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魏长城(魏长城简介)

2025-08-19 04:18:00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魏长城,以及魏长城简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延安·黄龙县·魏长城遗址》陕西名胜简介

《延安·黄龙县·魏长城遗址》陕西名胜简介

在黄龙县范家卓子乡西南边。魏长城遗址是战国时魏国为防止邻国侵扰而修建的长城。长城自西向东分为4段,第1段长200米,位于山顶;第2段长10米,位于沟底;第3段长15米,位于塬上;第4段长350米,亦位于塬上。遗址残高最低1米,最高4米以上,底宽5米许。

与第一段长城相连的,还有一处战国城堡遗址,当地称“淤泥城”,城堡位于山顶,呈长方形,长400米,宽200米,残高4米、3米不等,应属魏长城体系。

魏长城简介

魏长城

魏长城

魏长城起源于陕西华山北麓,经过韩城境内沿黄山西北上,穿过黄土高原,进入内蒙古准格尔的马栅、黑岱沟、十二连城等地。终点在包头的固阳境内,是战国时秦国与魏国的分界线。

筑城原因 战争产物

长城是战争的产物。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互相防御,各在形势险要的地方据险设关,修筑长城。公元前657年,楚国的方城开了我国修筑长城的先河。其后齐、魏、燕、赵、秦的长城相继而筑。《史记·秦本纪》载:“孝公元年,河山以东强国六,与齐威、楚宣、魏惠、燕悼、韩哀、赵成侯并。……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自郑滨洛以北,有上郡。”

魏长城修筑

魏国修筑长城也是迫于无奈。公元前332年以前,华阴长涧河以东属魏国阴晋邑,邑城遗址在今岳庙东2.5公里处。秦魏边境,战事不断。《史记·魏世家》载“三十六年,秦侵我阴晋。”《史记·秦本纪》还载,公元前362年,即魏惠王九年,秦攻魏少梁(今韩城),破魏军,擒魏将公孙痤,为抵抗秦军入侵,魏国于公元前358年,即魏惠王十二年开始在黄河以西与秦交界处修筑长城。《水经注》述,魏惠王“使龙贾率师筑长城于西边。”公元前351年城成。次年又进一步扩建。

战争历史

虽然,此城在御秦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然秦魏边境一直战事连绵。公元前354年,秦夺取了魏城少梁;公元前352年,秦攻魏河东,取安邑(山西夏县);公元前351年,秦攻魏固阳;公元前340年,秦卫鞅攻魏,大破魏军,俘公子卯,魏势渐衰。以至于公元前332年,魏惠王将阴晋邑献给秦国以求和,秦方改阴晋为宁秦县。从今遗址看,魏长城当年宏伟壮观的气势可见一斑,它在中国的长城史上涂上了难以抹煞的一笔。而且,它比北长城早144年。

遗址状况

魏长城残迹在华阴市境内有八处,分布约十余里。华山朝元洞西有城墩遗址。红岩、城南、河湾、西关等村附近都有长城残垣。其中城南村东一段,长365米,残高七米,底层最宽处9.2米,并留有堡寨和烽火台遗迹。从残垣现状看,城全部用细土夯筑,非常坚实,且保护较为完好。城西有汉相曹操主簿杨修及前秦苻坚宰相王猛陵墓。

近几年来,文物工作者经过实地考查,在准格尔旗到包头之间,发现了魏长城遗址。几千年的风雨剥蚀,魏长城已成为一线废墟。〈历代长城考〉载,城与塞分为两事,在内地者称城,在北陲者称塞。所以,今十二连城到包头间的大青山南麓的这段魏长城,又称固阳塞。

文化价值

魏长城遗址有较高的文化研究价值,它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可靠资料和凭证,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春节去渭南旅游有什么值得去的地方

春节去渭南旅游有什么值得去的地方?有个问题想问大家,什么时候是旅游的最好时期,这还用说,春节呗,这个时候假期长,非常适合外出了旅游,陕西渭南就是个不错的景点,这里来吸引游客的不仅是风景,还有美食,那么,渭南适合春节去的景点有哪些?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1、魏长城

魏长城起源于陕西华山北麓,经过韩城境内沿黄山西北上,穿过黄土高原,进入内蒙古准格尔的马栅、黑岱沟、十二连城等地。终点在包头的固阳境内,是战国时秦国与魏国的分界线。魏长城残迹分布在华阴多处,韩城的魏长城遗迹为318国道所截断,但保存尚完好。

2、南寺唐塔

南寺唐塔位于蒲城县城内西南的角慧彻寺(今蒲城中学),原是慧彻寺舍利塔。该塔为方形四面十级楼阁式砖塔,各层叠涩出檐,下砌作菱角牙子,一、二、三层叠涩砖多至15层,以上各层檐递减,塔身亦逐层收减高宽。整个塔身造型玲珑秀丽、挺拔俊逸。南寺唐塔是陕西省唐塔中建造较早的一座,已有1300多年历史。

3、华山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以东120公里的华阴市境内,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华山的著名景区多达210余处,有凌空架设的长空栈道,三面临空的鹞子翻身,以及在峭壁绝崖上凿出的千尺幢、百尺峡、老君犁沟等,其中华岳仙掌被列为关中八景之首。几大主峰各有特色,如西峰绝壁,东峰日出,南峰奇松,北峰云雾。

4、少华山

少华山位于陕西省少华乡刘家河村南,在县城东南约五公里处。东连小夫峪,西郊白石峪。因与西岳华山峰势相连,遥遥相对,并称“二华”,但低于华山,因名其少华山,又名小华山。少华山不仅是中国道教名山,而且是西岳华山的姊妹山,自古并称“二华”。

5、大禹庙

大禹庙位于韩城老城东五公里处的苏东乡北周原村东。1985年5月列为韩城市重点文物单位,是全国仅有的两座大禹庙之一。在明三暗五的元代建筑风格的殿堂里,供奉着为华夏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立下汗马功劳、自黄帝之后的第六代先帝——大禹。此外唐朝名将郭子仪也在此享有香火。

6、十二连城

自唐代到明清,统治者为了潼关的安全,沿潼关禁沟两岸夯筑方形土台12个,每个底边长10.5米,宽11米,高7.6米,夯层厚9至14厘米,是防御性的'军事堡垒。由于与潼关基本相连接,故俗呼为“十二连城”。现在城无存,烽火台尚存。

春节去渭南旅游有什么值得去的地方?通过阅读,你了解了吧,希望大家可以喜欢上这里,春节是个不错的旅游时机,因此,大家不要宅在家里了,和小伙伴们结伴同行,还能留下美好的回忆,也是不错的,当然安全问题比较重要,一定要注意。

拓展阅读:

1、春节去渭南旅游必备物品

渭南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城市,在这里有很多名胜古迹,对于游客来说光靠眼睛是带不走所有美景的,所有旅游之前要准备一台照相机,把古朴的建筑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其次还要带着适量的现金,因为春节各个景区都有特产在售卖,带着现金比较方便,但是要注意的是现金是零钱和整钱一起的。除此之外春节前后的渭南还是很冷的,所以要带着保暖的衣服,鞋子能够防滑的。

2、春节去渭南旅游景点推荐

渭南其实也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丰厚的城市,春节到这里旅游的朋友值得去的景点有很多。比如说位于韩城市的司马迁祠,这个景点不仅在建筑风格上不同于同一时期的建筑特点,同时它的四周有浩浩荡荡的黄河,也有宏伟挺拔的山脉,同时院内还有数十颗参天大树屹立不倒。

3、春节去渭南旅游注意事项

在春节很多人会自驾去渭南旅游,在这里有很多独特的风景,不过对于游客来说首先要注意不要在拥挤的人群中大手大脚的花钱,因为很多小偷会在人群聚集的地方行窃,花钱大方很容易成为焦点。其次春节渭南各个景区都会有一些纪念品和特产在推出,建议游客在购买的时候要货比三家,以免上当受骗,影响旅途愉悦的心情。除此之外春节气温低,很多人会着凉感冒,对此要带着能预防感冒的药物。

魏长城是什么时候修建的?

据《史记·秦本纪》记载,秦孝公元年(前361),魏开始修建西部长城,《竹书纪年》及《史记·魏世家》等书,还有魏(梁)惠王十二年(前358)、十五年(前355)和十九年(前351)筑长城的记载。可见魏长城是由公元前361年至前351年的10年问陆续筑建的。先后共筑有三道,即河西长城、河南长城及崤山长城。

陕西省大荔县旅游景点

大荔古称同州,地处黄河之滨,华山脚下,全县辖18个镇,415个行政村,总人口75万,县域面积1800平方公里,耕地150万亩。自商代起,大荔便立国、置郡、设州、建府,三千年历史文化辉煌璀璨,素有“三秦通衢”、“三辅重镇”之称,是源远流长的黄河文明最早发祥地之一。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陕西省大荔县旅游景点,欢迎参考~

丰图义仓

坐落在大荔县朝邑镇仰圣堡(南寨子)村内,巍然屹立于黄河西岸老崖上,是一座贮藏粮食的民办仓库,占地面积约20余亩,仓外筑外城,高7.7米,西有城门,东开小门。城外筑城挖壕,固若金汤。仓库像一座壁垒森严、历经沧桑的军事古城堡,坐北向南,高14.89米,东西长133米,南北宽83米。仓壁用大砖环砌周垣,南面洞开东仓、西仓两门,中部照壁上镶有“丰图义仓”四个石刻大字。1877年(清光绪三年)关中大旱,饿死多人,朝邑尤其严重。1882年(光绪八年)由东阁大学士、户部尚书、军机大臣朝邑人阎敬铭倡议修建,1885年(光绪十一年)竣工,动支白银三万余两,竣工后绘制详细图样报闻朝廷,慈禧太后朱批为“天下第一仓”,此仓建成后十多年,就遇上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的关中大灾荒,丰图义仓开赈放粮,活人无数,阎敬铭被人们尊称为“救时宰相”。

丰图义仓为中国古代仓廒的样板工程,也是中国仅有的一座仍在使用的古代粮仓。该仓自建起,一直用作粮站,为大荔县朝邑粮站。朝代更替,多少风云人物化作云烟,丰图义仓依然不朽。

岱祠岑楼

亦名岱祠楼,俗名东岳庙戏楼。始建于宋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坐落于岱祠正南方,高17.5米,明穆宋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增建,清时又多次重建。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岑楼在保持原貌的基础上于1963年至1964年间再次进持整修。岑楼叠檐三重,立通柱,上覆盖琉璃筒、板瓦,旁镶戏珠龙,斗拱挑角,雕梁画栋,下层北面为舞台,台面宽敞,在舞台上演唱,有余音绕梁之感。台内原有台梯楼板,可攀沿而上。登楼远眺,北望蜿蜓起伏的铁镰山峦,南视雄伟俊秀的太华三峰,俯瞰黄、洛、渭河,使人倍感祖国的大好河山壮丽似锦。古有诗云:“岱祠灵活芮城胎,宋代岱楼势壮哉”、“华原高耸岱祠超,百尺岑楼接紫霄”。岑楼建筑,是我国古代想象丰富,构思奇妙的劳动人民高度智慧的结晶,有较高的科学和艺术价值,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荔人遗址。1978年3月21日,陕西省水利局刘顺堂在段家乡解放村(原名王家村)甜水沟东崖洛河三级阶地的砾石层(第三层)中,发现了一个较完整的古人头骨化石。经国家古人类学者多方考证,确定其为早期智人中的较早类型,时代为中更新世末期,具体时间约在20万年左右。是我国旧石器时代从猿人到古人过渡的一个代表,因发现在大荔境内,故命名其化石人为“大荔人”,具体发现地址为“大荔人”遗址,距县城西北23公里。

1978年至198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西安半坡博物馆、本县文化馆、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和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班对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和一次野外调查。在“大荔人”遗址到育红村一带共发现12处与“大荔人”文化层相当或稍晚的石器地点,其遗址代号是:南区为d1、d2、d3、d4、d5、d6、d7;北区为d8、d9、d10、d11、d12、d13。南区在甜水沟以北,北区在育红村周围,东西长约7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主要发现了大量石器和兽骨化石。大荔人遗址为旧石器时代从猿人到人过渡的一个代表, “大荔人”头骨化石总的特点是粗壮、厚实、骨质较厚,头长目低矮。其眉脊粗壮,较北京人的稍低,比马坝人显著高突;额骨低平,其倾斜度甚至比北京人的还小;骨板较厚,有的骨板与爪哇人、北京人相近或更厚;顶骨相对较大,顶结节发育,枕骨隆凸位置下移,顶枕部较高,脑量较大,这些又都是较北京人要进步得多,与马坝人的特点相近似的地方。而其脊间的眉间部分最宽厚,面骨特低矮等则又是与其它人类化石不同的地方。

通过“大荔人”的发现,了解了许多过去在古人类学上难以得到形态细节,从而填补了中国国古人类研究上的一大空白,对研究中国古人类的演化很有价值,为中国古人类学增添了新的资料。再从它的完整性来说,不但是中国罕见的、难得的,也是当前世界少有的.。

大荔魏长城位于今大荔县西北,距今大荔县城约15公里,靠近洛河东岸。勘探表明,自大荔县西北党川村至长城村,即由南向北由党川村、党家窑、东高恒村至长城村南北长达7公里,均发现有魏长城的遗迹。大荔境内的魏长城大部份保留在地面上,现在保存在地面的计有12处,其中保存最长的为长城村至东高恒西北一段长城,计长2100米,墙的宽度16.25、高2.2-11.4米。长城村东北一段长城计长120、宽0.75-9.35、高1-3.1米。东高恒西北一段长城计长100、宽0.4-1、高0.3-2.5米。东高恒以南一段长城计长1170、宽9.5-20、高1-2米。党家窑以南一段长城计长110米。党州村西北一段长城计长115、宽3.5、高1.85米。大荔魏长城的夯土为黄色,土质坚硬,夯层为4-7厘米。夯窝直径为5-7厘米。大荔境内的魏长城,基于地形条件,形状规整、南北略呈直线。

虽此城墙在御秦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然秦魏边境一直战事连绵。公元前354年,秦夺取了魏城少梁;公元前352年,秦攻魏河东,取安邑(山西夏县);公元前351年,秦攻魏固阳;公元前340年,秦卫鞅攻魏,大破魏军,俘公子卯,魏势渐衰。以至于公元前332年,魏惠王将阴晋邑献给秦国以求和,秦方改阴晋为宁秦县。从今遗址看,魏长城当年宏伟壮观的气势可见一斑,它在中国的长城史上涂上了难以抹煞的一笔。而且,它比北长城早144年。魏长城遗址有较高的文化研究价值,它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可靠资料和凭证,被列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沙苑文化遗址

位于陕西省大荔县南部的沙丘地带,是中国科学院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l955年冬发现的,当时仅发现了石器,1973年再次调查时发现了人头骨化石,此后的几次调查,除发现了大量石器外,未见地层关系。这些石器分散在地面,以石片石器和细石器为主。石片石器有石片、尖状器、刮削器等。细石器有石核、小石片、尖状器、石镞、刮削器等。

石片石器是该文化的典型产物,又是细石器文化中所罕见的。据国家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研究认为:石器属中器时代遗物,人头骨化石属同时期遗骸,具体时间约在万年左右。以后把这里统一称作“沙苑文化”遗址。

三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地处渭南市关中平原的东端,是黄河、渭河、洛河的交汇区。北起大荔县华原乡,南到老西临公路,东以黄河为界,与山西、河南相临,西沿渭河至华阴、潼关三县。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约宽15公里,总面积4.67万公顷。 三河湿地境内地势平坦宽阔,河漫滩地和一级阶地被渭河和洛河切割为三大块。沿黄河呈南北带状,沿渭河又呈东西带状。应受黄河泥沙影响,处滩高于内滩,常年积水,形成沼泽、草甸和盐碱地带。保护区有六条支流注入黄河和渭河,到了汛期,黄河水常倒流入渭河和洛河,成为这一地区湿地的主要成因。保护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燥、半湿润季风气候,海拔在330米-335米之间,地势较周围偏低,受秦岭和中条山所形成的潼关风口的影响,气候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春季干燥升温快,夏季炎热日照长,秋季降温多阴雨,冬季寒冷少雪雨。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自然地理环境为湿地动植物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提供了繁衍生息的场所。这里的森林植被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植被群落有芦苇群落、盐蓬群落、杯柳群落、草甸群落等。丰富的植物资源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以及大量水生小动物的存在,为水禽提供了栖息、觅食和繁殖的良好环境,形成了三河湿地独特的生态环境。

据初步调查,区内有脊椎动物27目53科110属140中,虾、螺、蚌等家壳类动物20余种,蛇、蛙等爬行动物以藻类、小昆虫及微生物等为食料,其本身又成为野生水禽的食物来源,形成湿地特有的生物链。

王仁皎墓,位于大荔县羌白镇。当地人称“老冢娃”、“冢疙瘩”,墓冢的主人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岳父——祁国公王仁皎。墓冢坐北朝南,墓冢的正南方曾经有四个小型墓葬,正北面也散布着几个小坟墓。墓冢的正南面曾经矗立着一块高约四五丈的石碑,石碑坐落于一只巨大的石龟之上。碑文为唐代著名诗人张说所撰,唐玄宗御笔亲书。伴随石碑而立的,还有成对的石羊和石马以及其他建筑。王仁皎,陕西渭南人。据《资治通鉴》记载:王仁皎(公元651-719),字鸣鹤,同州下邽(今临渭区)人,曾任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昭宣,其女便是李隆基的结发妻子,即后来的王皇后。王仁皎墓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宝贵价值主要体现在墓的形制和墓前的文物上。作为特许一品官员陪葬皇陵,此墓起始坟高在三丈以上,硕大的圆土丘在平坦的田野上很是显眼。坟墓坐北朝南,有着宽而长的神道,两旁对立石人、石兽若干,最气派的还数东西两侧顶端的巨大方形土柱,似人工、更似天成,高约丈许,足可与乾陵的“双乳峰”媲美。

一宝称为“三绝碑”,即墓前神道陈列的石碑。神道碑全名为《唐故开封府仪同三司赠太尉益州大都督上柱国祁国公宣王公碑》,又名《祁公王仁皎碑》、《唐王仁皎碑》、《祁国昭宣公王仁皎神道碑》、《赠太尉祁国公王仁皎碑》等。此碑于唐开元七年(719)11月刻,高1丈5尺,广5尺7寸。碑文由玄宗朝名相、文笔大手张说撰就,书法出于李隆基御笔隶书,22行,行54字,记载了唐代社会、经济、文化及王仁皎生平等大量的珍贵史实,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金石萃编》、《金石续编》、《汉唐存碑跋》、《寰宇访碑录》《同州府志》等后奇书名志对此碑均有收录。李隆基、张说、王仁皎这三人都是人们景仰的唐代名家、大家,所以该碑被人们称为“三绝碑”。

二宝称为“乞子石”,当地人俗称“溜虌石”。此物下方上圆,暗喻天圆地方之意,底端牢扎土中、上部为新月造型。相传每年的农历二月二,方圆百里的老百姓都会慕名来到这里,踏青游玩只是其一,最重要的是完成“乞子”的神圣使命。求子心切的少妇们先在陵前净手焚高香三柱,然后自左而右绕墓冢三周,继而历千辛万苦攀上高耸的墓顶,从怀中掏出尚带着淡淡体温、香喷喷的“乞子豆”(一种面粉做的食品),面向东西南北各抛撒一把,以敬四方神灵。乞子仪式没有就此打住,它的真正高潮在晚间。待月高星朗之时,白天已行过拜敬礼的少妇们来到乞子石前,一片虔诚地脱去外罩衣衫,仰躺顺乞子石顶端的新月形石道滑下,乞子的程序才宣告完成。当然,完成的还有上天赐子的心愿。三宝称为“金头颅”,也叫“驸马头”。这其实源于一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相传唐代某公主的驸马是山西人,二人相识相知于患难,十分情真意切。一次驸马探乡返回京城长安,路过羌白遭强人所杀,不但随身金银细软被尽数掳去,亦性命不保。公主惊闻噩耗痛不欲生,日夜啼哭不止。心痛女儿的皇帝即刻差人找寻,但结果只见尸身、不见头颅,贵为金玉的驸马遂配以金头颅就地安葬。传说归传说,且与王仁皎没有任何联系,但当地人更愿意相信这是一个事实,千百年来它不知赚取了多少痴男怨女的眼泪,更招引来盗墓贼的多次光顾。

大荔县同州湖风景区位于洛河大荔城区段,占地面积4平方公里,景区按照4A级标准建设,目前已累计投资3亿元,完成6.3公里两岸堤防、1.75公里中隔段、360亩生态景观工程、1000亩湖面蓄水工程、5公里环湖自行车绿道、100辆自行车站点、1000部生态停车场等配套工程及音乐喷泉、福寿桥、康宁桥等20多处景点建设,可容纳5-10万人游乐观赏,将于六月全面向社会开放,填补了大荔县历史上无公园的空白,成为集文化、民俗、休闲、体验、旅游为一体的新景区。

华山魏长城遗址可以上去吗

你好,据我所知,是的,你可以上去。华山魏长城遗址是一个历史文化遗址,拥有许多古代古迹和风景名胜,令人叹为观止。游客可以登上长城仰望远方,欣赏壮丽的自然风光,还可以参观当地文物古迹,了解历史文化底蕴。

关于魏长城和魏长城简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