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性法律(什么是正式法律渊源)
电话:18514096078
23、法律的本质、特征及其含义是怎样的
1、法律的含义和本质可以概括为:法律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法律通过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规范社会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稳定。
2、法律的本质: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有以下四个特征: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所以法具有国家意志性。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循的效力,所以法具有强制性。
4、法律依据:法的特征:(1)法是经过国家“制定或者认可”才得以形成的规范,具有国家意志性。(2)法是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具有国家强制性。
简述我国正式的法的渊源和非正式的法的渊源
1、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主要指以规范性法文件形式表现出来的成文法,如立法机关或立法主体制定的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条约等。
2、法的渊源分为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两大种类:中国法的正式渊源有八个,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自治法规、地方性法规、经济特区法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3、法律分析: 法的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可以从体现于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明确条文形式中得到的渊源,如宪法、法律、法规等,主要为制定法,即不同国家机关根据具体职和程序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
4、制定法又称成文法,指由国家机关依照一定程序制定颁布的,通常以条文形式表现出来的规范性文件。制定法在我国是直接的、主要的、正式的法律渊源,其中法典是制定法有代表性的一种形式。
5、奴隶制社会初期,法律以不成文的习惯法为主。法的渊源主要表现为习惯、宗教教规、道德规范和判例。到奴隶制社会的中后期,开始出现成文法。封建制社会,法的渊源有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两种。
6、法的渊源分为正式渊源和非正式渊源两大种类:正式渊源即由具体的法律规范、法律条文所形成的法的渊源,也就是各种成文法;非正式渊源即由一些散见的不成文的规范,如习惯、判例、政策等。
我国正式法律渊源有哪些
法律分析: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自治法规、经济特区的经济法规、国际条约与协定。当代中国法的非正式渊源包括判例、习惯、道德规范和正义观念、理论学说特别是法律学说。
中国正式的法的渊源主要包括三大类:第一种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第二种是国际条约,第三种是国际惯例。包括宪法、法律、法规、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国际条约、国际习惯等。
法律分析:当代中国的正式的法的渊源主要是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法规、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还包括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等。
奴隶制社会初期,法律以不成文的习惯法为主。法的渊源主要表现为习惯、宗教教规、道德规范和判例。到奴隶制社会的中后期,开始出现成文法。封建制社会,法的渊源有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