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方向)

2025-06-10 07:17:37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今天给各位分享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地球公转方向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地球不停的自转产生了什么现象

一、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作晨昏线(圈)。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也就不断地交替。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就是上述的太阳日。这就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过分炎热,黑夜冷却不至于过分寒冷,从而保证了地球上生命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

二、由于地球自转,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地方时;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一小时。

三、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

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着哪个方向运动,都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这些现象都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四、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地轴自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略扁的旋转椭球体的形状。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哪些?

01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东、西半球发生昼夜交替;不同地方的时间差异;物体偏向(地转偏向力);天极的周期性运动;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地球自转是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地球自转轴与黄道面成66.34度夹角,与赤道面垂直。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 4.167×10-3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465米/秒。地球自转一周耗时23小时56分,约每隔10年自转周期会增加或者减少千分之三至千分之四秒。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如下:

一、昼夜交替

1、产生原因: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地球的自转。

2、周期:1个太阳日,即24小时。

3、晨昏线含义: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包括晨线和昏线。晨昏线的判读:①自转法:顺地球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为晨线;由昼进入夜为昏线。②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点对应的为晨线;赤道上的地方时为18点,对应的为昏线。③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

二、地方时和区时

1、地方时

地方时的概念:以本地子午面作起算平面,根据任意时天体所确定的时间,均称该地的地方时。

产生的原因:东边的地点比西边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地点的时刻较早,西边地点的时刻较晚。

计算方法:所求地点的时间=已知地点的时间±(两地相隔的经度数÷15°)×1小时(所求地点在已知地点以东用“+”,反之用“-”)。

2、时区和区时

时区的含义:时区是指同一时间制度的区域。

时区的划分: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7.5°W向东至7.5°E,划分为一个时区,叫中时区或零时区。在零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即十二区。

区时的含义:为了方便计时,把每一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整个时区通用的时间,即区时。

区时的计算:所求地的区时=已知地的区时±时区差×1小时(计算某地所在的时区:用该地经度÷15°所得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东西时区根据所在经度来确定;时区差的计算:若两地同属于东时区或同属于西时区,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之差,若两地分属于东、西时区,则两地时区差为两地时区数之和;“+”、“-”号的取舍:若要计算的地方位于已知地的东侧,用“+”,反之用“-”)。

地方时和区时的关系:一般从光照图上读到的时间,均是地方时,一个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时,一定是地方时12时,由于区时从地方时而来,区时即为一个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则二者关系又密切联系。两个地点的地方时,可以相差时、分、秒,而两个地点的区时之差只能是小时。

3、日期界线

概念: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

日界线的特征: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旧的一天的终点,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从这条线开始。日界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些曲折,不完全按照180°经线延伸,这是为了附近国家和地区居民生活的方便,日界线的划定避免通过陆地。

过日界线时日期的变更: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24小时,即一天。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三、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

地球自转,还导致地球上任意方向水平运动的物体,都会与其运动的最初方向发生偏离。若以运动物体前进方向为准,北半球水平物体偏向右方,南半球偏向左方。

造成地表水平物体运动方向偏转的原因,是由于物体都具有惯性,力图保持自己的速率和方向。如上所述,地球上的水平方向,都是以经线和纬线为准的,经线的方向就是南北方向,纬线的方向就是东西方向。但是由于地球自转,作为南北和东西方向标准的经线和纬线,都随地球自传而发生偏转。于是,真正保持不变方向的物体的水平运动,如果用地球上的方向来表示,倒是相对地发生了偏转。

四、天体的周日运动

天体的周日运动是地球自转的反应。人们把天球上的日月星辰自东向西的系统性视运动叫做天体周日视运动。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地球自转形成了昼夜更替和时刻差异。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圈的时间即昼夜更替的时间是24小时。

时刻差异即地球自转产生地方时,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早,每隔经度15度,地方时相差一个小时。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和五带。

地球绕自转轴自西向东的转动,从北极点上空看呈逆时针旋转,从南极点上空看呈顺时针旋转。关于地球自转的各种理论目前都还是假说。太阳的东升西落因地球的自转而产生;即使地球不自转也会有昼夜的产生。

地球自转的现象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

1、南北半球昼夜更替和时刻差异。

2、地球自西向东自转,自转一圈的时间即昼夜更替的时间是24小时。

3、时刻差异即地球自转产生地方时,东边的时刻比西边的时刻早,每隔经度15度,地方时相差一个小时。

4、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在北半球向右偏,在南半球向左偏。

5、对地球形状的影响。地球自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地球由两级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略扁的旋转椭球体。

6、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自转规律

地轴在地面上的运动,叫做极移。

极移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地轴对于惯性轴偏离的结果,周期大约为14个月;另一种是大气季节性运行导致,其周期为一年。还有其他一些次要的原因,极移的振幅一般不超过15米,极移的结果使地球上的纬度和经度发生变化。

地球自转产生的3个现象是什么?

一、昼夜更替现象

同一个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昼夜更替,使得地面白昼增温不至于过高,夜晚降温不至于过低,有利于地球生物的生存和发展。

二、地方时

知道时区的划分:每隔经度15°划分一个时区;以0°经线为基准,从7.5°W到7.5°E为中时区;中时区以东依次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以西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西十二区合为一个时区。各时区都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区地区时。

三、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

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

1、原因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偏移规律

北半球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转。

3、体现

一般在水流、气流等无动力作用的物体上体现得较明显。

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地球公转方向、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