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腹(鱼腹梁)
电话:18514096078
今天给各位分享鱼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鱼腹梁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鱼腹简介
- 2、鱼腹上的黑色东西是什么
- 3、鱼腹肉怎么做好吃
- 4、只知鱼腹不知鱼肚什么意思
- 5、鱼腹藏书典故
鱼腹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人体部位名·鱼腹 5 经穴别名·鱼腹
5.1 鱼际 5.2 承山
5.2.1 承山的别名 5.2.2 出处 5.2.3 穴名解 5.2.4 所属部位 5.2.5 承山穴的定位 5.2.6 承山穴的取法 5.2.7 承山穴穴位解剖
5.2.7.1 层次解剖 5.2.7.2 穴区神经、血管
5.2.8 承山穴的功效与作用 5.2.9 承山穴主治病证 5.2.10 刺灸法
5.2.10.1 刺法 5.2.10.2 灸法
5.2.11 承山穴的配伍 5.2.12 文献摘要 5.2.13 承山穴研究进展
5.2.13.1 对尿的影响 5.2.13.2 治疗室性早搏 5.2.13.3 治疗痔疾 5.2.13.4 治疗胃痉挛 5.2.13.5 治疗腓肠肌痉挛 5.2.13.6 治疗顽固性肛周围瘙痒症 5.2.13.7 治疗习惯性便秘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鱼腹
1 拼音
yú fù
2 英文参考
Yújì LU10 [中国针灸学词典]
Chéngshān BL57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鱼腹:1.人体部位名;2.经穴别名。[1]
4 人体部位名·鱼腹
鱼腹为人体部位名。指大腿内侧形如鱼腹的部分。相当于现代解剖学上所称之股内收肌群。足太阴经脉所过。古称箕门在鱼腹上越两筋间。[1]
5 经穴别名·鱼腹
鱼腹为经穴别名[1]。
5.1 鱼际
鱼腹指鱼际。见《新医疗法汇编》。[1]
鱼际为经穴名(Yújì LU10)。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属手太阴肺经。荥穴,五行属火。鱼:鱼类;际:边际。掌中屈拇肌隆起似鱼,穴处其边,故名。在手外侧,第一掌骨桡侧中点赤白肉际处。侧掌取穴。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拇短展肌→拇对掌肌→拇短屈肌。有清肺热、利咽喉作用。主要用于外感及呼吸系疾患等。如伤寒汗不出、头痛发热、咽炎、扁桃体炎、咳嗽、咳血、肺炎、支气管炎、手腕部腱鞘病、肘挛指痛及腹痛食不下、乳痈、小儿疳积等。本穴配尺泽治唾血;配风府、合谷治喉痹;配肺俞治小儿咳嗽。一般直刺0.5~0.8寸;可灸。[1]
5.2 承山
鱼腹为经穴别名,即承山[1]。出《针灸甲乙经》。《循经考穴编》作鱼肠。即承山。
穴位 承山 汉语拼音 Chengshan 罗马拼音 Chengshan 美国英译名 Supporting Hill 各
国
代
号 中国 BL57 日本 57 法
国 莫兰特氏 V57 富耶氏 德国 B57 英国 B57 美国 BI57
承山为经穴名(Chéngshān BL57)[2]。出《黄帝内经灵枢·卫气》。别名鱼腹、肉柱、伤山[3]。属足太阳膀胱经[2]。承即承受,山即山岭,腓肠肌肌腹高突如山,此穴在其下,有承受之势,故名承山[2]。承山穴主治腰腿及 *** 等疾患:如腰脊痛,膝下肿,脚踹酸重,霍乱转筋,脚跟急痛,脚弱无力,下肢不遂,腹痛,腹胀,大便难,泄泻,脱肛,痔疾,便血,癫疾,瘈疭,小儿惊痫,腰背痛,小腿转筋,便秘,疝气,腰腿拘急疼痛,腿肚转筋,现代多用承山穴治疗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急性胃肠炎,下肢瘫痪,小腿痛,痔疮,腓肠肌痉挛,下肢麻痹或瘫痪,腰肌劳损,小儿惊风,痛经等。
5.2.1 承山的别名
鱼腹、肉柱(《针灸甲乙经》),肠山(《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伤山(《备急千金要方》),鱼腹(《针方六集·神照集》),玉柱(《太平圣惠方》),鱼阳[4]、肉付[4],鱼肠(《循经考穴编》)。
5.2.2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卫气》:气在胫者,止之于气街与承山踝上以下。
5.2.3 穴名解
承即承受,山即山岭,腓肠肌肌腹高突如山,此穴在其下,有承受之势,故名承山[2]。
承,有受义。《说文》:“山,宣也,宣气散,生万物,有石而高象形,凡山之属皆从山。”在此山指躯体之高重。以承筋之凸,喻山岭之巅,本穴犹在山麓之夹谷,承山巅气势下行,当挺身直立时,则分肉更为明显。质言之,本穴亦承于筋也。故亦治筋病。《神应经》:“在腿肚尖下,分肉间陷中。”是处形若山谷,因名承山。[4]
5.2.4 所属部位
小腿部[5]
5.2.5 承山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承山穴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角形凹陷处[6]。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俯卧取穴[2]。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面,腓肠肌两肌腹交界处下端,当踝关节伸展时呈“人”字形凹陷处;或于委中直下8寸处取穴[3]。
[2]
承山穴在足太阳膀胱经中的位置
承山穴在小腿的位置
承山穴在小腿的位置
承山穴在小腿的位置(肌肉)
承山穴在小腿的位置(骨骼、神经血管)
5.2.6 承山穴的取法
俯卧位,下肢伸直,足趾挺而向上,其腓肠肌部出现人字陷纹,于其尖下取穴。或者直立,两手上举按著墙壁,足尖着地,在腓肠下部出现人字陷纹,当人字尖下取穴。
承山穴位于小腿后区,腓肠肌两肌腹与肌腱交角处。俯卧取穴[2]。
俯卧位,足尖着地用力后蹬,当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取穴[7]。
5.2.7 承山穴穴位解剖
承山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踇)长屈肌、胫骨后肌。血管、神经分布同承筋(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胫后动、静脉。分布著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皮肤由腓肠神经和股后皮神经重迭分布。前神经由胫神经发出的腓肠内侧皮神经,走在腓肠肌内外侧头之间的沟内,约在小腿中部穿出深筋膜,接受来自腓总神经发出的腓肠外侧皮神经的交通支,组成腓肠神经。腓肠神经伴随小隐静脉,经外踝与跟骨之间,行于足背外侧缘。腓肠肌的内、外侧头汇合,向下形成腱膜。腱膜处皮肤表面形成一凹陷,作为取穴的体表标志。
5.2.7.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比目鱼肌[2][8]。
5.2.7.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分支分布;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分支分布,并有腓肠内侧神经本干、小隐静脉、胫神经干和胫后动脉本干经过[8]。
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并有小隐静脉和深层的胫后动、静脉通过[3]。
5.2.8 承山穴的功效与作用
承山穴具有理气止痛,舒筋活络,消痔的功效。
承山穴有舒筋活络、通畅理气的作用[2]。
《黄帝内经灵枢·经别》曰:“足太阳之正,别入腘中,其一道下尻五寸,别入肛中,属于膀胱,散之肾,循膂,当心入散。”故承山穴是治疗肛肠病的主穴[9]。
承山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其经脉从腰中,下夹脊,贯臀,入腘中,本穴又位于腓肠肌肌腹下,故可治疗腿肚转筋等经脉病[9]。
承山穴常以治疗痔疾、直肠脱垂为主[9]。
承山穴有舒筋利节之功,如腨肠肌转筋,掐之则愈。《金针梅花诗钞》承山条:“两腨任重可承山。”《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针七分,灸五壮,得气即泻,速出针。治头热、鼻衄、疝气、腹痛、痔肿、便血、霍乱转筋、痞痛等疾。[4]
5.2.9 承山穴主治病证
承山穴主治腰腿及 *** 等疾患:如腰脊痛,膝下肿,脚踹酸重,霍乱转筋,脚跟急痛,脚弱无力,下肢不遂,腹痛,腹胀,大便难,泄泻,脱肛,痔疾,便血,癫疾,瘈疭,小儿惊痫,腰背痛,小腿转筋,便秘,疝气,腰腿拘急疼痛,腿肚转筋,现代多用承山穴治疗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急性胃肠炎,下肢瘫痪,小腿痛,痔疮,腓肠肌痉挛,下肢麻痹或瘫痪,腰肌劳损,小儿惊风,痛经等。
承山穴主治腰腿及 *** 等疾患:如腰脊痛、膝下肿、脚踹酸重、霍乱转筋、脚跟急痛、脚弱无力、下肢不遂、腹痛、腹胀、大便难、泄泻、脱肛、痔疾、便血、癫疾、瘈疭、小儿惊痫等[2]。
承山穴主治腰背痛、小腿转筋、痔疾、便秘、腹痛、疝气[8]。
承山穴主治痔疾,便秘;腰腿拘急疼痛,腿肚转筋[7]。
现代多用承山穴治疗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急性胃肠炎、下肢瘫痪等[2]。
承山穴主治小腿痛,腰背痛,霍乱转筋,便秘,痔疮,脱肛;以及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或瘫痪等[3]。
1. 运动系统疾病:腰肌劳损,腓肠肌痉挛,下肢瘫痪;
2. 肛肠科疾病:痔疮,脱肛;
3. 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坐骨神经痛,小儿惊风;
4. 其它:痛经。
5.2.10 刺灸法 5.2.10.1 刺法
一般直刺1.0~1.5寸[2]。
直刺1~2寸[7][8][3],局部有酸胀感[7],可放散到腘窝或有触电感向足底放散[7]。
注意:承山穴深部,正当胫后动、静脉,深层有胫神经,故针刺时应避开[7]。
5.2.10.2 灸法
可灸[2][7][8]。
艾炷灸3~5壮;或艾炷灸5~10分钟[3]。
艾炷灸或温针灸5~7壮,艾条灸10~15分钟。
5.2.11 承山穴的配伍
承山配环跳、阳陵泉,有舒筋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腓肠肌痉挛,下肢痿痹。
承山配大肠俞、秩边,有理气清热,通调肠腑的作用,主治便秘。
承山配长强、二白、足三里,治直肠脱垂[7]。
承山配大肠俞、太溪、支沟,治大便难[7]。
承山配环跳、肾俞、委中、关元,治腰背痛[7]。
5.2.12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寒热篡反出,承山主之。阳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怫然肿,刺阳维之脉,脉与太阳合脯下间,去地一尺所(承山)。
《针灸大成》:主大便不通,转筋,痔肿,战栗不能立,脚气膝肿,胫酸脚跟痛,筋急痛,霍乱,急食不通,伤寒水结。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霍乱转筋,大便难。
《太平圣惠方》:腰膝重,起坐难,筋挛急,不可屈伸。
5.2.13 承山穴研究进展 5.2.13.1 对尿的影响
针刺承山对尿量及尿中成分有一定的影响[7]。
用低频电脉冲 *** 承山,配至阴穴,发现感传出现后1~2小时,尿量增多,尿中Na+、K+及环磷酸腺苷皆有升高[4]。
5.2.13.2 治疗室性早搏
现代研究证明,针刺承山穴对室性早搏有效[4]。
5.2.13.3 治疗痔疾
针刺承山对内、外痔均有很好的疗效[7]。
针刺承山,治疗100例,内痔及外痔均有很好疗效。
5.2.13.4 治疗胃痉挛
针刺承山,有较好疗效。
5.2.13.5 治疗腓肠肌痉挛
温针承山,治疗43例,有很好疗效。
5.2.13.6 治疗顽固性肛周围瘙痒症
针刺承山,用透天凉手法,治疗多例有较好疗效。
5.2.13.7 治疗习惯性便秘
鱼腹上的黑色东西是什么
其实,这层黑膜学名叫“腹膜脏层(Cyzxxw.Com)”,也有叫“内膜脏层”,它存在于鱼腹壁和内脏之间。它长得黑不溜秋的,很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很多人就会奇怪:这么难看,到底有什么用呢?
其实 ,这层膜也有非常大的作用。腹膜能够包覆大部分腹腔内的器官,有吸收撞击、保护内脏的效果;它还能分泌黏液润湿脏器的表面,减轻脏器间的摩擦。所以,这层膜其实是起到润滑和保护内脏的作用。
而且,不光是鱼有,很多高等脊椎动物的腹腔中都有这么一层膜,连我们人的肚子内也有这样一层膜,主要作用也是保护内部器脏和润滑作用。
鱼腹肉怎么做好吃
步骤
1
鱼腹肉,洗干净。
2
打一个鸡蛋。
3
加一些花椒,将鱼腹肉蘸蛋液。
4
热油锅。
5
将蘸了蛋液的鱼腹肉放入锅中,中火炸。
6
炸制金黄,捞出备用。
7
葱切丝,姜切片,蒜剥好,干辣椒切段。
8
将锅内多余的油倒出,将鱼腹肉放入锅中。
9
加入葱姜蒜和干辣椒。
10
加入白糖。
11
加入料酒。
12
加入醋。
13
加入酱油。
14
加入盐。
15
翻炒均匀,即可。
只知鱼腹不知鱼肚什么意思
只知鱼腹不知鱼肚是了解片面的意思。鱼腹,鱼的腹腔,只知鱼腹不知鱼肚意思是对某事物的了解只能了解一方面,但看不到另外一面的意思,就是看问题片面化的意思。
鱼腹藏书典故
此故事出自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文中有: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释文为:于是二人就去占卜。占卜的人了解了他们的意图,就说:“你们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提着灯笼,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大喊:“大楚将兴,陈胜为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第二天,士兵们中间议论纷纷,只是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
关于鱼腹和鱼腹梁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