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廖立(廖立国)

2025-10-10 21:09:03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与庞统齐名的一代奇才廖立,究竟有多厉害?

廖立是一位真正的蜀汉奇才,不逊色于诸葛亮、庞统

《三国志》:廖立字公渊,武陵临沅人。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年未三十,擢为长沙太守。先主入蜀,诸葛亮镇荆土,孙权遣使通好于亮,因问士人皆谁相经纬者,亮答曰:“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建安二十年,权遣吕蒙奄袭南三郡,立脱身走,自归先主。先主素识待之,不深责也,以为巴郡太守。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征立为侍中。后主袭位,徒长水校尉。立本意,自谓才名宜为诸葛亮之贰,而更游散在李严等下,常怀怏怏。

诸葛亮治罪廖立的罪证,实际上恰恰证明了廖立的才华过人。蒋琬等人问廖立北伐的事情,廖立以刘备争夺汉中、关羽兵败荆州和刘备因怒兴师伐吴为旧事,反对诸葛亮北伐。

首先诸葛亮是一位顶级政客,有其强烈的政治意愿和崇高的政治理想和抱负,这毋庸置疑。但是在理想和抱负面前有拦路虎,有绊脚石的情况下,诸葛亮是一个聪明也是一个绝不会心慈手软的政客。

至于说诽谤关羽,以关羽的性子,早拿廖立开刀了。最后一条,就更荒谬了,拿自己做证证明廖立要官,这显然不足论。而且就算是真的,以廖立的身份和地位,做长水校尉本就绰绰有余。只是因为廖立没有加入诸葛亮为首的荆州集团,所以才排在蒋琬、马良、马谡等人之下。

诸葛亮死后,李严、廖立都不能被继任者提拔

《三国志》:立躬率妻子耕殖自守,闻诸葛亮卒,垂泣叹曰:“吾终为左衽矣!”后监军姜维率偏军经汶山,诣立,称立意气不衰,言论自若。立遂终徒所。妻子还蜀。

诸葛亮死后,李严愤恨而死,廖立也感叹终究无法再回到朝堂。原因自然是因为首先继任者做为诸葛亮的嫡系是不可能推翻诸葛亮的决策的。其次,除了诸葛亮能压制廖立、李严这些人杰,其他人想要启用廖立,结果就是被廖立所取代。

因此,姜维去看望廖立的时候说廖立“意气不衰,言论自若”,不敢启用廖立,最终廖立只得立遂终徒所的结局了。

但也不能说诸葛亮就错了,立场不同罢了,诸葛亮想要统一意见,以全力北伐,以攻代守,而廖立显然不认同罢了。

三国时期廖立是个怎样的谋士?

汉末以及三国时期历来都是知名度很高的年代,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里,不仅有着战乱纷争,也有奇才俊杰。若是提起来三国中最出名的谋士,自然非卧龙凤雏莫属,而且非常巧合的是他们同样都是为蜀汉效力。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谋士虽然名声不是非常响亮,但是却和卧龙凤雏两人有着很深的瓜葛,此人不仅和庞统齐名,而且曾经得到过诸葛亮的赏识,但是最终却被诸葛亮贬谪为平民,然而他却在得知诸葛亮去世的消息后痛哭不已,你知道此人是谁吗?

这个人叫做廖立,是三国时期蜀汉阵营中的一位文臣谋士。说起来此人的名声并不响亮,但是他的才能确实非常不错,就连诸葛亮都对其非常赏识。当初刘备带着庞统领兵入川,只有诸葛亮留守荆州,孙权就曾经派遣使者前去拜访诸葛亮,并且向其问道:“蜀汉除了先生之外还有什么出色的治国能臣吗?”诸葛亮给他的回答则是,庞统和廖立两人都是栋梁之才,是能够兴国安邦之人。

庞统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素来有凤雏之称,刘备攻取西川正是出自他的手笔,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不世之才。诸葛亮在这里将廖立和庞统放在一起比较,足可见他对廖立的才华确实非常欣赏。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廖立到底是何许人也。

刘备任职荆州牧之时四处招揽人才,在听说廖立的才名之后就将其征召到自己麾下,此时廖立年纪轻轻不到三十岁,却屡次受到刘备的破格提拔,甚至还成为长沙太守。后来荆南三郡被东吴攻取,廖立自觉不是对手于是弃城逃跑返回成都。

按理说丢失城池是要被治罪的,刘备却并没有因此责罚廖立,反而对其依然很是重用,将其任命为巴郡太守。刘备称王后,廖立又被擢升为侍中之职,由此可以看出刘备对其确实非常器重。

刘备临终前托孤给诸葛亮和李严两人,由他们共同掌管蜀汉军政大权。廖立素来认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只在诸葛亮之下,但是在蜀汉的地位和影响力却在李严等人之下,因此心生不满。在长期自觉怀才不遇的情况下,廖立经常大发牢骚,不仅对诸葛亮的政令表示不满,甚至还经常指责先主的过失。

诸葛亮听说廖立的所作所为之后非常生气,于是就向刘禅弹劾此人,最终将其废黜为平民并且流放到偏远之地。廖立遭受到如此打击之后才清醒过来,于是决定低调行事,想着有朝一日还能被诸葛亮启用。然而没过多久,诸葛亮病逝的消息传来,廖立听说之后知道自己再也没有返回成都的机会了,不仅痛哭不已悔不当初。

廖立不到30岁被提拔为长沙太守,与庞统齐名,为何被诸葛亮打压流放?

《三国志 蜀书 刘彭廖李刘魏杨传》:先主入蜀,诸葛亮镇荆土,孙权遣使通好於亮,因问士人皆谁相经纬者,亮答曰: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

刘备受刘璋邀请入川后,诸葛亮等人镇守荆州,孙权派出使者跟诸葛亮交好,顺便问诸葛亮:蜀国士人中有谁跟你一起治理政事?诸葛亮回答说:庞统、廖立都是楚地的优秀人才,应该能和我共同开创大业。

起初,在诸葛亮的眼中,廖立与庞统是同样水平的荆楚优秀人才,是能治理国政的人才,庞统大家都很熟悉,但廖立这个人却很陌生,如果廖立真跟庞统齐名,那廖立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怎么这么低?甚至都不如廖化?

诸葛亮说这话时,应该是公元211年~215年之间,之后诸葛亮就入川了,这个时候诸葛亮的官职是军师中郎将,职责是都督荆州南三郡的赋税,以充当刘备军作战的军饷,而这个时候庞统的官职也是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一模一样,但地位不如诸葛亮。

论名声的话,当时的诸葛亮是不如庞统的,因为庞统出名比较早,曾经受到司马徽的称赞,并且在周瑜手下做过官,东吴有一些士人知道庞统,相对来说知道诸葛亮的人没有庞统多,在当时诸葛亮的名声是不如庞统的,诸葛亮名声超越庞统是后来的事。

论才能的话,诸葛亮远超庞统,庞统最初投靠刘备,刘备让庞统当个县令,庞统却处理不好政事,结果被免官,后来还是诸葛亮和鲁肃联名保举,刘备才重用庞统,理论来说,庞统是可以跟诸葛亮齐名的人物。

诸葛亮甚至认为廖立的才能与庞统相当,也可以说是廖立的才能与诸葛亮也在同一档次,这对廖立来说,是相当高的称赞了。

廖立是武陵郡临沅人,今湖南常德人,刘备拿下荆州南四郡后,廖立被任命为州从事,之后又被任命为长沙太守,这可是刘备直接任命的,庞统这样的人都只能当个县令,廖立很快就做了太守,管一郡之地。

别小看太守一职,包括从孙权那里借来的南郡在内,这个时候刘备总共才5个郡,廖立就是其中的五个郡守之一,可以看到刘备对廖立相当重视,关键是廖立这个时候还不满30岁,正是年轻有为的年龄。

可以拿马良来比较一下,马良是马谡的哥哥,马氏五常中的老大,马良最初也是被刘备任命为州从事,与廖立的官职一样,后来马良被刘备任命为左将军掾,刘备当时是左将军,左将军掾就相当于刘备的副官,但廖立这个时候已经是长沙太守了,要知道长沙太守只有一人,而左将军掾可不止一个人,就跟州从事一样,是很多个人,这也能看出廖立受重用的程度超过了马良。

另外,刘备称汉中王的时候,就任命廖立为侍中,侍中相当于皇帝的近臣,2年后刘备称帝的时候,才任命马良为侍中,廖立的侍中比马良早了2年,这说明廖立的才能在马良之上,刘备可是用人高手,没点才能的人,刘备是不会用的。

廖立在担任长沙太守期间,发生了一件事,就是孙权向刘备讨要长沙郡、桂阳郡和零陵郡三郡,刘备不同意,于是孙权派出吕蒙硬抢,当时鲁肃拖住了关羽,吕蒙就率军进入荆南四郡,四郡闻风投降,而此时担任长沙太守的廖立则是直接弃城逃走,一直逃到了益州,刘备知道这事后,并没有责备廖立,反而任命他为巴郡太守。

巴郡主要就是今天的重庆市,这是益州重要的郡之一,益州当时一共有21个郡,比较重要的郡有蜀郡、汉中郡、巴西郡、巴郡等等,刘备称汉中王时,任命廖立为侍中,刘备去世后,廖立被任命为长水校尉。

长水校尉是守卫京城的武将官职,相当于首都卫戍军队之一,有兵权,与太守的官职和俸禄相当,侍中调任长水校尉相当于平级调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掌控在权,刘禅虽然是皇帝,但只负责祭祀,所有的政事都是诸葛亮处理,诸葛亮作为丞相是开府治事,侍中这个官职本是皇帝的近臣,负责协助皇帝处理政事,传达政令,但在诸葛亮当政期间,实际上失去了作用,所以把廖立调任长水校尉。

不久,诸葛亮给皇帝刘禅写了一份弹劾廖立的奏章,内容是这样的:

长水校尉廖立,在任职上妄自尊重,品评朝中士人,公开指责朝廷没有任用贤达之人而任用平庸之士,又说万军统帅之人都是混小子,诽谤先帝,诋毁朝臣。有人说国家军队简练,行伍分明,廖立就仰着头望着屋顶,愤然斥责那人说:有什么可说的!像这样的事,数不胜数。一羊乱群,都能带来祸害,更何况廖立身处高位,中层社会以下谁能辨别真伪呢?

刘禅批准后,就把廖立贬为平民,流放到汶山郡(今四川茂县),诸葛亮去世后,廖立还活着,听说诸葛亮去世后,廖立说了一句话:

我们最终要成为异族的奴役。

这话等于是说蜀汉将要亡国了,那么诸葛亮为何要贬廖立呢?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诸葛亮认为廖立的道德有问题,这样的人不适合在朝中当官,应该清除出朝廷,所以就把廖立给贬为平民了。

诸葛亮提拔人才最重视的标准就是德才兼备,有才无德的人,诸葛亮是坚决不会用的,比如李严。李严是有才能的,刘备都能发现李严的才能,李严是有政绩的,平定叛乱是武的一面,治理地方是文的一面,所以刘备才让李严担任辅政大臣,从地方上提拔到中央。

但是李严这个人道德是有问题的,李严这个人清高,与同事合不来,李严还怂恿诸葛亮受九锡,进爵封王,这是别有用心,李严还想把益州的五个郡划出来新成立一个巴州,让他担任巴州刺史,蜀汉政权只有一个州,李严这么做不是搞分裂吗?李严还陷害诸葛亮北伐却擅自退兵,这些事都指出李严心术不正,道德有问题,他虽然是个人才,但是个有才无德的人,所以不能用,最终诸葛亮贬李严为平民。

廖立的情况跟李严相似,他有以下罪名:

1、非议刘备。

廖立批评刘备在拿下益州后,没有趁胜攻取汉中,反而跟孙权争夺荆州三郡(也就是湘水划界),结果徒劳无功,还被曹操占了汉中,差一点失掉了益州,后来关羽之死和上庸的惨败也怪到刘备头上。

2、妄议朝臣。

廖立批评关羽带兵作战无方,任性而为,导致白白丢失荆州之地。

3、攻击用人政策。

廖立批评朝廷用人政策,说向朗、文恭、郭演长、王连等人是平庸之人,没有能力却身在高位,蜀汉的用人政策,刘备活着的时候是刘备决定的,刘备去世后是诸葛亮决定,这等于是把刘备和诸葛亮都批评了一顿。

从廖立的言论中可以看出,他对蜀汉是相当不满的,姑且不说他的言论是否正确,就说他这种行为能起到什么作用呢?刘备是蜀汉之主,他做的事虽然有对有错,在当时的那个社会来说,你是不能背后议论君主的,也幸亏是廖立遇到的是诸葛亮,换了是曹操或者孙权,早就被族灭了。

关羽是蜀汉政权的开国元老之一,同时也是非常敏感的一个人,有功有过,蜀汉政权能够成功建立,少不了关羽的功劳,关羽虽然在襄樊之战中犯了错,但也并不能全盘否定关羽,刘备本人对于评价关羽都感到敏感,何况是廖立呢?他有什么资格来议论关羽呢?

最后一点就是蜀汉的用人原则,刘备用人是唯才是举,只要有才能,刘备都会用,比如魏延,魏延也是脾气古怪的人,跟人合不来,但他有才能,刘备就用他,也不管出身,这叫唯才能而用人。

但诸葛亮就不一样了,诸葛亮是读书人,用人侧重于德才兼备,你看诸葛亮推荐的人才,比如向朗、郭攸之、蒋琬、费祎、董允这些人,有才也有德,光有才能没有道德,诸葛亮也是不会用的。

这两种用人方式在当时来说,都是合理的,不能说谁对谁错,就算是用人有问题,这也不是廖立可以议论的,廖立之所以这么说,不是因为他说的对,而是廖立的私心在作怪,他认为自己的才能仅次于诸葛亮,甚至高于李严,却没有得到重用,于是对蜀汉牢骚满腹,不断地攻击,这种行为叫什么?

这叫抱怨、发牢骚,如果廖立真有才能,道德也高尚的话,他肯定会受到重用的,只是时间问题,廖立算起来也是荆州人,符合蜀汉国策(荆州人管理益州),但他如此抱怨蜀汉朝廷,能让他高升吗?当然不能。

与廖立共列一传的彭羕、刘琰、杨仪、李严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就是喜欢以私心议论朝政,这四人都有些才能,但他们都攻击过蜀汉朝政,都被流放或被杀死,所以三国志作者陈寿才把这几人共列一传。

廖立与庞统齐名,深得诸葛亮欣赏,为何以悲剧告终?

廖立虽然是与庞统,诸葛亮齐名,但是能力还是比庞统和诸葛亮差了一些,而且差的是最致命的地方。

廖立,从自己仕途的最开始就跟随着刘备,但是他跟刘备的其他臣子不一样,其他大部分都是益州人,而廖立是荆州人。凭着自己的智慧得到很大的名气,就连诸葛亮都非常欣赏他。廖立刚刚进入官场就大放异彩,在刘备做荆州牧的时候,任命他为长沙太守,而此时他还没到三十岁。

都说想廖立这样的人以后会成为大臣,然而廖立缺在名望和自尊中迷失了自己,以至于自己掉丢了大好的前程。

在孙权攻打益州的时候,本来是廖立展现自己的时刻,但是廖立又害怕孙权,直接逃跑了。廖立回到刘备身边之后,因为他为刘备立下了很多功劳,所以对他只做了简单的教训,也没有严厉的惩治他,可没想要他不但不做自我检讨,反而莫名其妙狂妄自大大,目空一切了起来。

在刘备去世后,刘禅继承大业,封了诸葛亮辅政大臣的职位,并且封给廖立的官职仅次于诸葛亮,但是着并不能让廖立感到满足,从着之后廖立就开始不做事,比以往更自大了起来。

后来在与蒋琬的会面之中,廖立对蜀汉的国策横加指责。并且还贬低已经逝去的老将军关羽,甚至还在刘备的棺材旁边杀人,这是对刘备的不敬。最后诸葛亮得知了这些事情之后就废掉了廖立将他削职为民,流放到汶山郡。

廖立就这样因为自己的自大,口无遮拦才失去自己的大好前程。刚好这些缺点表示出了廖立并不是个有很大能力的人,与庞统和诸葛亮齐名也只是将士于百姓们的传言而已。

与庞统齐名的一代奇才廖立最后却抑郁而死,为什么下场这么惨呢?

廖立主要因为三件事被诸葛亮憎恶,于是被诸葛亮贬为平民,据史书记载,最后廖立在自己的老房子里郁郁而死。一下具体阐述廖立被诸葛亮憎恶的原因:

1、弃城而逃,刘备占领了荆州后不久,就任命了廖立为从事,后来就负责长沙,桂阳,零陵三郡的防务。建安23年,孙权在鲁肃的建议下,派遣了吕蒙率军去攻打长沙,桂阳,零陵,而廖立采取了不抵抗政策,自己弃城逃走了。长沙和桂阳一看统帅这样,就放弃抵抗了。但是零陵的太守很有气节,誓死抵抗,最后终于守住了零陵,等到了援军。诸葛亮认为这次被孙权夺去了长沙桂阳两郡,不但失去了城池土地,更要命的是更加助长了孙权想要攻占荆州的野心,损失很惨重,而这就应该归责廖立,身为防务统帅却自己逃走,毫无担当。于是诸葛亮就让免去了廖立防务统帅的职务,但还是保留了从事一职。但是廖立不服,于是就埋下了反对刘备和诸葛亮的种子。

2、诽谤刘备,谗言众臣。廖立曾经在两个蜀国重臣的面前说过,刘备夺取荆州南部三郡是徒劳无功,毫无意义的,白白消耗了钱粮,白白丢了军士的性命。还说刘备不应该攻打汉中,攻打汉中不但导致关羽无援被杀,上庸拱手他人,还差点就丧失了益州的土地。还批评死了的关羽,说他过于自负,自负勇武目中无人。廖立这样的抨击蜀国的国家根本方针,虽然说有很多是很客观的,但可以说已经动摇了刘氏家族和诸葛亮对蜀国的统治,于是加剧了诸葛亮对廖立的不满。

廖立就是因为自己行为太出格,太管不住自己的嘴,所以遭受了打击。

最终,诸葛亮就寻找了一个时机收拾了廖立,这次彻底的解除了廖立的官职,让他成了一个庶民,而廖立就郁郁而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