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年(公元228年是什么朝代)
电话:1851409607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228年,以及公元228年是什么朝代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请问公元228年和公元310年世界(包括中国)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 2、公元228年是什么朝代
- 3、公元228年,诸葛亮为何要一年两次北伐中原?
- 4、公元228年,诸葛亮一年之内两次北伐中原,为何这么频繁呢?
- 5、公元228年,蜀汉和东吴第一次联手北伐,最终是什么结果?
- 6、公元228年距现在有多少年了
请问公元228年和公元310年世界(包括中国)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公元228年,是蜀汉建兴6年,这年春天,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一出祁山),著名的失街亭(斩马谡)就是此次战争的转折点。 这年世界其他地方没有大的事件发生。
公元310年是西晋永嘉四年,这是臭名昭著的“八王之乱”的末期,也是五胡乱华推向高潮的开始。西晋的八个司马氏分封王,终于在这一年消耗掉了汉族人的最后一点气力,八王之乱因国枯民竭而不得不收场,一直对中原虎视眈眈的匈奴(其实是号称匈奴的一些流民,包括极少部分匈奴的遗血及奴隶,和大部分号称匈奴以便于集体作乱的各族不安定分子)和羯胡石勒终于等来了机会,所以这一年频发大乱:先是匈奴皇帝刘渊病逝,其子刘和启用多个被刘渊压制的亲王,以对抗刘渊指定的大将军刘聪,刘聪造反,杀掉刘和自立;接着有气无力的西晋统治阶级再也无法拢住他的子民,贵族和士族在即将发生的民变前纷纷向南逃亡,总数大约100万;如此历史良机,伪匈奴刘聪和胡羯石勒都大举出动,劫杀逃亡的皇族和贵族,刘聪杀皇族士族10万人,杀平民170万,制造了长江北岸的多个无人区,其中曾一次烧死20万百姓,吃烤人肉,而胡羯石勒更是叫绝,他们先集体屠杀腐朽的皇族士族10万,接着大举东进,在进攻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各省的过程中,总共约屠杀330万人,而且别出心裁的采取了收集少女的大行动,先后有近50万少女被收编后轮奸,部分被残忍的毁掉阴器,最终都被吃掉。在进攻山东的战役中,石勒收服了一个叫冉瞻的猛将,且把冉瞻的儿子划入皇族一派,这个孩子就是冉闵,也就是说,公元310年,石勒亲自为自己选定了灭族之人。340年,冉闵杀灭胡羯石氏一门,并发布杀胡令,将100万羯族彻底灭族。
公元228年是什么朝代
228年 农历戊申年
魏明帝曹叡太和二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六年,吴大帝孙权黄武七年
公元228年,诸葛亮为何要一年两次北伐中原?
诸葛亮在被刘备请出山之后就一直待在刘备的身边,后来在刘备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后来在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的理想就是收复中原,因此前前后后诸葛亮一共进行了五次北伐,一共用了七年的时间。相信对于那些熟悉诸葛亮北伐的人都知道在公元228年的时候,诸葛亮一共进行了两次北伐战争,在第二次北伐的时候蜀汉军队已经是损失惨重了,但是诸葛亮还是决定在同一年内进行第三次北伐战争,难道诸葛亮就不害怕被当时的曹魏给消灭掉吗?导致诸葛亮在公元228年连续进行两次北伐战争的主要原因究竟是什么?下面本人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
在公元228年的时候,这个时候诸葛亮才结束第一次北伐战争几个月时间,这个时候诸葛亮为了响应孙权的号召,所以就发动了第二次北伐战争。虽然在这之前蜀汉和东吴是敌对关系,但是这个时候蜀汉和东吴都不愿意看到曹魏的实力继续扩大,所以两方决定联手。所以在公元228年东吴在发起石亭之战的时候,诸葛亮也发起了第二次北伐战争。
其实在诸葛亮进行第一次北伐战争的时候,诸葛亮就曾经邀请过孙权一起对付曹魏,但是对于那个时候的东吴来说,因为孙权刚刚坐上统治者的位子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发兵,所以一直到了公元228年的八月份才进行北伐。在石亭之战中,诸葛亮和孙权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胜利,在这一场战争中,对曹魏的打击非常大,所以这对于诸葛亮来说是乘胜追击的好机会,于是在公元228年发起了第三次北伐战争。
还有就是在第一次北伐战争中,因为蜀汉并没有取得什么好的成绩,所以对于诸葛亮等人来说是非常不甘心的,所以在看到曹魏受到这么大的损失之后就想让曹魏损失更多。
公元228年,诸葛亮一年之内两次北伐中原,为何这么频繁呢?
诸葛亮北伐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为了匡扶汉室,一统中原,从公元228年春至公元234年冬先后兵出汉中,对曹魏发动的五次战争,历经7年。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发兵陇西三郡(天水郡,南安郡,安定郡),先得后失。设疑兵于斜谷,自己率大军攻祁山。张郃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结果因为马谡失守街亭,所以功败垂成,这也令喜欢蜀汉的朋友感到唏嘘不已。
到了建兴六年(228年)年冬,诸葛亮为响应东吴而进行第二次北伐。诸葛亮出散关,包围陈仓,攻打二十多天未破,汉军粮尽退军。魏将王双率兵追击,被蜀军击败,蜀军斩杀王双。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公元228年这一年时间内,诸葛亮两次北伐中原,这显然是比较频繁的征战了。众所周知,在关羽大意失荆州和刘备兵败夷陵之战后,蜀汉元气大伤,成为三国中实力最弱小的一方。本来就是以弱攻强,诸葛亮却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内两次兴兵。那么,问题来了,为何在公元228年冬,诸葛亮要匆忙进行第二次北伐中原呢?
首先,穷兵黩武,意思是竭尽所有的兵力,任意发动战争。出自《明史·范济传》。在古代历史上,穷兵黩武,也即频繁发动战争,显然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了。纵然诸葛亮具有高超的治国才能,可是,蜀汉只有益州这一州之地,一年之内两次北伐中原,不仅会对蜀汉将士造成较大的消耗,也会让蜀汉的粮草供应压力增大。比如在诸葛亮北伐的过程中,粮草供应往往都会对其规模、时间等造成直接的影响,从保护将士,节约粮草等角度来看,蜀汉丞相诸葛亮确实不应该在公元228年冬发起第二次北伐中原的战役。当然,诸葛亮依然这么选择,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一方面,公元228年冬,在第一次北伐中原结束只有几个月的时间后,诸葛亮为了响应东吴,所以匆忙进行第二次北伐中原的战役。对于蜀汉和东吴来说,虽然在夷陵之战时互相攻伐。不过,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就致力于恢复蜀吴联盟,这是因为曹魏的实力太强大了,蜀汉和东吴如果继续交战的话,那么,最后的结果只会让曹魏坐收渔翁之利,乃至于提前结束三国鼎立的时代。在蜀吴联盟的基础上,东吴在公元228年因为和曹魏进行了石亭之战,所以需要蜀汉响应东吴的进攻。
换而言之,在蜀吴联盟的基础上,蜀汉和东吴共同北伐中原,不仅是有助于帮助对方缓解压力,避免曹魏集中力量对付蜀吴中的一方,也能够让曹魏陷入到两线作战的困境中。而这,显然有助于扭转蜀吴联盟和曹魏之间的实力差距。公元228年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诸葛亮就邀请东吴北伐曹魏,从而互相照应。当然,对于东吴来说,北伐曹魏需要一定的准备时间,所以,直到公元228年八月,东吴才发动了石亭之战。三国时期,魏、吴两国对江淮地区进行激烈的争夺,都伺机寻歼对方主力。
公元228年,吴国鄱阳(今江西鄱阳)太守周鲂用诈降诱敌之计致书魏国曹休,表示愿意叛吴归魏,请求曹休派兵接应。对此,曹魏大司马曹休中计,率军10万向皖(故治今安徽潜山),与另外两路魏军同时深入吴地。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孙权率军进驻皖口(今安徽怀宁皖水入江处),派陆逊、朱桓、全琮各率兵3万,迎击曹休于石亭(今安徽桐城境)。在石亭之战中,陆逊等三路吴军同时向曹休的军队冲杀、追击,斩俘魏军1万余人。
公元228年,蜀汉和东吴第一次联手北伐,最终是什么结果?
公元228年,蜀汉和东吴第一次联手北伐,最终是什么结果?
三国(220年-280年)是汉朝与晋朝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国家。220年,汉朝丞相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汉朝正式结束。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众所周知,在三国之中,曹魏的整体实力最强,而蜀汉和东吴,都和曹魏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所以,尽管因为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但是,在夷陵之战后,蜀汉和东吴,还是恢复了蜀吴联盟,以此共同对抗强大的曹魏。
为了能够消耗曹魏,缩小彼此之间的实力差距,蜀汉的诸葛亮、姜维等多次北伐中原。与此相对应的是,东吴也曾多次派兵进攻曹魏,以此和蜀汉遥相呼应。特别是在公元228年,蜀汉和东吴就第一次联手北伐。在这一年中,诸葛亮两次派兵进攻曹魏。而就东吴来说,也发起了石亭之战。那么,问题来了,公元228年,蜀汉和东吴第一次联手北伐,最终是什么结果?
一,首先,蜀建兴四年(226年),魏文帝曹丕去世,其子曹叡继位。对此,在蜀汉丞相诸葛亮看来,这是一个趁势进攻曹魏的机会。因此,在这一年,诸葛亮开始进行北伐中原的准备。次年三月,诸葛亮率军进驻汉中,屯兵沔阳(今陕西勉县)。
到了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背叛曹魏,归附曹魏,这无疑导致曹魏关中地区为之震动。
得知诸葛亮北伐的消息后,魏明帝曹叡亲自率军来到了长安。同时,魏明帝曹叡调集大军,命张郃率领步骑五万人前往,大破马谡于街亭。与此同时,赵云寡不敌众,失利于箕谷。在此基础上,诸葛亮乃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而这,意味着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回到蜀汉都城成都后,诸葛亮请求自贬三等,蜀汉后主刘禅以诸葛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公元228年距现在有多少年了
公元228年距现在有1734年了。根据算式2022-228=1734年,由此可得公元228年距现在1734年了。
关于228年和公元228年是什么朝代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