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鸡黍之交(鸡黍之交是谁和谁的故事)

2025-09-23 16:23:52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鸡黍之交,以及鸡黍之交是谁和谁的故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鸡黍之交什么意思?

鸡黍(shǔ)之交是一个历史典故,语出《后汉书-独行列传》中范式和张劭的事迹,两人因此留下了“鸡黍之交”的美名。形容朋友之间诚挚守信的深厚友情。鸡黍一词,专指招待客人的丰盛饭菜。

“鸡黍之交”的成语典故是什么?

“鸡黍之交”的成语典故是东汉时期,有个叫范式,字巨卿的人,年轻的时候在太学游学,和汝南郡人张劭,字元伯是好朋友。后来两人一起告假回乡,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要回京城,去拜见您的父母,看看您的孩子。”然后就共同约定了日期。两年后,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元伯请母亲准备宴席,但是母亲认为没准人家是随口说的,而且都过了两年,你还这么当真。元伯说:“巨卿是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诺言。”到了约定的日子,巨卿果然来了,两个好朋友吃鸡喝酒,非常开心。

1、“鸡黍之交”出自《后汉书·独行列传》,属 “八拜之交”之一。

2、“鸡黍之交”一词多用以形容朋友之间超越生死的极致感情。一般认为此故事出自明代冯梦龙所编白话短篇小说集《喻世明言》卷十六的“范巨卿鸡黍死生交”一文。

3、此为古人在两千多年前就推崇“友谊深长﹑诚信守约”之典范。对现代人来说,虽然不能要求“以死履诺”,但“一诺千金”“诚信经营”仍然是道德的要求。

鸡黍之交

“鸡黍之交”语出《后汉书·独行列传》,说的是: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少年时在太学读书,与汝南人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读书后,同归乡里。范式对张劭说:“我两年后回来,那时我将要去府上拜见尊亲,再看看令郎令嫒。”与此同时两人还约定了拜见的日期。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觉间约定的日期将至。张劭把这件事禀告了母亲,请母亲准备饭食以迎接挚友的到来。母亲说:“分别了两年这么长的时间,你与他又相隔千里,你怎么能那么相信那约定的时间呀?”张劭说:“巨卿是守信的人,必定不会违背。”母亲说:“要是果真如此,我要为你们酿酒。”到了约定的这一天,范式真得如期而至。他升堂拜饮,尽欢才散。“八拜之交”中的“鸡黍之交”即源于上述故事。实际上此故事强调的乃是“守信之交”。那么为何此故事不称“守信之交”而从故事中又见不到“鸡黍之交”的字样呢?这是因为《后汉书》的这段故事被元朝的宫天挺改变为剧本《死生交范张鸡黍》了。因为这个剧本比《后汉书》深入人心;这样“鸡黍之交”就代替了“守信之交”。那么“鸡黍之交”在宫天挺的剧本中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呢?是作者在范式与张劭约定拜访日期时,让张劭说了这样一句话:“来我家我要以鸡黍相待。”分析这句话,似有以下几层意思:(1)用典相约。此典是孟浩然《过故人庄》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用此典以寄托“相邀”之意,(2)有表明自己的家是田家之意。(3)自谦;来我家没有什么好招待的,祗有“鸡黍”而已。

在《后汉书》有关范式张劭的这个故事中,还有一部份是记叙范张二人的另一件事的。这“另一件事”中有一种“生友死友”的提法很特别;宫天挺在改编此故事时又特别渲染了这一提法。所以下面把这“另一件事”也介绍一下:范式与张劭分别之后,过了一段时间,张劭就有病了而且病得很重。张劭弥留之际,有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看护他。这时张劭对郅殷二人叹息说:“恨不见吾死友!”子征听了很奇怪,问:“我和君章尽心地伺候你,这不就是死友吗?你还要找谁?”张劭说:“你们俩是我的生友,山阳范式,他才是我的死友。”不久,张劭就死了。张劭死后,范式梦见张劭叫他说:“巨卿,我已于某日死,某日下葬。”范式感觉此梦是真,于是请假疾奔张家而来。在范式还没赶到时,张家已把棺椁送往墓穴,将要下葬,但棺椁不往墓穴中进。张劭母抚摸着棺椁说:“元伯,难道你还有什么盼望吗?”这样就把棺椁停放在墓穴边等候。就在这时,看到有素车白马,号哭而来。张劭母望着这素车白马说:“这一定是范式来了。”范式来到以后吊丧说:“行矣元伯,死生路异,永从此辞。”此时参加葬礼的上千人,均挥泪。接着由范式执绋引柩完成了下葬。下葬后,范式又为张劭修坟植树,全心全意地尽了“死友”之责才离去。

“鸡黍之交”什么意思?

鸡黍之交[ jī shǔ zhī jiāo ]

鸡黍之交是一个历史典故,读音为 jī shǔ zhī jiāo。语出《后汉书-独行列传》中范式和张劭的事迹,两人因此留下了“鸡黍之交”的美名。

范式字巨卿山阳金乡人。少年时在太学读书,与汝南人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读书后,同归乡里。范式对张劭说:“我两年后回来,那时我将要去府上拜见尊亲,再看看令郎令嫒。

“鸡黍之交”典故出处:

一诺千金

范式,字巨卿,山阳郡金乡县(今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人。别名汜。范式年轻的时候在太学游学,成为儒生,和汝南郡人张劭是好朋友。张劭,字元伯。后来两人一起告假回乡,范式对元伯说:“两年后我要回京城,我会去拜见您的父母,看看您的孩子。”然后就共同约定了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快到了,元伯把事情全都告诉了母亲,让她布置好酒食恭候范式。母亲说:“都分别两年了,千里之外约定的事情,你怎么就这么相信他呢?”元伯回答说:“巨卿是讲信用的人,一定不会违背诺言。”母亲说:“如果真是这样就该为你们酿酒。”到了那天,巨卿果然来了,二人升堂互拜对饮,喝得十分畅快后才相互告别。

坟地送友

范式当了郡里的功曹。后来元伯得了重病,卧床不起,同郡的郅君章、殷子征早晚尽心照料着他。元伯临终时长叹说:“不能看到我的至死不相负的朋友真是万分遗憾啊!”子征说:“我和君章对您如此精心,还不能算是至死不相负的朋友,你还要找谁?”元伯说:“像您二位这样是我活着时的好朋友。山阳郡的范巨卿才是我的至死不相负的朋友。”不久就死了。一天,范式突然梦见张劭带着黑色帽子,帽子上垂着缨带,急匆匆地走来,叫他说:“巨卿,我在某一天死了,要在某一时下葬,永归黄泉。您如果还没忘了我,能不能再见我一面?”范式惆怅地惊醒,悲伤长叹,大哭一场。他把事情全部向太守做了报告,请求让他前去奔丧。太守虽然心里并不相信,但不忍心违抗他的深情,就允许了这件事。

范式于是穿上为朋友吊丧的服装,到下葬那天,坐着快马奔赴那里。范式还未赶到时灵柩就已经出发了,到了墓地要下葬了,但灵柩却不肯进入墓穴。元伯的母亲抚摸着灵柩说:“元伯,难道你还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吗?”于是就停下灵柩等了一段时间,就看到有辆白马拉的素车远远嚎哭而来。元伯的母亲看着那车就说:“一定是范巨卿来了。”巨卿一到就叩拜灵柩说:“元伯,您可以走了。生死异路,从此永别了。”参加葬礼的一千多人全都感动的流下眼泪。范式就拉着引棺的绳索牵引灵柩,灵柩这才缓缓向前。然后他又留在坟地,为元伯修坟种树才离开那里。

鸡黍之交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鸡黍之交是谁和谁的故事、鸡黍之交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