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是什么)

2025-09-11 06:53:16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今天给各位分享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是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齐民要术》为什么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农业百科全书?

因为《齐民要术》全书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到农、林、牧、副、渔各业,和耕田、收种、作物栽培、蔬菜、果树、林木、蚕桑、畜禽、养鱼、酿造、加工等方面的内容,正如贾思勰所说:“该书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从耕种到农副产品加工有关农业生产有助于农民生活的事,书中应有尽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正因为如此,所以《齐民要术》被称为中国古代的农业百科全书。

中国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什么

中国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齐民要术》。《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

《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齐民要术》全书10卷92篇,系统地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的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以及治荒的方法,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不同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齐民要术》为中国古代五大农书之首,该书记述了黄河流域下游地区,即今山西东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山东中北部的农业生产,概述农、林、牧、渔、副等部门的生产技术知识。

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是什么

《齐民要术》是中国第一本古代农业百科全书。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该书记述了黄河流域下游地区,即今山西东南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山东中北部的农业生产,盖述农、林、牧、渔、副等部门的生产技术知识。《齐民要术》中很重视对农业生产、科学技术与经济效益的综合分析,描述了多种经营的可行性,使农民的收入有所增加。

扩展资料:

作者贾思勰尤其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知识的学习和研究,这对贾思勰的一生有很大影响。他的家境虽然不是很富裕,但却拥有大量藏书,使他从小就有机会博览群书,从中汲取各方面的知识,为他以后编撰《齐民要术》打下了基础。

成年以后,他开始走上仕途,曾经做过高阳郡(今山东临淄)太守等官职,并因此到过山东、河北、河南等许多地方。每到一地,他都非常重视农业生产,认真考察和研究当地的农业生产技术,向一些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农请教,获得了不少农业方面的生产知识。

中年以后,他回到故乡,开始经营农牧业,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和放牧活动,对农业生产有了亲身体验,掌握多种农业生产技术。在北魏永熙二年到东魏武定二年期间,他将积累的古书上农业技术资料、获得丰富经验、以及亲身实践,加以分析整理总结,写成农业巨著《齐民要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齐民要术

哪本书号称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都解释了什么问题?

此书是清代第一部农业综合性著作,它总结了前代农业经验,形成了最新的农业理论,堪称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

这就是清代的《授时通考》,《授时通考》又称《钦定授时通考》,是清朝乾隆年间颁布的一部官方农业百科全书。这部书反映了清代农业的发达,解释了清朝人口剧增的重要原因。

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这部中国古代伟大的农业专著。

清代人口巅峰达到4亿人,这是中国古代王朝的最高峰。清朝人口增长如此迅猛,除了国家疆域扩大社会稳定以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其中尤其以农业的发展最为显著。

据统计清代的农业专著达到100多部,在中国古代王朝是不多见的,这其中尤其以《授时通考》最为著名。

这部书是清代名臣鄂尔泰署名编著的农业专著,在乾隆七年颁布发行,全书近一百万字,共二十四册,此书可以说是对中国古代农业的总结性著作。

《授时通考》中记载了大量前朝农业的经验,同时还对新引进的农副产品及其生产加工进行了详尽记载。此书搜集前代关于农事的记载达400多条,配了500多幅插图,这在古代绝对称得上是一部鸿篇巨制。

康雍乾三代君主都重视农业的发展,在满清的中前期兴修了大量的水利,开发了大量的荒地,同时还对农作物和农具进行了引进和改良。这都促进了农业的大发展,为满清国力达到巅峰奠定了基础。

在宋代以前中国是以东南地区为主要粮食产地,所谓“苏湖熟天下足”,而明清时代粮食产地扩大到了湖南湖北,所以说叫“湖广熟天下足”。农作物种植区域的扩大,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农为本,将农业视为立国的基石,满清以骑射立国,但是入关以后对于农业的重视并不比前代王朝弱。、

有人认为清代农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主要得益于西方些粮食作物的传入,比如玉米、马铃薯、红薯等。但实际上马铃薯和红薯等新农作物的产量很低,在清代的种植面积也很有限,清代的主要口粮仍然是与前朝一样的小麦和水稻。所以将清朝农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归结为新农作物是不符合事实的。

清代农业的发展最主要的还是内因:即国家的稳定,统治者的重视,百姓的勤劳,扩大了耕地面积,使用了新的耕作技术,这才是发展的最主要原因。

而《授时通考》就是这一切的体现,我们现在看《授时通考》里面的很多记载即便对于今天的农业生产仍然是很有意义的。

客观地说,清朝末年虽然因为腐朽封闭导致落后挨打,但是在清朝中前期它的发展不逊于中国历史上任何王朝,甚至在很多方面超越了前代。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是什么、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