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库油田(第2巴库油田)
电话:1851409607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巴库油田,以及第2巴库油田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夺取巴库油田的意义(对当时或现今的意义)
- 2、巴库油田现在还产油么
- 3、巴库油田枯竭了么
- 4、谁能告诉我原油的历史
- 5、2018 高加索 (1) 巴库-高加索的迪拜
- 6、油田小常识
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德军夺取巴库油田的意义(对当时或现今的意义)
德军二战以来最终的原因就是缺少燃料,没有油坦克飞机都不能作战。都说德军坦克用汽油机不明智实际上德军当时没有足够的柴油用于坦克,而是给了潜艇。坦克飞机的燃油通过煤炭液化提炼的。夺取可油田意味着德军有了最后的石油保障。
巴库油田现在还产油么
巴库油田现在还产油的,
巴库是阿塞拜疆共和国首都,位于里海西岸阿普歇伦半岛南部。其面积约2200平方千米,人口近170万。阿塞拜疆盛产石油和棉花。阿塞拜疆人骄傲地称之为“黑金和白金”。在其共和国的国徽上,刻着石油井架与棉铃图案,是这个国家两大经济支柱的象征。实际上,巴库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其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5世纪,18世纪成为巴库汗国的都城。1806年并入俄国,1920年成为苏联阿塞拜疆共和国的首都。直到20世纪初,巴库还是一座落后的城市,城里没有树木,满街烟尘滚滚。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随着里海石油的大规模勘探开发,巴库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逐渐建设成为一座高楼林立、绿树成荫的现代化城市。
巴库油田枯竭了么
是的。
据了解,巴库油田日趋枯竭,二十世纪初达到高峰,现储量日趋枯竭。采油区在向里海推进。八十年代中期原油产量约1,000万吨。
谁能告诉我原油的历史
原油是指“未被加工的”石油,即直接从地下开采出来的原料,它也被称为石油.原油是一种化石燃料,即它是由生活在数百万年前的古代海洋动植物发生腐烂而自然形成的——任何发现原油的地点曾经都是海床.
最早钻油的是中国人,最早的油井是4世纪或者更早出现的.中国人使用固定在竹竿一端的钻头钻井,其深度可达约一千米.他们焚烧石油来蒸发盐卤制食盐.10世纪时他们使用竹竿做的管道来连接油井和盐井.古代波斯的石板纪录似乎说明波斯上层社会使用石油作为药物和照明.最早提出“石油”一词的是公元977年中国北宋编著的《太平广记》.正式命名为石油是根据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1031一1095)在所著《梦溪笔谈》中根据这种油《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而命名的.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等,中国称“石脂水”、“猛火油”、“石漆”等.
8世纪新建的巴格达的街道上铺有从当地附近的自然露天油矿获得的沥青.9世纪阿塞拜疆巴库的油田用来生产轻石油.10世纪地理学家阿布·哈桑·阿里·麦斯欧迪和13世纪马可·波罗曾描述过巴库的油田.他们说这些油田每日可以开采数百船石油.
现代石油历史始于1846年,当时生活在加拿大大西洋省区的亚布拉罕·季斯纳发明了从煤中提取煤油的方法.1852年波兰人依格纳茨·卢卡西维茨(Ignacy ukasiewicz)发明了使用更易获得的石油提取煤油的方法.次年波兰南部克洛斯诺附近开辟了第一座现代的油矿.这些发明很快就在全世界普及开来了.1861年在巴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炼油厂.当时巴库出产世界上90%的石油.后来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是为夺取巴库油田而展开的.
19世纪石油工业的发展缓慢,提炼的石油主要是用来作为油灯的燃料.20世纪初随着内燃机的发明情况骤变,至今为止石油是最重要的内燃机燃料.尤其在美国在德克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油田发现导致“淘金热”一般的形势.
1910年在加拿大(尤其是在艾伯塔)、荷属东印度、波斯、秘鲁、委内瑞拉和墨西哥发现了新的油田.这些油田全部被工业化开发.
直到1950年代中为止,煤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燃料,但石油的消耗量增长迅速.
今天90%的运输能量是依靠石油获得的.石油运输方便、能量密度高,因此是最重要的运输驱动能源.此外它是许多工业化学产品的原料,因此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
2018 高加索 (1) 巴库-高加索的迪拜
原来计划在波兰和乌克兰旅行后前往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三国的,但太太担心10月份去欧洲北部太冷了,于是改为南行,最后选中了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这三个高加索国家。对这三个国家行程安排的次序颇费了一点心思,最后选定第一站是有高加索的迪拜之称的阿塞拜疆首都巴库,一是乌克兰首都基辅到那里有直达航班,二是如果先到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的话,由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入境阿塞拜疆会有麻烦。最后一站选格鲁吉亚是因为其首都第比利斯飞欧洲的航班较多,方便我们旅行结束后返回英国。
巴库和斯大林格勒一样曾经是二战时苏德战场双方拼死争夺的战略要地。1942年7月,16万德军沿顿河南下,德军中有15,000人是石油工人,目的就是要夺取巴库油田。当时苏联70%的石油产于此地,占领巴库油田就等于掐住了苏联的命脉。假如当年希特勒得手的话,整个二战历史可能会改写,当然历史是不能假设的。
在苏联时期,丰富的石油资源使阿塞拜疆和俄罗斯一起成为仅有的两个不需要中央财政补贴的加盟共和国。如今巴库油田已是昔日黄花,石油资源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已经渐渐耗尽。苏联解体前,这里石油产量仅占全苏10%左右。但对一个只有1,000万人口的国家来说,这足以让他们活得很滋润。在三个高加索国家中,现在阿塞拜疆是最富裕的,人均GDP要比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高出将近一倍。
2018年10月20日我们乘坐飞机从基辅到巴库,一到接机大厅就看到举着牌子来接我们的酒店工作人员。这是巴库新建的航站楼,豪华大气,极具现代感。出机场高速路上的天桥,造型别致,令人眼前一亮。
开车约40分钟到达位于老城内的酒店,这次没有选民宿,主要考虑是在巴库仅住一晚,酒店存取行李方便,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第二天的时间。酒店不大,接待的小伙子英语流利,热情友善,主动帮我们提行李,我们给他小费,他却坚辞不收。他还给了我们一张当地的地图,并在图上为我们圈了周围的主要景点,小伙子的热情周到的服务给我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巴库是阿塞拜疆的首都,位于里海之滨,分为新城和老城,现存老城格局是12世纪席尔旺沙王朝定都后形成的。由于我们就住在老城内,到的当天和第二天我们都有时间在老城闲逛。老城的街道都是石头铺成的,光洁照人。除了几条主街外,大部分街道都是狭窄的小巷子,在里面穿梭,有如行走迷宫一般,好在走不多远就能看到城墙,不至于迷路。街巷两边的房屋都不高,二层和三层的居多,好些楼房带有奥斯曼土耳其风格的雕花阳台。房子以民居为主,间或有些酒店,餐厅,商铺和清真寺。老城内很安静,几乎见不到汽车通过,路上行人大部分是游客。城墙完整,维护得很好。
途经一座不知名的老宅,墙上画有一个狮子头像,看见旅游团一大群人在前面听导游讲解,很好奇这座老宅里面究竟有什么故事,可惜听不懂他说什么。
老城内的希尔万沙王宫是巴库主要历史建筑,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12世纪沙马基发生一场大地震后,希尔万国王把首都从沙马基迁到巴库,并在这里建造了这座王宫。
王宫建筑群由3个院落组成,内有九座建筑,包括宫殿、法庭、清真寺和陵墓等。王宫规模很小,主要陈列一些考古出土的文物和一些宫廷生活用品,我们随意浏览了一下,感到索然无味,不到半个小时就出来了。
老城的街道两边有些传统小商铺,门口摆放着各式铜器和银器,还有地毯,这些店铺和我们在其他穆斯林国家比如埃及和土耳其看到的很相似。
老城内有些古代的遗址和一些出土的石碑,不知是没有介绍还是我们没有找到,反正无从知晓它们的年代和来历。当地人似乎没有把它们当回事,干脆用来晒地毯了。
著名的少女塔位于老城东部,靠近里海海滨,是12世纪建的王宫建筑群的一部分,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塔高27米,为8层圆柱状,看上去十分坚固,在古代应该是个防御工事。1304年巴库发生大地震,周围许多民宅都被夷为平地,少女塔却依旧巍然屹立。
关于少女塔名字的来源,网上有许多不同版本的故事。其中之一讲的是一位富家女爱上了一个穷小子,姑娘的父亲不同意,逼迫她与男方绝交,姑娘不从,其父将她禁闭在塔里。姑娘为了表示对爱情的忠贞,含恨从高塔跳入波涛汹涌的里海,小伙子知道后也纵身跳入海中。这些凄美的爱情故事无从查考,老百姓口口相传流传至今,表达了民间对爱情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老城内有一处幽静的小公园,里面有个伊斯兰风格的的凉亭。园内有一个人头部的雕像,做沉思状,也许是个哲学家吧。
出老城西门是一条大街,两边全是欧式建筑。大楼之间都有人物的雕像,到跟前去看了一下,上面同时刻有英文书写的人名,上网查了一下,左边那位是一位当地的诗人和哲学家,右面那位是一位化学家。
出老城北门,就到了喷泉广场。喷泉广场的中心有阿塞拜疆著名诗人Nizami Gəncəvi的雕像,周边有很多著名的建筑,如阿塞拜疆科学院和阿塞拜疆文学博物馆等,广场的周围有数量众多的影剧院、商店和餐馆。广场和步行街相连,我们每次出行都会经过这里。
中午在老城外步行街的一家网红餐厅用餐,网上称为地窖餐厅,我们点了炖羊肉,这里的羊肉鲜嫩多汁,味道很好。杯子里的液体看上去像葡萄酒,其实是石榴汁,这里的石榴汁不涩,非常好喝。
穿过步行街,通过地下过街通道就到了海滨大道。通道的地板是大理石铺成的,一尘不染,两边墙上是精美的艺术雕刻,通道还有类似机场一样的自动步道,这是我见过的最豪华的地下过街通道了。
巴库海滨大道是一条与里海海滨平行的长廊,不久前被命名为国家公园。沿着海滨大道有很多地标性建筑,这座购物商场远看如同一顶皇冠。
在海滨大道可以看到巴库最高的摩天大楼-火焰塔,它由三座大厦组成,楼体呈优雅的火焰状曲线,三个塔楼外立面由LED显示屏覆盖,白天像镜子一样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周围的建筑,夜色降临后,它就像三束熊熊燃烧的火焰,展现了巴库人对火的崇拜。
我们沿着里海从西向东漫步,一阵阵凉爽的海风迎面吹来,沁人心肺。落日的余晖,映照着远处的建筑,呈现彩虹般的颜色。
海滨大道有一段路正在举办摄影展览,展示阿塞拜疆各地的风光。
黄昏的滨海大道静谧安祥,行人稀少,在里面散步非常惬意。
天色晚了,我们从滨海大道回酒店,途径喷泉广场,看到几个喷泉在灯光的映射下显得格外艳丽。
10月21日上午在网上报了一个半日游的团,接到通知在老城地铁站等候,没想到约定的时间过了很久也没见导游人影,我以为是自己搞错了集合地点,后来遇到在那里等候的其他几位游客,才明白是导游爽约了,在东欧十几个国家旅行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遇到这种事情,颇感扫兴。我们于是改乘地铁前往阿利耶夫文化中心。
在地铁站发现我们两张地铁卡需要在自动售票机上充值,我们不知道如何操作,正好遇见一群十五六岁的小姑娘走过来,于是向她们请教,谁知道她们直接递给我们两张充过值的地铁卡,我们要给她们钱,她们笑着摇摇手,然后说声再见就进地铁站了,来以前就听说这里的人热情好客,这次是亲身体验了一回。
巴库地铁和许多前苏联国家的地铁一样深不见底,据说有50多年的历史了,但维护得很好,地铁车厢还是蛮新的。
盖达尔·阿利耶夫文化中心建于2012年,它所在的地块是前苏联一个废弃的坦克工厂,阿塞拜疆政府希望这个新的建筑群能洗去前苏联的印记,进而展现一个现代化城市的活力。2007年阿塞拜疆政府举办了文化中心的国际设计竞赛,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以她极具未来感、如同降落在地面上的一架太空飞船的方案一举夺冠并成为中标方案。扎哈是伊拉克裔英国女建筑师,她的作品包括米兰的玻璃塔,迪拜舞蹈大厦,北京银河SOHO建筑群、南京青奥中心和广州大剧院等。
这座全新的文化设施包括会议中心、博物馆、图书馆和一个很大的广场公园。它以阿塞拜疆共和国第三任总统希达尔·阿利耶夫的名字命名。
整个建筑外形呈流线型,极具动感,有如行云流水天马行空,建筑的形态随着观察者的位置和视角的变化而变化,来到现场,不禁为设计师超乎常人想象的创意而赞叹不已,这个设计曾获得伦敦设计博物馆2014年设计大奖。
据介绍这个建筑在钢铁骨架之上覆盖柔性的玻璃纤维混凝土和玻璃纤维增强聚酯作为表皮的嵌板用料,每一块嵌板的几何形状都不同,造价昂贵,阿塞拜疆为这个建筑真舍得下本钱。
文化中心外面的广场很大,许多当地人在这里休息和娱乐。广场上有很多动物的雕塑,一排由大而小的蜗牛雕塑引起了我们的关注,雕塑很逼真,大红的色彩非常艳丽。紧邻文化中心的是巴库会展中心,2019年世界遗产大会就在这里举行。文化中心周围有很多新建的漂亮的居民楼。
据说阿塞拜疆政府借鉴了迪拜成功的经验,希望将巴库打造成另一个迪拜,通过建造大量地标性的建筑摆脱苏联的阴影,展现崭新的国家形象,从而吸引外资和游客,改变国家依赖石油的经济结构。可以说阿塞拜疆在这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我们在巴库见到了许多现代化的设计独特的建筑,给这座古老的城市带来了活力,为它赢得了高加索的迪拜的美名。
10月21日傍晚时分,我们来到了火车站。时间尚早,我们在火车站附近随意逛了逛。火车站前有一个很大的广场,旁边有一个大商厦,我们进去看了看,里面商铺林立,还有很多世界著名的品牌店,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在高加索这几个国家里,这里的消费水平是最高的。
巴库火车站并不大,很现代化,进站不需安检,也没有人检票,候车厅内人不多,各种设施齐全,在这里候车感到很舒服。
巴库火车站也有高铁运行,下图的白式双层列车就是高铁列车。
下面几张照片是我们乘坐的从巴库到第比里斯的普通列车,类似中国的绿皮火车。列车晚上9:50离开,第二天早上10:30到达,一等卧铺车厢每张票约250元人民币,我们是在网上购买的,凭打印的车票上车。车厢比国内的4人间软卧要舒适,没有上下铺,一个包厢就我们两个人,包厢里还有电视。那晚我们在车上睡得很熟,直到第二天早上五点多钟列车到边境有人上车检查证件时才醒来,格鲁吉亚到了!
油田小常识
1.谁有油田知识小全
油田------由单一构造控制下的同一面积范围内的一组油藏的组合。
气田------单一构造控制几个或十几个汽藏的总和。 石油------具有不同结构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物为主要成份的一种褐色。
暗绿色或黑色液体。 天燃气----以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汽体组成的可燃混和气体。
生油层----在古代曾经生成过石油的岩层。 油气运移--在压力差和浓度差存在的条件下,石油和天然气在地壳内任意移动的过程。
垂直运移--即油气运移的方向与地层层面近于垂直的上下移动。 测向运移---即油气运移的方向与地层层面近于平行的横向移动。
储集层-----能使石油和天然气在其孔隙和裂缝中流动,聚集和储存的岩层。 含油层-----含有油气的储集层。
圈闭----凡是能够阻止石油和天然气在储集层中流动并将其聚集起来的场所。 盖层----紧邻储集层上下阻止油气扩散的不渗透岩层。
隔层----夹在两个相邻储集层之间阻隔二者串通的不渗透岩层。 遮挡----阻止油气运移的条件或物体。
含油面积----由含油内边界所圈闭的面积。 油水边界----石油和水的接触边界。
储油面积-----储油构造中,含油边界以内的平面面积。 工业油气藏-----在目前枝术条件下,有开采价值的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由与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移位而形成的圈闭。 地层油气藏-----由地层因素造成的遮挡条件的圈闭。
岩性油气藏-----由于储集层岩性改变而造成圈闭。 储油构造-----凡是能够聚集油,气的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沉积相----指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特征的总和。
沉积环境-----指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物发育状况、沉积介质的物理的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要条件。 单纯介质-----只存在一种孔隙结构的介质称为单纯介质。
如孔隙介质、裂缝介质等。 多重介质----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孔隙结构的介质称为多重介质。
均质油藏-----整个油藏具有相同的性质。 非均质油藏-----具有不同性质的油藏,包括双重介质油藏;裂缝西个油藏;多层油藏 弹性趋动-----油井开井后压力下降,油层中液体会发生弹性膨账,体积增大,而把原油推向井底。
水压趋动----靠油藏边水。底水或注入水的压力作用把原油推向井底。
地质储量----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层中所储原油总量。 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剩余可采储量----油田投入开发后,可采储量与累计采出量之差。 采收率-----油田采出的油量与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最终采收率----油田开发解束累计采油量与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采出程度---油田在某时间的累计采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采油速度----年采出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原油密度----指在标准条件下(20度,0.1MPa)每立方米原油质量。
原油相对密度----指在地面标准条件(20度,0.1MPa下原油密度与4度纯水密度的比值。 原油凝固点----在一定条件下失去了流动的最高温度。
原油粘度----原油流动时,分子间相互产生的摩檫阻力。 原油体积系数----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与地面标准条件下脱汽体积比值。
原油压缩系数----单位体积地层原油在压力改变0。1兆帕时的体积的变化率。
溶解系数----在一定温度下压力每争加0。1兆帕时单位体积原油中溶解天燃汽的多少。
孔隙度----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绝对孔隙度----岩石中全部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有效孔隙度-----岩石中互相连通的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含油饱和度-----在油层中,原油所占的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孔隙体积之比。
含水饱和度-----在油层中,水所占的孔隙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之比。 稳定渗流-----在渗流过程中,如果各运动要素与(如压力及流速)时间无关,称为稳定。
不稳定渗流-----在渗流过程中,若各运动要素与时间有关,则为不稳定渗流。 等压线----地层中压力相等的各个点的连接线称为等压线。
流线-----与等压线正交的线称为流线。 流场图----由一组等压线和一组流线构成的图形为流场图。
单相流动-----只有一种流体的流动叫单相流动。 多相流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同时流动叫两相或多相流动。
渗透率----在一定压差下,岩石允许液体通过的能力称渗透性,渗透率的大小用渗透率表示。 绝对渗透率----用空汽测定的油层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用二种以上流体通过岩石时,所测出的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水包油----细小的油滴在水介质中存在的形式。 油包水----细小的油滴在水介质中存在的形式。
供油半径-----把油井供油面积转换成圆形面积后的圆形半径。 地层系数----地层有效厚度与有效渗透率的乘积。
流动系数----地层系数与地下原油粘度的比值,表示流体在岩层中流动的难易程度。 导压系数-----表示油层传递压力性能好坏的参数。
续流-----油井地面关井后,井下仍有油流从地层中继续流入井眼,这种现象称为续流。 井筒储存效应-----油井刚关井时所出现的现象。
折算半径----把实际井的各个因素(不完善或超完善)对压力的影响,变成一个由于某井径引起对压力的等效。
2.关于石油的知识(简单一些的)
石油知识———石油地质名词解释 油田------由单一构造控制下的同一面积范围内的一组油藏的组合。
气田------单一构造控制几个或十几个汽藏的总和。 石油------具有不同结构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和物为主要成份的一种褐色。
暗绿色或黑色液体。 天燃气----以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各种汽体组成的可燃混和气体。
生油层----在古代曾经生成过石油的岩层。 油气运移--在压力差和浓度差存在的条件下,石油和天然气在地壳内任意移动的过程。
垂直运移--即油气运移的方向与地层层面近于垂直的上下移动。 测向运移---即油气运移的方向与地层层面近于平行的横向移动。
储集层-----能使石油和天然气在其孔隙和裂缝中流动,聚集和储存的岩层。 含油层-----含有油气的储集层。
圈闭----凡是能够阻止石油和天然气在储集层中流动并将其聚集起来的场所。 盖层----紧邻储集层上下阻止油气扩散的不渗透岩层。
隔层----夹在两个相邻储集层之间阻隔二者串通的不渗透岩层。 遮挡----阻止油气运移的条件或物体。
含油面积----由含油内边界所圈闭的面积。 油水边界----石油和水的接触边界。
储油面积-----储油构造中,含油边界以内的平面面积。 工业油气藏-----在目前枝术条件下,有开采价值的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由与构造运动使岩层发生变形和移位而形成的圈闭。 地层油气藏-----由地层因素造成的遮挡条件的圈闭。
岩性油气藏-----由于储集层岩性改变而造成圈闭。 储油构造-----凡是能够聚集油,气的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 沉积相----指在一定的沉积环境中形成的沉积特征的总和。
沉积环境-----指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状况、生物发育状况、沉积介质的 物理的化学性质和地球化学要条件。 单纯介质-----只存在一种孔隙结构的介质称为单纯介质。
如孔隙介质、裂缝介质等。 多重介质----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孔隙结构的介质称为多重介质。
均质油藏-----整个油藏具有相同的性质。 非均质油藏-----具有不同性质的油藏,包括双重介质油藏;裂缝西个油藏;多层油藏 弹性趋动-----油井开井后压力下降,油层中液体会发生弹性膨账,体积增大,而把原油推向井底。
水压趋动----靠油藏边水。底水或注入水的压力作用把原油推向井底。
地质储量----在地层原始条件下,具有产油气能力的储层中所储原油总量。 可采储量----在目前工艺和经济条件下,能从储油层中采出的油量。
剩余可采储量----油田投入开发后,可采储量与累计采出量之差。 采收率-----油田采出的油量与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最终采收率----油田开发解束累计采油量与地质储量的百分比。 采出程度---油田在某时间的累计采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采油速度----年采出油量与地质储量之比。 原油密度----指在标准条件下(20度,0.1MPa)每立方米原油质量。
原油相对密度----指在地面标准条件(20度,0.1MPa)下原油密度与4度纯水密度的比值。 原油凝固点----在一定条件下失去了流动的最高温度。
原油粘度----原油流动时,分子间相互产生的摩檫阻力。 原油体积系数----地层条件下单位体积原油与地面标准条件下脱汽体积比值。
原油压缩系数----单位体积地层原油在压力改变0。1兆帕时的体积的变化率。
溶解系数----在一定温度下压力每争加0。1兆帕时单位体积原油中溶解天燃汽的多少。
孔隙度----岩石中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绝对孔隙度----岩石中全部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有效孔隙度-----岩石中互相连通的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 含油饱和度-----在油层中,原油所占的孔隙的体积与岩石总孔隙体积之比。
含水饱和度-----在油层中,水所占的孔隙的体积与岩石孔隙体积之比。 稳定渗流-----在渗流过程中,如果各运动要素与(如压力及流速)时间无关,称为稳定。
不稳定渗流-----在渗流过程中,若各运动要素与时间有关,则为不稳定渗流。 等压线----地层中压力相等的各个点的连接线称为等压线。
流线-----与等压线正交的线称为流线。 流场图----由一组等压线和一组流线构成的图形为流场图。
单相流动-----只有一种流体的流动叫单相流动。 多相流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流体同时流动叫两相或多相流动。
渗透率----在一定压差下,岩石允许液体通过的能力称渗透性,渗透率的大小用渗透率表示。 绝对渗透率----用空汽测定的油层渗透率。
有效渗透率----用二种以上流体通过岩石时,所测出的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 相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与绝对渗透率的比值。
水包油----细小的油滴在水介质中存在的形式。 油包水----细小的油滴在水介质中存在的形式。
供油半径-----把油井供油面积转换成圆形面积后的圆形半径。 地层系数----地层有效厚度与有效渗透率的乘积。
流动系数----地层系数与地下原油粘度的比值,表示流体在岩层中流动的难易程度。 导压系数-----表示油层传递压力性能好坏的参数。
续流-----油井地面关井后,井下仍有油流从地层中继续流入井眼,这种现象称为续流。 井筒储存效应-----油井刚关井时所出现的现象。
折算半径----把实际井的各个因素(不完善或超完善)对压力的影响,变成一个由于某井径引起对。
3.石油基础知识
石油,也称原油,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
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石油的性质因产地而异,密度为0.8 ~ 1.0 克/厘米3,粘度范围很宽,凝固点差别很大(30 ~ -60°C),沸点范围为常温到500°C以上,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但可与水形成乳状液。
它由不同的碳氢化合物混合组成,组成石油的化学元素主要是碳 (83% ~ 87%)、氢(11% ~ 14%),其余为硫(0.06% ~ 0.8%)、氮(0.02% ~ 1.7%)、氧(0.08% ~ 1.82%)及微量金属元素(镍、钒、铁、锑等)。由碳和氢 化合而形成的烃类构成石油的主要组成部分,约占95% ~ 99%,含硫、氧、氮的化合物对石油产品有害,在石油加工中应尽量除去。
不过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区分很大。石油主要被用作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
石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剂、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今天88%开采的石油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为化工业的原料。
由于石油是一种不可更新原料,许多人担心石油用尽会对人类带来的后果。 生成生成生成生成 研究表明,石油的生成至少需要200万年的时间,在现今已发现的油藏中,时间最老的可达到5亿年之久。
在地球不断演化的漫长历史过程中,有一些“特殊”时期,如古生代和中生代,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死亡后,构成其身体的有机物质不断分解,与泥沙或碳酸质沉淀物等物质混合组成沉积层。由于沉积物不断地堆积加厚,导致温度和压力上升,随着这种过程的不断进行,沉积层变为沉积岩,进而形成沉积盆地,这就为石油的生成提供了基本的地质环境。
伴随各种地质作用,沉积盆地中的沉积物持续不断地堆积。当温度和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后,沉积物中动植物的有机物质转化为碳氧化合物分子,最终生成石油和天然气。
历史起源历史起源历史起源历史起源 现代石油历史始于1846年,当时生活在加拿大大西洋省区 的亚布拉罕·季斯纳发明了从煤中提取煤油的方法。1852年波兰人依格纳茨·卢卡西维茨发明了使用更易获得的石油提取煤油的方法。
次年波兰南部克洛斯诺附近开辟了第一座现代的油矿。这些发明很快就在全世界普及开来了。
1861年在巴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炼油厂。当时巴库出产世界上90%的石油。
后来斯大林格勒战役就是为夺取巴库油田而展开的。 19世纪石油工业的发展缓慢,提炼的石油主要是用来作为油灯的燃料。
20世纪初随着内燃机的发明情况骤变,至今为止石油是最重要的内燃机燃料。尤其在美国在德克萨斯州、俄克拉何马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油田发现导致“淘金热”一般的形势。
1910年在加拿大(尤其是在艾伯塔)、荷属东印度、波斯、秘鲁、委内瑞拉和墨西哥发现了新的油田。这些油田全部被工业化开发。
直到1950年代中为止,煤依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燃料,但石油的消耗量增长迅速。1973年能源危机和1979年能源危机爆发后媒介开始注重对石油提供程度进行报道。
这也使人们意识到石油是一种有限的原料,最后会耗尽。不过至今为止所有预言石油即将用尽的试图都没有实现,所以也有人对这个讨论表示不以为然。
石油的未来至今还无定论。2004年一份《今日美国》的新闻报道说地下的石油还够用40年。
有些人认为,由于石油的总量是有限的,因此1970年代预言的耗尽今 天虽然没有发生,但是这不过是被迟缓而已。也有人认为随着技术的发展人类总是能够找到足够的便宜的碳氢化合物的来源的。
地球上还有大量焦油砂、沥青和油母页岩等石油储藏,它们足以提供未来的石油来源。目前已经发现的加拿大的焦油砂和美国的油母页岩就含有相当于所有目前已知的油田的石油。
今天90%的运输能量是依靠石油获得的。石油运输方便、能量密度高,因此是最重要的运输驱动能源。
此外它是许多工业化学产品的原料,因此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在许多军事冲突(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海湾战争)中占据石油来源是一个重要因素。
今天约80%可以开采的石油储藏位于中东,其中62.5%位于沙特 *** (12.5%)、 *** 联合酋长国、伊拉克、卡塔尔和科威特。
4.油田井下知识,什么都行
井下作业公司现在很多外闯市场的队伍,包括海外的很多项目部,在胜利油田内部主要承担油田海陆勘探试油、油水井大修侧钻、地层测试、稠油试采、压裂酸化等任务,一般是干大活的。
各采油厂也有作业大队,主要是负责采油厂内部油井的日常油水井维修和大修作业。
总体来说作业队很苦很累,不管你是什么学历什么专业,分到作业队上以后都要从做基层干起,一般是干半年,然后就开始干技术员了。
井下作业公司的工资相对高些,但是经常不着家。
采油厂的作业队工资比井下作业公司的工资低些,但是比采油厂的要高
5.关于石油地质的一些知识,希望专业人士给予解答~
1.中生代和新生代石油最丰富。
2. 石炭纪天然气最富集,其中煤层气占主要部分。
3.油气最富集的盆地在中东,最大是波斯湾盆地,其他地方比如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盆地,非洲的刚果盆地,美洲墨西哥湾盆地也是油气富集盆地。
4.中国油气最富集的盆地是松辽盆地,塔里木盆地,渤海湾盆地。
5.据美国地调局和《油气杂志》数据,世界石油资源总量为4041亿吨,剩余可采储量为1824亿吨。天然气总量为378万亿立方米。
6.波斯湾——侏罗系和白垩系是石油最富集的层系,二叠系是天然气最富集的层系;西西伯利亚盆地——侏罗系;渤海湾盆地——第三系;
7.最大油田——加瓦尔,位于波斯湾盆地,属于沙特 *** 。
8.最大的天然气田——乌连戈伊冷凝天然气田 (总储量为80000亿立方米),属于俄罗斯;
9.中国目前最大的油田是大庆油田,位于松辽盆地。
10.中国目前最大的气田是龙岗气田,位于四川盆地。
关于巴库油田和第2巴库油田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