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佛狸祠(佛狸祠的典故用意何在)

2025-09-06 15:21:34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佛狸祠,以及佛狸祠的典故用意何在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佛狸祠读音是什么 佛狸祠的正确读音

1、佛狸祠拼音:[bì lí cí] 。

2、释义: 古祠名。遗址在今 江苏 六合县 东南的 瓜步山 上。北魏 太武帝(字 佛貍)于 宋 元嘉 二十七年击败 王玄谟 的军队以后,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貍祠”。见《魏书·世祖纪下》、宋 陆游《入蜀记》卷二。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可堪回首,佛貍祠 下,一片神鸦社鼓。”宋 岳珂《桯史·稼轩论词》引此词,佛貍 作“佛狸”。

佛狸祠下的典故是什么有何寓意

“佛狸祠下”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

典故

佛(bì)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辛弃疾是用“佛狸”代指金主完颜亮。四十三年前,完颜亮发兵南侵,曾以扬州作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严督金兵抢渡长江。以古喻今,佛狸很自然地就成了完颜亮的影子。如今“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烽烟四起,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这是痛心的事。不忍回首往事,实际就是不忍目睹眼前的事实。以此正告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土,刻不容缓,如果继续拖延,民心日去,中原就收不回了。

出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代: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佛狸祠下的典故及出处

典故:拓跋焘小名佛狸。元嘉二十七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出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解释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佛狸祠下”典故的由来

佛(bì)狸祠:拓跋焘小名佛狸。元嘉二十七年(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扩展资料

拓跋焘(408年-452年3月11日),字佛狸伐,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人。鲜卑族,北魏第三位皇帝,太宗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为明元密皇后杜氏。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拓跋焘

《佛狸祠下》中佛狸祠是什么意思?

1、词中“佛狸祠下”的佛狸指代的是金主完颜亮,是借古喻今,“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对比,沦陷于异族地区的人民已经对君主顶礼膜拜,这是令人非常痛心的事。

2、佛狸祠位于如今的江苏省六合县,在南北朝时期,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在反击刘宋军队时,在长江北岸的瓜埠山上建立了行宫。佛狸祠的名字源于拓跋焘的小名佛狸,不知道渊源的百姓将这作为一座神祗来供奉。

3、南宋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道:“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此处的佛狸祠指的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行宫。整首词的气氛豪壮悲凉,表达了词人辛弃疾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怀。

佛狸祠拼音

佛狸祠拼音:【bì,lí,cí】。

佛狸祠在长江北岸今南京市 六合区东南的瓜埠山上。 南北朝时的元嘉二十七年, 刘宋军队北伐惨败,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趁势反击刘宋。十月末,北魏军开始全线反攻。十二月上旬,五路北魏 远征军兵临长江北岸(“诸军皆同日 临江,所过城邑,莫不望尘奔溃,其降者不可胜数。”《魏书·世祖纪·下》)。 

拓跋焘的东路军到达 建康北面的瓜步山,并在瓜步山上建 行宫,后来成为一座庙宇。 拓跋焘小字佛狸,所以民间把它叫做佛狸祠。后来的老百姓们只把佛狸当作一位神祇来奉祀,而决不会审查这神的来历。这所庙宇,南宋时犹存。 辛弃疾的《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的下半篇,就和这个景物息息相关。

佛狸祠历史沿革:

瓜埠山地势险要,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宋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公元450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率步骑十余万进至埠山,山盘为道,设毡庐,隔江威胁 建康(今 南京市)。拓跋焘于山上建有佛狸祠(“佛狸”乃拓跋焘的小名),当年尝敬神赛会,以颂武功庆升平,以炫耀于南朝。

五代十国时期,周世宗显德三年(公元956年),赵匡胤与南唐兵交战于六合瓜埠之间,砍杀唐兵五千余人,余者争舟渡江,溺死甚多。次年赵匡胤又以兵十万,大破南唐李璟于瓜埠。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抗金名将韩世忠曾以八千人大破金兵于黄天荡,后来金兀术十多万军队即从瓜埠败退。太平天国时,太平军也曾在此击退清兵万余。

佛狸祠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佛狸祠的典故用意何在、佛狸祠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