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俘被辱(战俘可耻吗)
电话:1851409607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战俘被辱,以及战俘可耻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二战时期,美军抓日本战俘后要求脱光衣服,这是为何?
- 2、现代战争中的战俘一般会如何处置?
- 3、朱祁镇兵败被俘时为何没有勇气自杀而要被俘受辱呢?
- 4、朱祁镇被俘时为何没有勇气自杀而是选择被俘受辱?
- 5、江塘集中营的女俘被日军糟蹋了吗
- 6、徽钦二宗被俘后惨遭侮辱,明英宗被俘后为何会没事?
二战时期,美军抓日本战俘后要求脱光衣服,这是为何?
美军脱掉日本战俘的衣服原因有三:一是为了战俘的身体健康、二是为了美军自己的生命安全、三是为了削弱日军的士气不得不承认,美军在对付日本战俘方面,确实有一套自己的方法。战争期间,各国为了守护《日内瓦公约》的精神,都提倡优待俘虏,唯独日本不干,所以日本因为虐待战俘结下了不少仇家,比如俄国。
在俄国打败日本关东军以后,大批大批的日本战俘被俄国用油罐车押往俄国境内,就像对待牲畜一样,而日本因为崇尚武士道精神,很多人不堪受辱纷纷自杀。俄国可以说是通过这种方式,巧妙地在《日内瓦公约》的掩盖下,狠狠地报复了日本。种报复方式仅仅在表面上惩罚了日本军,反而再次助长日本的军国精神的,让他们输而不服。要说彻底从身体到心灵上打垮日本战俘的,还是美国人。
一、脱光日本战俘的衣服,保证美军自己的生命安全
二战结束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很多日本军人根本不愿意接受日本战败、投降的结果。在很多日本军人被抓以后,他们不但没有乖乖的束手就擒,反而选好一切有可能的机会,去杀害战胜国的士兵,大不了就是同归于尽。
在日本投降以后,美军在俘虏了日本士兵以后,遭到了日军的疯狂抵抗,日军先是假装投降,在美军靠近他们的时候,他们就拉动手中的手榴弹,和美军同归于尽,或者是几个人合围,将美军打死他们在陪葬,要不就是抽出藏在衣服中的匕首,把美军刺死,总之就是不管怎么样都要拉几个人做垫背的。
出于日军这种顽强抵抗,美军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人员伤亡,吃了几次亏以后,就命令所有的日本战俘脱掉衣服,并且进行搜身,害怕他们秘密藏有武器,再次伤害美国士兵。
二、为了日本战俘的身体健康
和俄国一样,美军因为二战伤亡也不少,国内劳动力非常短缺,所以这些日本战俘就成了他们优先考虑的“劳动对象”。但是俄国因为痛恨日本人,虽然给了他们以“免费劳动力”生存的机会,但是在押送途中会进行百般折磨,比如随意打骂,不开心就用枪子给突突调,缺衣少食等等。最终能不能求得这个活下去的机会,还要看战俘本身。
和俄国不一样的是,美军在押送日本战俘的时候,如果有受重伤的战俘,美军还会给予医治。而经过美军军医的研究和观察发现,因为行驶途中天气炎热,穿着日军军服的日本战俘非常容易中暑,也很容易感染传染病。因此。美军军医下令让日本战俘脱掉衣服,防止传染病的感染和传染。让他们能够顺利到达美国,为美国的经济发展好好地做贡献。
三、美军用脱衣服的方式,从精神上彻底击垮日本战俘
有人说美军之所以脱掉日本战俘的衣服,是一种侮辱的方式,这种说法我觉得对,但是不完全对。二战之前,日本举国上下受的都是军国主义的教育,所以在他们看来被俘虏是一件很耻辱的事情,因此他们宁愿死也不愿意被俘虏,万一不幸被俘虏就会想尽办法自杀。
美军这一招,用的就是传说中的“生不如死”。我不虐待你,我就天天跑你面前耀武扬威,气死你!这种精神上的折磨,我们打个比方,如果把日本人的军国主义精神比喻成一颗萌芽,那么其他国家直接报复的方式,对于日本战俘来说,只是掐掉了尖儿,等待春雨过后,又会再次萌芽,而美军的方式,就是给这个萌芽浇水,只不过浇的是滚烫的开水,浇灭了日本战俘最后一丝倔强。
现代战争中的战俘一般会如何处置?
现代战争中的战俘一般会被审讯,然后被交换或者去服役,但是不可以被虐待刑讯。
1、先来说一下国际惯例:根据《日内瓦公约》第三条规定:对待战俘是不能够进行虐待伤害,侮辱人格的行为的,很多人会觉得,战俘都是给自己国家的人犯了罪,甚至伤害了自己的占有,为何还要善待他们呢?怎么说呢,毕竟优待战俘也是文明之师应有的标志呀,真正的强者是不会将矛头对准已经失去抵抗能力的战俘的。
俄乌战俘交换的图片
在现代战争中,各国对待战俘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要求,那就是必须按照战俘的军衔来给予他们不同的待遇。简单点来说就是,你是一个军官,那么你被俘了,你获得比一个士兵更好的待遇。但是士兵被俘后,战胜者是有权利对他们进行审问的,但如果问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战胜者也不能够使用酷刑,反而应该给他们足够的食物、衣服,让他们存活下来。
同时,还要允许战俘们写信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进行近况或者情感上的沟通,也要允许战俘将自己的位置告诉对方,以便于他们能收到家人或朋友的回信,是不是还在那挺人性化。
俄乌战俘交换的现场图片
2、再来说一下具体的实际案例:
今年的俄乌冲突收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其中俄罗斯就公布了关于战俘的处理方案:经过审讯后,如果没有发现犯有虐待,屠杀平民的罪行,或者没有做过其他伤天害理的事,将会被送往劳动前线目前尚不清楚劳改项目,不排除被送去西伯利亚种土豆,挖土豆的可能性。如果俘虏犯下战争罪,则会被军事法庭审判。比如亚速营士兵曾在顿巴斯虐待,屠杀,炮击当地平民,亚速营罪不可饶,最后将会被审判。
3、交换战俘:
这个一般都是战争的双方基于对自己国家军人的爱护和其他利益的考量,一般都是由第三方斡旋,有针对性的进行战俘交换。这段时间讨论比较热烈的就是,当地时间9月21日,在沙特和土耳其的斡旋下,俄乌双方在乌克兰北部的切尔诺贝利进行了战俘的交换,共涉及300人,这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战俘交换。
根据协议,俄方释放了215名乌克兰战俘,乌克兰方面是放了55名俄方战俘和亲俄的乌克兰人。
很多人都比较关心,俄罗斯这次为什么如此的慷慨?我个人觉得呀,有这么几个方面的考虑吧:
一是抢占道义制高点。俄乌冲突爆发以来,面对西方的全面的抹黑和封杀,俄罗斯还是比较注意在重大问题上的形象展示的,这次俄罗斯放的人相对较多,就是要向世界显示俄方对战俘有足够的宽松,不会虐待他们。
二是要展现俄罗斯的实力,他敢于以多换少,就是要摆明了我们有的是战俘,有抓足够多战俘的本事,不在乎放走的这些战俘。
俄乌战俘交换的现场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优待战俘也写入了我国的法律保护:
我国刑法第448条规定,虐待战俘的情节恶劣的,可构成虐待战俘罪,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当然,这里的虐待是指长期的、持续的折磨,如果本身就具有杀害、杀人的行为,可直接成立故意伤害,甚至是故意杀人罪。
最后想说一下,无论是国际上还是各个国家出台各种规则和法律来保护战俘,也还是希望这个世界不要再出现战俘了。有战俘就说明有战争,战争还会让一个美丽富裕幸福的国家瞬时变成废墟,有战争就是会有伤亡,老百姓就会生活在水深火热的当中,生命也就不再有保证,更不要想什么生活幸福感。看看现在的乌克兰,想想前几年的阿富汗、叙利亚,读一读我国近代史,我们还有什么不庆幸生活在当下这个富强幸福安全的国度里呢。
朱祁镇兵败被俘时为何没有勇气自杀而要被俘受辱呢?
明英宗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的混乱局面中,惊慌失措,动弹不得,束手就擒。完全没有网络上大肆宣扬的明朝天子“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英雄气概,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朱祁镇在乱军之中,跌坐地上,被瓦剌骑兵轻易俘虏,其原因应该有以下几点:
1.朱祁镇成长在深宫之中,养大于妇人之手;其父朱瞻基忙于政务及其他爱好,没有对其多加教育;而他的老师王振,则是人人痛恨的一代权阉,只不过略通经书而已,并没有对朱祁镇进行过太多的气节教育。所以,在大难临头之际,朱祁镇所受的教育当中,根本就没有宁死不辱的思想准备。
2.朱祁镇只不过是一个平庸之人,突遭大变,束手无措;身边卫士纷纷战死,他最敬爱的王老师,又被自己人锤死了。深宫中走出来的朱祁镇,何时见过这等惨烈的场景.....
现在有很多人动不动就说,朱祁镇在土木堡之变中天赋异禀,非常镇静,气定神闲。以我看,这只不过是朱祁镇在大变之前六神无主,呆若木鸡罢了。
3.朱祁镇毫无血性。土木堡之变发生时,朱祁镇年龄是22岁,这个年纪正是血气方刚、绝不受辱的青年时代。但是,我们从朱祁镇身上丝毫也没有看到他表现出一丝血性来。
当然,网络上崇拜朱祁镇的人会说他还年轻。那么,我们来看看198年之后的明末少年英雄夏完淳吧。
(明末抗清的少年英雄夏完淳)
1647年,年仅16岁的抗清英雄夏完淳被清兵抓捕,经略江南的清廷重臣洪承畴爱惜夏完淳的才华,极力劝说他投降。但是,夏完淳坚贞不屈,被关押80多天以后,在南京慷慨就义。
在被清军拘押期间,少年英雄夏完淳写下多篇诗词,表达了自己为国尽忠、以身殉国的冲天豪情。
在夏完淳这样的少年英雄面前,朱祁镇这样的软骨头,应该是无地自容的吧!
结语:明英宗朱祁镇只不过是一个才智平平的普通人,在突然遇到土木堡之变这样重大的变故面前,惊慌失措,束手就擒是非常正常的。可耻的是被俘之后,朱祁镇贪生怕死,觍颜事敌,屡屡引领瓦剌军队去明朝重镇叩关,妄想让敌军不战而获得明朝的军事要塞。
在大同、宣府守将郭登、杨洪的决绝态度之下,朱祁镇才放弃了引敌叩关的卖国行为。
朱祁镇被俘时为何没有勇气自杀而是选择被俘受辱?
一是因为朱祁镇虽然被俘,但生活待遇还是不错的,瓦剌首领经常找他喝酒,还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他;二是并不是所有帝王都有节气的,像宋代的徽、钦二帝被金人俘虏后,就算受尽侮辱,也没有勇气选择自杀以挽回一国之君的尊严,朱祁镇也是这样一个节气不够的帝王,瓦剌人虽然没有虐待他,但还是会带着他去给明兵叫嚣,以他明朝皇帝的身份让这些士兵开门,可以说这就挺无能窝囊的,但凡有点骨气,都不会这样苟活。
朱祁镇当皇帝时才九岁,因此在他成年前,一直是由太皇太后“垂帘亲政”的。后来,太皇太后西去,朱祁镇成年得以亲政。此时的他血气方刚,又一下掌握了实权,所以就很想证明自己的能力。正巧瓦剌兵来犯,朱祁镇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就想打赢这场仗来证明下自己,于是便有了历史有名的“土木堡之变”。
在这场战役中,明军不仅没有打赢,皇帝朱祁镇还被瓦剌人俘虏了,可谓“奇耻大辱”。不过,被俘后的朱祁镇日子过得还挺好的。瓦剌首领也先将其奉为上宾,不仅好酒好肉供着,还让自己的妻女去伺候他。瓦剌人做的唯一一件比较伤害朱祁镇的事,就是带着他几次要求明兵开边疆的门。这一举动,其实有点被迫“卖国”的意思,所以很多明兵在背地里挺看不起朱祁镇这个皇帝的。
不过,瓦剌人想“挟天子以令大明”的如意算盘还是打错了,明朝很快立了朱祁镇的弟弟朱祁玉为帝,并奉朱祁镇为太上皇。既然明朝又有了新皇帝,那么朱祁镇就没什么利用价值了。瓦剌人关了他一年后,就将他放回了大明。需要提一下的是,瓦剌人其实挺有感情的,跟朱祁镇相处一年后,大家还痛哭着跟他道别。
江塘集中营的女俘被日军糟蹋了吗
江塘集中营女俘糟蹋肯定是有的。
【历史背景】南京浦口集中营曾爆发4次暴动,很多优秀共产党员牺牲在暴动中,4000多人的战俘营,抗战胜利时最后逃出来的只有三四百人。而整个南京大屠杀中,被日军屠杀的战俘更是达到了十几万人。
据该剧导演金韬介绍,反映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视剧不少,但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被忽略了,那就是南京浦口集中营曾爆发四次暴动,很多优秀的共产党员牺牲在暴动中,四千多人的战俘营,抗战胜利时最后逃出来的只有三四百人。而整个南京大屠杀中,被日军屠杀的战俘更是达到了十几万。金韬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这些烈士,应该有个交待,更要告诫后人不要忘记这段历史。”所以,电视剧《江塘集中营》就以现在已知的史实为基础,重点描写了集中营中“敌中有我、我中有敌、斗智斗勇”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在那个特殊的“战场”上的殊死搏斗。“我觉得整个故事就像抗战时候的‘无间道’,题材非常新颖,是所有抗战题材电视剧中没有拍摄过的。”
为真实再现那个时代浦口战俘营的场景,金韬率剧组在安徽明光搭建了一处与原型比例近乎1:1的战俘营,该剧80%的篇幅都是在那里拍摄完成的。开拍前半个多月,全体演员提前进入阴暗潮湿的“集中营”,接受严格的军事训练,体验当年的战俘生活。金韬规定,演员进组后每天要长跑5公里,他自己有空也带头参与。此外,演员们还要进行拼刺刀、冲锋等军事训练,此举的目的是把他们脸上安逸生活留下的痕迹去掉。剧组还严格规定每一个演员都不准串戏,必须全身心地融入到故事、人物中去。
这个电视剧是以浦口集中营为原型的,主要是描写南京浦口集中营、深刻揭露侵华日军非人道虐待战俘,这部电视剧的原名是《浦口1945》,由于该剧聚焦的是日军战俘营的故事,《江塘集中营》表达更能现实准确,于是到了后期该剧由《浦口1945》更名为《江塘集中营》。江塘集中营是侵华日军在中国设立100多个战俘集中营之一,位于南京浦口,该集中营曾关押了五六千名新四军和国民党军队的战俘,曾爆发4次暴动,许多国共两军战俘在暴动中牺牲,最后逃出来的不足千人。 所以说江塘不是一个地名,是一个集中营的名字.
2.老兵们回忆,战俘营三面环水,设有三道铁丝网,四周设有岗楼。日军强迫战俘每天进行16小时以上的苦役劳动,吃的是冻坏的山芋、麦麸子或者是整煮的麦子。因为没有厕所,战俘们吃的整煮的麦子不容易消化,拉在煤堆上发芽长草到处都是。有时鬼子还放狗咬战俘,曾咬死过多人。每天早上,日本军医都要指挥战俘抬死人到坝子窑乱葬岗子,草草埋掉。也有一大批军人进行反抗,先后发动了4次暴动。最大的一次暴动有1000多人参加,但大多数人被鬼子打死后扔进大河中,只冲出去几十人。在战俘营旁的大河里和乱葬岗子上,至今仍有累累白骨,长眠在此的抗日英灵至少达4200人以上。因为战俘营初期是分6批从各地押运了5000名俘虏来到这里的,其规模长期保持在5000人左右,战俘人员不足时就补充新的人员,至抗战胜利时幸存者只有800多人。1989年,为了纪念战俘营死难将士,浦口区政府在战俘营旧址上重新竖立纪念碑。
具体暴动事件:
一九四二年八月十九日傍晚,战俘们先后从煤场、码头回到战俘营。日军警卫队按惯例在操场上集合点名。就在这时,有一个战俘大喊:「吃烟吃酒咧!」这是暴动计划中规定的行动信号,战俘们挥舞铁锹、木杠,向在场的日军和附近的门卫、哨兵冲去,打死数名日军,夺得一挺机枪与数支步枪,冲出战俘营栅门,沿着窄狭的铁路堤埂奔跑。这时迎面开来一列火车,挡住了战俘们的去路,他们只得跳进堤埂两旁的江水中,往江岸游。日军警卫队乘机从炮楼、岗亭、舰艇上一齐开火,当场打死一百多人,又有一百多人在江水中淹死,最后只有三十二名战俘跑了出来。一九四三年四月、一九四四年二月,这个战俘营又进行了暴动,共有一百多人逃离。
英雄们:
淞沪战场上著名的“八百壮土”,就被关押在南京战俘营,惨死过半。据统计,日本战犯共杀害中国被俘人员和无辜百姓949814人;并屯、驱逐居民401万人;掠夺粮食2700万吨,掠夺煤炭22亿吨,掠夺钢铁2000万吨……
杨养正,是“八百壮士”唯一的幸存者。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拉开了序幕。日军利用优良装备步步进逼。可是,当他们打到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时,却遭到了国民革命军88师524团的顽强阻击。坚守四行仓库的中国官兵,虽然只有四百多人,但是号称“八百壮士”。
今年93岁的杨养正,当年是一位排长。在病榻上,他向《惊暴》一片的编导记者们挥泪讲述了当时坚守四行仓库、抵抗日军进攻的情景:“这个战斗打了两个半月以后,日本军队突破了我们的大场防线。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从10月26日晚上进入,四天四夜不停地跟敌人战斗,我们牺牲了五个战士,有32人受伤,而日本鬼子被我们打死的就有两百多人,打伤的就更多了,估计有五六百。”杨养正在战斗中,左眼被流弹击中。
在完成掩护任务之后,“八百壮士”的幸存者撤入租界。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军队占领租界,这支孤军成了战俘。
“分五批,把我们这三百多个战士分而治之。最苦的一批是到长江的裕溪口,给他们运煤,淮南煤在那里装船,共50个人。”杨养正就是这50人中的一员,“把我们转送到南京老虎桥。”杨养正说,南京战俘营里关押着3000多名新四军和国民党军的战俘。“每人每天都重复着繁重的劳动,背负着一两百斤重的矿石要走过细细长长的船跳板;装得少了,或者抬得慢了,日本兵就会用脚踹,用枪刺。因此,不想任人宰割的被俘官兵,一旦找到机会就想法逃跑。”杨养正就是冒着生命危险逃出来的。
幸存者:
战俘营幸存者之一的郑贵秋老人已经85岁了。他是湖南长沙望城县人,1938年参军,主要在浙江与日军作战。郑老至今记得衢州守城战中,他们全团弹药消耗殆尽、破城突围。“出城后我藏在茭瓜水塘中,鬼子到水边洗饭盒时,我以为被发现了,扳了3下扳机也没打出子弹,原来枪口被泥堵住了。不过响声暴露了目标,连我一起,有29个人被俘了”。被俘后,他被鬼子押回城中抬尸体,中国军民尸体被集中堆到游泳池,日本兵尸体每具却还用白布包裹。后来郑贵秋又被押送到芜湖江对面的裕溪口战俘营。1942年下半年,淮南铁路被抗日队伍破坏中断了,裕溪口没有煤来,1000多名战俘被转押到浦口战俘营。郑老在六中队(特务队),主要从事烧窑、泥瓦活和抬死人,每天都要抬死人,最少一天抬五六个、最多的一天抬了39个。那些还有一丝气、还没有死的战俘被抬走时以及被埋时的情景,郑贵秋说自己一辈子都忘不了。战俘营非人的生活经历还造成了他的一个习惯,就是在单位食堂吃饭时一定要站在门外吃。
战俘营的另一位幸存者冯金秀先生,4个月前不幸中风,目前病情仍很严重,右手不能动,但是昨天仍然坚持要到纪念碑祭拜战友。冯金秀,河南雄县人,13岁顶替别人被抓了壮丁,抗战时他在山西和日本军打了3年仗,和鬼子拼过刺刀,他的头上和肩膀上都留下了伤疤。在太原战役中冯老被俘,来到浦口战俘营后,他被编入四中队。他至今还记得,在战俘营中吃的都是乱七八糟的东西,经常肚子痛。冬天、夏天就一件衣服。冬天干活一热棉衣都湿了,晚上没有被子盖,许多人因此病倒了。在战俘营中天天有人死,他也拖过死人,3个人用草包拖一个死人,到了乱葬岗子,扔下尸体就完。1944年,冯金秀和另外两个同伴成功从下水道中逃到战俘营边的大河中,然后游水逃跑了,先后跑到江浦高旺、星甸一带,被当地老百姓收留。
李成强老人今年82岁,1943年他的父亲从裕溪口战俘营回到肥东老家,将全家带到了浦口新炭场,从此他就在战俘营做工,和战俘们一起抬煤炭,对战俘们悲惨的情况记得清清楚楚。“记得1944年下大雪,第二天早上死了17个战俘。还有就是有一天两个战俘抢枪逼一条船往上游开,鬼子发现后将两人抓了回来。后来战俘营鬼子命两人给自己挖坑,浦口来了两个鬼子与战俘营两个鬼子争执一番后将两名战俘带走了,这两个战俘因此活了下来。”在与战俘共同劳动时,李老还认识了两个老乡。为了帮助这两人逃跑,他在家中挖了个地道,为了洞口附近土的颜色与屋内地面一样,扫了一个月的地,洞口上还用奶奶的马桶做掩护。在救第二个老乡时,日本人的狼狗追到屋内,幸亏马桶的臭味,狗才没有闻出来。这两个人,一个是新四军,后来跑到上海给他来了一封信,再后来路过浦口时给他家送了大米和火腿;一个叫章学智,跑到江浦安家立业,李成强和他交往几十年。
3今天的浦口: 1949年4月,南京解放后,将浦口镇和由江浦县划入的浦镇合并,成立西浦区。1950年,西浦区改称第八区。同年6月改称第七区。1955年在原第七区基础上改为浦口区。以驻地浦口镇得名。
浦口区辖3个街道办事处,8个镇,70个社区居委会、105个村委会。面积913.08平方千米,人口48.35万人。
2002年4月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南京市浦口区和江浦县,设立新的南京市浦口区,以原浦口区和原江浦县的行政区域为浦口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珠江镇。
日本侵略者在中国设置了大约100个战俘集中营,他们设置战俘集中营是为了折磨虐待战俘,为了恐吓与之作战的中国人民们,是为了进行他们的残酷的殖民地统治,是为了满足他们变态的折磨欲,他们用战俘们做细菌实验,把他们当练枪法的活肉靶子
后来当然是日本投降了,然后这里就成立了纪念馆,立了纪念碑,在江苏南京.
徽钦二宗被俘后惨遭侮辱,明英宗被俘后为何会没事?
因为他们双方所依仗的国家的实力以及对敌态度均存有差异。
宋朝实力及对敌态度
其中就徽钦二宗来说,俘虏他们的国家是金国。身为太上皇以及皇帝的宋徽宗与宋钦宗双双被金国俘虏之后,宋朝随之灭亡。但是没过多久,宋朝便又“死灰复燃”,史称南宋。当时的宋朝虽得以重新恢复统治,但是它的实力并不强。徽宗时期的腐败统治让宋朝的家底被严重掏空,然后再加上金国南下所引发的战乱,重启之后的宋朝自然不可能具备太强的实力。
重建之后的宋朝依旧时局动荡,金国对它的攻伐也同样一直在持续。因为实力不强,建立初期的南宋曾一度被金国压着打,而一次又一次的战败也让南宋朝廷对金国充满了畏惧。所以即便后来南宋的实力有所增强,但是朝堂上的求和声一直非常高涨。后来一味求和的宋高宗还在战事处于优势的情况下处死和罢免了多位主战派将领与朝臣,然后与金签订了“绍兴和议”。
因为宋王朝实力相对较弱,再加之态度唯诺,是以金国既不用担心宋朝夺回徽钦二宗,同时也并不需要拿徽钦二宗作为谈判筹码。如此一来,金国对徽钦二宗自然也就毫不客气,是以徽钦二宗在被俘之后才会惨遭侮辱。
明朝的实力与对敌态度
明英宗被俘之时,明朝其实还是比较强盛的。因为在明英宗在位前期,临朝称制的太皇太后张氏在朝臣“三杨”的辅佐之下将明朝治理得井井有条的,其发展也因此呈现欣欣向荣之态。待发展至英宗被俘之时,明朝虽因这位皇帝在亲政之后过于宠信宦官而国力有所衰退,但是整体实力还是比较强的。也正是因为这样,明朝才不曾像宋朝那样因国君被俘而走向灭亡。
面对实力尚强的明朝,俘虏英宗的瓦剌本想借英宗骗开关门,抑或是向明朝索要赎金,但是明朝却没有遂它的意。因为明朝为了不被瓦剌拿捏索性重新拥立了一位皇帝,即明代宗。随着新帝的即位,明朝对瓦剌的态度变得越发强硬。而瓦剌后来也曾出兵攻打过京城,但是却遭遇惨败。明朝的实力与态度促使瓦剌不敢太过苛待、侮辱明英宗,毕竟他们需要留着这张筹码以备不时之需。后来瓦剌即便攻城失败也不敢拿明英宗泄愤,他们反而还主动将英宗送回了明朝。
关于战俘被辱和战俘可耻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