约定在本质上也是合同的一种表现形式,合同约定效力,指依法成立受法律保护的合同,对 合同当事人 产生的必须履行其合同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 解除合同 的法律拘束力,即法律效力。

法律分析:有。约定是在出于双方意思表示真实且双方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无无效约定条款、不存在法定无效的情形下是有效的。

有法律效力。约定是在出于双方意思表示真实且双方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无无效约定条款、不存在法定无效的情形下是有效的。

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的不一样有效吗

1、法律主观:合同约定不 符合法律规定 的,如果是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则合同无效;但如果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合同无效的,则合同仍然具 有法律效力 。

2、百度知道提示信息知道宝贝找不到问题了_! 该问题可能已经失效。

3、合同的约定并不大于法律规定。《民法典》规定,合同约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是无效的。法律没有强制性规定的,当事人可以自由约定,在履行时也以约定优先,当时人没有约定时遵循法律的相关规定处理。

4、法律分析:违反法律法规的合同是无效的。违反法律或强制性规定的法律行为不受法律保护。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 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

5、合同中的条款和法律中的规定有冲突的解决方法:合同的约定不能违背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如果合同中有违法之处的,那么违法部分的条款无效,其他条款仍然有效;如果合同双方有争议,可诉诸人民法院解决。

6、没有法律依据的,法律规定当事人需要按照合同约定内容来履行,具体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八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