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合同风险(合同风险防范有哪些)

2025-06-26 05:52:42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关于合同风险的识别与种类

在合同法上,广义的合同风险是指各种非正常的损失,它既包括可归责于合同一方或双方当事人的事由所导致的损失,又包括不可归责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事由所导致的损失;狭义的风险仅指因不可归责于合同双方当事人的事由所带来的非正常损失。你对合同风险有多少了解?下面由我为你详细介绍合同风险的相关 法律知识 。

关于合同风险的识别与种类

一、合同风险的识别 方法

合同风险识别要求列出所有与合同相关的关键控制点、风险来源、产生条件。风险识别的方法一般包括:

1、问询法。包括调查问卷法、面谈法、专题讨论法、德尔菲法等。实际工作中多采取调查问卷法。在审计实践中,合同审计调查问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是合同管理机构设置及人员 配备情况;

        二是岗位职 责制订及履行情况;

        三是合同管理流程情况,四是合同管理基础工作,如相关合同管理制度、合同管理台帐、合同档案管理是否建立健全等。

2、流程图法。主要是将合同从立项签订、招投标、委托授权、市场准入、合同履行、终结及售后服务全过程,以流程图的形式绘制出来,从而确定合同管 理的重要环节,识别合同风险,进而进行风险分析, 提出补救 措施 。这种方法比较简洁和直观,易于发现关键控制点的风险因素。

3、测试表法。

主要是将合同各关键控制环节以测试表的形式进行测试,以查找合同管理的风险点和控制缺陷,分析其潜在的影响和重要程度,提出规避和防范风险的措施。测试表大体上可以设计以下几种:

一是市场准入控制测试表,主要测试合同签订双方队伍资质、市场准入情况、外部队伍考核情况和转包、分包情况。

二是招投标和授权批准控制测试表,主要测试经济业务是否按规定进行投标、投标过程是否规范、招投标收入是否纳入统一 财务管理 、合同签订程序是否到位、甲方代理人是否持有委托授权书。

三是合同条款内容及履行情况测试,主要测试合同的标的、数量、质量、价格及酬金标准、履行期限、地点、方式、违约金和赔偿金是否明确具体,履行情况如何,付款凭证的数据是否与物资验收单、发票、合同履行结算单相一致。

4、现场观察。深入合同相关方现场,了解合同双方的资质资信情况,观察工艺流程,获得第一手资料。其客观性较强,是提高审计质量的有效途径。

5、历史分析法。审查与合同相关的财务、统计和 企业管理 历史资料,如通过检查车辆索赔记录及其他风险信息,确定已投保车辆发生的 修理 费是否记入成本。

6、环境分析法。主要是对相关方矛口社会环境变化趋势,可能变更的法律法规等进行深入分析,查找 风险因素和潜在影响。

二、企业合同风险种类

(一)根据风险源的不同,企业在合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可以归纳为:

1、来自企业外部的风险-环境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经营活动受国家法律环境、政治环境和 社会自然环境的影响。

2、企业内部管理风险——流程风险。流程风险主要包括决策风险、过程风险、技术风险、非技术风险、财务风险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企业在投标、签订合同时,会面临诸如技术风险和财务风险;在合同项目实施的过程中,还会存在诸如资金、生产或服务的质量和进度等技术风险和非技术风险,以及合同一方违约的信用风险。

(二)根据发生频率和损害性的不同,企业在合 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可以归纳为:

(1)高频率、高损 害风险。

(2)高频率、低损害风险。

(3)低频率、低损害风险。

(4)低频率、高损害风险。

相关阅读:

合同欺诈

合同欺诈包括合同的民事欺诈,也包括合同的刑事欺诈。合同的民事欺诈应当根据民法关于欺诈性合同的规定承担合同欺诈的民事责任。合同的刑事欺诈虽然也应当承担民事责任,但更主要的是承担合同欺诈的刑事责任。

合同欺诈的民事责任的主要内容:《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对合同欺诈的民事责任做了具体规定。根据法律的规定,其主要内容:

1、合同无效。当事人一方采取欺诈手法,使对方陷入错误认识,从而在对方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下双方所签订的合同,是无效合同。无效合同不受国家法律的承认和保护,对当事人双方没有法律约束力。

2、返还财产。指合同当事人在欺诈性的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对已交付于对方的财产享有返还请求权,而已经接受财产的合同当事人则不论是否具有过错都负有返还财产的义务。返还的范围,法律规定是"因该合同而取得的财产",包括实物、货币和按有关规定折价的劳务或者利益等。

3、赔偿损失。欺诈性的合同往往造成受欺诈方经济利益的损失,欺诈方应当赔偿受欺诈方因欺诈行为的实施所遭受的损失。赔偿损失的范围一般应包括:一是订立合同的费用;二是履行合同的费用;三是合理的间接损失。

合同订立有哪些风险

合同订立的法律风险:

1、合同当事人双方是否具有主体资格;

2、合同当事人受委托签订合同的,代理人是否超过代理权;

3、审查合同当事人是否有履约能力;

4、合同形式、内容是否合法;

5、注意合同条款的审查;

6其他。

【法律依据】

《合同法》第九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

《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未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由行为人承担责任。相对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个月内予以追认。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视为拒绝追认。合同被追认之前,善意相对人有撤销的权利。撤销应当以通知的方式作出。

更多关于合同订立有哪些风险,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合同需要规避的风险有哪些

法律分析:风险一:合同效力待定的风险

无权代理、限制行为能力订立的合同为效力待定的合同,合同是否有效取决于有处分权人、被代理人的事后追认,但追认是对方的单方行为,主动权在对方,对其有利才追认,不利则不予追认。

风险二:合同欺诈的风险

对方盗用其他单位签订合同或以虚假的单位签订合同。从合同法的角度上分析,被假冒单位没有做出交易的意思表示,不是合同上的当事人,不会承担任何合同上的法律责任,而假冒单位或个人不是以自己的名义签订合同,合同根本不存在,也不能追究其合同上的责任。如果造成己方的损失,该假冒人可能根本没有能力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其目的在于利用合同进行欺诈,骗取己方的财物。

风险三:签约能力禁止的风险

风险:单位内部不具备缔约资格的职能部门订立合同、法律禁止某些主体订立特定合同,合同一律无效。这种无效的法律后果是,如果一方有过错的,应对无过错一方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因此,如果己方和不具订约资格的主体订立合同导致合同无效并发生损失,自己有过错的,对己方过错部分将不能获得对方赔偿。另一方面,如果己方内部职能部门对外订立合同,合同被认定无效,己方存在过错的需向对方承担赔偿责任。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四十四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四十六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以虚假的意思表示隐藏的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处理。

第一百五十三条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但是,该强制性规定不导致该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除外。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一百五十四条 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

第五百零五条 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的合同的效力,应当依照本法第一编第六章第三节和本编的有关规定确定,不得仅以超越经营范围确认合同无效

合同风险有哪些

合同的风险主要是一些不讲诚信使用欺骗行为所造成的不确定因素。

买卖合同中的欺诈与反欺诈买卖合同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在法律上的典型表现形式。常见欺诈手段主要有:伪劣产品替代履行法在签订买卖合同时,欺诈方出示真实的质量较高的样品,而在履行时却代以质量低劣的伪次品。

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欺诈法当事人一方在自身无履约能力或虽有一定履约能力的情况下,自订立合同起,就根本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而是想通过欺诈手段使对方履行合同。在骗取对方履行合同之后,非法占有对方履行的钱或产品,而自己却不再履行合同,使对方造成重大损失。

伪造产品的质量鉴定证明或标志法供方本无产品或产品质量不合格,但为骗取货款,引诱对方签订合同,伪造产品的质量鉴定证明或标志,合对方看过之后信以为真而订立合同,在对方作出履行之后,供方则不再对等做出履行,溜之大吉。

假冒注册商标商品诱签合同法一方当事人为了诱使对方签订合同,骗取钱财,将自己的伪劣产品假冒为注册商标商品,对方由于信任注册商标商品而与之签订合同,在履行合同之后,才发现上当受骗。

专利产品谎称法

当事人一方谎称自己的产品为专利产品或名优产品,利用对方信息不灵,交通闭塞,缺乏经验,对“专利”或“名优”产品的神秘感或信任感而使其陷入错误的认识。供方在对方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情况下,与其签订合同,以推销自己的伪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