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佛寺(仙佛寺是几级景区)
电话:1851409607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仙佛寺,以及仙佛寺是几级景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湖北恩施最好玩的地方是?
恩施好玩的地方如下:
1、恩施大峡谷。
恩施大峡谷,位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屯堡乡和板桥镇境内。
大峡谷长约108千米,总面积约300平方千米。拥有溶洞、天坑、地缝、天生桥、大断崖、地下河、峰林等奇观,是喀斯特地貌的天然博物馆。
2、土家女儿城。
女儿城,全称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女儿城景区,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区七里坪。
恩施土家族文化向来奇特且神秘,这是因为这里,地处偏僻,交通不便,所以,至今还完整地保留着数千年前的生活习俗,如住宅、穿着、饮食等。
关于来凤仙佛寺的诗句(刻在湖北来凤县仙佛寺门前石碑上的一首诗是)
1.刻在湖北来凤县仙佛寺门前石碑上的一首诗是
花开菊白桂争妍,
好景留人宜晚天。
霞落潭中波荡影,
纱笼树色月笼烟。
湖北来凤县仙佛寺门前,有块高约六尺的青岩石碑上刻有此诗,相传为一个名叫咸池晨真人的游客即兴而赋。表面看,不过是一首七言绝句,但它在不增加任何字词的情况下,通过回读、倒读、减字读、跳读等组合变化,可以推出上百首耐人寻味的风景诗,可谓诗中藏诗,奇妙无比。千百年来,无数骚人墨客绞尽脑计,从中寻找乐趣。读法示例:
将全诗回读:
烟笼月色树笼纱,
影漾波中潭落霞。
天晚留人宜景好,
妍争桂白菊开花。
每句减去头二字:
菊白桂争妍,
留人宜晚天。
潭中波荡影,
树色月笼烟。
把每句五、六字跳过去:
花开菊白妍,
好景留人天。
霞落潭中影,
纱笼树色烟。
回答者:枫之残雪
2.描写凤仙的诗句
【唐】
唐·李贺 《宫娃歌》
蜡光高悬照纱空,花房夜捣红守宫。
象口吹香毾(登毛)暖,七星挂城闻漏板。
寒入罘罳殿影昏,彩鸾帘额著霜痕。
啼蛄吊月钩栏下,屈膝铜铺锁阿甄。
梦入家门上沙渚,天河落处长洲路。
愿君光明如太阳,放妾骑鱼撇波去。
唐·吴仁壁 《凤仙花》
香红嫩绿正开时,冷蝶饥蜂两不知。
唐·张 祜 《听筝》
十指纤纤玉笋红,雁行斜过翠云中。
分明似说长城苦,水咽云寒一夜风。
唐·张 祜 《觱篥》
一管妙清商,纤红玉指长。
宋·晏 殊 《金凤花》
九苞颜色春霞萃,丹樨威仪秀气攒。
题品直须名最上,昂昂骧首倚朱栏。
宋·杨万里 《凤仙花》
细看金凤小花丛,费尽司花染作工;
雪色白边袍色紫,更饶深浅四般红。
【元】
元·陆琇卿 《醉花阴》
曲阑凤子花开后, 捣入金盆瘦。
银甲暂教除, 染上春纤, 一夜深红透。
绛点轻襦笼翠袖, 数颗相思豆。
晓起试新妆, 画到眉弯, 红雨春心逗。
3.描写凤仙花的诗句
描写凤仙花的诗句
1、《凤仙花》
唐·吴仁璧
香红嫩绿正开时,冷蝶饥蜂两不知。
此际最宜何处看,朝阳初上碧梧枝。
2、《金凤花》
宋·晏殊
九苞颜色春霞萃,丹樨威仪秀气攒。
题品直须名最上,昂昂骧首倚朱栏。
3、《凤仙花》
宋·杨万里
细看金凤小花丛,费尽司花染作工;
雪色白边袍色紫,更饶深浅四般红。
4、《山村见凤仙花》
宋·陈辉
小种花开地不偏,生来枝叶本嫣然。
半痕奇艳添微粉,几瓣新红染翠钿。
色映疏帘欺睡后,香飘野砌到尊前。
莫嫌寂寞山村里,却有亭亭物外仙。
5、《凤仙花》
宋·项安世
紫凤生儿未解啼,三三五五并头栖。
爱花未识花枝在,随干随根著处迷。
4.来凤县仙佛寺石碑前的那首诗如何翻译
描写佛潭历的景色清幽,尤其是月上中天、佛潭映月之时,上下天光,银波荡漾,古柏笼烟,钟声袅袅。
原诗: 花开菊白桂争妍,好景宜人留晚天, 霞落潭中波漾影,纱笼树色月笼烟。 湖北来凤县仙佛寺门前,有块高约六尺的青岩石碑上刻有此诗,相传为一个名叫咸池晨真人的游客即兴而赋。
表面看,不过是一首七言绝句,但它在不增加任何字词的情况下,通过回读、倒读、减字读、跳读等组合变化,可以推出上百首耐人寻味的风景诗,可谓诗中藏诗,奇妙无比。千百年来,无数骚人墨客绞尽脑计,从中寻找乐趣。
这首诗措辞平实而意境悠远,更有趣的是,它是一首回文诗,倒念顺念都成句,将其拼折组合,可以演绎万首新诗。 此诗倒过来读便成为: 烟笼月色树笼纱, 影漾波中潭落霞; 天晚留人宜景好, 艳争桂白菊开花。
原诗去掉头二字便成五言绝句: 菊白桂争妍, 宜人留晚天; 潭中波漾影, 树色月笼烟。
5.描写凤仙花的诗句有哪些
《凤仙花》
年代: 唐 作者: 吴仁璧
香红嫩绿正开时,冷蝶饥蜂两不知。
此际最宜何处看,朝阳初上碧梧枝。
《凤仙花》
年代: 宋 作者: 释文珦
何年凤背古仙人,草木之中自化身。
丹袂翠翘秋色里,犹资沆瀣养精神。
《咏凤仙花》
年代: 明 作者: 林娙
凤鸟久不至,花枝空复名。
何如学葵蕊,开即向阳倾。
《同正仲赋凤仙花》
年代: 宋 作者: 舒岳祥
本爱真红一种奇,后来紫白自繁滋。
青冠轻举真仙子,彩羽来仪瑞凤儿。
石竹通家分异样,园葵附谱亦多姿。
莫嫌性急难撄触,我以为规胜佩韦。
《凤凰台上忆吹箫箫 赋凤仙花》
年代: 元 作者: 凌云翰
菊婢标名,凤仙题品,纷纷随处成丛。甚玉钗浑小,宝髻微松。依旧花分五彩,毗陵画、总付良工。谁为伴,鸡冠染紫,雁阵来红。玲珑。英英秀质,多想是花神,翦彩铺茸。却易分高下,难辨雌雄。疑把守宫同捣,端可爱、深染春葱。开还谢,从风乱飘,好上梧桐。
6.描写雨中凤仙花的诗句有哪些
清·刘灏 《凤仙花》九苞颜色春霞萃,丹穴威仪秀气殚。题品直须名景上,昂昂骧首倚朱栏。 清·吕兆鳞
染指色愈艳,弹琴花自流。
寻找归路:凤仙花
若真有一种透骨的香,
能透过静谧幽寂的街巷,
行过满眼风霜的景物,
能穿过一个个恬淡宁静的夜,
和万千岁月,
能在旧事,离愁,残梦,迷楼,
以及万里山河中,
解读世俗,
花开花落也成了怀思绵绵的记忆,
于是飞鸟,奔马,
蝴蝶和炊烟都不会迷途。
7.形容寺庙的诗句有哪些
1.《江南春》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宿山寺》唐代贾岛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疏木 一作:疏水)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3.《巫山一段云·古庙依青嶂》唐代李珣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4.《题扬州禅智寺》唐代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5.《柏林寺南望》唐代郎士元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东南 一作:西南)
6.《灵隐寺》唐代宋之问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7.《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唐代白居易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
卢橘子低山雨重,栟榈叶战水风凉。
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
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来凤火车站到仙佛寺有多远
13公里,乘车需要30分钟,乘坐公交需要2个小时40分钟,先乘坐来凤6路,在步行街公交站下车,换乘来凤2路即可。
巴东巫峡诗句
1. 有关于巴东的诗句
有关于巴东的诗句 1.赞美巴东的诗句
江上寄巴东故人》李白【唐】 汉水波浪远,巫山云雨飞。
东风吹客梦,西落此中时。 觉后思白帝,佳人与我违。
瞿塘饶贾客,音信莫令稀。《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李白【唐】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
始经瞿塘峡,遂步巫山巅。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
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
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
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
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 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
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
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李白【唐】 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
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
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
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
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黄鱼》杜甫【唐】 日见巴东峡,黄鱼出浪新。
脂膏兼饲犬,长大不容身。 筒桶相沿久,风雷肯为神。
泥沙卷涎沫,回首怪龙鳞。《题郪县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杜甫【唐】 江头且系船,为尔独相怜。
云散灌坛雨,春青彭泽田。 频惊适小国,一拟问高天。
别后巴东路,逢人问几贤。《巫山县汾州唐使君十八弟宴别兼诸公携酒乐…留于屋壁》杜甫【唐】 卧病巴东久,今年强作归。
故人犹远谪,兹日倍多违。 接宴身兼杖,听歌泪满衣。
诸公不相弃,拥别惜光辉。《李潮八分小篆歌》杜甫【唐】 苍颉鸟迹既茫昧,字体变化如浮云。
陈仓石鼓又已讹,大小二篆生八分。秦有李斯汉蔡邕,中间作者寂不闻。
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
惜哉李蔡不复得,吾甥李潮下笔亲。 尚书韩择木,骑曹蔡有邻。
开元已来数八分,潮也奄有二子成三人。况潮小篆逼秦相,快剑长戟森相向。
八分一字直百金,蛟龙盘拏肉屈强。吴郡张颠夸草书,草书非古空雄壮。
岂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郎丈人行。 巴东逢李潮,逾月求我歌。
我今衰老才力薄,潮乎潮乎奈汝何。《相和歌辞。
后苦寒行二首》杜甫【唐】 南纪巫庐瘴不绝,太古已来无尺雪。蛮夷长老怨苦寒,昆仑天关冻应折。
玄猿口噤不能啸,白鹄翅垂眼流血,安得春泥补地裂。 晚来江门失大木,猛风中夜吹白屋。
天兵断斩青海戎,杀气南行动坤轴,不尔苦寒何太酷。巴东之峡生凌凘,彼苍回轩人得知。
《夔州歌十绝句》杜甫【唐】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其一 瞿塘 一作:“夔州”) 白帝夔州各异城,蜀江楚峡混殊名。英雄割据非天意,霸主并吞在物情。
(其二) 群雄竞起问前朝,王者无外见今朝。比讶渔阳结怨恨,元听舜日旧箫韶。
(其三) 赤甲白盐俱刺天,闾阎缭绕接山巅。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
(其四) 瀼东瀼西一万家,江北江南春冬花。背飞鹤子遗琼蕊,相趁凫雏入蒋牙。
(其五) 东屯稻畦一百顷,北有涧水通青苗。晴浴狎鸥分处处,雨随神女下朝朝。
(其六) 蜀麻吴盐自古通,万斛之舟行若风。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
(其七) 忆昔咸阳都市合,山水之图张卖时。巫峡曾经宝屏见,楚宫犹对碧峰疑。
(其八) 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
(其九) 阆风玄圃与蓬壶,中有高堂天下无。借问夔州压何处,峡门江腹拥城隅。
(其十) 《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一题作岘山亭送朱大)》孟浩然【唐】 岘山南郭外,送别每登临。沙岸江村近,松门山寺深。
一言予有赠,三峡尔将寻。祖席宜城酒,征途云梦林。
蹉跎游子意,眷恋故人心。去矣勿淹滞,巴东猿夜吟。
《南还舟中寄袁太祝》孟浩然【唐】 沿溯非便习,风波厌苦辛。忽闻迁谷鸟,来报五陵春。
岭北回征帆,巴东问故人。桃源何处是,游子正迷津。
《经巴东岭》戴叔伦【唐】 巴山不可上,徒驭亦裴回。旧栈歌难度,朝云湿未开。
瀑泉飞雪雨,惊兽走风雷。此去无停候,征人几日回。
《过昭君村(村在归州东北四十里)》白居易【唐】 灵珠产无种,彩云出无根。亦如彼姝子,生此遐陋村。
至丽物难掩,遽选入君门。独美众所嫉,终弃出塞垣。
唯此希代色,岂无一顾恩。事排势须去,不得由至尊。
白黑既可变,丹青何足论。竟埋代北骨,不返巴东魂。
惨澹晚云水,依稀旧乡园。妍姿化已久,但有村名存。
村中有遗老,指点为我言。不取往者戒,恐贻来者冤。
至今村女面,烧灼成瘢痕。《闻庾七左降,因咏所怀》白居易【唐】 我病卧渭北,君老谪巴东。
相悲一长叹,薄命与君同。 既叹还自哂,哂叹两未终。
后心诮前意,所见何迷蒙。 人生大块间,如鸿毛在风。
或飘青云上,或落泥涂中。 衮服相天下,倘来非我通。
布衣委草莽,偶去非吾穷。 外物不可必,中怀须自空。
无令怏怏气,留滞在心胸。《入峡次巴东》白居易【唐】 不知远郡何时到,犹喜全家此去同。
万里王程三峡外,百年生计一舟中。巫山暮足沾花雨,陇水春多逆浪风。
两片红旌数声鼓,使君艛艓上巴东。《杂曲歌辞。
竹枝》白居易【唐】 。
2.有关巴东山陕的古诗
李白的
还有背景
一、李白“轻舟”过三峡
إإ唐代大诗人李白(701一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他的大名永远镌刻在中国文学史甚至世界文学史的艺术高峰上.
إإ李白同时又是一位大旅行家,一生漫游了半个中国,行程万里.他的旅行活动值得中国旅游史大书一笔,他那充满着浪漫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诗篇,是他“五岳寻仙不 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真实情感写照.
إإ李白一生中曾三过三峡,写下了许多歌咏三峡的诗篇,但每次过峡时的际遇不同,诗的情趣也就因时而异了.
إإ李白首次出峡是在唐开元十三年(725年).他诞生于中亚细亚巴尔喀什湖之南的碎叶河畔,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青少年时期,他在蜀中广涉“百家”、“奇书”,击剑任侠,历览名胜,曾登峨眉、青城诸名山.公元725年春,25岁的李白杯着“桑弧篷矢,射乎四方,……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宏大抱负,离开他深爱的蜀国,第一次向风景如画的长江三峡进发.
إإ首次出川的李白,恰是风华正茂,胸怀大志之年,因此,他首次出峡的诗,显得轻快而潇洒.“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他对三峡的向往变成了现实,诗人飞动的情思,也把人们从峨眉山带到了三峡:
إإ
إإ峨眉山月半轮秋,
إإ影入平羌江水流.
إإ夜发清溪向三峡,
إإ思君不见下渝州.
إإ
إإ“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李白放舟,穿过瞿塘峡之后,就向巫峡疾进.船一到巫山,他就弃舟登岸,以年轻游子的凌云壮志,无畏的意志和有力的步伐,吊念古圣先贤,一直登上巫山的最高峰.他写下了《宿巫山下》:
إإ
إإ昨日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إإ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إإ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
إإ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إإ
إإ当一叶轻快的扁舟飞出西陵峡口之南津关,诗人看到的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景象.
إإ初游三峡,在李白的脑海里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在后来的漫长岁月里,一直不时地思念着三峡的江山与故人.在写给秭归、巴东一带朋友的诗中,他向往“巫山云雨飞“、“觉后思白帝”,希望自己与三峡朋友的书信不要稀少了.
إإ诗人第二次过三峡是西上进峡,与第一次过三峡时的心情、境遇,可谓是天壤之 别.这次进峡的时间在唐乾元二年(759年),李白已经58岁.大约四年前,“安史之乱”爆发,连年战事,民不聊生.李白出于一片报国忧民之心,进入永王李王的幕府.肃宗李亨即位后,李王因谋反被捕杀.李白因受株连,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东).在赴夜郎的途中,李白再过三峡,其愤懑和悲愁的心情不言而喻.舟过黄牛峡,李白写下《上三峡》:
إإ
إإ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إإ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إإ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إإ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إإ
إإ船过秭归,诗人想到自己与伟大诗人屈原的命运如此相似,不禁吟道:“远别泪 空尽,长愁心已摧.三年吟泽畔,憔悴几时回!“此时此地,在被流放者的眼里,连壮丽的三峡风光也大为减色,只觉得舟行太迟,令人逆境难熬了!
إإ 然而,不料绝路逢生,在船抵白帝城时,李白突然遇赦.他犹如脱笼之鸟,乃决计买舟东下,折返江陵,立刻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穿过三峡.在这三峡的起点,李白的血液里,新鲜的活力又奔腾起来,心情一下子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写下《早发白帝城》这首千古绝唱:
إإ
إإ朝辞白帝彩云间,
إإ千里江陵一日还.
إإ两岸猿声啼不住,
إإ轻舟已过万重山.
إإ
إإ历来诗评家论此诗之妙,全在一个“轻”字,使人犹见水势之急、舟行如飞.而 李白如释重负,归心似箭的畅快心情,也跃然纸上.李白乘的“轻舟”虽已消失了 1000多年,但他此行留下的诗歌中对三峡的赞颂,至今仍在人们的心中回响.
3.速求关于巴东三峡的古诗词,谢谢
李白的还有背景一、李白“轻舟”过三峡 إإ唐代大诗人李白(701一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他的大名永远镌刻在中国文学史甚至世界文学史的艺术高峰上。
إإ李白同时又是一位大旅行家,一生漫游了半个中国,行程万里。他的旅行活动值得中国旅游史大书一笔,他那充满着浪漫主义和爱国主义的诗篇,是他“五岳寻仙不 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的真实情感写照。
إإ李白一生中曾三过三峡,写下了许多歌咏三峡的诗篇,但每次过峡时的际遇不同,诗的情趣也就因时而异了。 إإ李白首次出峡是在唐开元十三年(725年)。
他诞生于中亚细亚巴尔喀什湖之南的碎叶河畔,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青少年时期,他在蜀中广涉“百家”、“奇书”,击剑任侠,历览名胜,曾登峨眉、青城诸名山。
公元725年春, 25岁的李白杯着“桑弧篷矢,射乎四方,……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宏大抱负,离开他深爱的蜀国,第一次向风景如画的长江三峡进发。 إإ首次出川的李白,恰是风华正茂,胸怀大志之年,因此,他首次出峡的诗,显得轻快而潇洒。
“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他对三峡的向往变成了现实,诗人飞动的情思,也把人们从峨眉山带到了三峡: إإ إإ峨眉山月半轮秋, إإ影入平羌江水流。
إإ夜发清溪向三峡, إإ思君不见下渝州。 إإ إإ“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李白放舟,穿过瞿塘峡之后,就向巫峡疾进。船一到巫山,他就弃舟登岸,以年轻游子的凌云壮志,无畏的意志和有力的步伐,吊念古圣先贤,一直登上巫山的最高峰。
他写下了《宿巫山下》: إإ إإ昨日巫山下,猿声梦里长。 إإ桃花飞绿水,三月下瞿塘。
إإ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 إإ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
إإ إإ当一叶轻快的扁舟飞出西陵峡口之南津关,诗人看到的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景象。
إإ初游三峡,在李白的脑海里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他在后来的漫长岁月里,一直不时地思念着三峡的江山与故人。在写给秭归、巴东一带朋友的诗中,他向往“巫山云雨飞“、“觉后思白帝”,希望自己与三峡朋友的书信不要稀少了。
إإ诗人第二次过三峡是西上进峡,与第一次过三峡时的心情、境遇,可谓是天壤之 别。这次进峡的时间在唐乾元二年(759年),李白已经58岁。
大约四年前,“安史之乱”爆发,连年战事,民不聊生。李白出于一片报国忧民之心,进入永王李王的幕府。
肃宗李亨即位后,李王因谋反被捕杀。李白因受株连,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桐梓县东)。
在赴夜郎的途中,李白再过三峡,其愤懑和悲愁的心情不言而喻。舟过黄牛峡,李白写下《上三峡》: إإ إإ巫山夹青天,巴水流若兹。
إإ巴水忽可尽,青天无到时。 إإ三朝上黄牛,三暮行太迟。
إإ三朝又三暮,不觉鬓成丝。 إإ إإ船过秭归,诗人想到自己与伟大诗人屈原的命运如此相似,不禁吟道:“远别泪 空尽,长愁心已摧。
三年吟泽畔,憔悴几时回!“此时此地,在被流放者的眼里,连壮丽的三峡风光也大为减色,只觉得舟行太迟,令人逆境难熬了! إإ 然而,不料绝路逢生,在船抵白帝城时,李白突然遇赦。他犹如脱笼之鸟,乃决计买舟东下,折返江陵,立刻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穿过三峡。
在这三峡的起点,李白的血液里,新鲜的活力又奔腾起来,心情一下子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写下《早发白帝城》这首千古绝唱: إإ إإ朝辞白帝彩云间, إإ千里江陵一日还。 إإ两岸猿声啼不住, إإ轻舟已过万重山。
إإ إإ历来诗评家论此诗之妙,全在一个“轻”字,使人犹见水势之急、舟行如飞。而 李白如释重负,归心似箭的畅快心情,也跃然纸上。
李白乘的“轻舟”虽已消失了 1000多年,但他此行留下的诗歌中对三峡的赞颂,至今仍在人们的心中回响。
4.古诗中巴东是现在的哪儿
巴东县,土地面积3219平方公里,总人口50万。因在古巴东郡的东部而得名,位于大巴山东南部,长江三峡中段,自治州首府恩施市东北部。南北朝置县,隋初定名为巴东县。1932年同宜昌府划入今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县境内“万山雄峙,二江奔流,锁住荆襄,咽喉巴蜀”,有八百里江山之说。由于北有大巴山,中有巫山,南有武陵山三山磐踞,长江和清江两水分割,地势西高东低,南北三起两伏呈W型。
巴东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甚多。古有“古亭晓月”、“无源仙泉”、“巴楚栈道”、“杜甫草堂”等著名景观,自明代以来就列为“巴东八景”。其中“古亭晓月”的秋风亭乃北宋名相寇准于太平与国年间任巴东知县时督建。杜甫、李白、白居易、刘禹锡、苏轼、欧阳修、陆游等都在此留下过诸多瑰丽的诗篇。考古发现境内有恐龙、大象等古脊动物化石和南方古猿的臼齿化石,有战国、东汉、晋、宋、元等时代的古墓葬,多处发现有崖墓葬点。长江两崖还留下了13处摩崖石刻和一处碑刻。
巴东县城于南宋乾道年间(公元1165-1174)迁今址,“南腔北调依巴山,北面大江”,坐落在巫峡与西陵峡之间的长江南岸。水路距省会武汉市710公里,西上538公里达重庆市。在三峡工程库区内,一座别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山城,正在沿着江滨向旧县城的西面迁建,并且已初露婷婷风姿。
5.巴东三峡的名言,不要古诗
江水·三峡(郦道元)
水经注(郦道元)
江水
江水又东,迳广溪峡,斯乃三峡之首也.峡中有瞿塘、黄龛二滩.其峡盖自昔禹凿 以通江,郭景纯所谓巴东之峡,夏后疏凿者也.
江水又东,迳巫峡,杜宇所凿以通江水也.江水历峡东,迳新崩滩.其间首尾百六 十里,谓之巫峡,盖因山为名也.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 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柽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江水又东,迳流头滩.其水并峻急奔暴,鱼鳖所不能游,行者常苦之,其歌曰:“滩头白勃坚相持,倏忽沦没别无期.”袁山松曰:“自蜀至此,五千余里;下水五日,上水百日也.”
江水又东,迳宜昌县北,县治江之南岸也.江水又东,迳狼尾滩,而历人滩.江水 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江水又东,迳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 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 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 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其叠崿秀峰,奇构异形,固难以辞叙.林木萧森,离离蔚蔚,乃在霞气之表.仰瞩俯映,弥习 弥佳,流连信宿,不觉忘返.目所履历,未尝有也.既自欣得此奇观,山水有灵,亦当 惊知己于千古矣.”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描写巴东三峡神女峰的诗词
神女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江城子》
纳兰性德
湿云全压数峰低,
影凄迷,
望中疑.
非雾非烟,
神女欲来时.
若问生涯原是梦,
除梦里,
没人知.
7.描述恩施风景的诗句
描述恩施风景的诗句:
寇准《巴东县斋秋书》:
讼庭秋日静,琴鹤一长闲。
晚树生凉吹,秋思在远山。
水穿吟阁过,苔绕印床斑。
幸有江云看,何思卜往还。
作者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扩展资料:
恩施七大必看景点:
1、恩施土司城
距离恩施市区约2公里,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土家族地区土司文化标志性工程,也是全国土家族吊脚楼中规模最大、风格最典型的仿古建筑群。
2、龙船水乡恬静幽雅
充斥着天然景观与人工造型,洞里主要有五洞四桥三厅一亭一宫,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景致奇特,采采各异,水洞宁静谧然,奇特诡谲。一炷香:风吹雨打屹然不动
3、斯特沉积岩风貌
属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这里四季分明,植被覆盖率高,环境怡人。
4、清江大峡谷
这里气候宜人、生态原始、野趣浓郁,奇山秀水,保留着原始自然的生态美景和独特的民俗风情,集彩峡、奇峰、泉流、飞瀑、花树、莽藤、古关、老街和浓郁的土家文化于一体。
5、龙船水乡
龙船水乡恬静幽雅,充斥着天然景观与人工造型,洞里主要有五洞四桥三厅一亭一宫,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景致奇特,采采各异,水洞宁静谧然,奇特诡谲。
6、一炷香
一柱香是喀斯特石柱,为恩施大峡谷标志性景观,也是同类喀斯特地貌中,十分稀有的景观。一炷香高为150米,柱体底部直径6米,最小直径只有4米,其岩性为三叠系灰岩。
7、仙佛寺
仙佛寺在来凤县城东7千米的西水河边佛潭岩上,是我国开凿年代最久远的石窟寺之一,建凿于公元335年。有大小石佛100余尊,雕工古朴精湛。
参考资料:中国诗歌网-巴东县斋秋书
8.有关于三峡的诗句有哪些
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感遇诗》陈子昂
朝发宜都渚,浩然思故乡。故乡不可见,路隔巫山阳。
巫山彩云没,高丘正微茫。伫立望已久,涕落沾衣裳。
岂兹越乡感,忆昔楚襄王。朝云无处所,荆国亦沦亡。
《晓行巴峡》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关于张家界土司城的诗句
1. 关于土司城的诗句
关于土司城的诗句 1.唐涯土司城导游词
遗址位于咸丰县尖山乡唐崖河畔,土司城始建于元至六年(公元1346年),明天启初年(公元1621年)进行扩建,辟3街18巷36院,内有帅府、官言堂、书院、存钱库、左右营房、跑马场,花园和万兽园等,共占地1500余亩。在土司城内外还修建有大寺堂、桓候庙、玄武庙等寺院。
唐崖土司城遗址位于咸丰县尖山乡现改名(唐崖镇)唐崖河畔,土司城始建于元至六年(公元1346年),明天启初年(公元1621年)进行扩建,辟3街18巷36院,内有帅府、官言堂、书院、存钱库、左右营房、跑马场,花园和万兽园等,共占地1500余亩。在土司城内外还修建有大寺堂、桓候庙、玄武庙等寺院。 清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废唐崖司。现在土司城遗城保存最为完整的石牌坊,是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修建的,正面刻着"荆南雄镇",反面刻着"楚蜀屏翰",两面镌有"土王出巡"、"渔南耕读"、"云吞雨雾"、"哪咤闹海"、"槐荫送子"等浮雕图案。牌楼正面的唐崖河畔,存有石棺、石马各两尊,石人仪态庄重肃穆[1] 。
400余年雨蚀风化,木质建筑于20世纪70年代失去最后轮廓,但条石铺设的街苍、土石垒砌的城墙仍清晰可见。
唐崖司村,面临唐崖河,背靠玄武山,距县城30公里。唐崖土司系著名“九溪十八峒”土司之一,咸丰县四大土司之最。所辖范围方圆近二百里,城址内随处可见残缺砖瓦,以及残陶、瓷器碎片,文化层最厚处可达1米左右,现城址中还保存着土司时代的重要文物遗迹,如石牌坊、石人石马、土王坟以及城墙、街巷等。1992年被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唐崖土司,覃姓,世代居宦,相沿一十八代,历位460余年。元时建制,功授宣慰使司;明洪武四年(1371年)因过降为长官司,永乐二年升授安抚司,并颁授活龙、苍蒲二副司。天启年间,覃鼎奉命征讨,战功卓著,蒙四川右布政使朱燮元提奏,授宣慰使职,朝廷赐皇令二道、牌坊一座,上书“荆南雄镇”、“楚蜀屏翰”八个大字,清康熙十八年又降为长官司,直至雍正十三年改土归流为止。
唐崖土司城始建于元代初期,明朝达到鼎盛时期,拥有三街十八巷三十六院,建有衙署、宫言堂、大小衙门、存钱库、牢房、阅书院、靶场、箭道、左右营房、万兽园,等还有8大寺院36箍井。现存的遗址东西长770米,南北宽750米,总面积5775平方米。整体建筑分政治、宗教、军事、文化、经济、综合、娱乐和墓葬八大组成部分。
2.描述恩施风景的诗句
描述恩施风景的诗句:
寇准《巴东县斋秋书》:
讼庭秋日静,琴鹤一长闲。
晚树生凉吹,秋思在远山。
水穿吟阁过,苔绕印床斑。
幸有江云看,何思卜往还。
作者寇准,字平仲,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
扩展资料:
恩施七大必看景点:
1、恩施土司城
距离恩施市区约2公里,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土家族地区土司文化标志性工程,也是全国土家族吊脚楼中规模最大、风格最典型的仿古建筑群。
2、龙船水乡恬静幽雅
充斥着天然景观与人工造型,洞里主要有五洞四桥三厅一亭一宫,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景致奇特,采采各异,水洞宁静谧然,奇特诡谲。一炷香:风吹雨打屹然不动
3、斯特沉积岩风貌
属亚热带山地湿润气候,这里四季分明,植被覆盖率高,环境怡人。
4、清江大峡谷
这里气候宜人、生态原始、野趣浓郁,奇山秀水,保留着原始自然的生态美景和独特的民俗风情,集彩峡、奇峰、泉流、飞瀑、花树、莽藤、古关、老街和浓郁的土家文化于一体。
5、龙船水乡
龙船水乡恬静幽雅,充斥着天然景观与人工造型,洞里主要有五洞四桥三厅一亭一宫,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景致奇特,采采各异,水洞宁静谧然,奇特诡谲。
6、一炷香
一柱香是喀斯特石柱,为恩施大峡谷标志性景观,也是同类喀斯特地貌中,十分稀有的景观。一炷香高为150米,柱体底部直径6米,最小直径只有4米,其岩性为三叠系灰岩。
7、仙佛寺
仙佛寺在来凤县城东7千米的西水河边佛潭岩上,是我国开凿年代最久远的石窟寺之一,建凿于公元335年。有大小石佛100余尊,雕工古朴精湛。
参考资料:中国诗歌网-巴东县斋秋书
3.关于百帝城的诗句
前苦寒行二首
杜甫
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楚江巫峡冰入怀,
虎豹哀号又堪记。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
玄冥祝融气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释。
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冻埋蛟龙南浦缩,
寒刮肌肤北风利。楚人四时皆麻衣,楚天万里无晶辉。
三足之乌足恐断,羲和送将安所归。
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一)
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陌上动乡情。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4.描写唐朝长安繁华的诗词文赋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三月三日空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暗闻歌吹声,知是长安路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渭水收暮雨,处处多新泽。宫苑傍山明,云林带天碧
风舞槐花落御沟,终南山色入城秋
长安大道连狭邪,青牛白马七香车(卢照邻《长安古意》)
长安雪后似春归,积素凝华连曙辉(岑参《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韦应物《酒肆行》)
长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皇甫冉《长安路》)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5.要一份关于土司成的资料
恩施土司城,国家3A级景区,距州府恩施市中心1.5公里,属古迹与建筑类园林景观民俗风景区,是恩施州民委落实恩施州委、州人民政府提出建设“生态旅游州、民族风情园”的发展方略,由地方民间艺人承建的土家族地区仿古土司庄园建筑群。 恩施土司城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命名并题写为“恩施土司城”,2002年向社会开放。
恩施土司城是以展示民族文化为主要内容,以休闲、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大型文化公园和旅游景点,主要分民族文化展示区、宗教展示区、休闲娱乐区三个主要区。是全国唯一一座规模最大、工程最宏伟、风格最独特、景观最靓丽的土家族地区土司文化标志性工程。城内建有土家族、苗族、侗族三个民族的传统建筑,以展示各具特色的建筑、雕刻艺术。自2005年以来,土司城每年举办民间艺人绝活表演,成为吸引游客的一大亮点。位于民族文化区中心的土家族“九进堂”,将土家族传统的干栏民居吊脚楼、摆手堂、官言堂、书院、月台、戏楼等融为一体,亭榭楼阁错落有致,雕梁画栋赏心悦目,雕花门窗原始古朴,集土家族建筑、雕刻、绘画艺术之大成,是全国土家族吊脚楼中规模最大、风格最典型、外观最壮观的仿古建筑群。
6.形容长安城的诗句 描写长安的诗句有哪些
写长安的诗句包括:
1、唐代杜牧《长安秋望》
原文: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译文:
楼阁倚在经霜的树林外,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
峻拔的南山与清爽秋色,气势互不相让两两争高?
2、唐代卢纶《长安春望》
原文:
东风吹雨过青山,却望千门草色闲。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
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谁念为儒逢世难,独将衰鬓客秦关。
译文:
东风吹拂,微微春雨洒过青山;登高远望,长安城中房舍叠嶂,草色闲闲。故园就在梦中,可是何时才能归还;冬去春来,江上舟来舟往,又有几人得以还家。
长安城外,河流原野,纵横交错,一直延伸到天边浮云之外,长安城中,宫阙参差错落,笼罩在一片残阳之中。又有谁理解我这位读书人,生逢乱世,孤身一人,满头白发,形容憔悴,漂泊流荡在荒远的秦关。
3、唐代白居易《长安春》
原文:
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
街东酒薄醉易醒,满眼春愁销不得。
译文:
东门的杨柳下垂着,样子软弱无力,春天的东风把柳枝吹成了衰黄之色。
东街的的酒酒力太小,醉了很容易就会醒来,满眼都是春光,满腹都是春愁,岂能轻易销得?
4、唐代卢照邻《长安古意》
原文:
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玉辇纵横过主第,金鞭络绎向侯家。
龙衔宝盖承朝日,凤吐流苏带晚霞。百尺游丝争绕树,一群娇鸟共啼花。
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复道交窗作合欢,双阙连甍垂凤翼。
译文:
长安纵横的大道连着小巷,四通八达,香车宝马川流不患。玉辇奔驰。金鞭络绎。出入于公主的府第,往来于王侯贵族之家。
龙衔着华盖,凤叼着流苏,映照着朝阳,连带着晚霞。游丝飘绕着绿树,一群啼叫的娇鸟催开了百花。
游蜂戏蝶在千门万户前飞舞流连,碧树成荫,楼台掩映。复道凌空,窗格做成合欢花形;双阙高耸,殿宇相连,阙上都雕着凤凰形的饰物。
5、北宋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原文: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译文:
我骑马在长安古道缓慢前行,秋蝉在高高的柳树上不住鸣。夕阳在高外的远方渐渐沉落,旷野荒原之上秋天之风习习,极目四望旷阔天空幕帐四垂。
时光逝去永远不会再次回来,旧日的期望和约定何处去寻?寻欢作乐的兴致早已经淡漠,那些一起喝酒的朋友也散去,再也不像少年之时狂放不羁。
来凤县旅游景点
来凤县,隶属于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我收集了来凤县旅游景点,欢迎阅读。
杨梅古寨景区
杨梅古寨景区位于来凤县三胡乡,距来凤、咸丰县城和恩(施)来(凤)高速、恩(施)黔(江)高速均约20公里,以古村、古寨、古杨梅,古道、古墓、古戏楼,古桥、古庙、古院落著称。抚摸亿年石林群的厚重沧桑,叹服千年古杨梅的生命奇迹,探寻巴盐古道的文明遗存,体验百年古院落的浓郁文化,还有酸甜可口的杨梅和纯天然的特色菜大快朵颐,杨梅古寨集浓郁的土家文化、秀美的山水风光和慢生活的休闲农耕体验于一体,是一个“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一流乡村旅游目的地。规划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是以黄柏和石桥两村的古桥、古道、古墓、古石林、古院落、古戏楼、古庙宇、古杨梅为主的生态文化旅游区。杨梅古寨有优质杨梅1.4万余亩,树龄在100年以上的古杨梅树有1000多棵,最大树龄有1200年,被誉为“湖北杨梅第一乡”。
杨梅古寨景区是围绕“最美村庄”的定位,以古桥、古道、古墓、古石林、古院落、古戏楼、古庙宇、古杨梅等历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杨梅、藤茶、绿茶等产业基地建设为基础,倾全县之力打造的旅游休闲、观光娱乐、农耕体验于一体的景区。
仙佛寺
仙佛寺在来凤县城东7千米的酉水河边佛潭岩上,是我国开凿年代最久远的石窟寺之一。据同治来凤县志记载,仙佛寺建凿于(东晋)咸康元年五月(公元335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其开凿年代早于敦煌莫高窟(前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云冈石窟(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和龙门石窟(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是我国开凿年代最古远的石窟寺之一。仙佛寺也是湖北省唯一的石窑寺。
仙佛寺石窟高约百余米,壁上佛三尊,依壁建阁三层,有大小石佛100余尊,雕工古朴精湛。在石佛北端的石壁上,刻有“仙佛寺”三字。
卯洞
湖北来凤县百福司镇梅子坳山卯洞,为天然形成的穿洞(类似隧洞),骑跨在酉水河上。换言之,梅子坳山犹如一座巨大的石拱桥横跨在酉水河上,令人称奇叫绝。
酉水蜿蜒于鄂湘渝黔四省九县市(湖北省宣恩具、来凤县;重庆市酉阳县、秀山县;湖南省龙山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沅陵县),是洞庭湖水系沅江最长的支流。古称酉溪,为古武陵郡境五溪(酉、辰、巫、武、沅)之一。发源于宣恩县椿木营乡的黄柏营。有两源,一条经马家湾,另一条经溪水坝,在锣鼓圈交汇。经宣恩李家河乡两河口入来凤县境,南流至来凤百福司镇鸡笼滩入重庆市酉阳县,最后在湖南省沅陵注入沅水。属山溪性常流河。河流全长477千米(一说427千米)。以宣恩沙道沟为界,以上河段名白家河,以下名酉水。酉水两度穿山而过,其中穿湖北宣恩县七姊妹山而过,由猫儿孔入,由白水孔出,伏流3000米;穿湖北来凤县卯洞而过,流经长215米。尤以骑跨在酉水河上的卯洞最为奇绝壮观。
龙嘴峡
龙嘴峡是酉水河与新峡河、老峡河交汇的`地方,也是“酉水河一线串珠”景点的重要一环。“窄口子”名符其实,它是酉水河最窄的地方,被誉为“九百里酉水咽喉”,枯水时节河宽仅数米,人用“撑杆跳”能轻松到达彼岸,又被称为“黄河壶口第二”。“相思岛”让人产生无限遐想,该岛是酉水河上一个自然岛,形似一轮弯月,岛上鸟语花香,亭台楼榭,相传是土家妹子与情郎约会的地方。“仙女洞”处于龙咀峡的半山腰,上距山顶数百米,下距酉水河数百米,悬崖峭壁,十分险峻;洞中丹霞石与石灰石交替共生,形成了众多千姿百态的奇特钟乳石奇观。
徐家寨
徐家寨位于来凤县大河镇五道水村,距县城60多公里。全寨64户207人,均是土家族,大都姓徐。相传是明朝开国元勋徐达的后裔,因避祸逃难,在此繁衍生息600年。现存大片土家原生态古民居、200多亩的古森林和800亩在青石板上培土辟出的古梯田。
铁匠沟
铁匠沟坐落于来凤县革勒车乡鼓架山村的半山坡上,聚居于此的50多户村民98%以上是姚氏家族。其祖先系贵州人姚氏,300多年前逃荒至此,繁衍生息。
现存民国时期老宅7栋,余下近30栋虽仅30年光阴,却已破损不堪。现居于此的仅40名60多岁以上的老人。
关于仙佛寺和仙佛寺是几级景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