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宏伟(齐宏伟的书)
电话:1851409607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齐宏伟,以及齐宏伟的书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丰盛的筵席》读书笔记
- 2、阅读《叫醒装睡的你》有感
- 3、灵魂在想起你
《丰盛的筵席》读书笔记
这本书是齐宏伟老师对20部文学作品的导读。齐老师从浩瀚的经典中精挑细选出这些文学作品,每一道“佳肴”都细细品味,娓娓道来。在古旧的福音与现代文化中解读这些作品,你会惊奇的发现,真是日光底下无新事,无论是几千几百年前的故事,还是当下的故事,故事中的人心都惊人的相似。在这部美食攻略中,齐老师分享了自己的品尝经历以及注意的小tips,非常贴心。
我不算是一个爱好文学的人,信主前除了教科书外几乎都没有好好读过什么文学著作。信主后慢慢开始读属灵书籍,而文学依然涉猎很少。但仍然为《谁可以这样爱我》的长篇小说而感动不已,文字真是可以触摸心灵最深处的东西。齐宏伟老师的这本导读对我帮助很大,希望这三年的时间可以多读些文学的著作。
忏悔与颂赞——《忏悔录》
刚信主时,大学团契的书架上有一本《忏悔录》,拿下来翻了翻,太难啃,放弃了。那个时候对人的罪性认识还不深,上帝对我来说更像一个可爱的老头,理解不了奥古斯丁的忏悔和颂赞。而神让人回转的时间,也总是奇妙而难以预料的。奥古斯丁是有个声音叫他拿起来读,并读到一节扎心的经文。我是一句呼召:“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这位伟大的神学家内心深处的忏悔照出了所有人良知的亏欠。信仰是信以至知而非知以至信。如今来读人文学院,对哲学有了一些基本的了解,也开始有一些深入思考的操练,以后一定要读一读!
复仇与延宕——《哈姆雷特》
没有读过《哈姆雷特》,但听过“一千个人会读出一千个哈姆雷特”。去年有一次机会听到一位文学老师的讲解,加之此次的阅读,才知道这个悲剧里面展现了如此深刻的人性以及对更高之自然法的敬畏。哈姆雷特的矛盾并不算是一个性格上的缺点,而是人在如此大的苦难面前,因着对更高的道德良知的敬畏而有的真实、挣扎的反应。
《神曲》、《失乐园》
无论他们的神学正统与否,他们的想象力令人惊叹!现代的我们是否太过现实,而忘记抬头仰望星空,想想世界之外的事?想想灵魂的去处?
理性与人性——《思想录》
“上帝是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上帝,上帝不是哲学家的上帝。”这句话不仅道出上帝超越人的理性和思想,从某种程度来讲,它也安慰了哲学家以外的人。我们的神不是靠着理性而能够去认识的神,如果这样,信仰将变成一个智力问题,而不是信心的问题。我们的神超越理性,他也怜悯俯就不同的人,所认识他的人靠的是他所赐的信心,而不是智慧。帕斯卡尔对人性的分析让生活在思想上简单粗暴,非黑即白太久的社会中的人来讲,那样的复杂不是让人恐惧,而是让人心服。人的确有善的成分,因为我们是上帝形象的承载者,我们虽然堕落了,但没有完全丢失善,而是不再有完全的善,每一部分都缺失了善;同时,人也是恶的,堕落使人类全然败坏,没有办法靠着自己再去选择善。我们既尊贵,又卑贱。帕斯卡尔说:“我要同等地既谴责那些下定决心赞美人类的人,也谴责那些下定决心谴责人类的人,还要谴责那些下定决心自寻其乐的人;我只能赞许那些一面哭泣一面追求着的人。最好是由于徒劳无功地寻求真正的美好而感到疲惫,从而好向救主伸出手去。”是啊,人若不认罪,看到自己在善上的无能,看到自己的爱无能,看到人类被罪捆绑后的苦难,又怎么会甘心寻求救主呢?
障碍与婚恋——《傲慢与偏见》
爱情与婚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在这亲密的关系中能展现出人最美好的一面,而更多的是照见人最恶的一面。很多人会为着不同的目的而走入婚姻,高富帅、白富美总是容易成为人心目中的理想对象。两个骄傲的人、自我中心的人,怎么可以相爱呢?他们永远觉得自己比对方好,在对方身上只能看到缺点。忏悔、谦卑,有自知之明的人才能从别人身上看到优点。
奴役与自由——《卡拉马佐夫兄弟》
陀思妥耶夫斯基被认为是“人的心灵最深刻的分析家”。他一生的颠沛流离,悲惨的命运加之他信仰的上帝,使他对人的心灵有着深刻的洞见,所以写出这么伟大的小说吧。他所关心的是每一个人如何在一个充满混乱和罪恶的世界和时代中,有尊严、有价值、幸福而高贵的活下去。“他写了形形色色的不幸,是在提醒我们如何避免不幸。他写了各种各样的黑暗,是在提醒我们如何接近光明。他写了各种各样的残酷,是带着何等柔情。”依凡的思想使斯麦尔佳科夫杀死了父亲费多尔,可见当时流行的思想,理性主义和无神论的危害。其实这些至今仍然在影响着当代的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书中说:“魔鬼与上帝在进行斗争,而斗争的战场就是人心。”是啊,我们的心不是被魔鬼奴役,就是在耶稣里面获得自由,没有第三个选择。“针对依凡说世界是建立在荒谬的根基上这样的说法,阿辽沙反驳说世界是建立在耶稣基督流血牺牲的十字架之上,上帝并没有对苦难沉默,而是借着十字架做出了回答。阿辽沙之所以显得无力招架,其实恰恰说明了信仰不是解释苦难,而是承载苦难。”我们多少人在很多时候信仰是为了为自己的苦难找个借口逃避,而不是承受呢?如果上帝的苦难不是为了我们的益处,使我们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卑微可怜的境地,上帝将会变成我们的仆人,被我们利用,而不是信靠。
巫术与天道——《狮子、女巫和魔衣柜》
纳尼亚传奇是我最喜欢的电影系列之一,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常放电影给学生看。无奈孩子太小,时间太短,总是看不完,总是没有办法深入讨论。C.S路易斯也是我最喜爱的作家之一,他总能拨开表面的现象,直指人内心最深处的问题,深刻、犀利。读他的《魔鬼家书》,惊奇自己的信仰被魔鬼欺骗的程度有多深,也惊醒自己的败坏有多深,还以为自己很爱主。读他的《亲亲如晤》,如同亲眼见证一个活生生的人是如何经历信仰的危机,如何从苦难中经历到上帝,如何从理性、情感上都经历回转向上帝的。在《狮子、女巫和魔衣柜》中,最大快人心的就是在高深的魔法后面,有更高一层的魔法:“一个自愿送死的牺牲者,本身没有背叛行为,却被当做一个叛徒杀害,石桌就要崩裂,死亡就会起反作用。”如同圣经中的启示,这个世界的王以为钉死了神的儿子耶稣,他们就胜利了,却不知道在那太古的约里面,死后还有复活。主耶稣以死战胜了死亡,多么令人惊叹!
憎恨与饶恕——《冰点》
很多时候,我们基督徒就像启造一样,会感到自己一样是罪孽深重的人,但奇怪的是我们往往还是认为自己比世上的任何人都要可爱。别人做了坏事,对不起我们的事,我们就记恨、自义,而自己做了同样的事时,却不以为然。罗马书2:3“你这人哪,你论断行这样事的人,自己所行的却和别人一样,你以为能逃脱神的审判吗?”这节经文在一年多以前曾对我有一个极大的提醒,也使我从对别人的怨恨中,慢慢定睛在自己的身上,再转而定睛在十字架上的主耶稣,知道我跟别人一样,但我被赦免了,而主也要我们去饶恕别人。我欠主债重如山,他人欠我微尘。
自我与偶像——《玛卓的爱情》
这个悲剧中的人物太过纯粹,纯粹到不够真实。一个把爱人完全当成神了,一个自私索取到完全没有一点付出。或许每个角色的刻画应该在丰富饱满一些。但无法否认,我们常常把爱情、爱人当成了偶像,疯狂的迷恋一个人,其实真一层一层刨开我们心,我们爱的都是自己。人的自我中心使人无法真正去付出爱。向保罗区普在《寻求更大的事》第四章中提到的,我们总是想建立一个自己的小王国,这个王国中的一切——工作、爱情、婚姻、子女都是来服务我的。
��2016年5月于WCCC学习期间
阅读《叫醒装睡的你》有感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但你可以叫醒自己装睡的灵魂……你不再是拥有灵魂的肉体,而变成拥有肉体的灵魂。于是,带最深之爱,做最小之事;怀出世之心,行入世之路。”这是齐宏伟的新书《叫醒装睡的你》扉页上的一段话。
在现今这样一个有点喧嚣的快节奏时代,还有多少人有时间关注或思考“灵魂”这件事?周日新华书店偶遇《叫醒装睡的你》这本书,读后有诸多感悟。作者齐宏伟曾出版过《一生必读的关于信仰与人生的30部经典》《文学·苦难·精神资源》《彼岸的跫音》等多部专著。这位上世纪70年代初出生的作家,曾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这本《叫醒装睡的你》是他从2014年出版童话解读系列图书以来,时隔6年后写的一本散文集。
该书记录了他近几年来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是一本关于生命与生活、松土与播种的书。如作者自己所说:“这一次,不是拔河,而是和解,乃至和好。我要为灵魂而写。或者可以说,写灵魂在我生活中行走的故事。”
全书共分三部分:第一辑以“醒来,然后凝望”为题,紧抓大家习焉不察的现象,进行敏锐深邃的省察和追问,探讨人应该怎样生活;对于互联网与人的关系、抑郁症等现实热点问题,作者在这一部分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第二辑以“从‘我与它’到‘我与你’”为题,深入我们的文化传统,反思浸染和纠葛中的伟大与丑陋、深刻与浅薄、情怀与伪善;第三辑以“出世,同时入世”为题,表明带着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的人生态度,以及作者对于婚姻、家庭、亲子关系等问题的思考,于儿女情长中袒露厚重又细腻的爱与深情。
齐宏伟觉得他有责任去告诉今天的年轻人,真善美爱不只是童话,它是真实存在的。
“这个时代,人对物欲的寻求往往淹没了对超越的渴望。而新冠病毒肆虐,以如此可怕的方式,给人类‘更高、更快、更强’的高速列车刹了一下车”,齐宏伟的这本书,意在把我们从忙碌又喧嚣的现实生活中叫醒,让我们安静下来去好好看一下自己的内心和灵魂,去想一想真正值得我们追求的是什么,“好让众人驻足片刻,看看星空,把把内心,想想生与死、美与爱的那些事……”
灵魂在想起你
文/金马可
有次,我偶然听一位姐妹说:“读书是解决失眠最好的方式之一。”细思,确实有道理。当看到齐宏伟牧师的新书《叫醒装睡的你》时,我踟蹰了一会儿,我该读读吗?
“装睡的你”到底是谁呢?我会是那个装睡的人吗?不行,我得仔细找找答案。
翻过序言,读到这句话:“这是一个肉体狂欢而灵魂沉睡的世界。灵魂是真睡,还是假睡?”耐人寻味,我想起了另一本书——《不要叫醒装睡的人》,书的作者是一名叫周濂的年轻学者,他写道:“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除非那个装睡的人自己决定醒来。”
看来,英雄所见略同,许多人确实都在装睡。但怎样才能从装睡中醒来呢?这问题推动我继续阅读。
《叫醒装睡的你》共有50篇文章,合为三辑,分别题为“醒来,然后凝望”“从‘我与它’到‘我与你’”“出世,同时入世”。每一篇文章读得快的话,也许五分钟便够了。然而,这2500字左右的内容,却字字珠玑。其中,文学与哲学的碰撞、时事与永恒的相拥,让你一旦拿起,便不愿狼吞虎咽,而是慢慢品味,不愿错过任何精彩瞬间。
最重要的是,在齐宏伟牧师的文字里,告诉了我们灵魂苏醒的秘诀。关键是,你是否愿意你的灵魂苏醒过来?
今年的疫情,使许多人开始思想苦难之于人生的意义。在本书的第三辑中,有一篇文章题为《苦难是一回事,怎么看苦难又是另一回事》。文章从他1岁儿子整整13天不能拉大便谈起,他们想尽各样的办法,却不得解决。直到第14天,在作者抱儿子期间,儿子突然给他来了一手的大便。这大便在作者看来,竟不觉臭味,而是满有喜乐。这件小事让作者领悟到,活着,就会遇到各式各样的苦难。然而,苦难是一回事,怎么看苦难又是另一回事。
作者写道,这些平凡之事,之所以能成为唤醒灵魂的力量,是因为当下活着的,是为关乎灵魂之事。你的灵魂是真睡,还是假睡呢?齐牧师认为是假睡,因为每当夜深人静,辗转反侧,你内心深处那种对永远、意义、价值和尊严的渴望就会醒来。那就是因为你的灵魂还不肯睡去。
封面上的一个短句——带最深之爱,做最小之事,也深深地触动了我。这些小事,就如作父亲的我,经历第一次儿子发烧,与妻子一同守护在一旁,彻夜难眠;给儿子换尿不湿……我们容易忽略、甚至厌烦这些小事,但它们在齐牧师的笔下,犹如一条条细线,被编织一起,成为一幅美丽的图景,那是一个灵魂终于醒来、飞翔的图画。
亲爱的读者,你想知道自己的灵魂是真睡,还是假睡吗?那么,拿起这本书读吧,相信“你之所以忽然想起了灵魂,是因为灵魂正在想起你。”
关于齐宏伟和齐宏伟的书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