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四史(后四史是哪四书)
电话:1851409607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后四史,以及后四史是哪四书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前四史.后四史就是指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后四史吗?
是的。
“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包括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以及西晋陈寿的《三国志》。
“后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几部史书,包括元代丞相脱脱的《宋史》、明代宋濂的《元史》、清代张廷玉的《明史》以及清末赵尔巽的《清史稿》。
扩展资料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由于《史记》的写法被历来的朝代纳为正式的历史写作手法,故将和《史记》一样用纪传体写作的史书称“正史”。
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2550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1644年),计3213卷,约4000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
1921年,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下令将《新元史》列入正史,与“二十四史”合称为“二十五史”,而多数地方不将《新元史》列入,而改将《清史稿》列为“二十五史”之一,如果将两书都列入正史,则形成了“二十六史”。
以“二十四史”为代表的纪传体史书,在中华文明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二十四史”以本纪、列传、表、志等形式,纵横交错,脉络贯通,记载了各个朝代的历史概貌;同时又以中国历代王朝的兴亡更替为框架,反映了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使中国和中华民族成为世界上唯一拥有近四千年连贯、完整历史记载的国家和民族。这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荣并值得进一步发扬光大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
点校本“二十四史”,是毛泽东主席指示,周恩来总理亲自部署,由中华书局组织全国百余位文史专家,全国学术界、出版界通力合作,历时二十年完成的新中国最宏大的古籍整理出版工程,是代表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最高成就的标志性成果。
“二十四史”点校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为传统文献的整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确立了现代意义上的古籍整理的基本范式和标准,为古籍整理学科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前四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四史
后四史是什么
四史,指的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1、《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2、《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共一百篇,八十万字。
3、《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4、《三国志》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
扩展资料
1、《史记》史学影响
《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著。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榜样,仿效这种体裁修史相继而起。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
2、《汉书》史学影响
《汉书》开创了断代史的叙史方法,体例为后世沿袭。自秦汉以来,均为君主本位政体,本朝人往往不敢直接评论本朝政治,忌讳甚多,而断代史则合乎作者的心理,因为前朝已灭亡,评述前朝政事,危疑较少,较易发挥。故《汉书》一出,此后历朝官修“正史”均以断代为史。
3、《后汉书》史学影响
《后汉书》所以成为不朽的史学名著,也因为它在编撰上取得了很大成功。 纪传体是一种综合体裁,范晔对全书作了细致的整体规划,对史实进行了认真的剪裁。书中所述史实规避得法,彼此间既有照应,又不重复繁冗,表现出高超的史学技巧。
4、《三国志》史学影响
《三国志》主要善于叙事,文笔也简洁,剪裁得当,当时就受到赞许。后人更是推崇备至,认为在记载三国历史的一些史书中,独有陈寿的《三国志》可以同《史记》、《汉书》等相媲美。因此,其他各家的三国史相继泯灭无闻,只有《三国志》还一直流传到今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史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后汉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志
后四史是,?
后四史,一般指的是《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后四史是指哪四部史书
权威者认定后四史指的是《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四本著作。
后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几部史书,很多人都只知前四史不知后四史,下面来说说后四史是指哪四部史书。
详细内容
01
"后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几部史书。不过它的最后一部,即"清史稿"并不属于《二十四史》之中,并且是残本,民国时期并未编写完毕,这也是有人说是"二十五史"的原因。 此外后四史也是人们所谓的"唐宋元明清"中"宋元明清(没有辽与金)"的原因。目前对后四史有所争议,这里选用的是大部分人及较有权威者所认定的后四史:《宋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清史稿》 (民国 赵尔巽等)。
02
《宋史》是二十五史之一,於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
03
《元史》是系统记载元朝兴亡过程的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成书于明朝初年。由宋濂(1310~1381)、王濂(1321~1373)主编。全书二百一十卷,包括本纪四十七卷、志五十八卷、表八卷、列传九十七卷,记述了从蒙古族兴起到元朝建立和灭亡的历史。
04
《明史》,一部纪传体的史书,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顺治二年五月,清廷组成《明史》的纂修人员。全书记载了从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到明思宗崇祯十七年(1644年)共277年的明朝历史。
05
《清史稿》是中华民国初年由北洋政府设馆编修的记载清朝历史的正史——《清史》的未定稿。编修工作历时十余年,到了1927年,主编赵尔巽见全稿已经初步成形,担心时局多变及自己时日无多,遂决定把各卷刊印出版,以《清史稿》的名称刊行,以示其为未定本。因尚无依中国传统正史体例编写的清朝史书加上《清史稿》本身史料丰富,其价值仍不可忽视。不少学者将其列为“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之一。
后四史是指哪四部史书 后四史是什么
1、后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几部史书。目前对后四史有所争议,大部分及较有权威者认定的是《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2、后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几部史书。不过它的最后一部,即清史稿并不属于《二十四史》之中,并且是残本,民国时期并未编写完毕,这也是有人说是二十五史的原因。 此外后四史也是人们所谓的唐宋元明清中宋元明清(没有辽与金)的原因。
后四史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后四史是哪四书、后四史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