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宝騄(许宝騄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卓越贡献)
电话:1851409607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许宝騄,以及许宝騄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卓越贡献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许宝騄的个人生平
- 2、世界上公认的最伟大的三位数学家都是谁?
- 3、许宝騄的概率论工作
- 4、函数是谁发明的?
- 5、中国著名的统计学家
许宝騄的个人生平
许宝騄1910年出生于北京。原籍浙江杭州,祖父曾任苏州知府,父亲曾任两浙盐运使,系名门世家。兄弟姊妹共7人,他最幼。其兄许宝驹、许宝骙均为专家,姊夫俞平伯是著名的文学家、红学家。
许宝騄幼年随父赴任,曾在天津、杭州等地留居,大部分时间都由父亲聘请家庭教师传授,攻读《四书》 、 《五经》 、历史及古典文学,10岁后就学作文言文,因此他的文学修养很深,用语、写作都很精练、准确。1925年才进中学,在北京汇文中学从高一读起,1928年汇文中学毕业后考入燕京大学理学院。由于中学期间受表姐夫徐传元的影响,对数学颇有兴趣,入大学后了解到清华大学数学系最好,决心转学念数学。1929年入清华大学数学系,仍从一年级读起。当时的老师有熊庆来、孙光远、杨武之等,一起学习的有华罗庚、柯召等人。1933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经考试录取赴英留学,体检时发现体重太轻不合格,未能成行。于是下决心休养一年。1934年任北京大学数学系助教,担任正在访问北京大学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奥斯古德的助教,前后共两年,奥斯古德在他后来出版的书中,提到了许宝騄的帮助。奥斯古德是分析方面的专家,在这两年内许宝騄做了大量的分析方面的习题,也开始了一些研究,1935年他发表了两篇论文,其中一篇是与江泽涵合作的,都是分析方面的论文。那时芬布尔和阿蒂肯合写的《标准矩阵论》已出版,许宝騄熟练地掌握了矩阵的工具,尤其精通分块演算的技巧。所以这两年内他在分析和代数两方面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36年许宝騄再次考取了赴英留学,派往伦敦大学学院,在统计系学习数理统计,攻读博士学位。1938年许宝騄共发表了3篇论文。当时伦敦大学规定数理统计方向要取得哲学博士的学位,必需寻找一个新的统计量,编制一张统计量的临界值表,而许宝騄因成绩优异,研究工作突出,第一个被破格用统计实习的口试来代替。1938年他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同年,系主任内曼受聘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推荐将许宝騄提升为讲师,接替他在伦敦大学讲课。1939年,许宝騄又发表了两篇论文,1940年又发表了3篇。其中两篇文章是数理统计学科的重要文献,在多元统计分析和内曼-皮尔逊理论中是奠基性的工作,因此他获得了科学博士的学位。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决定回国效劳,终于在1940年到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钟开莱、王寿仁、徐利治等均是他的学生。在1945年秋,他应邀去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哥伦比亚大学任访问教授,各讲一个学期,学生中有安德森,莱曼等人。1946年到北卡罗莱纳大学任教。一年后,他决心回国,谢绝了一些大学的聘任,回到北京大学任教授。1948年他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回国后不久就发现已患肺结核。他长期带病工作,教学科研一直未断,在矩阵论,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面发表了10余篇论文。1955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63年发现肺部有空洞,他的结核菌已有抗药性时,组织屡次安排他休养,他均谢绝,并且一个人领导3个讨论班(平稳过程、马氏过程、数理统计),带领青年人搞科研。他在60年代中期,对组合数学有浓厚的兴趣,1966年初,与段学复教授联合主持组合数学的讨论班,因“文化大革命”而被迫中断。然而他自己不顾条件如何,始终坚持科研,在1970年12月逝世时,他床边的小茶几上还放着一支钢笔和未完成的手稿。1983年,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刊印了《许宝騄全集》 ,全集是由钟开莱主编的,共收集了已发表的、未被发表的论文40篇。1980年与1990年秋,北京大学两次举办纪念会,并出版了《许宝騄文集》。
世界上公认的最伟大的三位数学家都是谁?
按照传统的定义,数学 是指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结构的一门学科.
数学大体包括代数、几何、分析学、函数论、方程、概率、数论、数理逻辑、图论、组合论等几大类.
专门以此为研究对象的成功人士就是我们所说的数学家.
例如:
外国科学家:欧几里得,毕达哥拉斯,笛卡儿等等
中国数学家
苏步青 熊庆来 陈省身 许宝騄 林家翘 吴文俊 陈景润 丘成桐 杨辉 姜立夫 陈建功 江泽涵 华罗庚
[数学家大会]
国际数学家大会ICM是由国际数学联盟(IMU)主办的,每四年举行一次,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召开对全世界的数学家来说,都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丘成桐博士(Shing—tung Yau) ]
丘成桐博士为国际著名数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982年由于他在几何方面的杰出工作,获得了菲尔茨奖(被称之为数学的诺贝尔奖).1994年,获得了瑞典皇家学员颁发的国际上著名的克雷福德奖 (Clifford).1997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奖.
丘成桐博士在科研方面做出了杰出的成就,赢得了许多荣誉.更为可贵的是,他十分关注中国基础研究的发展,并将其同自己的科研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多年来,一直运用他在国际上的影响和活动能力,协同各方面力量,为中国数学的发展作了大量的工作
许宝騄的概率论工作
许宝騄在伦敦大学学院攻读学位时,熟读了克拉美的《随机变量与概率分布》 (1937年出版),掌握了特征函数的工具,所以他对极限理论很有兴趣。1947年他与罗宾斯合写的论文《全收敛和大数定律》 ,第一次引入全收敛的概念。当时国际上在概率方面主要的兴趣是独立随机变量之和的极限分布,正在从古典的向近代结果转化。一些著名的概率论专家如科尔莫哥罗夫,辛钦,格涅坚科,莱维和费勒等人都在攻这难题。1947年,许宝騄已获得了主要的结果:每行独立的无限小随机变量三角阵列的行和,依分布收敛到一给定的无穷可分律的充分必要条件。由于当时信息不通,他不知道别人的工作情况,当时他写信给钟开莱时说:“……我担心正在进行的工作会和别人相重……”后来,他知道了格涅坚科和科尔莫哥罗夫的工作,就没有再发表自己的研究。实际上许的方法和俄国人还是不同的,许的方法更为直接。1968年,当格涅坚科和科尔莫哥罗夫合写的《独立随机变量之和的极限分布》英译本再版时,钟开莱用附录的方式第一次刊印了许宝騄的工作。然而许在生前并未看到这本书,他始终没有看到自己的这一部分工作的公开发表。
50年代中期,许宝騄对马尔可夫过程有相当的兴趣,他用纯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跳过程转移概率函数的可微性,他曾做过一些马氏链的极限定理,但未发表,又因“大跃进”中断了讨论班。1959年以后,他的兴趣已转向组合设计。还应一提的是他于1945年完成的一篇论文。这篇文章第一次用特征函数方法来近似处理两个高度相关的随机变量的分布,给出了样本方差的渐近展开和余项的估计。这里的难点是要处理二维的分布,这是数理统计的问题,但方法和工具是概率论中常用的特征函数。这一工作在70年代以后引起了国际上许多深入的研究。
许宝騄晚年对组合数学的兴趣是由张里千三角方案的工作引起的。他感到可以把矩阵的方法系统地引入组合数学。从1961年起他就主持了一个试验设计讨论班,报告这一方面的工作,开展研究,用笔名班成在《数学进展》上发表的文章是这一讨论班的成果。文中用一条矩阵的引理,统一处理了υ=2的各种方案的唯一性和非唯一性(把张里千的结果包括在内)。后来在1966年初,他又在讨论班上系统报告了BIB的工作。“文化大革命”中,他并未中断研究,当时看不到任何杂志,直到1970年,才允许他看杂志,那时他已瘫痪。在两个月内,他翻阅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以后的全部《数理统计纪事》 ,了解国际上的学术动态,写下了最后一篇关于BIB与编码的论文,并将这篇文章的手稿托付给段学复教授。
许宝騄的天赋很好,掌握外语的能力很强,中学时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法语,两年后就能写短文与会话。除了课堂上学的英语外,他还自学了德语与俄语。解放初期,为了翻译大批的苏联教材,他刻苦自学钻研,短期内就能翻译一些重要的教材,如菲赫金戈尔兹的三卷本《微积分学教程》和格涅坚科的《概率论教程》都是他负责校订的。很多教学内容,他也是自学掌握的,如勒贝格积分、测度论、泛函分析等。他的成就,除了天赋外,勤奋刻苦,锲而不舍是一重要的原因。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时,生活很清苦,资料又匮乏,要找一本参考书有时都很困难,他的书架上摆着他那时手抄的蒂奇马什的整本《函数论》 。
50年代,他已是著名的大教授了,一旦看到好的书,他就仔细阅读,大量做题,他曾逐章逐题去解答那汤松著的《实变函数论》和安德森的《多元统计分析引论》的练习题。他能把一些习题深化,变成小的研究习作,有的就可以变成论文。他对论文的发表要求很严,他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不希望自己的文章登在有名的杂志上而出名,我希望杂志因为登了我的文章而出名。”尽管他自己是学部委员,可以推荐论文尽快在《科学记录》上刊登,然而他自己的论文大部分都刊登在北京大学的学报上。他的论文有的长达几十页,有的短到一页多一点,都是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朴实无华,简明扼要。他一生正式被刊出的论文在生前只有30多篇,然而其中绝大部分都是很有分量的工作。一些小的结果他往往批注在书的边页上,并不认为是值得发表的。
1962年他在讨论班上讲授正态变量二次型分布是x2的充分必要条件时,对退化的情况已作了处理,而这一结果在1966年在国外才作为一篇论文单独发表。他对引用的结果都非常认真,自己必须能完全给出证明。他在研究工作中,有两点是非常明显的。一是追求初等的证明,他认为初等的方法比艰深的方法更有意义,所以他的讲课能吸引很多人来听,他把问题剖析得非常清楚,问题的解决似乎是自然而容易的。另一特点是要求证明演算化,不要借助任何几何的直觉。为了充分阐明他的这一观点,1964年冬,他在讨论班上系统讲授点集拓扑时,每个证明都是由集合运算导出的,后来由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未能讲完就中断了。在教学上,他主张“良工示人以朴”,应把原始的,真实的思想讲解给学生,而在形式上,在证明方法上要力求简明无冗言赘文。他的讲课是深刻的思想与完美的形式十分良好的结合,他的中外学生称赞说:“他的讲授是完美的。”作为教师和科学家,他对于学生和同行都有强烈的影响。一些人回忆说:“许宝騄坚持深入浅出,毫不回避困难。特别是沉着、明确而又默默地献身于学术的最高目标和最高水平,这种精神吸引了我们。”
他顽强地长期带病搞科研和教学,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工作到最后一息。1970年12月18日清晨,他病逝于北京大学的勺园佟府。
施普林格出版社刊印《许宝騄全集》后,书评中有这样一句话:
许宝騄被公认为在数理统计和概率论方面第一个具有国际声望的中国数学家。
函数是谁发明的?
函数不是谁发明的,它是一个数学概念! 1673年,莱布尼兹首次使用函数一词表示“幂”18世纪中叶,达朗贝尔与欧拉先后引出了“任意的函数”的说法在函数概念发展史上,法国数学家富里埃的工作影响最大1834年,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函数的定义1.国际著名数学大师,沃尔夫数学奖得主,陈省身2.享有国际盛誉的大数学家,新中国数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奠基人,华罗庚 3.仅次于哥德尔的逻辑数学大师,王浩4.著名数学家力学家,美国科学院院士,林家翘5.我国泛函分析领域研究先驱者,曾远荣6.我国最早提倡应用数学与计算数学的学者,赵访熊7.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吴大任8.著名数学家,北大教授,庄圻泰9.著名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四川大学校长,柯召10.中央研究院院士,首批学部委员,许宝騄11.中科院院士,原北大数学系主任,段学复 12.我国拓扑学的奠基人 江泽涵
中国著名的统计学家
许宝騄(1910年9月1日—1970年12月18日),字闲若,出生于北京,数学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许宝騄主要从事数理统计学和概率论研究,最先发现线性假设的似然比检验(F检验)的优良性给出了多元统计中若干重要分布的推导,推动了矩阵论在多元统计中的应用,与H.Robbins一起提出的完全收敛的概念是对强大数定律的重要加强。
关于许宝騄和许宝騄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卓越贡献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