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靓号的法律(靓号的坏处)

2025-08-13 05:49:30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联通靓号政策

1、联通靓号保底200指的是用户在选择联通套餐时,其套餐的最低消费金额为每月200元。这意味着用户每月需要支付至少200元的服务费,才能享受该套餐所包含的通信、流量、短信等服务。

2、法律分析:依据靓号尾号对应的稀缺性及用户偏好程度,将靓号分成6级,统一搭建了靓号级别、尾号类型、预存款、月承诺通信费、协议期等基本模型,并明确了相应参考值。

3、尾号为AAAA四连号的靓号月最低消费是500元,靓号协议期10年,尾号为AAA三连号的靓号月最低消费是200元,靓号协议期10年,尾号为ABAB或AABB的靓号月最低消费是100年,靓号协议期是5年。

4、您可以根据您的需要办理联通手机靓号,靓号分为5类,每类靓号有不同的月承诺通信费从70元至2000元不等,在网协议时长从5年到10年不等,且需要签订相关协议。

5、联通靓号5年协议到期后,只要符合可以携号转网的条件,就可以申请携号转网。请注意,具体的规定可能会因地区和政策的变化而有所不同。如果想要更详细的信息,建议直接联系当地的联通营业厅或者参考最新的相关政策文件。

取消靓号协议违反哪条法律法规

法律分析:可以违约,靓号协议一般都会规定违约金,然后支付违约金,合同会因为违约而解除。

法律主观:靓号协议20年可以解除,靓号协议属于附期限的合同。如靓号协议已到期,可自由解除,靓号协议未到期,但协议中有明确解约条款的按条款执行,如客户靓号协议未到期且协议中未有明确解约条款的,可协商解除。

不允许**。手机靓号终生抵消和终身不能过户的规定是违法的。手机靓号也是手机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的规定,双方为平等主体,彼此之间的权利义务只受限于国家法律法规和双方的约定。

靓号协议可以提前解除,机主本人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原件至联通自营厅结算解约金。解约金=每月承诺通信费×3个月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五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个人出售手机靓号违法吗

1、法律分析:如果没有危害到他人,是不违法的,法律也没有具体的规定说卖手机号码有罪。非法泄露、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将获罪。

2、法律主观:倒卖手机号码犯法,如果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不违法。在购买的过程如果买卖双方属于自愿交易的,且符合市场规则,售卖手机靓号就不算是违法行为。

4、法律分析:这不是犯法是犯罪,手机号码属于他人信息,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5、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号码的滥用;全面查处非法买卖手机号码等违法行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号码泄露;要求网络服务商积极主动开展号码备案和号码查询管理工作,定期对号码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可疑号码并及时处理。

6、合法。卖靓号没有法律进行禁止,但是对于靓号资源的管理,大家都觉得运营商首当其冲。如果是高价倒卖手机号码,则涉嫌违反价格法律规定,可以由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罚。

靓号20年协议合不合法

1、法律分析:不合法,靓号协议期最长不超过三年,最短不短于一年;可以致电10010客服热线,由客服人员在系统中查询合约期限以及到期时间;因为已经签定了消费协议,所以建议最好是在协议期内按照协议内容使用规定套餐。

2、不合法。移动靓号协议最长不超过三年,最短不短于一年。在使用规定套餐时,如已签订消费协议,按协议内容使用规定套餐。携号转网需遵守协议规定。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超过部分无效。

3、靓号20年协议是合法的。协议期,保底消费,作为运营商来说,好的资源,一般都会匹配高的套餐和长的协议期。

4、法律分析:合法,目前法律对于合同履行时间没有强制约定,当事人可以按照意思自治进行约定。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二条 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但是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5、法律分析:联通靓号二十年协议并未违反法律。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百零五条规定:租赁期限不得超过二十年。超过二十年的,超过部分无效。

靓号协议可以解除吗

可以取消。联通公司作为一个经营者,其提供的靓号服务是一种商业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规定,双方当事人可以协商解除或变更合同。

法律分析:可以违约,靓号协议一般都会规定违约金,然后支付违约金,合同会因为违约而解除。

未到期且协议中有明确的解约条款,当事人可以协商一致后解除合约是,不可强制取消,所以取消靓号协议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和第五百六十三条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