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时辰对应时间(时辰对照表)

2025-09-02 14:06:15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今天给各位分享时辰对应时间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时辰对照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2时辰对应时间表

12时辰对应时间表

12时辰对应时间表,十二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包括十二生肖等都是可以按照十二时辰的叫法来叫,生辰八字就是根据十二时辰来算,算出自己的运势和运程,我们来看看12时辰对应时间表

12时辰对应时间表1

十二时辰对照

午夜23时至1时--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在一日中,子时一天的最后时刻,也是新一天的开始。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鼠。

凌晨1时至3时--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丑时指的是黎明前的黑暗阶段。据说是牛开始日出耕田的时刻。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牛。

凌晨3时至5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在一日中,天方大白之时,正是老虎开始活动的时刻,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属于老虎。

清晨5时至7时--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卯时是太阳已东升,开始放万丈光芒的时候。在十二生肖中属于兔。

上午7时至9时--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辰时太阳光热增强时刻,据说是群龙行西的时刻,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龙。

上午9时至11时--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巳时太阳光热更强了,在十二生肖中属于蛇。

上午11时至下午13时--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在一日中,阳光最为猛烈。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马。

下午13时至15时--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在一日中,未时是暑气将消之时。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羊。

下午15时至17时--申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人定也就是人静。在一日中,申时的暑气已快过去了。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猴。

下午17时至晚上19时--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在一日中,酉时是夜晚将来临所的时刻。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鸡。

晚上19时至21时--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在一日中,戌时正是黑夜扩散,华灯初上时分。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狗。

晚上21时至午夜23时--亥时: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在一日中,亥时是一日将尽,要迈向明日之前时分。在十二生肖中属于猪。

12时辰对应时间表2

十二时辰由来

十二时辰来源已久,西周时候就已经开始使用了,在《周礼·春官·冯相氏》中记载:“掌十有二岁,十有二月,十有二辰,十日,二十八星之位,辨其叙事,以会天位。”时间的分割以十二累进,一纪十二年,一年十二个月,一日十二时辰。古代人民将一个昼夜划分成的十二个时段,用来记录时间,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2个小时,十二个时辰就是24小时。这种计时方法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十二时辰,是古代的天文学家通过长期夜观天象所总结出来的.规律,并赋予了它十分贴切的一个叫法,和地支的十二个支恰好对应了起来。其实,十二时辰的命名并不是胡编乱造的,是有它的科学依据的!

古代劳动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

十二时辰既可以指一天,也可以指任何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

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为寅时,依次递推。

十二时由十二个特定的时间名词构成。人们可以从先秦时代的中国古籍中溯寻出这些词语的渊源。汉代之前,这些称谓多有不同,直到汉代太初年间,中国实行了太初历,“其以一日分十二时,而以干支为纪。”(赵翼《陔余丛考》卷34)才基本定型定名。十二时表时独特、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天文历法的一大杰出贡献,也是灿烂的中华文化瑰宝之一。

十二时辰把《黄帝内经》的十二时辰养生法,通过计时工具,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随时提醒人们科学养生,从而让每个人都懂得用《黄帝内经》养生,让科学养生得以普及,这对改善人们体质,提高人们生存质量,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十二时辰相当于24小时,每个时辰等于2小时。 《新唐书·历表》中明确指出:“古历分日,起于子半”,以子时的中点,即现今零时(24时),为一日之始。

二十四时辰对应时间是什么?

24小时对应只有十二个时辰,十二地支代表的时间具体分别如下:

1、子时:(23时至01时)。

2、丑时:(01时至03时)。

3、寅时:(03时至05时)。

4、卯时:(05时至07时)。

5、辰时:(07时至09时)。

6、巳时:(09 时至11时)。

7、午时:(11时至13时)。

8、未时:(13时至15时)。

9、申时:(15时至17时)。

10、酉时:(17时至19时)。

11、戌时:(19时至21时)。

12、亥时:(21时至23时)。

十二时辰中各是现在的几点?

说起十二时辰,想必对大家来说那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但说起十二时辰中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各对应现在的几点呢?相信还是有人不是很清楚,那么本文就来简单分享一下十二时辰的相关知识:

时辰是古代的计时单位,古人把一昼夜,也就是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等于现在的两个小时,所以现在的一个小时就等于古代的半个时辰。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算起,依次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子时,十二时辰中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丑时,十二时辰中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寅时,是夜与日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卯时,太阳刚刚出来,准备冉冉升起的时候,05时至07时。辰时,是人们吃早饭的时间,07时至09时。巳时,临近中午的时候,09时至11时。

午时,就是中午大太阳的时候,11时至13时。未时,太阳开始偏西,准备日落的时间,13时至15时。申时,15时至17时。酉时,就是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戌时,就是黄昏,太阳已经落山天色将黑未黑的时候,19时至21时。亥时,这时候天色已经黑透,人们基本已经停如此止了活动,准备睡觉了,21时至23时。

古代的人可以说是非常具有智慧的,他们并没有现代如此发达的科技,没有精准的计时系统,十二时辰是古代中国劳动人民根据一天当中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日常的生活习惯,经历漫长的时间总结归纳而独创于世的,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十二时辰都是非常科学的。

时辰对照表

时辰表对应时间如下:子时:23~1点,丑时1~3点,寅时3~5点,卯时5~7点,辰时7~9点,巳时9~11点,午时11~13点,未时13~15点,申时15~17点,酉时17~19点,戌时19~21点,亥时21~23点。在我国古代,一昼夜被划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十二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个小时。

十二时辰详解: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昳。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

十二时辰对照表口诀:

夜半者子也,鸡鸣者丑也,平旦者寅也,日出者卯也,食时者辰也,隅中者巳也,日中者午也,日佚者未也,哺时者申也,日入者酉也,黄昏者戌也,人定者亥也。

十二时辰各指什么时候?

12时辰对应时间具体如下:

1、子(午夜23时至1时):

在一日中,子时一天的最后时刻,也是新一天的开始。

2、丑(凌晨1时至3时):

丑时指的是黎明前的黑暗阶段。据说是牛开始日出耕田的时刻。

3、寅(凌晨3时至5时):

在一日中,天方大白之时,正是老虎开始活动的时刻,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属于老虎。

4、卯(清晨5时至7时):

卯时是太阳已东升,开始放万丈光芒的时候。

5、辰(清晨7时至9时):

辰时太阳光热增强时刻,据说是群龙行西的时刻,因此在十二生肖中属于龙。

6、巳(上午9时至11时):

巳时太阳光热更强了,在十二生肖中属于蛇。

7、午(上午11时至下午13时):

在一日中,阳光最为猛烈。

8、未(下午13时至15时):

在一日中,未时是暑气将消之时。

9、申(下午15时至17时):

在一日中,申时的暑气已快过去了。

10、酉(下午17时至晚上19时):

在一日中,酉时是夜晚将来临所的时刻。

11、戌(晚上19时至21时):

在一日中,戌时正是黑夜扩散,华灯初上时分。

12、亥(晚上21时至午夜23时):

在一日中,亥时是一日将尽,要迈向明日之前时分。

扩展资料

十二时辰制的起源:

十二时辰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将历法上的12月名称应用到天文方位上。北方为子位,南方为午位,东方为卯位,西方为酉位,一昼夜太阳运行12个方位回到原处,这样便产生了太阳位于一个辰位为一个时辰的概念,一昼夜为12个时辰,人们便可以用太阳在天空所处的方位来确定时间。

这套计时方法为人们所接受并沿用下来,《汉书·翼奉传》中载有元帝初元元年“日加申”,意为太阳位于申的时刻,后又进一步简化为“午时”等,用十二地支单独命名。此外,人们还用“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这样更加形象的别称,分别对应子时、丑时、寅时等十二时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2时辰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十二时辰”简史

时辰对应时间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时辰对照表、时辰对应时间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