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土地沙化(土地沙化自然原因)

2025-09-25 05:41:18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土地沙化,以及土地沙化自然原因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土地沙漠化

沙漠化(Desertification)指原由植物覆盖的土地变成不毛之地的自然灾害现象。此处所指的“沙漠”多数强调土地不适合植物生长或发展农业,而非因为地域本身干燥所造成的沙漠气候。不过,没有植物生长的土地由于不能蒸散分配水分,结果也可能反而导致干燥气候。

沙漠化现象可能是自然的。作为自然现象的沙漠化是因为地球干燥带移动,所产生的气候变化导致局部地区沙漠化。不过,今日世界各地沙漠化原因,多数归咎于人为原因:人口急速增长,所居土地被过度耕种以及过度牧畜,导致土地枯渴不适合耕种。

如中东的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一带)地区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农业的地域之一,从而发展成世界上最早的古文明发祥地之一。美索不达米亚的土壤本来甚为肥沃,不过由于过度的农业活动、人们不理会土地长期枯渴,更开发河段上流、采伐森林,上流土地从而不能吸收降雨,雨水一起流入河中造成水土流失以及洪水。

沙漠化最明显的地方之一,在撒哈拉沙漠南侧的撒黑尔。此地的北部,以游牧或放牧的形态饲养着羊和骆驼,把整个地区的植物都吃光了,导致土地光秃秃的一片。 而较为湿润的南部,则因家畜过度繁殖,再加上原本不过方寸小的耕地,禁不起接连不断地耕作,整个地区逐渐变成不毛之地。

再加上水源不足,人们开始挖掘井水,当人群因水源而聚集,豢养的家畜也就多了起来,又再次加速了环境的恶化,促成沙漠化。这种恶性循环,使得该区人民生活普遍过得很困苦。 撒哈拉沙漠没有雨季,所以不会降雨,但只要是有任何一点点的水气,沉睡在地底下的植物就会争着冒出新芽,但很快地,又会被过度放牧的家畜吃光,所以沙漠化的土质现在仍在无声无息地扩大中……

干地(定义为降水量低且降水通常由雨量小、不稳定、时间短、强度大的风暴造成的那些地区)覆盖了全球40%的陆地面积,供养着世界上1/5的人口。这些干地的沙漠化是由于植被和可利用的水减少、作物产量下降以及土壤侵蚀引起的土地退化,它起因于人口增长、人类需求增加或者政治、经济压力(例如需要经济作物来增加外汇)造成的过度土地利用,通常由自然发生的干旱启动或加剧。目前,沙漠化的速率是6万平方千米/年或0.1%总干地面积/年。这对于70%的干地(全球陆地面积的28%)是一种潜在的威胁。

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也包括一部分半湿润地区),在干旱多风和具有疏松沙质地表的情况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原非沙质荒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过程。沙漠化问题涉及的范围之广,已引起全世界关注。

产生沙漠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干旱、地表为松散沙质沉积物和大风的吹扬等;人为因素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柴和不合理地利用水资源等。

沙漠化是环境退化的现象,是一种逐步导致生物性生产力下降的过程,包括发生、发展和形成3个阶段。发生阶段(初期阶段)是潜在性沙漠化,仅存在发生沙漠化的基本条件,如气候干燥、地表植被开始被破坏,并形成小面积松散的流沙等;发展阶段,地面植被开始被破坏,出现风蚀,地表粗化、斑点状流沙和低矮灌丛沙堆,随着风沙活动的加剧,进一步出现流动沙丘或吹扬的灌丛沙堆;形成阶段地表广泛分布着密集的流动沙丘或吹扬的灌丛沙堆,其面积占土地面积50%以上。沙漠化的危害是破坏土地资源,使可供农牧的土地面积减少,土地滋生能力退化,植物量减少,土地载畜力下降,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降低。沙漠化已给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农业、牧业和人民生活财产造成严重损失。

沙漠化,是对世界农业发展的一个重大威胁。沙漠化是环境退化现象。它使土地滋生能力退化,农牧生产能力及生物产量下降,可供耕地及牧场面积减少。由于沙漠化而致的水土流失、土地贫瘠,已使不少国家遭致连年饥荒。全球受沙漠化影响的土地已达3800万平方千米。因沙漠化而丧失的土地,每年都高达5~7平方千米,几乎每分钟就有11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化。如果沙漠化继续下去而得不到有效抑制,再过十几年,预计损失的耕地将会达到目前耕地的1/3,这是多么危险的信号!

我国也是一个土地沙漠化严重的国家,沙漠与沙漠化的地域已由1949年的66.7万平方千米扩大到2009年的130.8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7.5%。沙化土地,还以60平方千米/年的速度增长。我国土地沙漠化的形成,除了因力作用而造成沙丘前移入侵的自然因素以外,由于过度农牧、过度砍伐、工业交通建设等破坏植被的人为因素引起沙漠化的现象更为普遍。

有一组统计数字很说明问题,我国土地沙漠化原因:森林过度采伐占32.4%,过度放牧占29.4%,土地过分使用占23.3%,水资源利用不当占6%,沙丘移动占5.5%,城市、工矿建设占0.8%。从这些统计数字可以看出,我国绝大部分(占95%)的土地沙漠化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因此,保护和利用好土地,封沙育草,营造防风沙林,实行林、牧、水利等的综合开发治理,将会充分发挥植被群体效应以达到退沙还土的目的。土壤是植物的母亲,是绿色家园繁荣昌盛的物质基础。保护和利用好土地,就是保护了绿色家园,保护了人类自己。

尽管沙漠化趋势不容乐观,但是在新世纪,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类由向自然索取资源转向更多地向人类智能本身索取资源,生态环境破坏将得到有效遏止。另外,生态环境观念的形成,使人们更注重环境保护,政府对沙漠戈壁和半沙漠地区的治理力度逐渐加大。

土地沙化

6.2.1 土地沙化的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

区内土地沙化发育范围较小,仅发育于滨海平原和南渡江等河流流域部分地区。调查区的文昌市是土地沙化分布最广的地区,而文昌市又以最北端的海南角附近最严重,在中部地区定安县以北也有发生。土地沙化面积约98km 2。

区内土地沙化均发育于岩性为中砂、细砂、粉砂等地层分布区,沙化类型主要有风成沙化和水成沙化两大类。风成沙化是以风力为主营力而造成的土地退化,风力作用主要包括风蚀作用和风积作用。此外,由于人类活动(如不合理开垦、过度放牧、大量砍伐海岸防风林、开挖砂钛矿、挖池养殖、不合理施肥等)及降雨量减少等因素,所形成的土地沙化主要分布于沿海沙堤沙地。水成沙化主要以流水为主要营力,由水蚀作用(面蚀和沟蚀)和水积作用(冲积、洪积、坡积)所造成的土地退化。水成沙化主要分布于定安县的定城、龙州、仙沟、雷鸣、居丁,澄迈县的长安、瑞溪,临高县的加莱、临城等地,基本上沿南渡江中下游及其支流的河流阶地、河漫滩等地发育,呈串珠状分布于河流中下游地区。

据遥感与地面调查,东北部沙化土地前缘距钛铁矿开采点向内陆延伸达500~1000m,平均每年向外扩展约15m 以上。北部铺前—海南角—冯坡各沙化点已经连接成片,分别达到10km 2 和25km 2,两片间也有快速合拢的趋势(见图6.7)。这片沙地呈现出明显沙漠化的特点,地表均为细沙及少量细砾,基本无植被,可见流动的沙丘和风成波痕,沙丘运动方向由沿海向南部内陆扩展,与该区从沿海向内陆季风作用时间长、风力大有关。而在调查区东部龙马市以东沿岸也开始出现许多分散的沙化点,是海南岛东北部潜在的沙化区,若任其发展,必将造成严重后果。此外,在调查区中部东山镇和美亭市也有几处沙化区。

图6.7 文昌市海南角土地沙化1990年与2001年对比

6.2.2 土地沙化的条件

6.2.2.1 地质条件

区内沿海平原由海成阶地、河口三角洲堆积平原区等组成,沙化发生的主要地层为第四系烟墩组(Qh3y)、北海组(Qp2b)和混合相堆积物(Qh),岩性主要为含贝壳碎屑砂、中粗砂、中细砂、粉砂、粉土等;河流阶地主要由河流冲洪积松散堆积层所组成,岩性为粉土、含砾粉土、粉质粘土、中细砂等。这些物质属于全新世晚期沉积,土层结构疏松,烈日下其内水分大量蒸发,表面沙粒较干燥,为形成土地沙化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6.2.2.2 气象因素

气候条件变化大是造成区内土地沙化形成的主要外部因素。本区属热带、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年降雨量大,但各地各季节分配不均。夏秋雨季降雨量很大,占全年的75%~90%,并多形成暴雨和台风;而冬春两季降雨量又明显减少,仅占全年的10%~25%。强大的暴雨和台风增强了地表流水的动力,地表侵蚀作用的加强加速了河流阶地和河漫滩水成沙化的发育、发展。风在区内土地沙化的发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东部滨海地区,全年常风一般为3~4m/s,大于沙粒的启动风速,特别是热带风暴(台风)的袭击,一般风速24~33m/s,卷起黄沙,漫天飞舞,为增强风蚀作用与风积作用提供了动力条件。风在土地沙化的过程中起到风积和侵蚀两种作用。大风对地表形成直接侵蚀,使沿海滨海平原区的疏松沙质地表直接起沙,并同时搬运和堆积,使土地沙化地区不断扩大,并形成各种风成地貌,如盈滨半岛、海南角等地。

6.2.2.3 人类活动

砂质地层和不利的气候是产生土地沙化的物质基础和自然因素,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则是造成土地沙化的诱导因素。①人口增长、植被破坏、土地利用不合理。沿海地区人口增长过快,加重了土地的承受能力。为了解决人民的吃饭、烧柴问题,大量开垦荒地,大规模砍伐沿海灌木林,使沿海地区植被覆盖率大大降低,局部地段地表常年裸露,人为地疏松地表,导致风蚀、风积作用的加强,造成土地沙化的发展扩大。②沿海地区大规模开采砂钛矿也是造成土地沙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文昌市铺前—五龙港一带,原先海岸地带为沙堤沙地区,种植大面积的防风林,植被条件较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开采砂钛矿和种植西瓜,该段海岸沙堤防风林大量被砍,沙堤被开挖,形成裸露沙丘(见图6.8)。在海风的吹扬作用下,沙丘向内陆迁移,造成部分房屋或农田被淹埋,群众反应强烈。

图6.8 文昌市铺前海岸沙化

(左:砂钛矿开采造成的土地沙化;右:沙化流动波痕)

什么是土地沙化?

土地沙化是指因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所导致的天然沙漠扩张和沙质土壤上植被破坏、沙土裸露的过程。土地沙化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使土地资源减少,土地生产力严重后退,自然灾害加剧。土地沙化的大面积蔓延就是荒漠化,是最严重的全球环境问题之一。目前地球上有20%的陆地正在受到荒漠化威胁。

关于土地沙化和土地沙化自然原因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