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圆明园历史(圆明园历史意义价值)

2025-11-04 07:56:11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今天给各位分享圆明园历史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圆明园历史意义价值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圆明园的历史发展过程是怎样的?

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康熙四十八年(1709),康熙帝(即清圣祖玄烨)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一里许的一座园林赐给第四子胤禛,并亲题园额“圆明园”。雍正三年(1725),雍正帝(即清世宗胤禛)在圆明园南面增建宫殿衙署,占地面积由原来的六百余亩扩大到三千余亩。此后,圆明园不仅是清朝皇帝休憩游览的地方,也是他们朝会大臣、接见外国使节、处理日常政务的场所。乾隆帝(即清高宗弘历)即位后,在圆明园内调整了园林景观,增添了建筑组群,并在圆明园的东邻和东南邻兴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同治时改名万春园)。这三座园林,均属圆明园管理大臣管理,称圆明三园。

圆明三园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其中最著名的有上朝听政的正大光明殿,祭祀祖先的安佑宫,举行宴会的山高水长楼,模拟《仙山楼阁图》的蓬岛瑶台,再现《桃花源记》境界的武陵春色。一些江南的名园胜景,如苏州的狮子林,杭州的西湖十景,也被仿建于园中。长春园内还有一组欧式建筑,俗称西洋楼。圆明园还是一座大型的皇家博物馆,收藏着许多珍宝、图书和艺术杰作。

咸丰十年(1860)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10月7日,英法侵华头目闯进圆明园后,立即“协派英法委员各三人合议分派园内之珍物。”法军司令孟托邦当天即函告法外务大臣:“予命法国委员注意,先取在艺术及考古上最有价值之物品。予行将以法国极罕见之物由阁下以奉献皇帝陛下(拿破伦三世),而藏之于法国博物院。”英国司令格兰特也立刻“派军官竭力收集应属于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军入园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诱惑力,军官和士兵们都成群打伙冲上前去抢劫园中的金银财宝和文化艺术珍品。

据参与的目击过劫掠现场的英法军官、牧师、记者描述:军官和士兵,英国人和法国人,为了攫取财宝,从四面八方涌进圆明园,纵倩肆意,予取予夺,手忙脚乱,纷纭万状。他们为了抢夺财宝,互相殴打,甚至发生过械斗。因为园内珍宝太多,他们一时不知该拿何物为好,有的搬走景泰兰瓷瓶,有的贪恋绣花长饱,有的挑选高级皮大衣,有的去拿镶嵌珠玉的挂钟。有的背负大口袋,装满了各色各样的珍宝。有的往外衣宽大的口袋里装进金条和金叶;有的半身缠着织锦绸缎;有的帽子里放满了红兰宝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挂着翡翠项圈。有一处厢房里有堆积如山的高级绸缎,据说足够北京居民半数之用,都被士兵们用大车运走。-个英国军官从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庙里掠得一个金佛像,可值1,200英镑。一个法国军官抢劫了价值60万法郎的财物。法军总司令孟托邦的儿子掠得的财宝可值30万法郎,装满了好几辆马车。一个名叫赫利思的英军二等带兵官,一次即从园内窃得二座金佛塔(均为三层,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宝,找了7名壮夫替他搬运回军营。该人因在圆明园劫掠致富,享用终身,得了个"中国詹姆"的绰号。侵略者除了大肆抢掠之外,被他们糟踏了的东西更不计其数。有几间房子充满绸缎服装,衣服被从箱子拖出来扔了一地,人走进屋里,几乎可遮没膝盖。工兵们带着大斧,把家具统统砸碎,取下上边的宝石。一些人打碎大镜子,另一些人凶狠地向大烛台开枪射击,以此取乐。大部分法国士兵手抡木棍,将不能带走的东西全部捣碎。当10月9日,法国军队暂时撤离圆明园时,这处秀丽园林,已被毁坏得满目狼疮。

正当清政府对侵略者屈膝退让,答应接受全部“议和”条件,择日签约时,英国侵华头目额尔金、格兰特,为了给其侵华行为留下“赫然严厉”的印象,竟借口其被俘人员遭到虐待,悍然下令火烧圆明园。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军在国内到处纵火,大火三昼夜不熄。这座举世无双的园林杰作、中外罕见的艺术宝藏,被一齐付之一炬。事后据清室官员查奏,偌大的圆明三园内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阁及庙宇、官门、值房等建筑幸存,但门窗多有不齐,室内陈设、几案均尽遭劫掠。自此同时,万寿山清漪园、香山静宜园和玉泉山静明园的部分建筑也遭到焚毁。

据有关材料记载,10月18日,英国侵略军烧毁安佑宫时,因他们来得突然,主事太监又反锁着安佑宫的大门,所以,当时有太监、宫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烧死在安佑宫。

同治年间(1862~1874),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清朝覆灭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

圆明园的历史简介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_的赐园,康熙为之题匾“圆明园”,“圆明”为雍正法号。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百度百科》

因为当时满族人建立了清朝,但是因为中原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和满族人之前的生活环境非常的不一样。皇帝发现他们并不适应北京炎热干燥的气候,尤其是在康熙在位的时候,紫禁城还发生了火灾之后,为了防火更是修建了非常高的宫墙。在紫禁城内部因为有许多的皇宫,会发现在那里面的吸水全都变成了死水,于是康熙就开始了修建园林,这个工程更是延续了200多年。

而圆明园也因此修建起来了,这是在康熙46年的时候,康熙将圆明园赐给了第4个儿子,也就是雍正帝,尤其是雍正在位之后,圆明园更开始了不断的扩建,等到乾隆帝在位十人民元更是增添了许多的建筑,这也是人们所熟知的圆明三园。

而之后依法联军共同攻入了北京,更是直接冲向了圆明园,先是进行了大肆的抢夺,但是因为圆明园里面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他们根本就没有办法一下子就抢走。并且英法联军在圆明园里面可以说是纵情肆意为了抢夺台胞,甚至互相殴打,等他们离开之后更是直接放火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直接将圆明园给彻底烧毁。

圆明园的历史是什么?

圆明园的历史是:

圆明园始建于1707年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有一百五十余景,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康熙为之题匾“圆明园”,“圆明”为雍正法号。

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特点: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园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玲珑剔透的楼阁亭台。

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

圆明园的历史资料

1.如何建成:

圆明园主要兴建于康熙末年与雍正时期,康熙四十八年,康熙皇帝将北京西北郊畅春园北的一座园林赐给其第四子爱新觉罗·胤禛,并亲自为园林题名“圆明园”。雍正时期,雍正皇帝下令对圆明园进行了扩建,工程大体包括三大部分:仿照了紫禁城中轴对称的形制,向南延伸了中轴线并修建了宫殿区,新辟了大宫门等。

第二部分,向北、东、西三面拓展,修建了亭、榭、楼、阁等。第三部分,修建了福海及其周围的建筑群。至此,经过扩建后的圆明园,占地面积达到三千亩左右。至此,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形成。乾隆帝继位以后,又对圆明园内的园林的景观进行了调整,增加了新建筑群,并且在圆明园的东面和东南面修建了长春园和绮春园。这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圆明三园。

2.如何占领与破坏:

咸丰十年(1860)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10月6日,占领圆明园。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纵火焚烧。这场持续了两天两夜的大火,将圆明园烧成一片废墟。

同治年间(1862~1874),同治帝准备修复圆明园,供慈禧太后居住。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他建筑。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圆明园又一次遭到破坏。清朝覆灭后,一些军阀、政客、官僚,纷纷从圆明园盗运建筑材料,圆明园遗址遭到进一步破坏。

圆明园的历史?

“圆明”是雍正的法号,“圆明园”意思就是皇四子胤禛的园子。这是康熙的恩赐,并亲自为之题匾“圆明园”。

圆明园在康熙46年开始修建,到慈禧太后的时候,还用海军军费进行修建。到1860年被英法联军洗劫时,历经了150多年。而它所承载的是中国三千年的文化,里面的珍宝典籍更是不计其数。

雍正即位,对圆明园进行了扩建,但并不多,增加的主要是一些房舍,为的是夏天可以在这里面办公。也就是说,雍正时期的圆明园其实是个办公楼。

到了乾隆时期,对圆明园进行了扩建,又挨着圆明园建了“长春园”和“万春园”,一并统称为圆明园。此时的圆明园基本成为皇家私人花园和博物馆了,十全武功的乾隆把很多好东西收藏在里面。

再后来,每一代皇帝都很着力圆明园的改建和装饰,于是成就了“万园之园”。

圆明园到底有多好

圆明园地域规模宏大,占地35平方公里,这是多大呢,澳门岛的陆地面积是32.9平方公里。

圆明园不仅汇集了江南若干名园胜景,还创造性地移植了西方园林建筑,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

园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有玲珑剔透的楼阁亭台;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有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有仿照苏州狮子林的风景名胜;还有仿照古代诗人、画家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等……

所以说,圆明园是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也是中国人民建筑艺术和文化的典范。

更重要的是,圆明园内还珍藏了无数的各种各样的无价之宝,极为罕见的历史典籍和丰富珍贵的历史文物,如历代书画、金银珠宝、宋元瓷器等,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是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馆。

也就是说,圆明园应有尽有,什么大英博物馆、巴黎圣母院、卢浮宫在圆明园跟前全部都是渣渣。圆明园可以用“古今中外,绝无仅有”来形容。

也正是因为此,法国作家雨果才会说“你只管去想象那是一座令人心神往的、如同月宫的城堡一样的建筑”,是“理想与艺术的典范”。

也可能是因为名声在外,所以才会遭此横祸。

当然,圆明园之所以能够建成,而且积累了这么多的珍宝,是因为清朝几代皇帝的持续经营,更是中华文化三千年的积累。能积累这么多,是皇权力量的作用,作为皇家私人花园,普通民众也是无法享受到的。

圆明园历史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圆明园历史意义价值、圆明园历史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