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脘穴位置(中脘的准确位置图)
电话:1851409607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脘穴位置,以及中脘的准确位置图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有胃病,按一按这三个穴位,简单易学,很有效
现代人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压力过大。经常由于工作忙碌或者是过度 娱乐 ,而导致忘记了吃饭,或者是随随便便的吃一点东西填饱肚子也就算了。刚开始的时候饥饿的感觉是比较明显,而越到后面饥饿感越来越不明显,很多人就习以为常了。这样洗下去,就会很容易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胃病的发生。而胃病会导致我们所食用的食物营养没有办法吸收,从而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身体 健康 状态。而在中医当中,其实可以通过按摩穴位的方法就可以娶到一个镇痛,调节肠胃机能,从而来对我们的胃病进行一个调理。那么具体有哪些穴位可以调节我们的胃病呢?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1】内关穴
内关穴在中医当中是属于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俞穴之一,他主要位于我们的前臂掌侧,在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两寸,掌长肌腱与饶侧腕曲肌腱之间。
取穴方法:我们扬起我们的手掌,在我们的手腕往手肘的方向大约三横指(大概在两寸)距离的地方,在两根骨头,两根手筋的中间,那么这个穴位就是我们的内关穴了。
我们在平时感觉到自己的胃胀或者是在吃了东西之后感觉总是好像有什么东西梗在我们的胸口吞不下去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用我们的大拇指来对这个穴位进行按压,这样就可以起到一个畅调气机的作用,从而缓解我们胃部不适的症状。
【2】中脘穴
中脘穴是属于我们人体奇经八脉的任脉,是我们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主要是治疗我们消化系统的疾病,例如腹胀腹泻,腹痛腹鸣,吞酸,呕吐,便秘,等疾病,而且这条经脉上面的穴位还可以对于一般胃病,食欲不振,耳鸣,目眩,青春豆,精力不济,神经衰弱等症状也非常的有效。中脘穴的位置主要位于我们的腹部。
穴位位置:中脘穴位于我们的肚脐眼上正中线大约4寸,大概是5根恒指的地方。
穴位主治: 由着凉所引起的胃痛以及胃气攻心而感到的胸闷,打嗝,食道逆流等胃部不适的症状都可以起到一个有效的缓解,以及治疗的作用。治疗的效果可以说是非常的好的。
【3】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我们我们膝盖的下外侧,大约是恒指的小腿胫骨外侧的凹陷处。这个穴位可以说是治疗我们一切肠胃消化系统疾病的万能穴了,只要是有关于我们肠胃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问题,包括消化不良,胃胀,胃痛等症状都可以通过按揉这个穴位来进行一个有效的缓解以及治疗的作用。
按揉方法:用我们的拇指指腹对这个穴位进行按揉,力度不宜过大,直至按摩,自有酸胀感为宜。
本文章由五福大 健康 文案组供稿
中脘穴位位置图及作用
;
01
中脘穴位的位置
中脘穴在上腹部,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从肚脐向上4寸的位置。
02
按摩中脘穴位的作用
1、美容养颜
按摩中脘穴可以美容护肤,延缓皮肤的衰老。中医认为经常按摩中脘穴能够疏通人体阳明脉,使脸部看起来更加红润,气色也会更加健康,所以说大家应该坚持去按摩中脘才行。
03
2、促进消化
按摩中脘穴还可以治疗胃炎,加强胃动力,治疗胃胀气等消化不良的症状。中医认为经常按摩中脘穴能够消食导滞、疏肝养胃,起到促进消化的作用,对我们肠胃健康很有好处。
04
治疗肠胃炎症
按摩中脘穴还可以治疗拉肚子,急性肠胃炎,缓解腹部疼痛。
05
4、消除脸部水肿、眼袋
脾胃功能较差者,脸部易出现水肿的现象,一个人长期消化不良也会容易出现眼袋,这是因为人体胃经的起始点就位于眼部以下,因此经常按摩中脘穴能够消除眼袋及脸部水肿。
按摩中脘穴有和胃健脾的功效,你知道它的在哪吗?
穴名解说
中脘穴 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脉经》名中管。属任脉。任脉、手太阳与少阳、足阳明之会。胃之募穴。八会穴之腑会。穴在胃体中部,故名。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功用。别名:上纪穴,胃脘穴,大仓穴,太仓穴,胃管穴,三管穴,中管穴,中碗穴。
穴位位置
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当脐中上4寸)。即:从心口窝到肚脐眼四寸的地方(也就是心口窝到肚脐眼中央)。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腹白线、腹横筋膜、腹膜外脂肪、壁腹膜。浅层主要布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前皮支和腹壁浅静脉的属支。深层有第八胸神经前支的分支。
作用功效
聚集及传导地部水液。中脘穴,健脾和胃、补中安神。
疾病治疗
疏肝养胃、消食导滞、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且去眼袋、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的作用;
治胃痛、腹痛、腹胀、呕逆、纳呆、反胃、食不化、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黄疸、胃扩张等;
治肠鸣、泄泻、便秘、便血、胁下坚痛、治疗慢性肝炎等;
治喘息不止、恶心、痰多、咳喘、失眠、脏躁、癫痫、尸厥、子宫脱垂、荨麻疹、食物中毒、治疗烧心等。
技术应用
-按摩
点击法:两手相对,如果另一只手不方便,用一只手也可以,但是一根手指头的力量很弱,不容易点揉到这个穴位,所以至少要用两个手指头,对于胀气,胃痛,可以点击它,点击它会出现酸痛,随后会出现打嗝,用力要大,坚持 一般3-5分钟。
按摩中脘穴的手法:推揉中脘穴3~5分钟,长期按摩。可以改善黄疸、头痛等。
特别提醒:中脘穴孕妇禁止按摩。
-针刺
直刺0.8 1.2寸;艾炷灸5-10壮;或艾条灸15-30分钟。特别提醒:中脘穴孕妇禁止按摩。
-拔罐
用气罐留罐中脘穴10~15分钟,隔天一次,可治头痛、黄疸、便秘等。
-艾灸
用艾条温和灸中脘穴5~10分钟,一天一次,可以治疗头痛、失眠、惊风。
刘高峰 老师简介
刘高峰 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临床及中医亚 健康 研究二十余载。现任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中国传统腹部诊疗分会会长。善于应用腹部诊断结合四诊合参,进行精细化诊断,对于指导临床遣方用药方面有独到认识。在从事临床近三十年的基础上,独创了“开门三通法”中医特色诊疗框架,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将针灸、推拿、汤药等中医治疗手段有机融合,极大的提高了诊疗效果,处方用药精准、药量小、师古而不泥古、继承而不迷信,坚持意必固我,求真创新的理念。
曾师从《伤寒论》经方大家冯世伦教授及脏腑按摩大家臧福科教授。对于腹部诊疗及亚 健康 疾病有独特的认识视角。
专业擅长:
1、神经官能症、失眠、抑郁等情志心理类疾病
2、脾胃消化系统疾病
3、糖尿病、高血压等内分泌系统疾病
4、月经不调、不孕不育等妇科疾病
中脘穴位置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脘的准确位置图、中脘穴位置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