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眠的动物(冬眠的动物有几种?)
电话:18514096078
今天给各位分享冬眠的动物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冬眠的动物有几种?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真正冬眠的动物有哪些
- 2、全世界冬眠的动物有哪些?
- 3、冬眠的动物都有哪些?
- 4、会冬眠的动物有哪些呢?
- 5、冬眠的动物都有哪些
- 6、冬眠的动物有哪些?
真正冬眠的动物有哪些
5种冬天冬眠的动物:松鼠、蛇、青蛙、蟾蜍、亚洲黑熊、蜥蜴、蚯蚓、北极熊、蜗牛、鳄鱼、刺猬、乌龟、蝙蝠、黄蜂、睡鼠。冬眠是一些动物在冬季时对外界环境的一种适应,让自己的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不冬眠的动物有哪些》
冬眠的动物一、松鼠
说到需要冬眠的动物有哪些,人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松鼠。我们从小就在课本上看过,松鼠到了冬天就会备好食物,用干草把洞封起来,抱着毛茸茸的长尾取暖,开始冬眠,等到天气暖和后再出来。
其实并不是所有松鼠都会冬眠,有些种类的松鼠在冬天依然照常活动,例如虾夷松鼠、北美红松鼠,如果是宠物松鼠,也会因为室内温暖而不会冬眠。
而金花鼠虾夷松鼠、草原犬鼠就会在冬天冬眠,它们在冬眠时像死了一样,身体僵硬冰凉,呼吸和心跳微弱几乎感觉不到,并且有的松鼠长时间冬眠还会真的死去。
冬眠的动物二、蛇
蛇也是需要冬眠的动物,而且所有种类的蛇都会冬眠,当环境温度低于15℃时,蛇就会进入冬眠状态。以这个温度来看,蛇一般在秋天就开始了冬眠。
到了冬眠的时候,蛇会盘踞在洞中睡觉,一睡就是几个月,不吃不喝,一动不动地保持体力。但蛇在冬眠也不是完全沉睡,风和日丽的天气,偶尔也会出来晒太阳,有时也会进食。等到春天真正到了的时候,蛇就醒来了,开始外出觅食,并且脱掉蜕皮,新年换新衣。
冬眠的动物三、青蛙
青蛙是两栖动物,也是冷血动物,它们的体温会受到气温的影响,随着气温的变冷,它们的体温也会逐渐下降。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青蛙就钻进泥土里,不吃不动,处于睡眠状态,以此来躲避严寒
青蛙冬眠的时间和蛇差不多,在秋末天气变冷时,青蛙带蛰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开始冬眠,翌年春季天气变暖时再回到水中繁殖。
冬眠的动物四、蟾蜍
蟾蜍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癞蛤蟆,相比青蛙体型更大,而且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蟾蜍多集群在水底泥沙内或陆地潮湿土壤下越冬,并且停止进食,以体内贮布在肝糖来维持最低的新陈代谢。等到第二天气温回升到10-20℃时,才会结束冬眠,是冬眠时间最长的动物之一。
冬眠的动物五、亚洲黑熊
亚洲黑熊共有7个亚种,其中生活与北方的黑熊有冬眠的习性,在冬天来临前它们会在大树的树洞、岩洞和地洞、圆木或石下、河堤边、暗沟和浅洼地建立巢穴。并且在秋天大量进食,以准备冬眠会吃大量食物将脂肪储存起来,整个冬季蛰伏洞中,不吃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体温、心率都会降低,到第二年的3-4月份才会开始活动。
冬眠的动物六、蜥蜴
生活于寒冷地区的蜥蜴会冬眠,大部分的蜥蜴生活在热带和次热带,如果环境温度低于20度,基本上就死亡了,不存在冬眠。少部分温带原生的蜥蜴可以冬眠,可以多铺点沙石和干草枯叶,放在室内温度较稳定(不能放在经常开空调或暖气的温度剧烈变化的地方),环境较安静的地方即可。
冬眠的动物七、蚯蚓
蚯蚓在温度低于20度左右时,就会停止生长,开始冬眠,因为低于零度蚯蚓就会死亡。蚯蚓在冬天会钻到地层深处,那有适合它们的温度。蚯蚓在0-5℃处于冬眠,最佳的生存温度18-27℃之间。来年春天暖和了,它们又会活动起来。
冬眠的动物八、北极熊
北极熊在冬天外出活动大大减少,可以长时间不吃东西,此时它们寻找避风的地方卧地而睡,呼吸频率降低进入局部冬眠。不同蛇等动物的冬眠,北极熊的局部冬眠是似睡非睡,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便可立即惊醒,应付变故。并且北极熊只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吃不喝,而不是整个冬季。
冬眠的动物九、蜗牛
蜗牛一般生活在比较潮湿,有植物丛中躲避太阳直晒,并且没有人会干扰的地方。在寒冷地区生活的蜗牛会冬眠,在热带生活的种类旱季也会休眠,休眠时分泌出的黏液形成一层钙质薄膜封闭壳口,全身藏在壳中,当气温和湿度合适时就会出来活动。
冬眠的动物十、鳄鱼
绝大多数鳄都是不冬眠的,实际上冬眠的只有扬子鳄跟密西西比鳄。因为绝大多数鳄鱼生活在热带,那里没有冬季,因此也谈不上什么冬眠。但是也有少数生活在亚热带的鳄鱼,比如中国长江流域的扬子鳄,长江流域最冷月平均温度4度左右。扬子鳄从10月到次年4月是冬眠期。
冬眠的动物十一、刺猬
刺猬是异温动物,因为它们不能稳定地调节自己的体温,使其保持在同一水平,所以刺猬在冬天时有冬眠现象。刺猬在秋末开始冬眠,直到第二年春季,气温会暖到一定程度才醒来。而且刺猬喜欢打呼噜,和人相似。
冬眠的动物十二、乌龟
乌龟是变温动物,生活受环境气温的影响较大。11月至翌年3月,当气温降到10摄氏度以下时,乌龟就会停止进食,静卧于池底的淤泥中或卧于覆盖有稻草的松土中,进行冬眠进入冬眠期。
冬眠的动物十三、蝙蝠
蝙蝠冬眠的地方大都是在洞里,冬眠时新陈代谢的能力降低,呼吸和心跳每分钟仅有几次,血流减慢,体温降低到与环境温度相一致,但冬眠不深,在冬眠期有时还会排泄和进食,惊醒后能立即恢复正常。它们的繁殖力不高,而且有“延迟受精”的现象,即冬眠前交配时并不发生受精,精子在雌兽生殖道里过冬,至翌年春天醒眠之后,经交配的雌兽才开始排卵和受精,然后怀孕、产仔。
冬眠的动物十四、黄蜂
黄蜂,又称为胡蜂或蚂蜂。胡蜂为半冬眠昆虫,气温降至5℃开始抱团冬眠,气温越低,抱团越紧;气温稍高,则抱团松散;温度高于7℃时,便开始散团。而黄蜂越冬后成活率的高低主要与抱团好坏有关。
冬眠的动物十五、睡鼠
睡鼠是冬眠时间最长的动物,一年中的春季、深秋以及冬季大约9个月时间里,睡鼠都处于冬眠的状态。冬眠中不吃不动,呼吸几乎停止,身体变得僵硬,外界的任何声音都不能吵醒它们。它们一般的寿命通常在5年左右,其中3/4的时间都在睡觉。即使不是在冬眠的夏天里,它们也是终日呼呼大睡,直到夜间,才出来到处活动。
网页链接
全世界冬眠的动物有哪些?
全世界冬眠的动物有:刺猬、蝙蝠、蛇、青蛙、乌龟、蚂蚁、蜗牛、熊、蟾蜍、蚯蚓、鳄鱼、松鼠、黄蜂、蜥蜴、北极熊等等。
1.刺猬
刺猬属于异温动物(Heterothermic),是猬亚科(Erinaceinae)的一类猬形目哺乳动物的统称。它体肥矮、爪锐利、眼小、毛短,浑身布满短而密的刺,体背和体侧满布棘刺,头、尾和腹面被毛;嘴尖而长,尾短;前后足均具5趾,蹠行,少数种类前足4趾;齿36~44枚,均具尖锐齿尖。
猬属(Erinaceus)的刺猬分布最普遍,广泛分布在欧洲、亚洲北部,在中国的北方和长江流域也分布很广,适于食虫;受惊时,全身棘刺竖立,卷成如刺球状,头和4足均不可见中国最常见的有黑龙江刺猬(Erinaceus amurensis)等。
2.蛇
蛇属于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又有蛇、虺、螣、蚺、蜧、蜦等别称,根据品种也会有蝮、蚺、蟒、蝰等近义称呼,属于有鳞目。身体细长,四肢退化,身体表面覆盖鳞片,蛇虽细长却是脊椎动物。大部分是陆生,也有半树栖、半水栖和水栖的,分布在除南极洲以及新西兰、爱尔兰等岛屿之外的世界各地。以鼠、蛙、昆虫等为食。
3.蜗牛
蜗牛并不是生物学上一个分类的名称,一般是指腹足纲的陆生所有种类。一般西方语言中不区分水生的螺类和陆生的蜗牛,汉语中蜗牛只指陆生种类,而广义的蜗牛还包括巨盾蛞蝓。蜗牛是一种包括许多不同科、属的动物。取食植物,产卵于土中或者树上。
在热带岛屿比较常见,但有的也生存在寒冷地区。树栖种类的色泽鲜艳,而地栖的通常几种接近的颜色,一般有条纹。非洲的水晶螺属体型最大,多超过20公分。欧洲的大蜗牛属的几个种常作佳肴,尤其在法国。蜗牛是陆地上最常见的软体动物,其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
4..北极熊
北极熊(拉丁学名:Ursus maritimus (Phipps, 1774),是熊科熊属的一种动物,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又名白熊。皮肤为黑色,由于毛发透明故外观上通常为白色,也有黄色等颜色,体型巨大,凶猛。
北极熊的视力和听力与人类相当,但它们的嗅觉极为灵敏,是犬类的7倍;奔跑时最快速度可达60km/h,是世界百米冠军的1.5倍。由于全球气温的升高,北极的浮冰逐渐开始融化,北极熊昔日的家园已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在未来的不久很可能灭绝,需要人类的保护。
5.鳄鱼
鳄鱼(Crocodile)一种变温动物,卵生动物。鳄鱼是珍贵的爬行动物。除了现存的鳄鱼,曾经在地球上出现过普鲁斯鳄、帝鳄、恐鳄、巴里纳斯鳄这样的远古巨型顶级掠食者。鳄鱼显然不是鱼类,而是一种爬行动物,鳄鱼之名,或是由于其像鱼一样在水中嬉戏,故而得名“鳄鱼”。
鳄鱼是迄今发现活着的最早和最原始的爬行动物之一。它出现于三叠纪至白垩纪的中生代(约两亿年前),性情凶猛的脊椎类爬行动物,它和恐龙是同时代的动物,属肉食性动物。公认鳄鱼的品种共23种。
中国国内驯养繁殖的鳄鱼种类有:扬子鳄,暹罗鳄,湾鳄,尼罗鳄;其中国家允许经营利用的鳄鱼种类有三种:暹罗鳄,湾鳄,尼罗鳄。其中暹罗鳄(又俗称泰鳄)是在我国北方广泛被人工驯养鳄鱼。颁发鳄鱼驯养繁殖证的单位为:国家林业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鳄鱼
百度百科-蜗牛
百度百科-蛇
百度百科-刺猬
百度百科-北极熊
冬眠的动物都有哪些?
需要冬眠的动物有青蛙、蛇、黄蜂、刺猬、乌龟、松鼠、蜗牛、蝙蝠、北极熊、蚯蚓、睡鼠等。
1、青蛙:青蛙是两栖动物,体温会受到气温的影响,当气温下降到一定程度时,青蛙就会蛰伏在水底或洞穴之中冬眠,翌年春季天气变暖时再回到水中繁殖。
青蛙之所以要冬眠,是因为青蛙无法调节自己的体温。当天气冷的时候,体温过低,青蛙的行动就会变得迟缓。而且冬天昆虫是无法生存的,青蛙获得不了足够的食物来源。于是它们通过冬眠的方式减少消耗,安全的度过严酷的冬季。
2、蛇:蛇的冬眠期一般从11月至翌年4月,但也有12月初才开始冬眠,次年3月初就出蛰的。
冬眠期的长短取决于寒冷季节的长短和严酷程度,随着地理纬度的升高,蛇冬眠期延长。蛇的冬眠时间依不同种类而不同,如浙江烙铁头冬眠期为11月下旬至第2年4月初,而银环蛇冬眠期为12月至第2年3月初。
3、刺猬:刺猬在温度下降到7℃时会进入冬眠,一般在11~12月份左右开始,冬眠时的刺猬体温会逐渐下降,并且还会将新陈代谢降到最低,冬眠期间一般不会进食。同时,刺猬的呼吸和心跳也会降低,甚至有时候会出现短暂停止的现象,因此不能过早出眠。
会冬眠的动物,按照体温调节主要被分为3种:
1、两栖爬虫类,比如蛇,青蛙等,无法自主调节体温。
2、小型哺乳动物,啮齿目或翼手目等,比如刺猬,蝙蝠,栗鼠,睡鼠等,能够保持5度的体温。
3、熊类,只降低几度体温。
会冬眠的动物有哪些呢?
哺乳动物冬眠:蝙蝠、刺猬、熊、地松鼠、睡鼠、土拨鼠等。
爬行动物冬眠:蜗牛、蛇、乌龟等。昆虫:蝴蝶、飞蛾、瓢虫、大黄蜂等。
鸟类动物冬眠:北美小夜鹰、鸱鸺、燕子、白胸秧鸡等。以北美小夜鹰为例,冬季来临时,它们会找个岩石缝隙或腐木洞穴躲起来,进行长达5个月的冬眠。
刺猬
是属于猬亚科的一类猬形目哺乳动物的统称,通常是在夜间活动,以昆虫和蠕虫为主要食物,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虫子,刺猬在巢穴中冬眠时,体温下降到6℃,这种情况下,刺猬是世界上体温最低的动物,呼吸1-10次每分钟。
冬眠中的刺猬会偶尔醒来,但不吃东西,很快又入睡了,其如果过早地醒来会被饿死的,出眠温度约大于6-9℃(2-15℃)。
熊
是食肉目熊科动物的通称,生活于北方寒冷地区的熊有冬眠现象,而位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的黑熊往往不冬眠,熊冬眠时间可持续4-5个月,冬眠的过程中如果被惊动它会立即苏醒,偶然也会出洞活动,除冬眠期外,熊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冬眠的洞穴一般会选在向阳的避风山坡或枯树洞内。
地松鼠
南非地松鼠通常生活在非洲干旱地带,属于群居动物,一个族群中有30只地松鼠,在冬天到来之前,松鼠会往洞里储存大量的过冬食物,在天冷时在深的洞里进行冬眠,天气稍微暖和时再出门活动和觅食。
睡鼠
属啮齿目,睡鼠科,因有冬眠习性而得名,它们以果实和坚果为食,是一种夜行性动物,晚间在树上灵活地窜来窜去,并寻觅橡树果、小昆虫等为食,一年中的春季、深秋以及冬季大约9个月时间里,睡鼠都处于冬眠的状态。
冬眠的动物都有哪些
冬眠的动物都有蛇类、蜥蜴类、龟类、蛙类、非洲肺鱼等等。
1、蛇类。蛇的活动与季节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从春末到冬初这一段时间为蛇类的活动期,是蛇摄食和繁殖的时期。冬季气温较低,蛇一般就在干燥向阳的洞穴、树洞或岩石缝隙中冬眠。冬眠是蛇类对低温条件的一种适应,也是蛇类在漫长岁月中所形成的一种遗传特性。蛇蛇的活动与季节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从春末到冬初这一段时间为蛇类的活动期,是蛇摄食和繁殖的时期。
2、蜥蜴类。蜥蜴的生活环境多样,主要是陆栖,也有树栖、半水栖和土中穴居。很大部分的蜥蜴生活在热带和次热带,如果环境温度低于20度,基本上就死亡了,不存在冬眠。少部分温带原生的蜥蜴可以冬眠,可以多铺点沙石和干草枯叶,放在室内温度较稳定或者环境较安静的地方。
3、龟类。龟是通常可以在陆上及水中生活,也有长时间在海中生活的海龟,温带种类冬季蛰伏(冬眠),热带种类炎热时期蛰伏(夏眠)。
4、蛙类。蛙类冬眠,通常是隐藏在树根、石块、洞穴或土层中,也有的(比如大蟾蜍、中国林蛙)沉入河、湖底的淤泥中冬眠。
5、非洲肺鱼。非洲肺鱼生活在淡水中,除了以鳃呼吸外,还能以鳔代肺呼吸,即使是在枯水时期,它们钻入淤泥之中进行夏眠,眠期可达数月之久。但有时间的限制。肺鱼之所以能在水外生活,就像它的名字所显示的,它可以用"肺"来呼吸。
冬眠的动物有哪些?
冬眠的动物有一百多种,最常见的冬眠动物包含:地松鼠、刺猬、青蛙、蛇、熊、蛇、鳄鱼、乌龟等,其中地松鼠属于哺乳动物,在每年冬季温度降低时,心跳就会降低,进入睡眠模式,而刺猬属于异温动物,无法自行调节体温,所以在温度降低时就会开始冬眠。
关于冬眠的动物和冬眠的动物有几种?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