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宏年(何宏年 梁晓龙)
电话:1851409607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何宏年,以及何宏年 梁晓龙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景谷永平到碧安有几公里
碧安乡是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辖下的一个乡镇。碧安乡距景谷县129公里,是距县城最远的乡,1995年被列为云南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群山起伏,箐深林密,有独特的漫河天然“海子”麻黑的“独树成林”丙抗的“大硝桐”等自然景观,有珍贵药材龙血树。现有人口16429人(2020年)。
基本信息
外文名
Bi’an town
别名
碧安
行政类别
乡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地区
云南省普洱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
展开
人口民族
全乡总面积972.8平方公里,辖16个村民委员会,204个村民小组。2005年末,全乡有5497户,23420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3741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4人。杂居着彝、傣、回、布朗、汉等12种民族,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3.83%。
2021年6月30日,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截至2020年,碧安乡人口数为16429人。[1]
地理位置
碧安乡位于景谷县西南部,东面与景谷县益智乡接壤,南面与思茅市翠云区云仙乡隔小黑江相望,相距40多公里;西面与景谷县勐班乡、澜沧县山水相依,北面与景谷县永平镇相接。全乡海拔最高1984米、最低599米,平均海拔1291.5米。境内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土地资源和矿藏资源。
经济发展
2005年末,全乡共完成工农业总产值4534万元,比上年增长14.96%,比2000年增长69.69%;完成农村经济总收入2362万元,与上年持平,比2000年增长11.57%;完成个体私营经济收入1560万元,比上年增长15.23%,是2000年的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678元,比上年增加3元,比2000年增加42元;金融各项存款达2200万元,比上年增加500万元,增长17.65%;完成招商引资915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8万元;粮食总产量8055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农民人均有粮308公斤;完成本级财政收入46.56万元;全乡2005年末总人口2342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8‰以内。全乡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碧安乡的农村经济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2003年末,农村经济总收入222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38元,人均有粮320公斤。乡级财政收入155.43万元,支出669.41万元,财政自给率23%。粮经种植比例为6:1。
种植业
全乡在确保粮食增长的基础上,对种植业进行了结调调整,初步形成了粮、烟、果、茶协调发展的格局。2003年,粮食总产量8261吨,花生种植3350亩,产量216.1吨;茶叶面积2583亩,产量34.2吨。
碧安乡种植业
畜牧业
在确保粮食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2003年末,全乡畜牧业产值达46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5.1%。大牲畜存栏14997头,出栏1062头。生猪存栏23028头,出栏6742头,出栏率29.3%。
林业
2003年末,全乡林业产值达1315万元。共完成速生丰产林定植6685亩,退耕还林1063.4亩,天保工程9715亩,完成经济林果种植150亩,共落实兑现退耕还林粮食75万公斤,造林劳务费191.5万元。共生产松脂7000多吨。
社会事业
全乡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2003年,全乡共有中小学校14所,幼儿园1所,有文化站1个,自发成立文化艺术1个,电视广播站1个,有线电视用户640户,全乡电视覆盖率达94.62%,有卫生院1所,有村卫生室16个。
基础设施
(一)土地资源:全乡有耕地面积39311亩,其中:水田14233亩、旱地25078亩,有效灌溉面积8621亩。可机耕面积4906亩(占12%)。
(二)森林资源:境内森林资源丰富,全乡林业用地面积75253公顷,森林覆盖率71.8%,活立木蓄积量646.2080万立方米,累计完成沼气建设1804口,沼气普及率40%,平均每2.5户拥有1口沼气池。平掌村威远江一带生长着全县面积最大、保护最完整的野生植物药材龙血树群落。
(三)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矿、铜矿和锰矿等,其中铁矿的品位高,储藏量大,仅澜沧江沿江一带的铁矿潜在储量就达500万吨,含铁量52%,昔本村一带也发现有大量有铜,具体储量还需进一步探测。
主要产业
黄栀子
1、铁矿开发:乡内铁矿石大多分布在糯扎渡淹没区内,已做好准备工作,计划在糯扎渡电站淹没前尽量多的开采出来,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2、铜矿开发:已对昔本铜矿进行初步勘探,储量和含铜量都比较可
观。
3、黄栀子和苎麻产业。通过招商引资方式,大力发展黄栀子和苎麻种植,已种植黄栀子17000多亩,苎麻350多亩,投资商将在碧安乡加建加工厂。2003年,农民种植黄栀子劳务收入费100多万元。
4、蚕桑和烤烟。已种植蚕桑1651亩,烤烟270亩。
历史沿革
景谷县碧安乡原名碧岭乡,意为碧岭青山,风景秀丽之地。1950年建政时,将勐班的安乐乡划归碧岭乡,两乡各取一个字,故得名“碧安”。碧安乡政府驻地勐主街,四面青山环绕,风景秀丽,气候宜人。
解放前的碧安是一个商业和手工业比较发达的小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区战争时期,是勐主商业最兴旺的时期。当时,勐主镇共有300多户人家,城墙高筑,壁垒森严,各种商行、摊贩星罗棋布,各路马帮络绎不绝;夜间气灯、马灯、煤油灯彻夜通明,非常繁华、热闹。是东出思茅、宁洱,北上镇沅、景谷,西到澜沧、缅宁,南下车佛南的交通要道,也是滇南与缅甸、泰国通商的重要商埠之一。资本在十几万至几十万银元的富商大贾不下一、二十户。教育事业也比较发达,有碧岭小学和碧光中学,附近六顺、澜沧、缅宁许多学子均到这里求学,其繁华富庶在思普区所罕见,被誉为迤南的“小昆明”。
碧安的昨天有过辉煌的历史,是原思普区地下党和革命武装斗争的主要根据地之一。1947年中共地下党派何宏年到达勐主开展地下工作,1948年6月景谷勐主成立中共思普特支碧光分支,同年9月成立中共勐主支部,11月2日中共归侨党组第一批回国人员到达勐主,与勐主支部共同领导开辟景澜六一带地区工作,成立普光部队,形成在黑暗中指引和指挥澜沧江两岸各族人民推翻反动统治的坚强领导核心和战斗指挥部。到1949年将部队编入二纵队建制,圆满地完成了迎接主力部队的到来和配合全国解放的伟大使命。当时被称为思普地区的“延安”。
教育工作
碧光中学。碧光中学是1945年以罗正明为主创办的私立中学,解放前一度成为思普地区革命活动的指挥中心。学校于1945~1949年间共办了6个班,学员300多人,革命活动期间创办《五日消息》报,举办干训班,培养了大批革命骨干。解放后(1950年)转为公办学校。碧光中学大部份学生于1949年秋参加了革命,曾以民主进步轰动享誉思普地区。1988年11月被景谷县人民政府评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碧光中学所在地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它不仅是爱国主义教育圣地,也是人们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
旅游景点
回族寨清真寺。位于景谷县碧安乡上寨村回族寨。始建于道光以前,光绪14年重建,后于文革期间被毁,1993年再次重建。清真寺有大殿1间,教室和学员宿舍2间,建筑面积330平方米,属古式建筑风格,砖木结构,主要用于回族村民传教(《古兰经》)和礼拜,具有较为浓厚的伊斯兰教风韵。
三友桥。位于勐主西面老街脚,是以前通往勐班的一座重要桥梁。桥长6.5米,宽5米,属石墩木面瓦屋顶桥,两侧设木栏长凳。1948勐主富商林直中、陶仕彦、陈耀武3人合资兴建,故名三友桥。陶仕彦于桥上题诗一首:“谁将河流修为桥,林陈陶姓三结交;水有沅头通一夜,人从六口放步跑。亭中长椅相对列,座上游客细语滔,游客欢谈言不尽,眼看明月转家遥。”舒东成撰楹联:“盯看碧岭青山多乐趣,远观闲云流水解闲愁。”
独树成林。位于碧安乡勐主街以东15公里处的麻黑彝家山寨。树龄已近千年,由独树长成茂盛的榕树林,其枝干竟有54株之多,围着主干在生长。在5~10米多高的枝干上,又长出不计其数的枝条,直垂地上,如此重重叠叠,长成了密密麻麻的榕树林,生机盎然,秀丽多姿。
何宏年领刑几年?
最高检消息,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原县委书记何宏年(正处级)涉嫌贪污、受贿一案,由陕西省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渭南市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贪污罪、受贿罪对何宏年作出逮捕决定。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老师要写一篇 党旗飘飘读后感 急急急呀。
初夏时节,古雍城大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徜徉在广袤的平畴沃野之间,座座蔬菜大棚,壮观气派;栋栋居民楼房,拔地而起;条条新修大道,通向远方……
党旗飘飘凤高翔!陕西省凤翔县以创新精神诠释“富民党建”四个大字,在黄土地上演绎升腾出基层党建工作蒸蒸日上的新气象。
公选“领头雁”激活力
“引进各种项目68个,协调落实各类资金 750多万元,新打机井 68眼,铺设输水管道 248公里,新修道路 476公里……”
这是笔者在凤翔县委组织部看到的一组统计数字。组织部干部欣喜地说,这是“公选”村干部上任后,自我加压,带领群众干出的成绩。
多年来,一些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村级党组织后继乏人,无人干事。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处于兵头将尾的村干部强壮起来?凤翔县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大胆创新村级干部任用方式,打破年龄、行业、身份、地域界限,采取万元年薪、公开选拔、差额直选的办法公开选拔村级主要干部。
一石激起千层浪。去年,“公选”的号角吹响后,来自全县 542名机关干部、军人、大学生、农民等各界人士踊跃报名参考,最终 66名“考生”脱颖而出,赴村任职。
下岗女工、原凤翔县水泥厂办公室主任陈笃爱“公选”到城关镇大柳树村任支部书记后,面对村上没有一分钱积蓄的困境,找朋友、求熟人,自筹资金 2万元为村上栽植树木 2600多棵,筹资 1.5万元平整村间道路,发动村民清理“三堆”、治理“三乱”,使面貌焕然一新。
凤翔县委常委、组织部长何宏年说:“公推公选村干部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整合人才资源,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些村无人干事,一些村干部不会干事、不愿干事等老大难问题,提高了村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据了解,“公选”村干部确定后,县上大力推行岗前培训,通过专家授课、远程教育、外出学习等办法,使 80%以上村干部掌握 1— 2门实用技术,中专以上学历的村干部占村干部总数的 78%,大大提高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同时,“公选”村干部自我加压,不辱使命,先后有 3名素质高、能力强、成绩突出的“公选”村干部被宝鸡市委评为优秀村干部, 5名被破格提拔为乡镇副科级领导。
健全“议事堂”聚合力
“公章随身带,会议流动开”是以前部分村级组织办公的真实写照。如今,奔走在凤翔大地,细心的人会发现,一些村活动场所由于年久失修,党员干部在家里或露天树荫下学习、议事场面已经成为历史;新建的村级活动场所已成为全县农村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去年以来,凤翔县按照“因地制宜、节俭效能、整合资源、科学规划、规范建设、发挥作用”的原则,多渠道筹资 307万元,高标准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 49个。同时,县委组织部筹资 60多万元为建设项目村配备办公桌椅、沙发、档案柜、彩电、 DVD、图书、文体用品等设施,增配办公电话和电脑,开通互联网。
城关镇周家门前村村民王军民深有体会地说:“现在村干部也像国家正式干部一样,每天都正常上下班,双休日还有人值周,咱不管啥时候到村上办事,再不会跑冤枉路了!”
搭建“大舞台”添压力
前不久,彪角镇杨丹村一条笔直平坦的水泥路终于竣工。村民们高兴地说:没想到党支部承诺还真管用,有党组织和党员扑下身子为老百姓办事,我们离新农村就不远了。
“党员身份亮出来,模范作用显出来,党员形象树起来”,是凤翔县在活动中的一个要求。按照“分类承诺、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全县233个村、6个社区和 11683名农村党员中深入开展“双承诺双公开双评议”活动。
承诺作出后,履诺是关键。凤翔县以“四联一帮”活动为载体,确保承诺事项件件落实、条条兑现。“四联一帮”:县级领导联乡(镇)、乡镇党委联村、组工干部联点、支部委员联户;帮助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履诺。糜杆桥镇西白村还开展“双联双带”活动,即村党总支联系贫困村,带动发展富民产业;党总支成员联系无职务党员,带动落实个人承诺。村党总支部与省级贫困村王家塬村结对帮扶后,为该村无偿提供水泥 20吨,硬化街道排水渠,帮助建起采石场,安置剩余劳力 50多人。
“三双”活动的开展,为农村党建工作注入新活力,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舞台。横水镇尹稼坞村党总支部履行承诺,带领群众投资投劳整修油化村组街道 42条 11公里,投资 180万元建起村卫生所和长虹客运站,争取资金 12万元建成 4200平方米的群众休闲娱乐广场;陈村镇水沟村村民白居友因妻患病生活十分困难,长期以来居住在潮湿的危窑洞,村党支部承诺捐助 5000元,帮助建起三间新平房。 “一诺聚民心,真情暖万家”。去年以来,全县21200件承诺事项目前已全部兑现落实。
保障“工资卡”增动力
去年底,新华社《内部参考》、《当代陕西》等刊物,相继以“小小工资卡,村官添动力”为主题,对凤翔县在宝鸡市率先出台《村干部报酬保障激励办法》进行重点宣传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这是怎么回事呢?
采访中,田家庄镇劝读村支部书记亢功一番话,道出其中原委:“过去村干部待遇没保障,有本事的人大多不愿干,想干的也没有办法干,小小工资卡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解决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村干部岗位成了香饽饽,大家争着干,没本事的人想干还不让他干呢。”
原来,针对村干部待遇低、无保障的实际,凤翔县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岗位职业化,报酬工薪制”的公职化管理理念,对村干部实行基础、实绩补贴制度。基础补贴正职 320元、副职 280元;奖励补贴人均 800元,由乡镇按年度工作实绩考核情况发放;实绩补贴按村集体经济年收入的 10%提取发放。如今,村干部每月持报酬卡直接领取工资,和公务员一样吃上“皇粮”。
同时,县上还实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将连续任职 10年以上的村干部纳入养老保险范围,并对连续任职 15年以上、年满 60周岁的村干部每人每年发放生活补贴 360至 800元。
村级干部长期身处基层一线,条件艰苦、环境差。去年 5月,县上筹资 10万元对 803名在职村干部进行体检;同时积极探索党内关爱帮扶长效机制,对生活困难但有能力的党员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办法,由全县 450名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对帮扶,为 260名贫困党员送去慰问金 12万元,解决实际问题 14件。
何宏年是哪里人
何宏年,男, 1969年 8月生,陕西麟游人。
1993年 1月入党, 1989年 7月参加工作,全日制中专学历,在职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现任陕西宝鸡市岐山县委书记。
在云南有姓何的著名人物吗?
1、何金平:1963年12月出生于云南玉龙。
何金平,男,白族,1963年12月生,云南玉龙人,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198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河南省政府副省长、党组成员。
2、何丕洁:1948年2月出生于云南禄丰。
何丕洁,男,汉族,1948年2月生,云南禄丰人,1984年12月加入民革,1969年4月参加工作,天津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大学普通班学历。现任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兼副秘书长,公安部特邀监督员。
3、[革命家]何宏年:1918年11月8日出生于云南省石屏县,1905年5月2日去世。
何宏年,男,汉族,1918年11月8日生于云南省石屏县一个开明知识分子家庭。父亲何瑛,四川高等师范学院毕业,有“知识救国”思想,创办石屏师范并任校长,后出任镇沅县知事和元江县县长。其母朱凤英也有一定文化。
何宏年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何宏年 梁晓龙、何宏年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