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铁路建筑群(中东铁路建筑群的保护建筑是)
电话:18514096078
今天给各位分享中东铁路建筑群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东铁路建筑群的保护建筑是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故乡情——百年老江桥
哈尔滨的夏天,正象郑绪岚演唱的《太阳岛上》:“明媚的夏日里,天空多么晴朗,美丽的太阳岛多么令人神往……”
清晨,我迎着和煦的暖风,兴高采烈地赶往松花江边,目的就是目睹家乡风采之一的“百年老江桥”。
哈尔滨松花江大桥,虽然它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是作为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这座百年老桥却被保存完好,供人们缅怀纪念。
中东铁路于1898年破土动工,1903年全线竣工,哈尔滨地处中东铁路干线、支线的交汇点。哈尔滨因松花江而生,因中东铁路而兴,被誉为“东方莫斯科”。
1901年,中东铁路哈尔滨松花江大桥(现在叫“老江桥”)建成通车。
2013年,以“老江桥”为核心的中东铁路建筑群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4年,“老江桥”旁边新建的哈尔滨、齐齐哈尔客运专线铁路松花江大桥峻工,“老江桥”完成了百年使命。
因此,“老江桥”见证了哈尔滨百年发展的历程,承载着这座城市和人民厚重的记忆。
我还依稀记得,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走过这里。那时桥上中间是火车道线,两侧是特别狭窄的人行道。
正当走到大桥中间一段的时候,有列车呼啸而过,随着列车哐当哐当的响声,我们的心也被震撼着。使本来看着旁边铁栏杆外面的汹涌的江水心里发慌,似乎脚下木质的桥面都跟着颤抖,这火车擦身而过,我们走得更加东倒西歪,从此再也不敢走这铁路桥了。
如今的“老江桥”被保护起来,桥面上有几大段铺上了玻璃桥面。好在玻璃铺在了原来厚厚的枕木上,从窄窄的缝隙处,可以看到浑黄的江水匆匆流过,在桥墩处泛着暗沉的浪花。基本上没有走在玻璃栈道上惊心动魄的感觉。
适逢“七一”前夕,老江桥上俨然成了庆七一百年华诞的重要场所。
桥头矗立着“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上有党旗和100组成的精美图案的标志。整个铁路桥架子上高悬着相关的大幅标语。一个个彩门由各个历史阶段划分,相应配有方便拍照留念的标志性口号和背景图,鲜亮明艳,形成一片红色的海洋。
“2021启航新征程”“我和党旗合影”等处,更是集中了兴致勃勃的人们。
“老江桥”江南一侧开辟成中东铁路公园,由旧时的铁轨、黄继光号火车头、车站、站台、桥头堡、图片、人物雕塑等组成。如寻访“老江桥”及中东铁路旧时风貌,这确实是一个好去处。
中东铁路建筑群的扎兰屯市中东铁路建筑群
扎兰屯市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遗址群主要包括:吊桥、中东铁路俱乐部旧址、中东铁路扎兰屯卫生所旧址、铁路俱乐部旧址、中东铁路沙俄管理人员住宅(24个遗址点)、路立俄侨子弟小学、沙俄小学黄房、沙俄马厩、沙俄仓库、中东铁路扎兰屯车站旧址、铁路五号楼(原纳文慕仁盟工委办公处)、内蒙古人民自卫军骑兵五师司令部旧址、中东铁路扎兰屯站水塔、沙俄森林警察大队旧址、六国饭店旧址等38个遗址点。
哈尔滨霁虹桥介绍?
哈尔滨霁虹桥位于为横跨哈尔滨市道里与南岗两区的分界点,是滨洲、滨绥铁路跨线桥。哈尔滨市一类保护建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为木桥,是哈尔滨桥梁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立交桥。
霁虹桥造型以古埃及式方尖碑为桥头堡,塔座为长方形,四周各有24个花环状装饰浮雕,其上各筑有两个较小的桥灯塔。桥下面的柱子上还装饰有狮子头像。在坚固有力的钢栏杆上镶嵌了标志着“飞轮”中东铁路路徽。桥面宽可并行4辆大卡车,分车行道、人行道,桥下则为列车铁道。
建造历史
十九世纪末,沙俄对中国东北地区进行野蛮侵略,并开始修建中东铁路。在修筑滨洲干线工程中,临到交通枢纽地时,发现这里是一片杂草丛生的原野和低洼地形成的水沟。由于修建铁路,迫切需要将松花江上运来的器材物资转运到香坊地区去,于是就地建了个大型木桥,当时起名为秦家岗大桥。
自1901年10月2日大桥通车起,这座木桥就承担起桥下通火车、桥上行车行人的功能。后来木桥需要维修和大修,根据铁路发展和市政交通的需要,政府决定在原址上修建个永久性桥梁。霁虹桥是一座典型的欧式桥梁建筑,呈弓形,设计师为符拉基米尔·安德列耶维奇·巴利,施工工程师彼得·谢尔盖耶维奇·斯维利多夫。原为钢结构,后改建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建设霁虹桥仅建筑费用约三十万元大洋。
名称由来
当霁虹桥1926年11月28日举行落成命名典礼时,参加人有哈尔滨特别市市长储镇、中东铁路局长叶木河诺夫、特区行政长官张焕相、东铁督办于云章以及东铁理事会中的中俄理事等人。
由中方理事、时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刘哲为桥题名,他援引了杜牧的《阿房宫赋》:“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句中霁虹二字,定名为“霁虹桥”。
桥梁结构
哈尔滨霁虹桥桥长51米、宽27.6米、车行道宽21.4米、两侧人行道宽各3.1米。桥面呈弓型,中高而两端低。正桥的两端,有对称的塔式建筑。塔座为长方形,四周各有24个花环状装饰浮雕,其上各筑有两个较小的桥灯塔,桥头间带图案的铁栏相联结。
该桥没有一个铆钉,没有一个螺栓。上走车辆行人,下走火车。桥上设有四座方尖碑为桥头堡。方尖碑是古埃及新王朝时期的建筑技术,巨大的方形石柱收缩到顶端为尖尖的一点,桥下面的柱子上刻有狮子头像,其建筑形式和建筑风格独树一帜。
桥梁设计充分考虑了地势、交通、外观等各方面因素,尤其考虑到行人通行的需求,非常具有人性化功能,步行其上也不觉得吃力。而且,桥梁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城市发展的需求,预留了火车道线空间,在国内都是非常罕见的。
文物保护
1986年,霁虹桥被定为一类保护建筑。霁虹桥2004年被鉴定为危桥,但作为哈尔滨的交通要冲,时至今日,霁虹桥每天高峰时间车流量达到6000辆/小时,最高达到8000辆/小时。2008年被定为哈尔滨市文物保护单位。
2009年,设计时速达250公里的哈尔滨至齐齐哈尔城际高速铁路奠基,霁虹桥成为即将修建的电气化铁路的障碍,专家又提出抬高桥面或降低铁轨来拓展桥下空间。但是,霁虹桥的桥面和下面的桥柱浇筑为一体,无法单独抬高桥面。另外,按照铁路部门的运行要求,火车必须在相对平坦的铁轨上行驶,因此不能降低铁轨的位置。因而,这两种方案也未能成行。
哈市政府有关部门召开改造方案论证会,认定霁虹桥不再具备维修价值,决定拆除老桥后,对其进行原样式、原材料、原位置的“三原”改造。
但是文物专家、建筑专家认为霁虹桥是非常珍贵的历史建筑,必须原貌保留。以往曾有几次针对霁虹桥的检测和论证,都是在保护原貌的基础上进行的。政府和专家的意见是一致的:保护霁虹桥。可以对它进行加固、维修。有专家指出,如果说它的存在给现今哈尔滨城市交通带来了一些影响,可以考虑另架一座桥。如果因建城际电气化铁路而重建霁虹桥,那更没有必要。重新建造霁虹桥,桥拱的高度仍然成问题。霁虹桥作为1997年公布的哈尔滨市第一批保护建筑中的一类保护建筑,如果涉及到城际铁路这样的重大工程,不管有什么样的施工设计方案,都要符合《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和《哈尔滨市保护建筑保护街区条例》的规定,必须保持原有历史风貌,不得损害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009年,哈尔滨市文保部门向国家申报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滨洲铁路桥、霁虹桥、香坊火车站、原中东铁路局石头房子等25处建筑或遗址群纳入申报名单之列。
2012年,经过三年的申报,凭借文物要具有建筑风格独特、保存现状良好、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三大国家评判标准,最终滨洲铁路桥、霁虹桥、香坊火车站、原中东铁路局石头房子统一作为中东铁路建筑群被国家文物局通过审评。
2013年6月,霁虹桥作为中东铁路建筑群的一部分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一座受法律保护、又承担着哈尔滨市主要交通职能、且是危险建筑的文物桥梁。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东北行记丨昂昂溪,你的名字真美丽
昂昂溪不是一条溪流,它是一个地名。确切地说,昂昂溪是隶属于齐齐哈尔市的一个区。我是在做攻略的时候偶然看到昂昂溪这个地方的,攻略里昂昂溪已有百年历史的粉红色火车站吸引了我。
刚好在齐齐哈尔参加婚礼之后,有几个小时的空档期,我和妈妈就从齐齐哈尔去了昂昂溪。买张七块钱的火车票从齐齐哈尔站出发,只要二十几分钟就可以到达昂昂溪,在昂昂溪站下车的人很少,目测不超过十个。
一下火车我就懵了,昂昂溪火车站不是少女粉的吗?怎么变成了黄色?看着这崭新明亮的黄,只能有一种解释了:昂昂溪火车站被重新粉刷了!但不得不承认,明黄色的小火车站,也是非常好看的。
昂昂溪火车站始建于1903年,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是在中东铁路全线通车时建成并营业的,那时候它还是齐齐哈尔站,直到1924年才改为昂昂溪站。
昂昂溪站是俄罗斯风格的历史建筑,也正反映了昂昂溪与中东铁路的修建是分不开的。十九世纪末,沙俄为争霸远东极力向太平洋地区扩张。那时候甲午战争清廷战败,财政拮据,为了进一步掠夺中国东北地区的丰富资源,帝俄趁机攫取了大清东省铁路的修筑权,历时六年,修筑成了可通俄国的中东铁路。
中东铁路建成后,商贸开始迅速发展,哈尔滨、满洲里、海拉尔等由此发展起来。昂昂溪,也是以铁路为依托发展起来的,它的兴起与衰落都饱含着历史的沧桑。
从火车站出来,脚下是一条坑坑洼洼的破败小路,对面是一片看起来萧索荒凉的墓地。向前走了十几米,才看到墓地的大门。这片墓地是苏军烈士陵园,这里安葬了126名为我国东北解放而英勇牺牲的苏联红军官兵,是中苏两国共同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见证。据说昂昂溪的学校都会组织学生们在清明节去烈士陵园扫墓,纪念这些牺牲在异国他乡、无法落叶归根的生命。
看到出站的几个人都是往反方向走去,我们也掉转头往反方向走去。火车站附近没有任何饭店、宾馆,真的可以算是荒凉。没走多远,就看到一座天桥,桥下是纵横交错的铁轨,运煤的货车在昂昂溪站停了一会儿,呼啸而过。
过了天桥,才感觉到了人烟。有粮店、有水果店、有快餐店、手机店,路边有很多小摊贩,卖水果的、卖菜的、卖衣服的、卖袜子手套的,街上的人还是不算多,人们左瞧瞧、右看看,真买的人不多,和我家乡的小镇是一样的。
找了一家小饭馆进去吃饭,要了一碗面、一份盖浇饭,一共才22块,还送两盒饮料。端上来一看,盘碗都大,量也大得惊人;再一看,卖相不佳,倒是和墙上挂着的宣传图长得一模一样,一看就知道那宣传图是实物拍摄,而且没有加过滤镜。我把这个发现跟妈妈说了,俩人一起笑,感叹这可能就是东北人的实在吧。
吃饱喝足,我们还是走回了天桥那边,想去找找攻略里提到的那些俄式的老房子。火车站前的那条破败小路,沿路都是破旧的老房子,这些房子都是有一百多年历史的俄罗斯风格建筑,包括火车站在内,都属于中东铁路建筑群,见证了中东铁路的历史。
沿着火车站前的这条迎宾路继续向前,路过烈士陵园向左转,就可以拐进罗西亚大街。罗西亚大街全长2000米,街道两侧都是百年历史的俄式建筑,是中东铁路沿线俄式建筑保存最完整、最集中、数量最多、最具特色的街道。
罗西亚大街上最为宏伟壮观的便是这座深粉色的二层建筑。它曾经是昂昂溪铁路俱乐部,建于1906年,是当时来自俄国的铁路工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如今已经闲置,透过窗户隐约还能见里面的格局。
继续往前走,沿路就都是俄罗斯风格的民居了。这些民居都是独家独院,几乎都是米黄色的外墙,绿色的“人”字形屋顶,房子高、窗户多。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一棵大树,树与屋历经风雨、共度百年,见证了历史变迁。
除了我们,路上几乎是没有行人的。走在这条曾经繁华的罗西亚大街上,一家一户地看过去,有种漫步在俄罗斯边境小镇的错觉。想象着那些俄国铁路工人曾经举家搬迁到这里,修建起俄式的房子,白天养护铁路,夜晚去俱乐部唱歌跳舞,最终离开这里,不知又去往了何方。每个人都在时代洪流的裹挟下,往下走,向前走。
昂昂溪这个名字,是达斡尔语昂阿奇的谐音,是“狩猎场”的意思。想不到这么厉害的本意转化为汉语的名字竟然如此好听美丽,想不到战斗民族修建的火车站竟然如此粉嫩好看。
粉红色的小火车站被粉刷成了黄色,有些可惜,但似乎跟那些米黄色的俄罗斯民居更配了呢。它们还会一起守护这段沧桑历史,一起见证岁月变迁。
沈阳历史保护建筑
1.沈阳老建筑历史资料
1、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满清王朝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建造的皇宫,清世祖福临在此即位称帝。
沈阳故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现已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院。
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中国的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清昭陵
清昭陵,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的陵墓,位于沈阳(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陵园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
建筑的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陵寝原则,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其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两侧对称排列,系仿自明朝皇陵而又具有满族陵寝的特点。
清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有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丽,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1982年,清昭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清福陵
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基,占地500余公顷。东陵始建于1629年,1651年基本建成,后经顺治、康熙、乾隆多次修建,形成了完整的陵基建筑群。
陵内有庄严的正红门,有生动的石狮、石虎、石马等,有著名的108蹬台阶,有方城、隆恩殿、东西配殿、大明楼、宝顶等建筑。
4、沈阳天主教堂
教堂位于东院,坐北朝南,南北长66米,东西宽17米,通高40米。砖混结构,青砖素面,正面顶部突出有两个方锥形尖顶,东西并列,上部装饰有“十”字架。建筑面积为1,100余平方米。
有堂字120楹,其规模之大,是全国屈指可数的。整体建筑格局沿袭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形式,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教堂的西侧有一座四层楼房,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余平方米,房屋近100间,这是1926年建筑的主教府。
教堂整体建筑围廓在东西80米长,南北112米宽的青砖院墙内,房屋占地面积3,213平方米,总面积9,264平方米。 1985年2月,市 *** 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2月辽宁省人民 *** 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张氏帅府
张氏帅府位于沈河区故宫南侧,又称大帅府和少帅府,是清末民初东北军阀张作霖的府第,面积1.6万多平方米,四周围筑着三米多高的青砖厚墙,内部分为东、西两院,每部分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东院建于1912年,为张作霖所建的中国民族特色的三进四合院落,共有房舍74间,呈目字形。花园北面建造了一幢三层罗马式的青砖洋楼,建于二十年代。
中院建筑既沿袭了中国传统的民间风俗,也体现出东北、特别是辽南风土习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昭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福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氏帅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沈阳故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沈阳天主教堂
2.沈阳的电线杆被列入历史建筑 这到底咋回事
沈阳市第三批历史建筑当中包含了沈阳市最早有轨电车的电线杆,距今已有八十多年历史的电线杆被评为沈阳市历史建筑,该电线杆位于沈阳市中山路,名称;中山路沿线原有轨电车电杆。地理位置;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中山路和小西路附近。文物级别;暂无文物级别,沈阳市第三批历史建筑。建筑年代;民国初中年。数量;一处。所属地区;辽宁省沈阳市中华路沈河区段。所在位置;辽宁省沈阳市中部地区。
沈阳市境内文物保护单位共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沈阳市历史建筑等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如沈阳三皇庙、西塔护国延寿寺、盛京城德胜门瓮城遗址、吉顺隆丝房旧址、蓬瀛宫、南山遗址、中心庙等等。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如奉天邮务管理局办公楼旧址、沈阳太清宫、沈阳法国汇理银行奉天支行营业楼旧址、中国工业博物馆铸造厂翻砂车间旧址、北塔护国永光寺、南塔护国广慈寺、北塔护国寺、沈阳般若寺、慈恩寺、长安寺、辽滨塔、小塔子古塔、工人村建筑群等等。区、县级级文物如沈阳永济桥等等等等。
沈阳市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沈阳故宫、清福陵、清昭陵、中山广场建筑群、奉海驿旧址、中东铁路建筑群沈阳奉天驿、太平寺锡伯家庙、张氏帅府(张学良旧居)、无垢净光舍利塔、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新乐遗址、汉卿体育场旧址、南关天主教堂、辽宁总站旧址、叶茂台辽墓、东北大学旧址、高台山遗址、石台子山城等等等等。辽宁总站、奉海驿旧址已经合并到中东铁路建筑群,沈阳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十六处,永安桥等等文物准备申报全国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如奉天机器局旧址、沈阳北大营营房旧址、皇姑屯事件发生地纪念碑等等。沈阳历史建筑已经评选三批,大部分已经晋升到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如蔡少武旧居、长江照相馆、帅府后巷传统民居、堂子庙巷建筑群、盛京三陵衙门旧址、中山路原有轨电车电杆、二战盟军战俘营医院旧址、沈阳站西广场给水塔、新光建筑群、黎明建筑群、和睦路工人村建筑群、沈阳中苏友谊宫旧址、七纬路36号建筑、浪速馆旧址以及中山路、中华路建筑群等等等等。
3.沈阳老建筑历史资料
1、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满清王朝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建造的皇宫,清世祖福临在此即位称帝。
沈阳故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现已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院。 2004年7月1日。
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中国的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清昭陵 清昭陵,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太宗皇太极的陵墓,位于沈阳(盛京)古城北约十华里,因此也称"北陵"。
陵园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 建筑的平面布局遵循“前朝后寝”的陵寝原则,自南向北由前、中、后三个部分组成,其主体建筑都建在中轴线上,两侧对称排列,系仿自明朝皇陵而又具有满族陵寝的特点。
清昭陵是清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昭陵除了葬有帝后外,还葬有麟趾宫贵妃、洐庆宫淑妃等一批后妃佳丽,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是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1982年,清昭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清福陵 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那拉氏的陵基,占地500余公顷。东陵始建于1629年,1651年基本建成,后经顺治、康熙、乾隆多次修建,形成了完整的陵基建筑群。
陵内有庄严的正红门,有生动的石狮、石虎、石马等,有著名的108蹬台阶,有方城、隆恩殿、东西配殿、大明楼、宝顶等建筑。 4、沈阳天主教堂 教堂位于东院,坐北朝南,南北长66米,东西宽17米,通高40米。
砖混结构,青砖素面,正面顶部突出有两个方锥形尖顶,东西并列,上部装饰有“十”字架。建筑面积为1,100余平方米。
有堂字120楹,其规模之大,是全国屈指可数的。整体建筑格局沿袭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形式,是典型的哥特式建筑。
教堂的西侧有一座四层楼房,占地面积1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余平方米,房屋近100间,这是1926年建筑的主教府。 教堂整体建筑围廓在东西80米长,南北112米宽的青砖院墙内,房屋占地面积3,213平方米,总面积9,264平方米。
1985年2月,市 *** 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12月辽宁省人民 *** 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张氏帅府 张氏帅府位于沈河区故宫南侧,又称大帅府和少帅府,是清末民初东北军阀张作霖的府第,面积1.6万多平方米,四周围筑着三米多高的青砖厚墙,内部分为东、西两院,每部分都有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
东院建于1912年,为张作霖所建的中国民族特色的三进四合院落,共有房舍74间,呈目字形。花园北面建造了一幢三层罗马式的青砖洋楼,建于二十年代。
中院建筑既沿袭了中国传统的民间风俗,也体现出东北、特别是辽南风土习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昭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福陵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氏帅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沈阳故宫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沈阳天主教堂。
4.辽宁有哪些比较古老的建筑,有点历史意义的
沈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2300年建城史,素有“一朝发祥地,三代帝王城”之称.沈阳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名城。
因地处古沈水(今浑河)之北而得名(南面有浑河,山南水北为阳)。沈阳地区蕴育了辽河流域的早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3万年前,沈阳地区已有人类活动。据对新乐遗址考证,早在72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有上古人类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从春秋战国时期燕国设立方城(侯城前身)起,沈阳的建城史已2600余年。沈阳素有“一朝发祥地,三代帝王都”之称。
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迁都于此,更名盛京。1636年,皇太极在此改国号为“清”,建立清朝。
1644年清世祖福临,率清军入关定都北京后,以盛京为陪都。清初皇宫所在地——沈阳故宫,是中国现今仅存最完整的两座皇宫建筑群之一。
5.沈阳市所有的道教建筑,请把名字都写出来
所有的都写出来?够呛,我说一说我去过的吧。沈阳市有很多道教的活动场所,有太清宫(东北道教第一丛林,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中心庙(沈阳市旧城区即盛京城的最中心点,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火神庙、二台子土地庙、关帝古刹、平罗关帝庙、大帅府关帝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东影视城关帝庙、蓬瀛宫(即关岳庙,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碧霞宫、财宫、天后宫(世界最北端妈祖庙)、三清宫、三清观、三皇庙(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新民财神庙、万寿宫、山神庙、天齐庙遗址(沈阳历史建筑)、新民奉天宫、新民长春宫、狐仙庙等等。
沈阳市近期准备复原建设的道教活动场所;魁星楼(1963年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1966年拆除)、文庙(儒教)、都城隍庙、堂子庙等等。
6.如何在保护历史建筑和方便居民生活间寻找平衡
在与房屋设计专家一起进行了一次次研究试验后,一项技术创新的成果终于浮出水面:用一种特制的人造板作为地垫,解决承载、防水两大难题。
同时利用废弃的烟囱,让排污管道安装到室外,以解决排污噪音问题。卢湾区房地局工程科科长颜文生告诉记者,安装抽水马桶,关键是要有化粪池,由于和合坊弄宽只有6米,中间还埋着一条电缆,施工人员和技术专家配合,想尽办法才挖出了一个小于标准尺寸的化粪池。
一切难关攻克,安装抽水马桶的“卫生工程”终于在今年5月实施。为了真正把实事工程办成民心工程,卢湾区还在和合坊同时进行了厨房工程、喷淋工程,为居民分装小水表,消除火灾隐患。
在和合坊住了50多年的王全卿老人高兴地说:“抽水马桶一装,外侧再装上帘子与房间隔离,阿拉现在再也不会有家中来客难以如厕的尴尬了!” 攻克了几乎不可能解决的“马桶问题”,卢湾区房地局领导深有感触: *** 服务群众,关键还是要真正树立起服务意识。 据悉,卢湾区的创新,已经引来其它中心城区的众多取经者,按照这样的进度,只要老式旧里小区安装化粪池的条件许可,更多的居民将尽快与拎马桶挥手告别。
7.沈阳的世界文化遗产都有哪些
一共有三个:沈阳故宫、东陵、北陵。
也就是沈阳人常说的“一宫两陵”,沈阳也是全国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城市。
沈阳故宫 (世界遗产文物保护单位)
沈阳故宫正门 始建于公元1625年,是清朝入关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建造的皇宫,又称盛京皇宫。清世祖福临在此即位称帝。沈阳故宫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两座宫殿建筑群之一,现已辟为沈阳故宫博物院。北京、沈阳两座故宫构成了中国仅存的两大完整的明清皇宫建筑群。2004年7月1日。在中国苏州召开的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批准中国的沈阳故宫作为明清皇宫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它以独特的历史、地理条件和浓郁的满族特色而迥异于北京故宫。沈阳故宫那金龙蟠柱的大政殿、崇政殿,排如雁行的十王亭、万字炕口袋房的清宁宫,古朴典雅的文朔阁,以及凤凰楼等高台建筑,在中国宫殿建筑史上绝无仅有;那极富满族情调的“宫高殿低”的建筑风格,更是“别无分号”。这座占地6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始建于1625年(明天启5年),建成于1636年(明崇祯9年)。全部建筑90余所,300余间。
沈阳故宫博物院不仅是古代宫殿建筑群,还以丰富的珍贵收藏而著称于海内外,故宫内陈列了大量旧皇宫遗留下来的宫廷文物,如努尔哈赤用过的剑等。
沈阳北陵(昭陵)(世界遗产文物保护单位)
北陵公园(昭陵),是大清第二代开国君主皇太极与孝端文皇后的陵墓,是清代皇陵和现代园林完美结合的游览胜地,面积3.32公顷。北陵建于1643年,内有隆恩殿、宝城、宝顶、月牙城、大明楼、大碑楼、方城、隆恩门、大红门、石牌坊等建筑,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北陵公园以其古老历史、神秘皇陵和园林景观,成为镶嵌在沈城大地上的璀璨明珠。
沈阳东陵(福陵)(世界遗产文物保护单位)
东陵(福陵)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及其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基,占地500余公顷。东陵始建于1629年,1651年基本建成,后经顺治、康熙、乾隆多次修建,形成了完整的陵基建筑群。陵内有庄严的正红门,有生动的石狮、石虎、石马等,有著名的108蹬台阶,有方城、隆恩殿、东西配殿、大明楼、宝顶等建筑。东陵的建筑严谨,雕刻精细,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和独特风格。
8.沈阳老钟厂的历史,建筑历史,人文历史
沈阳钟厂原名奉天钟厂,始建于1922年,1926年迁至现址,张作霖主政东北时期扩建奉天钟厂,1928年后张学良将奉天钟厂改称辽宁钟厂,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日本关东军占领,改名满洲钟厂,1946年国民 *** 恢复钟厂国有权,恢复辽宁钟厂名称,1948年沈阳解放后改称沈阳钟厂。
80年代中后期沈阳钟厂恢复沈阳钟厂钟楼,到了九十年代末期沈阳钟厂破财,卖给沈阳某私人钟表厂,2005年私营钟厂倒闭,2007年部分钟厂原址地皮卖给某公司,现在钟厂变成产业园区,末期没有完工。
沈阳钟厂是中国四大钟厂之一60年代末出产海鸥牌石英钟,当年价格是32元,80年代记得应该是86元还是96元记不住了。1990年拆除沈阳钟厂1926年办公楼建筑,如果该建筑能够很好的保护,现在至少是省一级的文物!我朋友的父亲母亲曾经都是沈阳钟厂的工人,1977年工人一个月就几十元,1995年左右是350元月薪,末期一分钱也开不出来了。
黑龙江文化知识大全
黑龙江位于中国最东北部的地方,中国国土的北段与东端均位于省境。黑龙江也是中国重工业基地。是一个具有历史文化以及美景的一个城市。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关于黑龙江的城市文化。
接下来,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来看看黑龙江的文化知识吧!
黑龙江旅游文化: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黑龙江省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9个,即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牡丹江市、佳木斯市、大庆市、伊春市、阿城区、绥芬河市、虎林市、铁力市。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黑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7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2处。
自然保护区:黑龙江省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5处,省级自然保护区35处。其中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第一个大型水禽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黑龙江省着名的风景名胜区有34处,其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即五大连池、镜泊湖;省级风景名胜区32处,即太阳岛、明月岛、晨星岛、兴凯湖、莲花湖、二龙山、桃山等。黑龙江有96处森林公园,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54处、省级42处。着名的森林公园有五营国家森林公园、哈尔滨国家森林公园、宁安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牡丹江国家森林公园等。
地质公园:黑龙江省地质公园15个,其中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级地质公园5个(五大连池既是世界地质公园,也是国家级地质公园)、省级地质公园9个。
黑龙江是中国火山遗迹较多的省区之一,火山活动为其创造了着名的旅游资源,如五大连池市的五大连池、温泉及熔岩地貌,镜泊湖的吊水楼瀑布及火山口森林、熔岩隧道等。
冰雪旅游
黑龙江省大部分区域处于中温带,山区冬季雪量大,雪期长(120天左右),雪质好,适于滑雪旅游。滑雪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大区域:哈尔滨市、伊春市、牡丹江市和大兴安岭地区。
黑龙江省夏季凉爽,众多的江河湖泊和浩瀚的林区是避暑的好去处。
历史古迹
黑龙江省历史文化遗存丰富,并且具有塞外特色,共有6座历史文化名城。其中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座):哈尔滨、齐齐哈尔。
其中哈尔滨市,是国家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有代表世界多种建筑风格的建筑物近百处,素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之称。而齐齐哈尔市,有着800多年的建城史和255年的黑龙江省省会史,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且文化多元,遗存丰富,特色鲜明,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省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宁安市、依兰县、阿城区、呼兰区等。
主要古迹:东北烈士纪念馆、黑龙江将军府、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黑龙江督军署、卜奎清真寺、中东铁路建筑群、虎林要塞陈列馆、爱辉历史陈列馆、大庆铁人纪念馆是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湿地旅游
天然湿地434万公顷,占黑龙江国土面积的9.18%。具体分布在三江平原156万公顷、松嫩平原78万公顷、大兴安岭85万公顷、小兴安岭和东部山区115万公顷。按照类型可划分四大类,即河流湿地46万公顷、湖泊湿地43万公顷、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332万公顷、库塘13万公顷。黑龙江拥有扎龙、洪河、兴凯湖和三江四块国际重要湿地。
边境旅游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接壤有3000余公里的边境线,其中界江2300公里;有25个开放口岸,绥芬河市、黑河市、东宁县、抚远县的边境出入境游客量排在前4位。
民俗风情
历史遗迹和民俗风情旅游资源:黑龙江省保留着人类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存,如昂昂溪遗址和新开流遗址、唐代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金代上京会宁府遗址。以农耕为主的满族、朝鲜族,以捕鱼为生的赫哲族,以狩猎为生的鄂伦春族和以牧业为主的蒙古族、达斡尔族,这些民族保留着北方少数民族所特有的民俗风情,成为黑龙江省重要的民俗旅游资源。
文化艺术:
冰雕艺术自60年代初在哈尔滨发展起来,至今已产生广泛影响。二人转已有200余年历史,它是在东北秧歌、民歌基础上,吸收借鉴了莲花落、评剧、皮影等艺术,逐渐发展起来的,流传于吉林、辽宁,也流传于黑龙江,并形成北路的特点:表演细腻,唱腔优美,以唱功取胜。龙江剧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在二人转基础上形成的新剧种,乡土味浓郁。
关于中东铁路建筑群和中东铁路建筑群的保护建筑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