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东坡肉的来历(东坡肉的来历简介)

2025-08-14 06:47:04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今天给各位分享东坡肉的来历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东坡肉的来历简介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东坡肉》的来历50字

苏东坡因触犯了皇帝,被贬到黄州,常常亲自烧菜与友人“品味”。他自己开荒种地,便因此地号称“东坡居士”。这也是“东坡肉”名字的由来。宋神宗驾崩后,苏东坡重新被起用,调到杭州作官时,西湖已被葑草淹没了大半。他发动数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把挖起来的泥堆筑成了长堤,后来被称为苏公堤。老百姓为了赞颂苏东坡的功德,到了春节时就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以表示自己的心意。苏东坡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

食者盛赞之,还把他送来的肉命名为“东坡肉”。

东坡肉的由来

相传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苏轼以身卒之,亲荷畚插,率领禁军武卫营,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百姓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他为“回赠肉”。此后,“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徐州传统名菜。

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一日,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他自己开荒种地,便把此地号称“东坡居士”。这就是“东坡肉”的由来。

在黄州期间,他亲自动手烹饪红烧肉并将经验写入《食猪肉诗》中。苏轼在徐州及黄州时烹制的红烧肉,只是在当地有影响,在全国并没有多大名气。真正叫得响并闻名全国的红烧肉,是苏轼第二次在杭州时的“东坡肉”。

扩展资料

一般选用半肥半瘦的猪肉,切成约二寸许的方正形猪肉做食材。

成菜后,薄皮嫩肉,色泽红亮,味醇汁浓,酥烂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腻口。

选购时,粘连在一起的猪肉不要买。包装袋中冰晶多的不要买。置于冰柜外层的不要买。

东坡肉的来历

东坡肉的发明者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词人苏轼。东坡肉最早的发源地是江苏徐州,据说东坡肉的原型是徐州的回赠肉,其还是徐州的“东坡四珍”之一。公元1077年四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苏轼到任不久的七月七日,黄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带决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围困徐州,水位高达二丈八尺。

苏轼身先士卒,亲荷畚插,率领军民筑堤抗洪保城。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击退了洪水,保住了徐州城。抗洪胜利后,全城百姓欢欣鼓舞,对这位新知州十分感激。大家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前去谢恩。

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猪肉后,他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一起抗洪的百姓。百姓吃了这肉之后,觉得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他为“回赠肉”。此后,“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徐州的传统名菜。这在《徐州文史资料》、《徐州风物志》、《徐州古今名馔》中都有记述。

东坡肉又名滚肉、红烧肉。是江南地区汉族传统名菜,属于浙菜系,同时也属于川菜系,以猪肉为主要食材。东坡肉的主料和造型大同小异,主料都是半肥半瘦的猪肉,加入配料焖制而成,成品菜都是码得整整齐齐的麻将块儿,红得透亮,色如玛瑙,夹起一块尝尝,软而不烂,肥而不腻。

关于东坡肉的来历

东坡肉相传为北宋词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所创制,最早发源地是四川眉山。原型是徐州回赠肉,为徐州“东坡四珍”之一。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苏轼赴任徐州知州。七月七日,黄河在澶州曹村埽一带决口,至八月二十一日洪水围困徐州,水位竟高达二丈八尺。苏轼以身卒之,亲荷畚插,率领禁军武卫营,和全城百姓抗洪筑堤保城。

经过七十多个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保住了徐州城。全城百姓无不欢欣鼓舞,他们为感谢这位领导有方,与徐州人民同呼吸、共存亡的好知州,纷纷杀猪宰羊,担酒携菜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收下后亲自指点家人制成红烧肉,又回赠给参加抗洪的百姓。

百姓食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他为“回赠肉”。此后,“回赠肉”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徐州传统名菜。这在《徐州文史资料》、《徐州风物志》、《徐州古今名馔》中都有记述。

关于东坡肉的来历和东坡肉的来历简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