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营(定远营古城简介)
电话:18514096078
今天给各位分享定远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定远营古城简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定远营的古代历史
巴彦浩特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
相传汉代名将班超出使西域时就曾经在此驻扎。朝廷因为班超畅通丝绸之路有功,封班超为定远候,他所驻扎的营地便称为“定远营”。
提起定远营,她的历史追溯到大清王朝年间。
1723年,阿拉善和硕特旗第二世旗王阿宝奉调征讨青海和硕特部罗卜藏丹津叛乱,因功晋爵多罗郡王。
阿宝是和硕特部先祖顾实汗后裔中最忠实臣服清廷的额驸郡王,清廷对其倍加信任。在1724~1733的8年中,阿宝奉命统辖管理刚刚平息叛乱的青海和祁连山后和硕特诸部。
期间,清廷认为“阿拉善辖地贺兰山之北,乃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圣心轸念山后一带,切近宁城。”为此,大清王朝先命工部侍郎通智细行踏看,勘察考证,再命通智与陕甘总督岳钟琪调研考察,详议具奏《建城方案报告》,呈报大清王朝。
“贺兰山后,葡萄泉一带水甘土肥,引导诸泉,亦可耕种。兼之,山险挺生松柏,滩中多产红盐,且扼瀚海往来之捷路。控北塞七十二处之隘口,在此修建一城名曰‘定远营’,可西接平羌,遥通哈密、巴里坤等处,东接威城,远连‘三受降城’,两狼山之要地。借以保障边远与内地联络畅通,安定和睦。”通智与岳锤琦在《建城方案报告》中奏曰。
大清王朝准奏,降旨委任工部侍郎通智,偕光禄卿臣史俞福共同督理,开拓造城工务。
“定远营城依据地形高下,倚山筑城,气势轩昂。其占地东西长约1华里多,南北宽约1华里,面积约1平方华里;城墙周长3.3华里。城墙全部用灰白色粘土石杵夯打筑成,有高大雄伟、华丽的南城门,外侧门楣上书石刻大字‘定远营’。全城高大坚固,巍峨壮观。”阿拉善盟档案史志局赵明秀先生说,自1730年始建,1733年落成,定远营历经清代、民国和新中国244年,是阿拉善的旗府驻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原定远营城内城隍庙墙上的壁画和现存阿盟博物馆内的巨幅文物画卷《定远营建城图》,真实地记载了当时建城时艰辛、苦难的历史事实。
大清王朝因为镇守、安定联络、辐射西北边远边疆的战略需要,在贺兰山以西建设了“定远营”这个军事、经济、通讯的重镇要塞。
定远营王府不仅规模大、而且功能齐全,在王府的东北山坡,依山建有王府东花园,依次有绣楼、马王庙、观景台、娘娘庙、长亭、怡心亭等建筑,以供王爷、福晋以及府人观光休闲。这里需要特别赘述的是,这些建筑不仅在建筑风格上体现出了,清、蒙、藏、民国等各地各代不同的建筑风格;同时还体现出了多种宗教信仰共融共存的包容性。
近几十年,阿拉善盟的行政区划几经更迭,如今定远营改名巴彦浩特,意为富饶的城市,是阿拉善明府和阿拉善左旗政府所在地。总面积20平方公里,总人口7万佘人。在地广人稀的阿拉善地区算是非常繁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座建在起伏的丘陵上的城镇,街楼巷舍多为白色,洁净整齐。老城东部隔一片湖区和绿地与新城连接,新城的建筑和广场则充满时代气息。
2006年,定远营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阿拉善王府、延福寺、城垣设施、传统民居等蕴涵着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
广宗寺「南寺」的传说故事
【名称诠释】
广宗寺,地处贺兰山西麓,因在巴彦浩特以南,俗称南寺,蒙古语名沙经巴德如拉格其苏木,简称巴润黑得,藏文称作噶丹旦吉林,汉文意为兜率广宗寺。距银川市77公里,巴彦浩特23公里。
[传说故事]
传说在南寺的入口,有个地方叫瓦其尔巴尼口子。口子就是山口、人口的意思。瓦其尔巴尼是梵语,意思是金刚手。那么,为什么叫金刚手口子呢?这就和六世达赖喇嘛有关了。
话说六世达赖为了寻找吉祥之地建寺,一日来到贺兰山的一个山口,遇见两个人。那二人一名沙格达尔,一名达木丁。仓央嘉措听了,心中一亮,这就奇怪了,莫非是两个本尊变化成凡人模样前来给我指点建寺之地?或许在此山沟中就有一处理想之所也未可知!原来,那两个人的名字都是佛陀之名,沙格达尔是金刚手,达木丁是马首金刚。
仓央嘉措问:“由此山口往里走,是什么地方?”
二人答:“这个山口叫作赛音希日格沟,顺这山沟进去,就到赛音希日格了。”
前往广宗寺山沟两侧石壁上雕刻着数十尊佛像,其中入口最外侧的两尊佛像,就是根据当年仓央嘉措在沟口相遇的那两人的名字而雕刻的金刚手大轮和马首金刚形象。
仓央嘉措离开那二人,通过狭长的山沟走了好几里地,绕过一道山嘴儿,突然眼前一片豁亮,四面被高山环绕的一片开阔地展现在他的眼前。只见那开阔地东头的小高台地上有一座小庙,庙旁还有两顶蒙古包,人影走动,炊烟袅袅。仓央嘉措喜出望外,加快步伐走了过来。
那小庙住着两户人家,一名巴雅吉呼(富起来),一名阿日必吉呼(多起来)。见来了一位喇嘛师傅,两家人都出来迎接,赶忙铺开新坐垫请仓央嘉措坐下,又盛来刚刚煮开的鲜奶,让仓央嘉措喝,好似招待期盼多日的贵客一样。巴雅吉呼、阿日必吉呼,这两个名字都很吉利,还有那新坐垫和刚煮开的鲜奶,更是象征着诚心挽留和纯洁的情意。仓央嘉措心中非常高兴,再抬头四望,那环绕开阔地的群山呈现吉祥八征,天若八辅金轮,地如八瓣莲花,祥云缭绕、瑞气弥漫,犹如走进自己修习多年的本尊圣乐金刚坛城一般,更是兴奋不已,决定就在这瑞兆圆满的赛音希日格建造一座辉煌无比的大寺院。
寺院的场地已定,但大雄宝殿盖在哪里最合适呢?仓央嘉措登上了开阔地东边的高山,从山顶朝山谷里的那片开阔地俯视良久。之后,就拿起坐垫往山下抛去,那座垫如同一张纸片在山谷中漂游半日,最后轻轻落在开阔地东端的那片小台地上。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仓央嘉措在他有生之年未能实现这一愿望。后来,由他的心传弟子阿旺伦珠达尔吉遵照其师仓央嘉措的遗嘱,在那块小台地上建造了大雄宝殿,并在大雄宝殿门前的平地上又立了一座焚香台。那座焚香台的位置正是当初仓央嘉措抛下坐垫的那个地方,而且一直未改换位置至今。
找到了建立寺院的宝地,又选定了盖大殿的场地,仓央嘉措便走出赛音希日格山沟,观看它四周相邻的各地方。
那天,仓央嘉措来到瞻卯山下,看见山洞旁边的断崖上紧贴着一块牛犊大小的巨石,觉得很是异常,同时又觉得有些眼熟。只见它高悬半空,与峭壁只连着一个侧面,给人以稍一触动就会坠向头顶的可怕感觉。看着看着,蓦地一惊,想起十年前所经历的一桩旧事儿来。
十年前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仓央嘉措只身逃离青海湖畔,幸有吉祥天母现身引导,并指明方向,拿起一块巨石朝东方天际投掷过来,现在看来,亦如刚刚发生的事儿,历历在目。阿拉善就是吉祥天母所指点的那个以“阿”字命名的地方,于是,心中涌起感激之情,向着西天方向合十祷祝。
后来,广宗寺把吉祥天母—哈姆神作为主神之一供奉的原因源于此。
有一回,仓央嘉措给一户人家念经。一天夜里,仓央嘉措与家主一同吃饭并谈古论今,不觉到了深夜,便回到自己下榻的蒙古包里。
其后,那人家的女佣人出来从柴堆上取柴火,看见家主蒙古包与仓央嘉措蒙古包与仓央嘉措蒙古包之间的空地上火苗腾腾,一片红光,吓得那女佣人大叫:“不好了,着火了,着火了!”人们跑出来一看,果然在两座蒙古包之间的空地上滚动着一长串儿火焰,忙着端水提锹,闹腾着灭火,惊动了正在念经的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走出毡包,来到人们当中,说道:“哎,全怪我一时疏忽,把披单遗落在此处。大家不必惊慌,请都回屋休息吧!”随即从那火堆中捡起披单,轻轻往身上一披,那火焰就像虹霓一般立刻消失了。
那家老少看到后,一个个呆若木鸡。第二天早起,又跑来看那着火的地方,却不见有一丝火烧的痕迹,于是更加惊骇,诚服不已,认定仓央嘉措绝不是一般的喇嘛,而是下到人世间来的菩萨真身。
又有一回,仓央嘉措被一户人家请来念经。他把自己骑来的马交给那家的马倌儿,吩咐道:“你把它带到你的马群里!我想让它好好休息几天,麻烦你替我照看着点儿!”不想那马倌后生是个不可信赖的人,嘴上答应得比谁都好,心里却打算着趁这机会让自己的马好好休息几天。于是,背着人换乘仓央嘉措的马,扬鞭磕腿,催的那马儿四蹄腾空,肚儿蹭地,更加拼命地奔跑起来。
那马倌正在得意忘形时,突然飞来两只大乌鸦,直朝马倌儿的头顶猛力俯冲。那马倌儿慌忙举鞭相迎,不料那乌鸦不但不离去,反而扑得更为凶狠,须臾间把马倌儿抓得血流满面,两眼抹黑,头发也被拔去了不少。马倌儿吓得魂不附体,忙跳下马,把马鞍卸来扣在头上,乌鸦才停止了攻击。可是,当马倌儿重把马鞍鞴放在马背时,那乌鸦又来进行攻击。如此反复几遍,马倌儿终于明白那乌鸦的意图,只好把马儿放开。这下果然见效,乌鸦扔下马倌儿飞离而去。
傍晚,马倌儿背着马鞍,垂头丧气地走回来。
仓央嘉措问道:“我就那么一匹马,你还眼红得不得了,骑了不说,还要拼命地抽打着快跑。主家有上百批良驹在,难道其中就没有一匹供你骑用吗?”马倌儿吃惊不小,但还是辩解:“哪有这样的事,一定是师父您听了别人什么谗言。您的马我早已放在马群中了。”
仓央嘉措笑道:“你休要如此胡说。我且问你,你这脸上是怎么回事?早晨走的时候好好的,现在为何成了这个模样?
马倌儿支吾着说:“牧马人哪有不被马摔的道理?常有的事儿嘛。”
于是仓央嘉措收回笑容,正色道:“年轻人可不能学会信口雌黄的毛病。你骑着我的马儿飞跑,快到那小河边的时候,是不是有两只乌鸦飞过去攻击你?我告诉你吧,那两只乌鸦不是什么真正的鸟儿,而是我的两个护法。因你偷骑我的马,非常生气,才变作两只乌鸦去教训你。你还举鞭相迎,企图把它们打跑。结果怎么了?别说是你一个,就是十个八个,百儿八十也斗不过它们两个的。后来你放走了我的马儿,它们才停止进击,弃你而去,是不是这样?我从这里看得一清二楚,你怎么能够抵赖得过去?如果我不是可怜你,嘱咐护法不要伤害你,今天你就回不来了!”
马倌儿听了,顿时汗流如雨,浑身筛糠,当下倒地叩头,乞求饶恕。那家主及在场的所有人见此情景,无不敬佩,从而更加信奉仓央嘉措。
还有一次,仓央嘉措给一户人家当羊倌儿放羊。有一天,狼袭击了羊群,吃了一只绵羊。为此家主很生气,骂仓央嘉措偷懒,没有看好羊群。仓央嘉措好像没有听见似的,一句话都没有说,第二天照旧把羊群赶到草滩,找到吃了绵羊的那条狼,用披单拴住牵了回来。“这就是吃了您家绵羊的那条狼,现在交给您,怎样处置它,您自己定夺去吧。”仓央嘉措对家主说。
家主吓得不敢前来,只是站在那里跺脚骂道,:“懒鬼!谁让你把它牵到这里来?快,快打死它!”
“哎呀,施主您可不能讲这样的话啊!”仓央嘉措双手合十道,“对我们出家人来说,所有生灵都是平等的,无论是羊还是狼,都是一样的可怜,一样值得怜悯的。狼也是一条命,害命的事做不得。您可别逼我干那种造孽的事儿!”
家主更是来气,吼道:“那好,你就干脆把我的羊群赶出去,喂你的狼爷爷好了!说狼可怜,你还算个人吗?”
仓央嘉措说:“这您就不知道了,羊被狼吃了,非常可怜,是值得同情的,但是害了一条命,不知道自己在造孽,还要继续害第二条、第三条,使自己的罪孽日趋深重,至死不忏悔,也不晓得忏悔是什么,这就是狼。因为作孽较少,羊可以早一天获得解脱。因为罪孽深重,狼永远得不到自在。所以说,狼比羊更可怜,更值得怜悯。请施主仔细琢磨一番,是不是这个道理?”
家主似懂非懂地傻愣愣站了一会儿,有气无力地说:“好了,好了。是放还是不放,你自己决定吧。”
于是,仓央嘉措就把狼牵到沙梁那边去,收回披单。这时,家主突然想起一件事,打了个哆嗦,自言自语道:“不对啊!这狼是天狗,是最凶残的动物,岂有让人牵着走的道理?可这羊倌儿喇嘛却如同家狗一样把它牵到我门口来不是吗?这是怎么回事呢?看来,这个喇嘛定是菩萨下凡无疑了!”
如此这般,仓央嘉措名声大扬,一传十,十传百,传到阿拉善和硕特旗阿宝亲王府中。
阿宝亲王的福晋多克欣公主听到这消息,甚是奇怪,心想:阿拉善旗地广能人多,是事实,可就是没有听过还有这么厉害的喇嘛,我倒要见一见他,看他到底有啥本领。就传令,把仓央嘉措请到王府来。
不多几日,仓央嘉措就被请到王府来了。
福晋是个见多识广之人,所以想出来的检验办法也是与众不同。当仓央嘉措走进来的时候,福晋早已把专门制作的十尺之高的大木椅置在客厅,请仓央嘉措就坐。仓央嘉措抬头一看,明白了福晋的用意,心里也觉得有些好笑,径直走到那木椅跟前。说也奇怪,当仓央嘉措走到跟前的时候,那把高椅却自动往下一缩,变得与普通木椅一般高低。
福晋见了不免惊诧,可心里还想再试探一回,便吩咐佣人用没有底座的瓷碗盛满滚烫的奶茶献给仓央嘉措。仓央嘉措毫无为难之色,从怀中取出自己的玛尼念珠,盘绕数道,往空中一抛,那念珠竟然停在木椅旁边的半空之中。仓央嘉措不慌不忙地接过茶碗,放在那圆形的玛尼念珠之上,待到茶凉之后端起来喝了,把瓷碗捏在手心,好似和面一样揉做一团,又把那软团儿拉成一根细绳,再用那软绳拴了一个吉祥结,回献给福晋。福晋接过,拿去放在内室僻静之处,严令七日之内不许任何人触动它。
原来,如果那是魔术,七天之后它就会露出原形。过了七日,福晋亲自去查看,那吉祥结与七日前一模一样,没有丝毫的变化。
于是,福晋再也不敢疑心,当即拜仓央嘉措位师父,特准仓央嘉措在阿拉善弘扬佛法、利益众生。据说,福晋还剪下自己的一缕长发,作为起誓的信物献给仓央嘉措,至今仍供奉在广宗寺大殿里。因为仓央嘉措一直隐姓埋名,所以,无论是王爷、福晋,还是平民百姓,无一人知晓他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只知是从青藏雪域来的一位高僧而已。
仓央嘉措与阿拉善亲王阿宝及其福晋多克欣公主建立了供施关系。为在阿拉善弘扬佛法,他要求寻找一处吉祥的宝地建庙立殿,当即受到王爷与福晋的赞扬和支持,让他去各地寻找。这样,仓央嘉措就离开了定远营,围绕贺兰山寻看宝地去了。
查一下张掖到阿拉善盟左旗定远营的路程是多少公里
驾车路线:全程约808.3公里
起点:张掖市
1.张掖市内驾车方案
1) 从起点向正东方向出发,沿南环路行驶1000米,右转进入西张线
2) 沿西张线行驶3.4公里,直行上匝道
2.沿匝道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连霍高速
3.沿连霍高速行驶268.6公里,朝大靖/景泰/G2012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4.沿匝道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定武高速
5.沿定武高速行驶281.8公里,稍向右转进入清水河枢纽
6.沿清水河枢纽行驶2.4公里,直行进入京藏高速
7.沿京藏高速行驶85.1公里,朝金积/青铜峡/S12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8.沿匝道行驶400米,直行进入古青高速
9.沿古青高速行驶21.3公里,朝西线高速/银川方向,稍向右转上匝道
10.沿匝道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乌玛高速
11.沿乌玛高速行驶51.9公里,朝S5/阿拉善左旗方向,稍向右转进入上跨下行线分离式桥
12.沿上跨下行线分离式桥行驶1.3公里,直行进入银巴高速
13.沿银巴高速行驶79.5公里,在巴彦浩特南出口,稍向右转上匝道
14.沿匝道行驶920米,直行
15.阿拉善盟内驾车方案
1) 行驶510米,朝南外环西方向,左后方转弯进入南二环路
2) 沿南二环路行驶3.1公里,右前方转弯上匝道
3) 沿匝道行驶340米,直行进入S218
4) 沿S218行驶940米,直行进入腾格里路
5) 沿腾格里路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乌力吉路
6) 沿乌力吉路行驶180米,右转进入健康街
7) 沿健康街行驶490米,左转进入西关街
8) 沿西关街行驶130米,右后方转弯进入头道巷
9) 沿头道巷行驶2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定远营二期
宁夏回族自治区什么时候建立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辖2市、1专区、17县:银川市、吴忠市、中卫县、中宁县、同心县、灵武县、盐池县、金积县、固原县、西吉县、海原县、隆德县、泾源县。
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以宁夏为中心,建立大夏国,故元代以后史称西夏。元灭西夏后,设宁夏路,始有宁夏之名。明朝设宁夏卫,清代设宁夏府。1929年成 立宁夏省。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宁夏省撤销并入甘肃。1958年10月25日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扩展资料
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9月23日,宁夏解放。
1949年12月23日,成立宁夏省,沿用了宁夏原称。额济纳旗划由甘肃酒泉专区代管。10月25日,成立了宁夏省人民政府。10月23日,中共宁夏省委员会决定成立中共阿拉善旗工作委员会。
1950年1月,成立吴忠市。5月,又改为吴忠镇。10月,恢复为吴忠市。
1950年5月2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决定,原定西专区的西吉县、海原县划归平凉专区。
1952年5月,永宁县第四、第六两区及贺兰县第四区各一部划归银川市。8月15日,为增进民族团结,改阿拉善旗首府定远营为“巴音浩特”,10月16日中央批复备案通过。
1954年4月21日,宁夏河东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下辖吴忠市、金积县、灵武县和同心县。7月14日,内务部批准,银川市由6个区合并为4个区。9月,宁夏省建制撤销,并入甘肃省。11月3日,宁夏合并于甘肃后,原河东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不变,新设银川专区。
1955年4月28日,甘肃省河东回族自治区更名为甘肃省吴忠回族自治州,领导金积县、灵武县、同心县,并代管盐池县。12月1日,国务院批准盐池县正式划归吴忠回族自治州管辖。
1955年11月18日,国务院批准,西海固回族自治区改名为固原回族自治州。
1957年7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决议,以原宁夏省行政区域为基础成立宁夏回族自治区。
1958年10月25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辖2市、1专区、17县:银川市、吴忠市、中卫县、中宁县、同心县、灵武县、盐池县、金积县、固原县、西吉县、海原县、隆德县、泾源县。
196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将内蒙古自治区所辖阿拉善左旗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
1970年,固原专区改为固原地区。
1979年5月30日,国务院批准将阿拉善左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管辖(7月1日起正式划回)。
1980年1月1日,取消“革命委员会”,建立各级人民政府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以“乡”名称逐步取代“人民公社”名称。
2001年7月7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固原地区和固原县,设立地级固原市和原州区。
2002年10月19日,撤销银川市城区、新城区和郊区,将银川城区分别设立银川市兴庆区、西夏区和金凤区;撤销石嘴山市石炭井区,并入大武口区。
2002年10月25日,灵武市由吴忠市代管变更为由银川市代管;红寺堡开发区划归吴忠市管辖。
2003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中卫县,设立地级中卫市,设立沙坡头区;将中宁县、海原县划归入中卫市,随后撤销石嘴山市惠农县和石嘴山区,设立惠农区;撤销陶乐县。
2008年,将海原县的徐套乡划归中宁县管辖(9月11日正式移交),将兴隆乡划归同心县管辖,将固原市原州区七营镇、甘城乡划归海原县管辖。
2008年7月,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原州区甘城乡划归海原县管辖的决定》,原固原市原州区甘城乡正式划归中卫市海原县管辖。
2009年10月22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同意设立吴忠市红寺堡区。
2009年12月15日,宁夏成为中国5个“省直管县”试点省区之一,同心县、盐池县列为吴忠市扩权强县试点县。
2016年8月19日,中卫市沙坡头区正式挂牌,标志着该区以市辖区行政建制模式独立运。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宁夏
参考资料: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网-宁夏概况-历史沿革
关于樊梨花人物介绍
樊梨花,是中国文学作品中的虚构的一位唐初西凉国女将,在民间 传说 中,樊梨花是一个敢爱敢恨、胸怀宽广的大唐奇女。下面是我跟大家分享的樊梨花资料,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樊梨花个人简介
樊梨花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巾帼英雄。和花木兰、穆桂英相比, 她身上的神话色彩似乎还要浓厚一些。《说唐》《薛家将》在讲到薛丁山征西的 故事 时,无一例外都要讲到这样一位富有叛逆精神并且敢于大胆追求理想爱情的古代女子。故事说的是在大唐贞观年间,也就是唐太宗李世民登上唐王朝皇帝宝座之后,以现在甘肃武威为中心的西凉国等一些西北小国不愿接受唐王朝的管辖,并以武力和唐王朝相对抗。为此,唐太宗李世民决定派薛仁贵前去征讨。所有关于樊梨花的传说便都发生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上。
薛丁山与樊梨花的故事是以唐,贞观年间平定西北边乱为背景,描述了一幅热血儿女平乱定边,沙场挥戈的壮阔画卷。其中的薛丁山三请樊梨花最为脍炙人口,被戏曲、曲艺等艺术形式广为传唱流传不衰。上世纪八十年代拍摄完成了豫剧电影艺术片《樊梨花》,2000年央视完成了东北地方戏曲艺术电视剧《三请樊梨花》,近年来又被港台的电视人拍摄成电视剧,使故事的艺术载体更加丰富。
樊梨花,美丽无双,武艺最高,天下无敌;虽受辱含冤,却申明大义,顾全大局,以德报怨。她的形象是超常的,美丽的,深刻的,她所体现的正是中国妇女伟大的独立于世的精神。
相关记载
据《神明圣纪》记载:樊元帅俗名樊梨花,唐太宗贞观年间人,父樊洪为西凉国(西突厥)寒江关守将,兄长樊龙、樊虎协助镇守。樊梨花自幼随骊山老母习艺,历时八载,道法高强。当艺成下山之际,骊山老母告之约:「 将嫁与大唐小将薛丁山协助征西。」
唐初西凉国兴兵作乱,进犯边境。唐太宗为宣扬国威,任命薛仁贵为天下都招讨四郡兵马大将军及征太宗遂亲领密旨,由鲁国公程咬金携返长安,令监国殿下李治(太宗驾崩后登基为唐高宗)出兵救西大元帅,同时御前亲征,率兵马三十万直捣西凉,连取三关,后来不幸中计被困於锁阳城待援。殿下李治即任命薛丁山(薛仁贵之子)为二路元帅领兵增援,解锁阳城之危。
后兵至寒江关时,樊梨花遵从师命开关降唐,并与薛丁山结为连理,协助大唐继续平西。於薛仁贵身亡后,继任征西大元帅,终至西凉之乱敉平,因居功厥伟,唐高宗时加封为威宁侯。
樊梨花顾全大局、聪慧勇敢、忠于爱情的艺术形象,经过民间的传说、说唱、小说等不断的再加工、再创作,愈加鲜明、丰满,广为流传,是中国古典文学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
历史考证
巾帼英雄樊梨花手栽木瓜树千年茂盛
河北省蔚县许家营村有一棵1000多年树龄的木瓜树。该木瓜树又称“文冠果树”,据河北《蔚县县志》记载:该树是唐代巾帼英雄樊梨花带兵在许家营歇马时栽下的,至今根深叶茂,并仍然挂果,既有观赏价值,又具有学术研究价值。
辽东历史名城:威宁营(以樊梨花的爵位而得名的古城)
岁月沧桑,威宁营记载了本溪的历史风云,留下了悠悠历史的见证。威宁营的历史使得它成为一座古代本溪地区闻名的古城。
威宁营历史悠久,在此地曾出土过战国“刀币”、汉代“五铢钱”和北宋 “皇宋通宝”铁钱等,古城遗址处还出土了一些古代陶器,这些珍贵的文物 收藏 在本溪市博物馆中。据《东三省古迹遗闻》书中记载:威宁营在本溪满族自治县东十里许,南临太子河,东西环山,北为通奉要道,形势险要,是辽东重镇也。在唐朝薛礼征东时,屯兵于此,依山沿河筑城为营。唐代著名女将,一代巾帼豪杰樊梨花被册封“威宁侯”,方圆百里作为封地,威宁营便得名于此。
另本溪地区还有很多‘薛仁贵征东’的历史遗迹。如‘滴水寺’是李世民所封,南芬的‘思山岭’、‘下马塘’等。据考证,唐代巾帼英雄樊梨花的点将台就在威宁营城北墙下,点将台用青砖垒砌,里面用黄土夯实,长25米,宽14米,高2米。台上有一间“九圣祠”,祠前左右各有旗杆,“九圣祠”供奉中国历代九大圣人,东侧长有一棵高大粗硕的古松。
鸣沙山------沙山藏营的 典故
鸣沙山,位于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乃楞格尔草原交汇的地方。鸣沙山,顾名思义,就是会发声的沙子堆积成的山,沙山藏营这个古老的传说,源于何时何地,不少人过去对它还是一知半解。如果翻阅一下《镇西幺土志》,那就会了解到,位处东天山北麓的鸣沙山,不仅是哈密境区一处奇妙的游览胜地,也是沙山藏营这一古老传说的源地。
据有关史料表明,早在汉唐时期,鸣沙山一带就是兵家必争的古战场。
贞观年间,唐朝为平定西域各国归顺朝廷,唐朝皇帝下旨命樊梨花率兵西征,樊梨花奉命率兵出关,在带兵途中,就曾有一营女兵在鸣沙山一带同突厥铁骑遭遇,战斗打得十分激烈,唐兵终因寡不敌众而全部阵亡。当樊梨花率大军赶来打败敌军后,才将女兵遗体埋葬在沙山之下。另有一说是当年樊梨花带兵路经沙山时,将一营兵马扎营在鸣沙山下,没想到一夜之间狂风大作,越刮越猛,到第二天便把大部分营帐和兵马深埋在黄沙之下。等风停歇后,雨淋不垮,那声音犹如战鼓擂擂,铁蹄杂沓,兵戈相击,娇叱阵阵,旌旗烈烈,刀枪磕碰回荡于耳畔不绝。听了这个传说的人,在聆听那轰鸣的声音时也仿佛置身于那尸横遍野,血流成河,衰草凄凉的古战场之中。
鸣沙山北麓现存在古兵营和樊梨花马桩等遗迹。这些都充分展示了古代征战将士不畏强敌,不怕牺牲,为国捐躯的高尚情操和爱国精神,她永远活在各族人民的心田。晚清诗人肖雄曾随军来到鸣沙山,对沙山藏营的古老传说深有感触,并为此写下了传世之作《沙山怀古》:“雾里辕门似有痕,浪传四十八营屯。可怜一夜风沙恶,埋没英雄在覆盆。”这就是沙山藏营这一典故的由来。
寻访最早的中国“丝绸之路”------贺兰山苏峪口樊家营子
地名的起因,其实就是古往今来人们对一个地域的指认,受到如此的历史往事所感染,便出现的这个地名。
唐代巾帼英雄樊梨花西征,到樊家营子古驿站古代驿站 文化 。
贺兰山苏峪口樊家营子西边有一称为“黑泥沟”的山水沟,一条古驿道隐藏在荒草乱石中,这条古道,就是早年阿拉善(又称:定远营)连接宁夏、银川的“丝绸之路”古驿道,是中国“丝绸之路”的生命线。它一直使用到上世纪六十年代。自从唐代巾帼英雄樊梨花西征时曾经踏上银川贺兰山,就在贺兰山中部西侧一块较为平缓的坡地上扎下了营盘,从而留下一段传颂千古的樊家营子真实的史话。
“樊家营子”,一千多年过去了,就这样被叫响了千百年。对于山西商人来说:樊家营子位于贺兰山西侧,奇峰峭立,林壑幽美,这条线其实就是最早的中国“丝绸之路”,宁、蒙通道,从银川到毗邻的内蒙古阿拉善左旗的必经之路。也是山西商人长途贸易休息避暑的好地方。
樊家营子在阿拉善和银川地区妇孺皆知,具有鲜明地域性和民族性特征。能够在横跨唐、明、清几个朝代的1300多年间,以锐不可当之势驰骋于中国的商贸和世界文明的发展趋势,范围波及整个中国“丝绸之路”,以及蒙、俄、西亚和南亚等地。
中国“丝绸之路”樊家营子的古驿站这份优秀的文化遗产,延续了唐太宗李世民开创1300年的中国“丝绸之路”贺兰山苏峪口樊家营子古代驿站文化。唐代镇守边关不修万里长城,实现着大唐“天可汗”、“会盟”人文精神,弘扬了中华文明长城民族的君子品德。
中国幅源辽阔,古代交通极不发达,人口流动不便,许多民间信仰、掌故稗史都有很强的地域限制,民间传说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形成并广泛传播的。而樊梨花的传说及遗迹从冀京到新疆,从河南到甘肃几乎遍布了大半个中国,为什么相隔千山万水的几个地方同时流传这样的传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看了“樊梨花介绍 ”的人还看了:
1. 关于花木兰的作文材料6篇
2. 薛丁山和樊梨花的爱情故事
3. 《花木兰》台词经典语录
4. 花木兰的个人事迹介绍
关于定远营和定远营古城简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