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刘胤(刘胤君怎么读)

2025-08-13 16:32:30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今天给各位分享刘胤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刘胤君怎么读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三国时期刘备的儿子叫什么名字?

1、刘封,刘备养子。本姓寇。后因不援助关羽而令关羽被吕蒙擒杀,刘备将他问罪,赐死。

2、刘禅(shàn),刘备之子,即蜀汉后主,甘夫人所生。刘备称帝时最年长的庶子,后登上皇位,蜀汉灭后,被封为安乐公。

3、刘永,刘备庶子,生母不详。先为鲁王,后封为甘陵王。与刘禅宠臣黄皓不和,被刘禅疏远。后东迁洛阳,拜奉车都尉,封为乡侯。

4、刘理,刘备庶子,和刘永异母,生母不详。先为梁王,后封为安平王。早卒,谥为悼王。

至少有二女于刘备南逃至长坂时被曹将曹纯所俘。

扩展资料:

详细资料:

1、刘封

东汉末年长沙(治今湖南湘阴)人,东汉末年将领,蜀汉昭烈帝刘备养子。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

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末,关羽包围了樊城、襄阳,胜利在望,多次要求刘封和孟达派兵自行援助。

但刘封和孟达却以上庸三郡占领不久,不敢轻易离开为由拒绝了关羽的要求。后来,时局突然逆转。在关羽兵败被杀后,刘备因此怪罪于刘封、孟达二人。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孟达与刘封不和,刘封夺取了孟达演奏鼓乐的乐队,孟达一方面害怕刘备治罪,另一方面又对刘封十分忿恨,于是修书一封给刘备,然后率领部曲投降曹魏。

而后又侵凌孟达,迫其降魏。孟达与魏徐晃共袭刘封,并劝刘封投降,刘封不降,又遭部下叛变,败归成都。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赐死刘封,刘封自裁,刘备深表痛惜。

2、刘禅(shàn)

荆州江陵人,即蜀汉怀帝(223年—263年在位),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三国时期蜀汉第二位皇帝。在位四十一年。

刘禅出生于荆州,幼年时多遭难,幸得大将赵云两次相救,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

于蜀汉章武三年(223年)继位为帝,改元建兴,拜诸葛亮为相父,并支持其北伐,后又支持姜维北伐,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景耀六年(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

蜀汉灭亡后,刘禅及一些蜀汉大臣被迁往洛阳居住,受封为安乐公,西晋泰始七年(271年)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谥号思公。西晋末年,刘渊起事之后,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

3、刘永,字公寿,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蜀汉后主刘禅之弟。

章武元年(221年)六月,封鲁王。建兴八年(230年),改封甘陵王。咸熙元年(264年),蜀汉灭亡,刘永被迁往洛阳,被任命为奉车都尉,封乡侯。

章武三年(223年)四月二十四日,刘永的父亲刘备在永安宫去世,时年六十三岁。五月,刘永的哥哥太子刘禅在成都即位,改年号为建兴。

建兴八年(230年),刘禅因鲁、梁两地的地理位置在吴国境内,所以改封弟弟鲁王刘永为甘陵王。

当初,刘永憎恶宦官黄皓,黄皓取得刘禅的信任把持朝政后,在刘禅耳边谗言离间刘永,刘禅渐渐疏远刘永,以致刘永竟十多年不能朝见刘禅。

4、刘理

字奉孝,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蜀汉后主刘禅、甘陵王刘永异母弟。

章武元年(221)六月,刘备派司徒许靖封刘理为梁王,建兴八年(230年),改封为安平王。延熙七年(244年),刘理去世,谥号悼王。

建兴八年(230年),刘禅因鲁、梁两地的地理位置在吴国境内,梁王刘理为安平王。

延熙七年(244年),刘理去世,谥号悼王,时年不满三十岁。其子刘胤继承安平王的爵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备

刘备共有几个儿子?资料。

共有四个儿子。

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的一生可谓十分的传奇,从一个卖草鞋的贫民,最后竟然成了一代霸主。当然这和他性格,运气都有着很大的关系。先是桃园三结义的时候,认识了好兄弟关羽和张飞,后来又招到了大将诸葛亮,赵云等等。他一共有四个儿子。

刘封:刘备义子,性格刚猛,气力过人。随赵云、张飞等扫荡西川,颇有战功,而后又统领孟达攻取上庸,深为刘备信任。但是后来关羽北伐曹魏,多次要求刘封起兵相助,刘封不从。而后又侵凌孟达,迫其降魏。孟达与魏徐晃共袭刘封,并劝刘封投降,刘封不降,又遭部下叛变,败归成都。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赐死刘封。刘封自裁,刘备深表痛惜。

刘禅:小名阿斗。刘备去世后继位成为蜀汉皇帝。刘禅初为皇帝时,对诸葛亮非常信任,军国大事全权委任于诸葛亮。诸葛亮、蒋琬等贤臣相继去世后,刘禅自身无力把持国政,宦官黄皓开始专权,迫使姜维外出屯田避乱,蜀汉逐渐衰败。后魏国大举征伐蜀汉,刘禅投降,汉朝灭亡。刘禅举家迁往洛阳,被封为安乐公。刘禅从公元223年登基,至公元263年降魏下台,称帝在位共41年,是在三国时期所有国君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在那种群雄割据、兵连祸结的战乱年头,刘禅安稳地做皇帝归因于诸葛亮的辅佐。公元234年,诸葛亮死后,刘禅又做了29年的皇帝,蜀汉开始衰败,公元263年蜀汉被曹魏所灭,刘禅投降曹魏,被封为安乐公。

刘永:蜀章武元年刘备派司徒许靖策立刘永为鲁王。蜀建兴八年因与东吴预定灭魏后分疆,鲁在吴地而改封刘永为甘陵王。刘永向来憎恶宦官黄皓,黄皓得宠当权后,向刘禅诬陷刘永,令到刘永十多年都不能朝见刘禅。魏咸熙元年蜀国灭亡,刘永被迁往洛阳,被封为奉车都尉、乡侯。

刘理:建兴八年,刘禅因鲁、梁两地的地理位置在吴国境内,所以改封弟弟鲁王刘永为甘陵王,梁王刘理为安平王。延熙七年,刘理去世,谥号悼王,时年不满三十岁。其子刘胤继承安平王的爵位。

刘备的儿子中,刘备为什么要让刘禅来继承他的位置呢?其实这可以从《三国志》的记载中看出了。是因为当时诸葛亮夸了刘禅,诸葛亮这个人是个不会阿谀奉承的人,所以刘备很相信诸葛亮,听到诸葛亮这么夸自己的儿子刘禅,刘备心中也觉得刘禅不是一个鲁钝之人,所以立了刘禅。当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刘禅是长子。

刘胤的人物生平

当时正逢八王之乱,刘胤带着母亲准备到辽东避乱,途经幽州时,幽州刺史王浚挽留他,并上表朝廷任命他为渤海太守。

建兴二年(314年),王浚被石勒所杀,刘胤转而依附冀州刺史邵续。邵续由于兵众少、势力弱,于是打算投靠石勒。刘胤对邵续说:“田单、申包胥是齐、楚的小官,还能保存已经灭亡的国家,保全丧败的国家。现在将军凭仗精锐之众,居守完整牢固的城池,怎么能使将要成就的功业亏于一篑,把忠信之人交付给豺狼呢!再说项羽、袁绍并非不强大,汉高祖戴着缟冠,人们像回声一样响应;曹操拥奉汉献帝,而诸侯安定平服。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逆顺的道理不同,自然的气数已经确定。况且夷戎丑恶之类,聚集无赖之徒,虽然有犬羊之盛,最终有遭屠宰的祸殃,而要和他们相依托结交,这不是很危险吗!”邵续说:“如果像您这么说,那该怎么办呢?”刘胤说:“琅邪王(晋元帝司马睿)凭着圣德贤明,在江东创立基业,中兴的隆盛很快就可以等到。现在为将军出主意,不如举大顺以激励义士的心意,奉拥忠正以激励将士的志气。办大事必须要保密,时机到了不能违背,存亡废兴,在此一举。”邵续听从刘胤的话,杀掉几个有异议的人,然后派使者去江南,朝廷很是赞赏。刘胤自己一再请求离去,邵续用厚礼送他走。 刘胤到建康后,受到晋元帝的任用,担任丞相参军,后来多次升迁至尚书吏部郎。

太兴三年(320年),当时邵续据守在厌次,遭到后赵将领石虎攻打,刘胤得知后,向晋元帝上言说:“北方的地方军事长官都已覆没,仅剩下邵续一处而已。如果让他再被石虎控制,会使义士心感孤寂,并阻塞回归祖国的道路。我认为应当发兵救助。” 晋元帝采纳刘胤的建议,将要准备派人救援时,恰逢邵续阵亡,于是此事作罢。

大将军王敦向来与刘胤有交情,对他十分敬重,并请他担任自己的右司马。刘胤知道王敦有不臣之心,卧病不处理公务,因此违逆王敦的心意,外任豫章太守,但刘胤以脚疾为由推辞,朝廷诏令让他在家中接受印绶,刘胤不得已于是前往就任。当时豫章郡的莫鸿,是南方的豪族,趁着动乱,杀死县令,横行不法,百姓都害怕他。刘胤到任后,诛杀莫鸿以及诸多豪门大族,因此豫章郡境内肃然。

咸和元年(326年),刘胤担任平南将军、江州刺史温峤的军司,加任散骑常侍。

咸和二年(327年),苏峻之乱爆发,温峤率军东下救援建康,留下刘胤等守卫湓口。

咸和三年(328年),苏峻之乱平定后,刘胤因功获赐爵位为丰城子。 咸和四年(329年),温峤去世,刘胤接替温峤担任平南将军、都督江州诸军事,兼领江州刺史、假节。 当时远近之人都认为刘胤不是合适的人选。陶侃、郗鉴都说刘胤没有当地方长官的才能,但主掌朝政的王导不听。有人对王导长子王悦说:“现在正当大难之后,国家的纲纪弛懈不振,从江陵到建康的三千多里间,流民数以万计,散布在江州。江州是国家的南部屏障,要害之地,而刘胤性情骄纵,懈怠政务,即使没有外部的事变,也必然会有内患。”王悦说:“我听到温峤对家父说,他连日做恶梦,见到接替他的人。不久说可以任用刘胤。这是温峤的意思,不是家父的意思。”

刘胤官位逐渐提高后,便开始日益骄横,纵情得饮酒作乐,不问政事,大肆聚敛钱财,经商贩卖资产达上百万。

咸和四年十二月(330年1月),朝廷征召后将军郭默为右军将军。敦默乐于出任戍边将领,不愿意在京宿卫,把自己的心意告诉刘胤。刘胤说:“这不是我所能干预的。”郭默将要赴召进京,向刘胤请求资助,刘胤不给,郭默由此怨恨刘胤。刘胤的长史张满等人素来轻视郭默,有时赤裸着身体见郭默,郭默经常恨之切齿。十二月初八日(330年1月15日),刘胤赠送郭默猪肉和酒,郭默当着使者的面把物品扔到水中。

适逢主管官员奏称:“如今朝廷府库空竭,百官没有俸禄,只是借助于江州的漕运。而刘胤的商旅不绝于路,因私利废弃公事;请求免除刘胤官职。”奏事下发朝廷评议,刘胤没有惭愧认罪,他自己还在申辩冤屈。有寄寓他地的侨人盖肫,强抢民女为妻,张满让盖肫送女回家,盖肫不听,却对郭默说:“刘胤不服从免官的命令,秘密地有所图谋,和张满等人日夜策划,只是忌惮您一人,准备先除掉您。”郭默信以为真,率领自己的同党等到早上门开时袭击刘胤。刘胤手下的将吏准备抵抗,郭默呵叱他们说:“我禀受诏书讨伐有罪之人,敢妄动者诛灭三族!”随即进入到寝室,把刘胤拉下床后斩首,刘胤时年四十九岁。 郭默出屋后,抓获刘胤的僚佐张满等人,诬陷他们谋反,全部斩首。郭默将刘胤的首级传送到京师,又掠取刘胤的女儿和各位侍妾。

刘备子孙是?

子女:

1、刘封,刘备养子。本姓寇。后因不援助关羽而令关羽被吕蒙擒杀,刘备将他问罪,赐死。

2、刘禅(shàn),刘备之子,即蜀汉后主,甘夫人所生。刘备称帝时最年长的庶子,后登上皇位,蜀汉灭后,被封为安乐公。

3、刘永,刘备庶子,生母不详。先为鲁王,后封为甘陵王。与刘禅宠臣黄皓不和,被刘禅疏远。后东迁洛阳,拜奉车都尉,封为乡侯。

4、刘理,刘备庶子,和刘永异母,生母不详。先为梁王,后封为安平王。早卒,谥为悼王。

至少有二女于刘备南逃至长坂时被曹将曹纯所俘。

刘禅刘永刘理的排行均不可考。在建安元年(196年),刘备至少已有一子,但身份已不可考。

孙子:

1、刘林,刘封之子,为牙门将,咸熙元年(264年)被迁徙至河东。

2、刘璿,刘禅长子,十五岁被立为太子,蜀亡后,钟会在成都作乱,被乱兵杀害。

3、刘瑶,刘禅二子,蜀亡后投降。死于永嘉之乱。

4、刘琮,刘禅三子,景耀五年去世。

5、刘瓒,刘禅四子,蜀亡后投降。死于永嘉之乱。

6、刘谌,刘禅五子,北地王,反对谯周降魏的提议,被刘禅逐出宫,蜀亡后自杀。

7、刘恂,刘禅六子,蜀亡后投降。刘禅死后,袭安乐公爵,死于永嘉之乱。

8、刘璩,刘禅七子,蜀亡后投降。死于永嘉之乱。

9、刘胤,刘理长子,袭父爵位,为安平哀王。十九岁卒。

10、刘辑,刘理次子,东迁洛阳,拜奉车都尉,封乡侯。

11、刘晨,刘永之子,刘玄生父。

曾孙:

1、刘承,刘备曾孙,刘理之孙,刘胤之子,袭父爵位,为安平殇王,二十岁卒。

2、刘玄,刘永之孙,刘氏族谱称之为“乾玄”,蜀汉亡后投降,永嘉之乱避祸于四川成都,袭安乐公爵,后东晋灭成汉,下落不明。

扩展资料: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赤壁之战时,刘备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而后进取益州。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或蜀汉。《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终成帝业。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  ,葬惠陵。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刘备

前赵乱世中的难兄难弟是刘胤和刘熙吗?

前赵是五胡十六国中较早的政权,建立者为匈奴领导人刘渊。刘渊去世后刘聪称帝,五年后病逝,他的太子刘粲即位,一个月后下属靳准所杀。两个月后镇守长安的中山王刘曜发兵攻靳准,大胜后登基称帝。咱们今天的主人公,就是刘曜的两个儿子刘胤和刘熙。

刘聪还在世的时候就十分器重刘曜,对他的儿子也很熟悉。刘曜共有9个儿子,长子叫刘俭,次子叫刘胤,三子叫刘熙。当时刘曜为秦王,皇帝刘聪就劝刘曜废长立幼。他认为秦王的长子刘俭各反面都很平庸,长得也一点都不出彩。而次子刘胤就不同了,这个孩子长得帅气还能言善辩,十岁的时候就长到七尺五寸,相当于一米七多,快一米八了。并且眉鬓如画,一看就是干大事的人。

老二如此厉害,并且他和老大都是刘曜的正妻卜皇后所生,都能算上嫡子。乱世之中,为啥不找一个厉害、出身还不差的儿子继承王位呢?刘聪是皇帝,他能说出这句话,显然是真的替刘曜着想,要知道藩王过于厉害对皇帝来说可不是啥好事。并且这个刘曜还不是普通的藩王,他是前赵开国皇帝刘渊的养子,也能算上是前赵的皇室人员,刘聪的兄弟。

皇帝如此掏心掏肺,这时的刘曜却没有啥宏伟目标。他十分真诚的对皇帝说自己只是个藩王,继承人只要不给皇家丢脸就行了,没必要找个厉害的出去打地盘。但刘聪不同意,他十分严肃的对刘曜说你与其他的藩王不一样,如今处于乱世,应该选个精明能干的孩子当世子。

皇帝一再坚持,刘曜没有办法也就同意了。于是他的长子刘俭被封为临海王,次子刘胤被封为世子。史书上没有记载刘俭的反应,想来这位长子应该是温和无害型的。弟弟爬到自己头上得到世子之位,他连一点水花都没溅起来。

刘曜很顺利的废长立幼,若无意外,多年之后刘曜去世,刘胤就是接班人了。但皇室中哪有平静无波的时候,尤其他们还是身处五胡十六国的大变革时期。

上面讲了,刘聪去世后儿子被下属靳准所杀,为了斩草除根,靳准还在平阳屠杀刘氏皇族。这时刘曜镇守长安很安全,但是他的世子刘胤却在靳准的屠刀之下。刘曜虽说领兵一路攻城略地为一大群亲戚报了仇,还顺利称帝延续前赵江山,但他认为最有出息的儿子刘胤已经惨死在靳准的刀下,因此立三子刘熙为皇太子。可是时局稍稍稳定下来后,刘胤却平安的回来了。

原来刘胤并没有死,靳准疯狂屠杀的时候他逃出来了,然后躲到黑匿郁鞠的部落隐姓埋名。听说父亲刘曜称帝,刘胤这才表明身份。黑匿郁鞠小部落一听,马上把人送回去了。这么一个交好刘曜的大好机会,他们可不愿错过。

刘胤回来了,并且更加帅气更加有本事,刘曜很高兴。可马上他就烦心了。有能力的二儿子回来了,自己还要把本事平平的三儿子立为太子么?这么一想他就坐不住了,如今可是乱世,一个没啥亮点的儿子恐怕守不住地盘。因此刘曜很快就决定要换太子,但是他的臣子不同意,刘胤自己也一再推辞。刘曜最终顺从了大家的意见,刘熙还是太子,刘胤为南阳王。

刘熙的太子之位差点就没了,他会不会怨恨这个突然回来的二哥、甚至怨恨父亲刘曜呢?他没有、刘熙是一个十分孝顺的儿子,对刘胤也没有任何怨恨之言。刘胤推辞太子之位也不是做表面文章,在他心中,一家和睦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刘胤和刘熙的兄弟情,维持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多年之后刘曜被石勒抓获,整个前赵乱成一团。刘熙在与刘曜商量后决定向西保守秦州,接着皇太子刘熙带领文武官员逃奔上邽,刘胤则率领将士从上邽奔赴长安,他希望能收复父亲的家业。但这两兄弟明显不够看,刘胤被石勒的堂侄石虎打的连连败退,最后,他与弟弟刘熙一起被杀。

刘熙能力确实一般,刘胤的种种表现也并没有众人以为的那么出彩。但这些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的兄弟情。有多少人在皇权争夺中丑态百出,刘胤和刘熙的兄弟情,就有多难得。

刘胤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刘胤君怎么读、刘胤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