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人才引进(西安人才引进可以买几套房)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西安人才引进落户政策2022
一、全日制普通大中专院校学生集体户口迁移工作规范
(一)全日制普通大中专院校新生落户,按照西安市公安局印发的《关于规范高校新生落户等户籍办理程序的通知》(西公通〔2014〕461号)文件精神办理。
(二)2017年3月1日起,户口在本市全日制普通大中专院校学生集体户的在校大中专学生,在本市市区拥有合法固定住所的,可进行市内迁移,材料齐全的,由迁入地派出所户籍民警当场办结。
没有合法固定住所的,毕业后派遣到本市市区用人单位的,根据本人意愿迁往本市市区用人单位集体户或负责其档案托管的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集体户。
二、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国民教育同等学历和留学回国人员落户工作规范
(一)办理依据。
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调整我市户籍准入政策若干意见和迁入市区人口户籍准入暂行规定的通知》(市政发〔2006〕17号)、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迁入市区人口户籍准入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的通知》(市政办发〔2006〕52号)、西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进一步吸引人才放宽我市部分户籍准入条件意见的通知》(市政发〔2017〕4号)。
(二)办理条件。
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国民教育同等学历和留学回国人员,年龄在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无论是否在就业择业期内,愿意在我市市区就业、创业并定居生活的。
人才引进西安政策公布
西安人才补贴政策包括人才公寓、货币补贴(租赁补贴+购房补贴)、硕博人才奖以及人才专利补贴四种形式。西安五类人才安居方式和标准如下:货币补贴
1. A类人才可选择申请政府人才公寓、购房补贴、租赁补贴中的一种安居方式。
申请政府人才公寓的,建筑面积为180平方米左右,5年内免收租金,在西安市工作5年并取得户籍,经市委人才办认定,产权可赠与个人。
申请购房补贴的,补贴标准为实际购房金额的50%,最高100万元,5年内按年度核发申请租赁补贴的,补贴金额为6500元/月,最高补贴。
人才公寓
一、适用对象
经市委人才办或市人社局认定的A、B、C、D类人才。
二、配租标准
A、B、C、D类人才租住面积分别为180平方米、150平方米、120平方米、90平方米左右,其中,A、B、C类人才5年内免租金,D类人才3年内按市场租金的50%计租。
A类人才在本市工作5年并取得本市户籍后,经市委人才办认定,所承租政府人才公寓产权可赠与个人。
硕博人才
西安硕博人才补贴需要先入池进入【西安市高层次研究生就业储备池】,然后符合硕博人才奖、硕博人才求职创业生活补贴、企业引进硕博人才奖励条件的,再申请相应补贴。
法律依据:
《关于引进国内人才来深工作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引进国内人才来深工作,促进本市社会经济发展,根据国家和广东省有关政策及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引进国内人才来深工作若干规定》(深府〔2002〕5号)(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人才引进工作的主管部门是市、区人事部门。市、区教育部门的人才引进工作要接受市人事部门的指导和监督。
第三条 市人事部门根据本市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结合人才存量、需求、结构,制定市外引进人才专业和岗位目录,确定紧缺、优先和控制专业目录,并于每年3月发布。
第四条 引进的人才,应当符合《若干规定》第四条所规定的人才条件。
第五条 应届毕业生的接收,除符合学历要求外,还必须是在市人事部门划定的院校范围内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
西安人才引进政策是什么
法律分析:1、高层次人才分级分类确认工作是由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组织并实施的,主要用于西安市创业及西安市用人单位新引进或新培养的高层次人才。
2、从知识、能力、业绩及实际贡献三个方面,西安市高层次人才总共分为三个层次: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及领军人才以及地方级领军人才。
3、申请的人才必须具备基本条件,如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年龄在6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无疾病,贡献突出或急需紧缺人才,年龄条件可以适当的进行放宽。
人才引进指因工作需要,当地的单位录用一个外省、市的在职的,且就业至少达到一定年限的人员,学历高于当地人才引进的最低要求的人才来当地就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
第三条 户口登记工作,由各级公安机关主管。城市和设有公安派出所的镇,以公安派出所管辖区为户口管辖区;乡和不设公安派出所的镇,以乡、镇管辖区为户口管辖区。乡、镇人民委员会和公安派出所为户口登记机关。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内部和公共宿舍的户口,由各单位指定专人,协助户口登记机关办理户口登记;分散居住的户口,由户口登记机关直接办理户口登记。居住在军事机关和军人宿舍的非现役军人的户口,由各单位指定专人,协助户口登记机关办理户口登记。农业、渔业、盐业、林业、牧畜业、手工业等生产合作社的户口,由合作社指定专人,协助户口登记机关办理户口登记。合作社以外的户口,由户口登记机关直接办理户口登记。
第四条 户口登记机关应当设立户口登记簿。城市、水上和设有公安派出所的镇,应当每户发给一本户口簿。农村以合作社为单位发给户口簿;合作社以外的户口不发给户口簿。户口登记簿和户口簿登记的事项,具有证明公民身份的效力。
第五条 户口登记以户为单位。同主管人共同居住一处的立为一户,以主管人为户主。单身居住的自立一户,以本人为户主。居住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内部和公共宿舍的户口共立一户或者分别立户。户主负责按照本条例的规定申报户口登记。
西安市人才引进政策标准abcde类
1、年龄一般应在60周岁以下,身体健康,贡献突出或急需紧缺人才,年龄条件可适当放宽;
2、全职引进或新培养的,须与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劳动(聘用)合同并在西安市缴纳社会保险或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
(1)在西安市创业的申请确认为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B类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的,所创办企业实到现金出资分别不低于500万、300万、100万元,人才本人须为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或股权超过30%的股东(或国内外顶尖人才本人实到资本不低于150万元、国家级领军人才本人实到资本不低于90万元、地方级领军人才本人实到资本不低于30万元,不允许代持股)
(2)柔性引进的,须与用人单位签订3年以上服务协议,每年在西安市用人单位工作时间不少于3个月。申请确认为企业经营管理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除符合相应标准外,年收入须达到我市上一年度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倍以上或上一年度缴纳个人所得税8万元以上;申请确认为企业经营管理领域地方级领军人才的,除符合相应标准外,年收入须达到我市上一年度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4倍以上或上一年度缴纳个人所得税5万元以上。
拓展资料:西安市人才引进买房政策有哪些?
西安人才补贴政策包括人才保障房和货币补贴两种形式。可选择申请政府人才公寓、购房补贴、租赁补贴中的一种安居方式。
法律依据:《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放宽我市部分户籍准入条件的通知》
第一条规定:一、学历落户:凡符合以下条件人员,可迁入本市落户:(一)普通高等院校、中等职业学校(含技校)毕业,或具备国民教育同等学历的人员及留学回国人员。
(二)具有本科(含)以上学历的,不受年龄限制;具有本科(不含)以下学历的,年龄在45周岁(含)以下。
西安博士人才引进政策
一、建立西安市高层次研究生就业储备池
(一)入池
1.入池范围
西安地区已毕业未就业的应届博士研究生、符合我市“6+5+6+1”现代产业体系急需紧缺岗位人才需求目录的硕士研究生,以及从外地来西安求职的相应应届硕博人才。每名硕博人才只能入池一次。
2.入池流程
(1)在线申请
符合条件的人员登录西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
),选择“网上大厅”中“公共服务”项“硕博人才引进”“西安市高层次研究生就业储备池”栏,签订“入池”承诺书(确保信息真实有效)后,填写《西安市高层次研究生就业储备池登记表》,按系统提示申报并上传相关资料。
(2)申报材料
①身份证电子扫描件;
②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国境外学历学位需提供教育部认证书)电子扫描件。
(二)退池
应届硕博研究生入池后,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自动退池:
1.从毕业时间起算,1年内未实现就业或创业者;
2.从毕业时间起算,1年内实现就业或创业者(签订劳动合同或取得营业执照者);
3.其他情况应予退池的。
西安硕博人才奖及硕博人才求职创业生活补贴有什么?
(一)补贴范围
在“西安市高层次研究生就业储备池”登记的应届硕博研究生,毕业起1年内(以毕业证日期为准)在西安市实现就业(在西安依法登记注册的各类机关和事业单位,以及在西安市注册满1年且依法纳税的企业,含中央驻陕单位和省属单位)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聘用)合同或者在西安市行政区域内自主创业取得营业执照及相关经营手续,且依法缴纳社会保险6个月以上(含6个月)后,可自实现就业或创业之日起1年内申请西安硕博人才奖及硕博人才求职创业生活补贴。
(二)补贴标准
1.西安硕博人才奖:按照博士每人1万元、硕士每人5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2.硕博人才求职创业生活补贴:领取“西安硕博人才奖”的同时可享受,自“就业储备池”登记之日至实现就业(创业)之前时段内的生活补贴,博士、硕士分别按照每人每月4000元、2000元标准计发,最长补贴期限为1年。
综上所述西安博士人才引进政策已经非常详细该政策非常明确,条目清晰,有相关的负责机构,且对此问题有很详细的解答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二十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组织开展农业技能培训、返乡创业就业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带头人。



电话:18514096078
蒙ICP备202300351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