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朱文章(朱元璋)

2025-09-08 06:50:12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朱文章,以及朱元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书画基本常识之印章的用法

1.如何在书法作品中使用印章

印章不但具有艺术美,还具有用印的艺术技巧。

印章在一幅作品中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在书法作品中,如果印章的白文与朱文构图各异、尺寸大小与作品的字相适应,或是印章所采用的朱红印泥盖在黑字白纸上色调辉映,那样都可以使这种“画龙点睛”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印章的常识:(一)印章的质地。好的印章一般采用石料,历代篆刻家多选用青田石和寿山石等。

除了这两种石料,其他品种的石料也可选用,不过质地优劣有别,选用时一定要注意。(二)印章的形状。

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长圆形、圆形、自然长形或方形等。印章字的色调主要有白文、朱文和朱文、白文相间。

白文和朱文的用途不同:前者用于汉印和金文,后者用于秦玺和封泥。(三)印章的种类。

主要有两种,即名章和闲章。名章的用途是刻书者的姓名和别号闲章的用途则是刻一些格言及勉励之句,由使用者自拟,字数不宜过多,最好保持在两至四个字之间。

在闲章之中,有一种“引首”,它的形状呈长方形、长圆形或长而不规则的形状还有一种“压角”,其形状呈正方形。 二、印章的使用方法:落款、主文字的大小以及纸张的面积是决定名章和闲章大小的三大因素。

印章不能过小或过大,它有规律可循:款的字由主文的大小而定印章的大小由落款字的大小而定印章的大小与落款的字相吻合,印章大小不得超过题款字的大小。如果主文只有一两个字,那么款的字势必随主文而大一些,印章也应该相应得大一些。

如果主文写的是小揩,那么款的字要和主文一样小,印章也要随之小一些。三、印章具体使用的方法和加盖的部位如下:(一)名章。

名章一般呈正方形,加盖时要盖在作者的名字之下,姓名白文章在上方,别号朱文章在下方。也有的姓名朱文章和别号白文章位置颠倒。

白文和朱文不能同时加盖白文章或朱文章。 (二)闲章。

闲章中的引首章须盖在作品的右上方,位置略低于主文而压角章则盖在作品的右下方,与闲章的位置上下对称。引首章在主文第一行右侧的头部,所以下错较少压角章在主文第一行右侧的脚部,故而上提较多。

2.书画作品落款与印章常识

常识如下: 1、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

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2、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

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须盖了。

3、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

此处如不须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4、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5、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喧宾夺主。 扩展资料: 印章的类别很多,历史也很悠久,下面就说说印章的历史和种类: 1、战国古玺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印文笔画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

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等名称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物图案。

2、秦印 秦印指的是战国末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书体和秦汉量,秦石刻等文字极相近,所有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

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长方形,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内容除官名、姓名、吉语外还有“敬事”、“相想得志”、“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

3、汉官印 广义地说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体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典重。

西汉末手工业甚为发达,所以新莽时代,(“新”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为精美生动,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因而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两汉官印以白文为多,皆为铸造。

只有少数军中急用和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凿而不铸,这在后面还要介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章。

3.印章常识书法印章的盖法

一、印章的艺术作用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是书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为完整的书法作品。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书法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印合璧的艺术得以形成。

书、印相映成趣,不但使书法作品增色,活跃气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足,对作品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在书法作品上署名盖章,以示郑重,可防止伪造;盖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闲章,还可寄托书者的抱负和情趣。

因此,历来书家都非常重视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书印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更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书法作品上常用的几种印章 (一)姓名章 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

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

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

古人用章,讲究礼仪;凡卑幼致书尊长,当用名章;平辈间用字章;尊长给卑幼,用别号章即可。反之,则贻笑大方。

现代书画家张大千认为,姓名章的形状以“方形最好,圆形还可,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

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 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

(二)闲章 闲章亦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腰章。 1、引首章 引首章是钤盖在书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为方形,而以半通、长方、圆形、半圆形、随圆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为好。

书法作品上是否盖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过于整齐,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单调,需“调整”时应考虑盖引首章。 (1) 斋号章 世传斋号章始于唐相李泌端居室玉印。

宋、元以后,此风渐盛,书家几乎人人有斋号章。 明书法家文征明云:“我之书屋多起造于印上。”

斋号通常称斋、堂、室、楼、阁、馆、轩、庵等,如惟清斋、雪溪堂、磨剑室、笑隐楼、松风阁、来禽馆、赏雨轩、乐天庵等。 (2) 雅趣章 即古之吉语章、词句章,多有寓意,富有雅趣,或辑录具有哲理、发人深思的成语警句,或记录自己的情趣和心声。

雅趣章内容广泛,有勉人学习的,如“琢”、“师法”、“书痴”、“精于勤”、“艺无涯”、“师古不泥”、“广采博取”、“观书为乐”、“人好学则明”、“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等;有表露情怀的,如“恃德”、“明志”、“清趣”、“乐而康”、“苦中乐”、“惜分阴”、“孺子牛”、“玉洁冰清”、“淡然天趣”、“老骥伏枥”等;有表达笔墨情趣的,如“泼墨”、“笔耕”、“香田”、“神趣”、“藏拙”、“癖于斯”、“心慕手追”、“业在砚田”等;有祝愿吉祥的,如“如愿”、“长乐”、“美不老”、“吉日良辰”、“人寿年丰”、“书翰长寿”、“天长地久”等。 (3) 年号章 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年代,如甲子、乙丑、丙寅或一九 *** 、一九九0年、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等。

(4) 月号章 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月令,如上春、如月、蚕月等。 1、拦边章 拦边章是指盖在书法作品一边的章,起拦边聚气的作用。

2、压角章 盖在书法作品的边角的章称压角章。取右上角的称“迎首”,取两下角的称“押角”。

拦边章只管一边;压角章则可管两边,紧贴边角起“拦边封角”、“补充空虚”和调整稳定画面的作用。 3、拦腰章 长幅书法作品如条幅若仅在右上方盖一枚引首章,中间显得太空,可加盖拦腰章,其内容多为书者的籍贯,亦可用书家生肖肖形印。

拦腰章应小于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盖在一条直线上。 上述种种闲章实则不“闲”,若铃印得当,既能起到笔墨的作用,又能起到笔墨所起不到的作用。

正如现代书画家潘天寿所说:“起首章、压角章也与名号章一样,可以起到使画面上色彩变化呼应、破除平板,以及稳正平衡等效用。 ” (三)鉴藏章 鉴藏章是鉴赏收藏者用章。

据载,鉴藏章亦始于唐,宋以后盛行。唐太宗自书“贞观”二字作连珠印,唐玄宗作“开元”二字连珠印,皆用于御藏书画。

后来鉴藏名称颇多,如收藏,珍秘、审定、鉴赏、过目等。鉴藏用章,应视字画之大小,以不损字面与画面为要。

有些鉴藏者为了自己流芳千古,盖章时往往破坏画面,这是要注意防止的。 三、钤印的艺术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随意钤盖的,而是有一定法度的。

如若印盖得不当,非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会弄巧成拙,破坏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因此,怎样钤印,需要认真对待,精心斟酌。

通常情况可掌握以下几点: 1、大小适宜 印章大小,应与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应与题款字相等为宜,小一点亦可,不能大于题款字,大则不雅。如若款字细小,纸地逼仄,可用小联珠印,自显周到。

一幅作品钤用大小不一的两枚印章时,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稳,避免头重脚轻之弊。 倘属几人合作,几人印章大小亦应相当。

2、数量宜少 钤印数目,古喜单数。有钤印“用一不用。

4.书画作品落款与印章常识

1. 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2.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须盖了。3. 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须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4. 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5. 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喧宾夺主。6. 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末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7. 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8. 盖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9. 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10. 盖二印,上阳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11. 盖二印,上阳文,下阳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12. 盖二印,上阴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13. 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印章上下有字制肘,就失去自然现象。14. 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就失敬了。15. 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16. 匠刻印章,不可用於书画上,须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17. 普通印泥不适用於书画上,要用八宝印泥。18. 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

5.书画作品落款与印章常识

落款是指书法作品中除正文内容以外的书写内容。

落款包括:正文内容的出处、赠送对象、创作缘由、创作时间、作者姓名字号等。 落款有“双款”“单款”两种。

双款是将书赠对象与书写者分别落在上方和下方,前者为上款,后者为下款。上款写明作品内容的名称、出处、受赠人的姓名;下款记述创作年月、创作地点、作者姓名等。

上款:位置应比较高,以示尊敬之意,包括姓名、称呼、谦词。下款:写时间、地点、姓名、谦词。

有下款没有上款的称为单款,单款可以包括上款的内容,也可以不包括上款的内容。如果没有书赠对象,就只落单款。

单款有长款、短款、穷款之分。长款即在正文出处书写时间、名号、地点前面再加上作者创作这幅作品的感想或缘由,文字应情真意长,使人玩味无穷。

它不仅起能到调整作品重心的作用,也从中体现出作者的人品和修养。短款即只落正文出处、时间、名号、地点等其中几项。

若作品空白较多或出于构图的需要,可以落长款;若作品内容占画面较满,则需要落短款或穷款。如果余纸不多,留白太少,亦可只落作者的名号,谓之“穷款”(如下图)。

书法作品在谋篇布局时,要考虑到落款的位置。如果书赠对联,须将上款写在上联,下款落在下联;其他作品格式一般都写在左边,如分两行落款,则上款写在前行,下款写在后行;若单行落款,则上款写在上半部,下款写在下半部,以示礼貌。

单款和双款都不能和正文平齐,要有参差,才不致平板,一般上下都要空出几个字的位置,而且落款要尽量上靠,宁可上紧下松,不可上松下紧。 落款的字体,一般是隶不用篆,楷不用隶,行草不用楷书。

落款,一般是“文古款今”“文正款活”。正文是甲骨文、金文、大小篆,落款就用篆书、章草、楷、行书;正文若是隶书、楷书、魏碑,落款可用楷书或行书;草书落款,除用于自身为草书外,因较难识别,一般不用于落款。

实际运用最多的落款字体还是行书,既易识别,又显活泼。款字的大小应小于正文字体的大小,以使主次分明。

以上落款形式,是针对竖幅作品而言的。对于横幅作品,一般只落下款而不落上款。

与竖幅作品相同的是,落款的起头与结尾,都不能到达或超过作品正文的最上面和最下面的一个字。 常用落款用词 一、称谓 长辈:吾师、学长、先生、女士。

如果长辈是七十岁以上的老者可称某某老;八十岁以上的长者可称某某翁。 平辈或小一辈: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仁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博士(对书画或某一方面专长之称) 关系较亲密:学(仁弟)、吾(兄)弟。

如眉公赠亲墨可谓:吾弟亲墨雅赏;景军赠佩刀使者便可谓:秀峰仁兄惠正。 老师对学生: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学: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二、上款客套词或敬词 雅属、雅赏、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鉴可、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博鉴、尊鉴、法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请正、指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一粲、粲正、一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三、下款客套词或敬词 书法题款用: 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四、落款中的时间 落年份时公立、农历勿混用,可用公历:两千零九年十一月,或用农历:己丑年孟冬。

落款中月令及别称 一 月:正月、孟月、初春、开岁、芳岁 二 月:仲春、杏月、丽月、花朝、中春 三 月:季春、暮春、桃月、蚕月、桃浪 四 月:孟月、槐月、麦月、麦秋、清和月 五 月:仲夏、榴月、蒲月、中夏、天中 六 月:季夏、暮夏、荷月、署月、溽署 七 月:孟秋、瓜月、凉月、兰月、兰秋 八 月:仲秋、桂月、正秋、爽月、桂秋 九 月:季秋、暮秋、菊月、咏月、菊秋 十 月:孟冬、初冬、良月、开冬、吉月 十一月、仲冬、畅月、中冬、雪月、寒冬 十二月:季冬、残冬、腊月、冰月、暮冬 春:初春、早春、阳春、芳春、暮春 夏:初夏、中夏、夏暮、九夏、盛夏 秋:初秋、金秋、三秋、暮秋、中秋 冬:初冬、寒冬、九冬、暮冬、中冬 五、印章的使用 印章在一幅书法作品中的位置是相当正要的,别看这一小块红,真有画龙点睛之妙。 1、引首章(随行章、闲章) 这是印章在作品右上方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选形顺势成章,所以引首章不宜是大方形章,说它是闲章,真是闲而不闲,这方小章的内容都应与正文混然一体,人家结婚你赠横幅“美意延年”,盖引首章“苦中乐”就文不对章了。

引首章还包括如下几个内容: (1) 年号章:甲子、乙丑、丙寅、一九六六年等。 (2) 月号章:何月、谷雨、盛夏等 (3) 斋号章:隅馨斋、观石楼、半石斋、神安居、亲墨轩、太阳堂、墨人居、瑞德草堂、积字阁等。

(4)雅趣章:这类引首章的内容非常广泛,应当多准备几方,如:厚积薄发、戏墨、秀才人情、金石书画、乐而康、苦中乐、天地心、墨趣、神功、写我心、墨乐、勤奋、苦功、治学、酒中仙、情趣、师古不泥。

6.书法的印章有哪些(具体写)还有用途

书画印章分类较多。

有阴、阳文之分,有不同材质印章之分(如石质、树脂质等),有不同形状(方形、圆形、三角形、其他异形等)印章之分,有不同功能(名章、闲章等)印章之分等。 印章中主要分姓名章和闲章两种,姓名章刻的是作者的姓名,或单姓单名,或别名雅号,盖在其名之下或旁边空白处。

用一方或两方视下空位置大小,如果具名在纵长三分之二的上方,则印章可钤盖大小两方印章,如具名很靠下,无钤盖印章处,而旁边空白又较大,则可钤盖具名的左旁。 闲章的内容往往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情操和对艺术的见解等等,可以帮助观众对作者作品的认识,其实闲章并不闲,有着丰富的内容。

闲章一般盖在右边紧靠字行的空白处,又名“引首章”;盖在题名后的空白处,又称“压脚章”。印章的形状有方、圆、椭圆或不规则的,且有大有小。

姓名章的大小要和作品的字幅和书体的大小相一致。闲章可略大些,但也因和字幅、书体相称。

总之应和整幅作品章法布局相调和为原则。印章分朱文章和白文章(也有半方朱文半方白文的),朱文为阳刻章,白文为阴刻章。

用阴文或阳文视布局的需要,一般都用阴文的白文章。 书法是世界上文字表现的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 *** 书法和英文书法等。

其中“中国书法”,是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是指文字符号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书写,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书法用印常识

1.书法作品上用印有什么讲究

书法作品用印的讲究:1、书画上落款盖印,印不可比字大。

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2、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

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须盖了。

3、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

此处如不须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4、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5、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喧宾夺主。6、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末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7、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8、盖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

9、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10、盖二印,上阳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11、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12、盖二印,要用相同刀法所刻印章。

13、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印章上下有字制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14、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就失敬了。15、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

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16、匠刻印章,不可用於书画上,须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17、上款上端不可盖闲章,压在人名头上。一来失礼,二来破坏画面。

18、盖压角闲章,不可太小,宣纸四开,用方形石印,大约3公分 比较适中。19、盖压角闲章,不可盖二方以上,一方正好。

印与边距离约1公分适中。20、落款字下不盖印,而偏要盖在款字左右,脱离字行,而成画外物,特殊情形例外。

21、书画上,不可盖上劈头大印,即成巨印炸弹,毁灭了美丽的画面。22、书画上姓名印,不可连盖三印以上,应盖二印,或一印妥当。

23、书画上下左右,不可任意盖印。盖多不当,不如少盖,印章印泥不佳,倒不如不盖好。

24、盖二印,不可东倒西歪,如何盖法,用力轻重,印章印泥保养,一切要潜心研究。25、书法四联首幅,右上可盖小印章。

其余不可盖,如统统盖上,行气就破坏了。扩展资料:印章的艺术作用: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

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书法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印合璧的艺术得以形成。书、印相映成趣,不但使书法作品增色,活跃气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足,对作品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

在书法作品上署名盖章,以示郑重,可防止伪造;盖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闲章,还可寄托书者的抱负和情趣。因此,历来书家都非常重视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书、印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更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

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

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闲章亦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腰章。

引首章是钤盖在书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为方形,而以半通、长方、圆形、半圆形、随圆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为好。书法作品上是否盖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过于整齐,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单调,需“调整”,这时应考虑盖引首章。

斋号章是世传斋号章始于唐相李泌端居室玉印。宋、元以后,此风渐盛,书家几乎人人有斋号章。

明书法家文征明云:“我之书屋多起造于印上。”斋号通常称斋、堂、室、楼、阁、馆、轩、庵等,如惟清斋、雪溪堂、磨剑室、笑隐楼、松风阁、来禽馆、赏雨轩、乐天庵等。

拦边章是指盖在书法作品一边的章,起拦边聚气的作用。盖在书法作品的边角的章称压角章。

取右上角的称“迎首”,取两下角的称“押角”。拦边章只管一边;压角章则可管两边,紧贴边角起“拦边封角”、“补充空虚”和调整稳定画面的作用。

2.印章常识书法印章的盖法

一、印章的艺术作用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是书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不成为完整的书法作品。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书法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印合璧的艺术得以形成。

书、印相映成趣,不但使书法作品增色,活跃气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足,对作品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在书法作品上署名盖章,以示郑重,可防止伪造;盖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闲章,还可寄托书者的抱负和情趣。

因此,历来书家都非常重视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书印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更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书法作品上常用的几种印章 (一)姓名章 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

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

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

古人用章,讲究礼仪;凡卑幼致书尊长,当用名章;平辈间用字章;尊长给卑幼,用别号章即可。反之,则贻笑大方。

现代书画家张大千认为,姓名章的形状以“方形最好,圆形还可,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

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 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

(二)闲章 闲章亦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腰章。 1、引首章 引首章是钤盖在书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为方形,而以半通、长方、圆形、半圆形、随圆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为好。

书法作品上是否盖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过于整齐,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单调,需“调整”时应考虑盖引首章。 (1) 斋号章 世传斋号章始于唐相李泌端居室玉印。

宋、元以后,此风渐盛,书家几乎人人有斋号章。 明书法家文征明云:“我之书屋多起造于印上。”

斋号通常称斋、堂、室、楼、阁、馆、轩、庵等,如惟清斋、雪溪堂、磨剑室、笑隐楼、松风阁、来禽馆、赏雨轩、乐天庵等。 (2) 雅趣章 即古之吉语章、词句章,多有寓意,富有雅趣,或辑录具有哲理、发人深思的成语警句,或记录自己的情趣和心声。

雅趣章内容广泛,有勉人学习的,如“琢”、“师法”、“书痴”、“精于勤”、“艺无涯”、“师古不泥”、“广采博取”、“观书为乐”、“人好学则明”、“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等;有表露情怀的,如“恃德”、“明志”、“清趣”、“乐而康”、“苦中乐”、“惜分阴”、“孺子牛”、“玉洁冰清”、“淡然天趣”、“老骥伏枥”等;有表达笔墨情趣的,如“泼墨”、“笔耕”、“香田”、“神趣”、“藏拙”、“癖于斯”、“心慕手追”、“业在砚田”等;有祝愿吉祥的,如“如愿”、“长乐”、“美不老”、“吉日良辰”、“人寿年丰”、“书翰长寿”、“天长地久”等。 (3) 年号章 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年代,如甲子、乙丑、丙寅或一九 *** 、一九九0年、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等。

(4) 月号章 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月令,如上春、如月、蚕月等。 1、拦边章 拦边章是指盖在书法作品一边的章,起拦边聚气的作用。

2、压角章 盖在书法作品的边角的章称压角章。取右上角的称“迎首”,取两下角的称“押角”。

拦边章只管一边;压角章则可管两边,紧贴边角起“拦边封角”、“补充空虚”和调整稳定画面的作用。 3、拦腰章 长幅书法作品如条幅若仅在右上方盖一枚引首章,中间显得太空,可加盖拦腰章,其内容多为书者的籍贯,亦可用书家生肖肖形印。

拦腰章应小于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盖在一条直线上。 上述种种闲章实则不“闲”,若铃印得当,既能起到笔墨的作用,又能起到笔墨所起不到的作用。

正如现代书画家潘天寿所说:“起首章、压角章也与名号章一样,可以起到使画面上色彩变化呼应、破除平板,以及稳正平衡等效用。 ” (三)鉴藏章 鉴藏章是鉴赏收藏者用章。

据载,鉴藏章亦始于唐,宋以后盛行。唐太宗自书“贞观”二字作连珠印,唐玄宗作“开元”二字连珠印,皆用于御藏书画。

后来鉴藏名称颇多,如收藏,珍秘、审定、鉴赏、过目等。鉴藏用章,应视字画之大小,以不损字面与画面为要。

有些鉴藏者为了自己流芳千古,盖章时往往破坏画面,这是要注意防止的。 三、钤印的艺术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随意钤盖的,而是有一定法度的。

如若印盖得不当,非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会弄巧成拙,破坏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因此,怎样钤印,需要认真对待,精心斟酌。

通常情况可掌握以下几点: 1、大小适宜 印章大小,应与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应与题款字相等为宜,小一点亦可,不能大于题款字,大则不雅。如若款字细小,纸地逼仄,可用小联珠印,自显周到。

一幅作品钤用大小不一的两枚印章时,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稳,避免头重脚轻之弊。 倘属几人合作,几人印章大小亦应相当。

2、数量宜少 钤印数目,古喜单数。有钤印“用一不用。

3.书画作品落款与印章常识

常识如下: 1、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

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2、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

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须盖了。

3、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

此处如不须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4、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5、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喧宾夺主。 扩展资料: 印章的类别很多,历史也很悠久,下面就说说印章的历史和种类: 1、战国古玺 古玺是先秦印章的通称。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战国古玺。印文笔画细如毫发,都出于铸造。

白文古玺大多加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文字有铸有凿。官玺的印文内容有“司马”、“司徒”等名称外,还有各种不规则的形状,内容还刻有吉语和生动的物图案。

2、秦印 秦印指的是战国末期到西汉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书体和秦汉量,秦石刻等文字极相近,所有较战国古文容易认识。

秦印多为白文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为多,低级职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约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长方形,作“日”字格,称“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长方形,此外还有圆和椭圆的形式,内容除官名、姓名、吉语外还有“敬事”、“相想得志”、“和众”等格言成语入印。

3、汉官印 广义地说是汉至魏晋时期的官印的统称。印文与秦篆相比,更为整齐,结体平直方正,风格雄浑典重。

西汉末手工业甚为发达,所以新莽时代,(“新”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为精美生动,汉代的印章艺术登峰造极,因而成为后世篆刻家学习的典范。两汉官印以白文为多,皆为铸造。

只有少数军中急用和给兄弟民族的官印凿而不铸,这在后面还要介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印章。

4.如何在书法作品中使用印章

印章不但具有艺术美,还具有用印的艺术技巧。

印章在一幅作品中有画龙点睛的效果。在书法作品中,如果印章的白文与朱文构图各异、尺寸大小与作品的字相适应,或是印章所采用的朱红印泥盖在黑字白纸上色调辉映,那样都可以使这种“画龙点睛”的效果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印章的常识:(一)印章的质地。好的印章一般采用石料,历代篆刻家多选用青田石和寿山石等。

除了这两种石料,其他品种的石料也可选用,不过质地优劣有别,选用时一定要注意。(二)印章的形状。

主要有正方形、长方形、长圆形、圆形、自然长形或方形等。印章字的色调主要有白文、朱文和朱文、白文相间。

白文和朱文的用途不同:前者用于汉印和金文,后者用于秦玺和封泥。(三)印章的种类。

主要有两种,即名章和闲章。名章的用途是刻书者的姓名和别号闲章的用途则是刻一些格言及勉励之句,由使用者自拟,字数不宜过多,最好保持在两至四个字之间。

在闲章之中,有一种“引首”,它的形状呈长方形、长圆形或长而不规则的形状还有一种“压角”,其形状呈正方形。 二、印章的使用方法:落款、主文字的大小以及纸张的面积是决定名章和闲章大小的三大因素。

印章不能过小或过大,它有规律可循:款的字由主文的大小而定印章的大小由落款字的大小而定印章的大小与落款的字相吻合,印章大小不得超过题款字的大小。如果主文只有一两个字,那么款的字势必随主文而大一些,印章也应该相应得大一些。

如果主文写的是小揩,那么款的字要和主文一样小,印章也要随之小一些。三、印章具体使用的方法和加盖的部位如下:(一)名章。

名章一般呈正方形,加盖时要盖在作者的名字之下,姓名白文章在上方,别号朱文章在下方。也有的姓名朱文章和别号白文章位置颠倒。

白文和朱文不能同时加盖白文章或朱文章。 (二)闲章。

闲章中的引首章须盖在作品的右上方,位置略低于主文而压角章则盖在作品的右下方,与闲章的位置上下对称。引首章在主文第一行右侧的头部,所以下错较少压角章在主文第一行右侧的脚部,故而上提较多。

5.怎样落款与用印

一幅书法作品,除了正文内容的布局章法安排外,还要有落款和印章,才算是完整的艺术作品。

这三项如果安排的恰当协调,达到相成相辅,互相衬托,会给人一整体美的享受。不然,会失去书法作品的艺术特色。

首先选择“落款”的字体。一般“落款”与正文书体相一致,但也有改换其它书体。

如写楷书可用行、草体落款;写行书、草书可用草书落款;写隶书可用行、草体落款;写篆书可用楷、行、草体落款,这样相得益彰,富有“变化”之趣。作品“落款”题字的大小,一般要小于作品正文字的一般或略小一些。

款字大了,喧宾夺主,主次不分,影响通篇布局的气势。款字过小了,又使作品显得小气无神。

一幅作品,要想“落款”布局得当,必须安排好“落款”的章法,留出适当的空白。如果空白太大了,“落款”字写的又小又少,就会造成款字松散无力 。

相反,空白小了,“落款”字写的又多又大,密密麻麻,层次不分,还容易使“落款”下坠。横幅作品的“落款”形式可采取上齐下不齐的章法,已求穿插有序,错落自然,不白合理。

总之,书法作品的“落款”,在书法作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安排运用不好,会给整幅作品带来艺术上的缺陷与不足。

因此,在书法作品中,全可根据正文中的需要,可繁可减、或多或少地安排得当的“落款”。 把篆刻与书法、绘画相提并论,称为“金石书画”这是恰如其分的。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选用,简单的说可采取一下几个方面: 下款用印时,应将印章盖在姓名下面,“落款”下坠时(为了补救)也可将印章盖在姓名的左方,但印章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好。下款需要盖两印时,第一方印应是姓名印,其次是字号印,或斋馆印。

凡用二印者如大小不同(但不能相差太大)则小印在上,大印在下。

6.书画作品落款与印章常识

书画上落款盖印,印比字大不可以。大幅盖大印,小幅盖小印,理所当然。

1. 国画直幅落款字下盖印,直下底角,不可再盖压角闲章。

如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闲章。

如上款字印接近下角,闲章就不须盖了。

2.国画横幅落款,左右两头角边,不可盖闲章。右上落款,左下角可盖方形闲章,左上落款,右下角可盖方形闲章。此处如不须要盖闲章,而勉强盖上,反而弄巧成拙。

3.长方形、圆形、长圆形闲章,不可盖在下角方形压角闲章处之地位。

4.方形闲章不可盖在书画上端空白处,喧宾夺主。

5.国画直幅落款,字行末行末字,与他行末字长短,不可整齐,盖印亦如此。

6.盖二印,一方形、一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7.盖二印,一大一小,不可匹配。同样大小可匹配。

8.盖二印,一长方形、一椭圆形,不可匹配。同形印可匹配。

9. 盖二印,上阳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10. 盖二印,上阳文,下阳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11. 盖二印,上阴文,下阴文,不可匹配。而上阴下阳可匹配。

12. 落款盖印之下,不可再题字。印章上下有字制肘,就失去自然现象。

13. 已经落款盖印字画,款后不可再落上款赠人,就失敬了。

14. 花头、鸟尾、树枝、山顶上,不可落款盖印。这是画家最起码的常识,不可不懂。

15. 匠刻印章,不可用於书画上,须用艺术篆刻家所刻石章最佳。

16. 普通印泥不适用於书画上,要用八宝印泥。

17. 盖二印,距离不可太远太近,相隔一个印距离正好。

云南大学有个叫朱文章的教授吗?

朱文章教授,男,博士,1962年出生。现任厦门理工学院副院长,主管常务教学工作。主要从事半导体光电技术的研究工作,先后参加和主持完成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多项,目前主持科研项目4项。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半导体光电性质》专著一部(42万字),该书获福建省自然科学著作基金资助出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2005年获福建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003年获福建省高校教学名师奖,1997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获首届厦门市青年科技人才杰出奖,1995年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4年评为第二节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

关于朱文章和朱元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