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安禅(安禅之士是什么意思)

2025-10-04 06:11:05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安禅,以及安禅之士是什么意思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如何理解《过香积寺》中“安禅制毒龙”诗句?

安禅制毒龙意思是:安然地修禅抑制心中毒龙。

《过香积寺》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全文: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译文:不知香积寺在哪座山中,走了数里,就进入了白云缭绕的山峰。古木参天却没有人行路径,深山里何处传来古寺鸣钟?山中泉水撞击危石响声幽咽,松林里日光照射也显的寒冷。日暮时分,独自在空寂的潭边,安然地修禅抑制心中毒龙。

全诗赏析:

诗题“过香积寺”,即访香积寺。既是去访,却又从“不知”说起;“不知”而又要去访,表现出诗人的洒脱不羁。因为“不知”,诗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的山峰之下。

此句正面写人入云峰,实际映衬香积寺之深藏幽邃。还未到寺,已是如此云封雾罩,香积寺之幽远可想而知矣。

接着四句,是写诗人在深山密林中的目见和耳闻。先看三四两句。古树参天的丛林中,杳无人迹;忽然又飘来一阵隐隐的钟声,在深山空谷中回响,使得本来就很寂静的山林又蒙上了一层迷惘、神秘的情调,显得越发安谧。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名家点评

读此诗,非但可见章法之奇,亦可见用字之妙。试统计“云锋”、“古木”、“深山”、“危石”、“青松”、“空潭”等词,哪一个不古拙而合于寺院的身份。读了觉得毫无一些烟火气。可见就题选字,也是做诗应该注意的事。(喻守真)

此诗写赴寺道中山景,在题前盘绕。先言行云峰数里,尚未到寺。三四句言此数里中,古木突道,寂无人迹,唯闻钟声出林霭间,而不知闻根在何处,有天际清都之想。……五句言山泉遇危石阻之,乃吞吐盘薄而下,以“咽”字状之。六句言烈日当空,而万松浓荫,但觉#凉,以“冷”字状之。非特善写物状,兼写山中闻见,清绝尘寰。末句归到山寺,言龙归潭静,见禅理高深也。(俞陛云)

赏析

在盛唐诗坛上,王维素有“诗佛”之称。他才艺超群,精通音律,既是诗人、画家,又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这首诗写诗人寻访、游览香积寺,描绘了一座幽静古老的山中寺院。

首联开篇扣题,诗人置身云雾缭绕的高山中寻访古寺。“不知”二字,说明他是初次造访,也透露出诗人的随意、洒脱。

颔联通过描写无人行走的小径,不知何处的钟鸣,衬托出古寺的荒僻杳远、静谧清雅。

颈联两句,诗人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渲染山林中的清冷、静谧。这两句写山林景色的“静”和“幽”全非直接刻画林中的寂静无声,而是用隐隐的钟声和呜咽的泉声侧面衬托深山丛林的僻静,这是王维写景状物的一个突出手法。

尾联写天色渐黑,诗人来到了香积寺前的水潭,看着澄清见底的潭水,想起了一个佛家典故:西方一水潭中曾有毒龙害人。佛门高僧制服毒龙,使他永不伤人。在这里,“毒龙”可以理解为人的欲望。“安禅”为佛家术语,意为安静打坐。“安禅制毒龙”意为安禅入定,才能克服心中的妄念,领悟高深的禅理,到达内心清净的体道境界,这也正是诗人寻访古寺所体会到的境界。

安禅何须劳山水,灭得心中火自凉。

红尘路上,独自行走,想要安禅,也无需劳山水。灭得心火,就可以在喧嚣里获得宁静。于盛夏中觅得清凉。到那时。便是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一个人的自我修行。

人生在世,新情况才能天地宽,心中光明,路上才不会黑暗。否则即便岁月本长忙者也会自促,即便即便风花雪月本闲,扰攘者也会自冗。由此可知,不断调整心态,保持乐观豁达的人生观,才能让心风轻云淡,湛蓝如洗。

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范文有一篇《被人需要是一种幸福》,结尾是这样的:“人生在世,各有各的烦恼,各有各的需要,所有漂泊的人生都梦想着平静、童年、杜鹃花,正如所有平静的人都幻想着伏特加、甲壳虫和醉生梦死。愿你能理解别人的需要,也能被人需要,如此,便可以岁月静好,幸福长存。”

安禅未必需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是什么意思

是从唯心主义角度讲的道理,意思是安心作禅,不需要客观事物(山中泉水),只要能控制不良思绪(心头的火,佛语为业火),心里就会变得平静(火自凉)。另外解释就是人定胜天,心静自然凉类似的意思。

【安禅】语。指静坐入定。俗称打坐。

出处:南朝梁张缵《南征赋》:“寻太傅之故宅,今筑室以安禅。”

释意:在寻太傅的故宅静坐入定。

扩展资料

安禅未必需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既是对悟空上人的礼赞,也是对“自我心净”的禅家境界的感悟。

三伏酷暑之际,上人自披福田衣,关门独坐,修持禅法。虽然没有松竹挡住炎热的侵袭,他丝毫不为暑气所动,他身安心净,沉浸在禅宗的清凉世界之中。

“参禅未必须山水”与“无须占尽好烟霞”(贯休)意趣相同。参禅重在净心,灭除心头的妄念、欲念,进入无心的境界,就能进入永恒的清凉。

这首诗常被方内方外人士引用,尤其是“灭却心头火自凉”句更是饱含哲理。比起洞山的机锋语“寒时寒杀阖黎,热时热杀阇黎”,更为乎白简直一些。

谈起清凉,说起无心与清凉的关系,世人自宗风中各有妙悟。唐人白居易作《苦热题恒寂师禅室》云:“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可是禅房无热到,但能心静即身凉。”元人朱希晦的《纳凉》也不乏一番禅境:“无事解衣坐,超然心境空。

深林翳炎日,万壑来天风。间停白羽扇,试拂朱丝桐。醉罢不知夕,月生沧海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夏日题悟空上人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云·禅·画

安禅制毒龙是什么意思?

安禅:佛家语,指佛徒安静地打坐,身心安然入于静思凝虑万念俱寂之境,制毒龙,佛家故事,说西方的一个水潭中,曾有一条毒龙害人,被佛教高僧以无边佛法制服,这里比喻佛法可以克制人心中的一切世俗杂念和妄想。

安禅制度龙是什么意思?

意思

诗人不禁想起佛教的故事:在西方的一个水潭中,曾有一毒龙藏身,累累害人。佛门高僧以无边的佛法制服了毒龙,使其离潭他去,永不伤人。佛法可以制毒龙,亦可以克制世人心中的欲念啊。“安禅”为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在这里指佛家思想。“毒龙”用以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出自

王维写的《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典故

有一回,佛祖到某个村讲道,那村人不信,天晚了,给佛祖一个屋子睡,那屋子里有条毒龙,村人故意要考验他.

结果一夜无话,早晨起来,村人开门竟见毒龙盘在佛祖脚下,老老实实的,大家就都拜服佛祖,成为佛教信徒.

关于安禅和安禅之士是什么意思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