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凤山(陈凤山口腔医生)
电话:1851409607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陈凤山,以及陈凤山口腔医生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 1、太极拳是谁首先创立的?真像电影里那么厉害吗?
- 2、“狗肉将军”张宗昌是怎样死的?
- 3、【原创】明成祖对待建文帝旧臣的非人道与无人性
- 4、陈氏太极拳陈清平小架教学与体验课
- 5、陈凤山说的(论拳)相声文本
太极拳是谁首先创立的?真像电影里那么厉害吗?
分类: 体育/运动 武术搏击
问题描述:
电影里的太极拳很是厉害 以一挡十
而现在的太极拳却不怎么厉害 只是健身
难道电影里都是假的吗?
解析:
历史上有争论太极拳究竟是张三丰所创 还是陈清平所创的问题,事实证明应该是张三丰所创,以下是证据:
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证据
--------------------------------------------------------------------------------
关于张三丰创太极拳的文字记载,迄今为止,尚未发现有早于清初黄宗羲《王征南墓志铭》及其子黄百家《内家拳法》的史料。这两种记载应该同出于王征南口述的内家拳源流,应该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关于张三丰创太极拳,过去唐豪、顾留馨在创立"陈王廷创拳说"之时,抓住所谓"夜梦玄帝授拳"等"荒诞"的说法,予以批判和否定。其实在武当山从古至今,历来就有道士们习武的传统,而且从来就没有中断过。假如我们能够客观地对待,那么请问,张三丰作为武当山的道士,他习武、练拳是不是迷信?荒诞吗?武当山道士们秉承传统,将武当山道士们所继承的拳法形成自己的风格,并传播到民间,从而发展成为中华武术中一大名宗--武当派武术,这又是不是迷信?假如这些都不是迷信的话,那么我们应不应该将唐豪、顾留馨所否定过的客观事实予以澄清,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
清光绪六年,李亦余所作《太极拳小序》开宗明义就说道:"太极拳始自宋张三丰,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神而明者代不数人......",但李氏又于光绪七年将开头所作改作:"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李氏为何作此改动?其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李氏困惑于宋张三峰与明张三丰故而未作定论;其二,当时有陈系(陈、杨、武等派)以外的太极拳流派在民间沿袭着,而这些流派自云早于张三丰。李亦余可能有所耳闻,故认为太极拳起源有可能早于张三丰。
关于这一点,可举一实例为证:清同治年间,杨禄禅先生在京城旗营及端王府教拳,得其传授者甚多。有一旗人夏桂勋从禄禅师学拳数载,后来夏桂勋在河南败给了李六如,方知李六如所练为"金陵太极功",而李历禅亩六如的太极功是从学于金陵(南京)的谷宗云、谷宗秀兄弟。谷氏兄弟为清朝乾嘉时人。由是可直知早在乾隆年间太极拳(功)已经在金陵流传。李六如将此派之内容传给了夏桂勋,夏桂勋返京后传京都旗人恒寿山(人称"大力恒"者)等人,并一直沿袭至今天。笔者与此派传人交往甚密,得知此派传谱记载,金陵太极功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宋。可谓早于张三丰。另外,从从此派内容及其特点来看与陈系诸派大异,可断其绝非由陈系诸派所派生。夏桂勋与李亦余为同时代人,李亦余闻知金陵太极功及其源流,也是极有可能的。故而改"太极拳始自宋张三峰"为"太极拳不知始自何人",然而李亦余很清楚地说明:"其精微巧妙,王宗岳论详且尽矣,后传至河南陈家沟陈姓",这里虽未提及蒋发,显因系略笔之故。巧得是,禄禅师之弟子王兰亭以师兄弟名义所传授的师弟李瑞东,曾经在光绪七年七月也写过一篇《序》其中也曾提到张三丰创拳和传拳的问题。《序》中说道:"太极拳术始于轩辕黄帝,因在常山偶见蛇鹊之战,藉蛇缠鹊跃战斗之机,悟理想义,由此而发明太极拳术。历圣相承,迨至宋元,张三丰先师抚无极、太极、八卦错综之义,阴阳相推之理,五行生克之情,八门变化之机扩而充之,衍成各种太极拳术。至此,本门拳术始大盛矣。实为武术中内家嫡派......"。
这里,李瑞东先生说太极拳始于轩辕黄帝,系因道家崇尚黄老,而太极拳传人多受道家思想的影响之故。这里的轩辕黄帝应该理解为:不知其年代及姓名的古人的代称。而古人观蛇鹊之战,悟化出一种原始拳术,这绝非迷袭晌信,是符合唯物主义观点的。这种原始的拳术迨至宋元,就成了张三丰进一步创造的蓝本。这说明张三丰是在前人创造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从而创造出武当内家太极拳。这种说法显然要比所谓夜梦玄帝授拳,厥明以单丁杀贼百余的说法真实肢森可信。
李瑞东在《序》中所言,张三丰为宋元时人,客观地看张三丰从宋代活到明代颇为令人怀疑。但是对于专门练习长寿之术的高道张三丰来说,并非不可能的,因为古有彭祖八百岁之说。
张三丰创太极拳还是内家拳?内家拳早期是否和太极拳同源?其实,张三丰创太极拳和创内家拳并不矛盾,二者皆为张三丰所创,而且早期内家拳和太极拳是不分彼此的。只是名称不同,这是由于传人不同,从而派生出不同的名称而已。或者是由于拳法套路不同,因为张三丰所创绝非单一的套路,很可能是多种套路和各种辅助功法、内功修炼方法。由于传人所承袭的套路不同,就产生了不同的称谓。类似情形在传统武术的沿袭过程中是司空见惯的,不足为奇的。另一种可能是:太极拳曾经作为武当派内家拳的一部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与内家拳的其他内容一起沿袭了下来,以后由于在传递过程中的各种原因,与内家拳的其他内容发生了分离。分离之后又不断地吸收其他拳种的内容以丰富、完善自身,逐渐演化成一个独立的拳种。至于何时从内家拳中分离出来的,这正是我们所应该深入研究的。
内家拳的概念和内涵,在今天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不仅原有的内容(含太极拳)还包括了"八卦"、"心意"、"形意"、"通背"等多种内功拳种。然而,内家拳原来的内容只是"张三丰既精于少林,复从而翻之,是名内家"(黄百家《内家拳法》),即张三丰所创太极拳的代名词。
关于太极拳曾经作为内家拳的一部分,其依据有二,其一、太极拳和松溪派内家拳的相同之处,根据松溪派内家拳第二十代传人王维慎在《松溪派内家拳的本源与发展》(见《武魂》1983年第1期)一文中所阐明的拳理,简要地对比一下传统太极拳的拳理,就会发现,二者有很多共同之处,可以说同出一源,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松溪派内家拳讲:"拳有阴阳才能有变化,有变化才能有刚柔";王宗岳《太极拳论》曰:"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太极拳以阴阳为万法万事之宗祖。
松溪派讲:"拳起于易";太极拳各派皆以易理说拳理。
松溪派讲:"气沉黄庭,气转黄庭"此乃抱元守极之法,练先天混元之功;传统太极拳讲:气沉丹田,内气潜转,练的也是先天混元之功。
松溪派的要领有:"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而这正是传统太极拳中人所共知的基本要领。
此外,松溪派讲:"下腭微收";太极拳也讲下腭微收。
在打法上,松溪派讲"后发制人,后发先至";太极拳则讲"彼不动,我不动,彼微动,我先动",恰好是前者的诠释。此外,松溪派在技击上上讲"抓筋拿脉,打穴击要";这在传统太极拳的技击上也有若干体现。
总之,由于传递过程中的不断演变,如果拿今天的松溪派内家拳同今天的太极拳相比较,肯定会有诸多不同之处,例如在拳势名称上区别较大,这也是很自然的。绝不可以把这些不同之处用来否定松溪派内家拳和太极拳的渊源关系,因为这样做,就等于抛开历史于不顾,片面地要求形式上的相同,这无疑不是研究历史的正确态度。
太极拳作为武当内家拳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武当山道士张三丰所创造和传播的道家功夫,在当今某些流派所继承下来的传统太极拳内容里,还可以找到其他的依据。清朝著名的太极拳家李瑞东先生随其师兄王兰亭学习太极拳术,艺成之后,又遇甘凤池之曾孙甘淡然(字霈霖)先生,遂拜甘淡然为师,得其"江南派"太极拳之传。所谓江南派太极拳实为武当"金蟾派"太极功之俗称,此派内容十分丰富,拳法分为武两类,文架讲"沾"、"粘"、"连"、"随"之打法,武架讲"离"、"粘"、"随"之打法。其风格特点与陈系诸派大为不同。李瑞东先生后来综合了自己所得"河南派"、"江南派"、"陕西派"太极拳之精华,熔于一炉,创李派太极拳,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派别。李派除了有李瑞东先生所创的各种拳械套路以外,还继承了许多传统太极拳套路、器械、内功修炼和多种辅助功法。其中就有许多由李瑞东先生传递的内容(非先生自创),其中可以找到太极拳属于道家功夫以及张三丰创太极拳的证据。
其中的"太极十三丹"就是非常原始的太极拳术。它之所以称之为"丹",是有其历史渊源的。李瑞东先生所传的"太极十三丹",与武当道教的内丹功有着不解之缘,而且是直接沿袭下来的丹功称谓。所谓道教内丹功,其实就是道士们所修炼的内功。道教所追求的是修炼成"纯阳之体",即成仙,"成仙"的手段有两种,其一是通过服食外丹来达到目的;其二是通过修炼内丹功来达到目的。一般来说道士们通过炼丹炉所炼就的外丹,多含铅汞,十分有毒,服之不但成不了仙,还会中毒,于身体有大害,自古因服食外丹而中毒死亡的道士非常多,甚至还有贪图长生不老的皇帝。但是内丹功则不同,因为内丹功按通俗的说法就是道家"养生气功",修炼内丹功不但于身体无害,而且低则益寿延年,高则可修炼成"纯阳之体",从而"得道成仙"。因此,历史上绝大多数道士都修炼内丹功。因为内丹功也是气功,那么气功就有动静功法。
太极十三丹即是道家内丹功的一种,太极十三丹的动功就是以仿效十三种动物的动作之仿生功法。总体来说十三丹就是一种功拳合一、内外皆修的道家功夫。它和其他传统太极拳的相同之处就是,皆有技击的性质。李瑞东先生的这套"太极十三丹",得自王兰亭与甘淡然,早期杨禄禅先生也曾经传授过。
太极十三丹动功中有蛇鹊两形,道家太极拳传人认为蛇、鹊两形为太极拳各势的父母拳,也就是太极拳的原始形式,而其他拳势则是由这两形衍生出来的。
李瑞东先生在光绪七年《序》中所谈到的,轩辕黄帝在常山观蛇鹊之战,而悟化、创编了一种原始拳法。李派太极拳谱中有一首《太极拳发源歌》云:
昔日轩辕到常山偶见蛇鹊斗坡前鹊啄蛇头蛇尾应鹊啄蛇尾头相连鹊啄蛇腰首尾应黄帝因见非偶然细观二物尤相斗始此留传太极拳
无独有偶,北京白云观道士们中间流传着一种"原始太极拳",此派也有类似的《太极拳发源歌》,意思完全一致,只是文字略有差异。歌中所说的"蛇鹊相斗"的特点,在太极十三丹的蛇、鹊两形的对练中体现的活灵活现。蛇形柔软而缠绕,鹊形迅捷而刚硬,蛇缠鹊跃,两形阴阳相济,刚柔并重,变化无穷。笔者以为,这的确是太极拳的最为原始的形式。这种最为原始的形式传至宋元时代的张三丰,经过再创造,得以扩充、发展,从而形成了太极拳的朴素形式--太极十三丹动功。太极十三丹的其它十一形为:狮、熊、虎、猿、鹤、蟾、马、鸡、凤、猫、龙。每一种形象代表了若干势单练动作,每一势单练动作,都有其专用的名称。比如"长蛇串珠"、"灵鹊起尾"、"熊罴漫步"、"鹤舞松荫"、"金蟾望月"等等,而这类名称与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式,与陈氏家传长拳的拳势名称不同。这一点恰恰证明太极拳并不是由陈氏九世祖陈王廷依据戚继光《拳经》图势所创,而是另有源头的。
个别人曾经把戚继光、陈王廷作为太极拳的中间传递者,而这种说法也是同样不足取的,它的依据仍然是对照近代陈氏太极拳太极拳、陈氏家传长拳、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式所发现的相同式名而已。近代的陈式太极拳与陈长兴时代的太极拳比较,其内容肯定经历了很大程度的演变,在演变的过程中则不可避免地渗入了陈氏家族原有拳术的成分。这样,陈氏太极拳中有一些陈式长拳、戚继光《拳经》中若干拳势名称,也是合乎情理的。唐豪的考证过分地偏重于拳势名称的对照,自以为从中找到了陈王廷创拳的证据,殊不知后世的陈式太极拳乃是陈氏族人结合了家传拳术进行了改造的结果。比如现代陈氏的"二路炮捶",外家拳的味道很浓,但是又很突出太极拳的缠丝劲,十分明显,这是用太极拳的劲法、原理对陈氏原传外家拳进行部分变革的结果。这个问题历来困扰了太极拳起源问题的研究和考证。使许多学者误以为沿陈氏近代太极拳--陈王廷《拳经总歌》--戚继光《拳经》这条路,就可以找到太极拳的源头,从而把陈王廷作为中国最早的太极拳创始人,或者把戚继光、陈王廷作为太极拳的中间传递者。
研读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可知,其三十二式拳法乃是取自当时流行的十六家拳法,即使其中有内家拳或太极拳成分,也仅限于一两个拳势而已。所以其三十二式图势绝不可以视作为太极拳,戚继光、陈王廷也绝不是太极拳的创造者和中间传递者。尽管戚氏在《拳经》篇内也曾经提"常山之蛇说",但是《孙子.九地》中有:"故善用兵,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作为熟读兵书的杰出军事将领,戚继光很可能直接引用自《孙子》一书,而与太极拳无关。举个形象的例子来说,如长江上游的支流很多,但是,除了沱沱河以外,其他支流都不是长江的源头,尽管那些支流同样丰富了长江的流量。那么,太极拳的源头究竟在哪里?
事实证明:内家拳及太极拳系统的产生与道家及道教的内丹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内丹功既有动功,又有静功,行、立、坐、卧各式功法一应俱全。其动功与民间武术的有机结合,从而产生了内家拳的雏形。这一结合,不仅使内丹功的动功具备了新的功能--技击,而且还使外功拳术得到了升华,形成了一种在技击实战中威力巨大的内家拳术,这无疑是中国武术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上述说法绝非臆测,依据很多,比如太极十三丹动功这种太极拳的早期朴素形式所保留的道家丹功特征及其拳术的属性就是活的证据。它用形象而不是文字记载了从道家丹功、民间武术的结合到内家拳乃至太极拳形成这一历史过度。
李派传谱中有一段太极十三丹的说明文字:"以上名为十三总势,又名形神妙化丹功,乃太阴炼形之术也,分阴阳、文武火候,动静神功,故有行立坐卧功夫矣。八势、五步妙法在其中矣。八卦错综运用变化之道与五行生可之理互相吻合,共成十三势",这段文字不仅说明太极十三丹就是道家内丹功,而且也说明它同时也是丹道动功向太极拳术转化的中间过度形式。解析十三丹的内容发现,原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与"进"、"退"、"顾"、"盼"、"定"的太极拳十三势,就融会在十三丹的各式动作中!它之所以称之为"十三总势"意即各种太极拳套路,均以此为母体,由此衍化而来!!!王宗岳《十三势歌》中云:"十三总势莫轻视,命意源头在腰隙",过去,王宗岳究竟传授拳架没有,曾受到唐豪的怀疑,现在看来,李派所继承的"太极十三丹"(十三总势),就是王宗岳传蒋发,蒋发传河南温州县的太极拳拳架之一!它与陈氏长拳、戚继光《拳经》图势完全不同,却与各派所传的太极拳有着本质的相同。它虽经历代多人传递至今仍保留着古老朴素的特色,保持了其道家内丹功动功的特征,为太极拳起源的研究提供了活的"化石"。
研究太极拳的起源,绝不是简单地对照一下拳势名称,而要从各个方面深入研究,比如基本拳理、辅助功法,尤其是可以从太极拳的各种内功修炼方法中进行研究。太极拳作为一种内功拳法,在它的整个传递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内功修炼方法的传递,往往拳架发生了极大的演变,而内功修炼方法并无多大的变化,这是由于内功的修炼很容易导致出偏(走火入魔),所以,历代传人必须慎重。
李派传人将多种太极拳的内功修炼方法沿袭至今天,其中还有"太极钓蟾功"、"百日筑基功"、"卯酉周天功"、"九转还丹功"、"圣胎培育还元功"等等。这些功法大都有坐卧功法,也大都讲究在修炼过程中要"安炉立鼎"、"采药"、"烧文火"、"烧武火"、"阴阳交媾"、"产婴结丹",其功理、功法与《武当修真图》相一致,而且,李派历代传人均以《武当修真图》为练功指南,由此可见,太极拳的内功修炼与道家的内丹功起码是属于同一个系统的近亲功法。就是当今各派的内家拳也都有"以拳入道"的说法。目标就是所谓的炼成"纯阳之体"拳法和技击不过是"技艺之末",这就从另一个方面证明,太极拳及内家拳起源于道家内丹功与原始拳法的最初结合形式,而宋元时代的张三丰创造内家拳及太极拳是完全可能的。
从张三丰所在的时代到如今,由于年代久远等诸多因素,已无连续、严密、完整的传递程序可供我们参考了,而太极拳的连续传程也只能上朔至清朝康乾间的王宗岳。据李派残存的拳谱资料记载,与王宗岳同时代擅太极拳者,尚有甘凤池、张凤仪、李凤元、乔三秀、陆凤治、陈凤山、黄凤歧等人。
张三丰的弟子有:李玄宗(道号"铁蟾子")、王道宗(道号"金蟾子")、张清修、李静修、邱元靖等人。由王道宗传陈洲同,以下与内家拳源流交叉(见《王征南墓志名》),至王征南断代,后为王宗岳、甘凤池、张凤仪、乔三秀等人。自王征南以上,太极拳与内家拳是一体的,而征南以后则从内家拳里分离出来,逐渐演变为一个独立的拳种。传至清朝康熙、乾隆间,是太极拳的中兴时期,出现了一大批太极拳家。王宗岳一支,由弟子蒋发广为传播,在河南温州一带兴起,清代称之为"河南派"或"温州蒋派";甘凤池、张凤仪等人将太极拳传播于江南部分地区,清代称为"江南派",也称"武当嫡传金蟾派太极功",钓蟾功是该派的绝技。清朝光绪年间,一百零八岁的甘淡然,字霈霖,为甘凤池之曾孙,将"金蟾派"完整地传给了李瑞东先生,并且沿袭到今天。
众所周知,河南派由陈长兴传给杨禄禅,杨禄禅到北京广为传播,从而衍化出杨、武、李、吴、孙各派。
清朝光绪末年,由武当山云游道士培元尘将"武当隐仙羽化犹龙派太极拳"传给了北京的司星三,该派至今仍在天津地区沿袭着。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金陵谷宗云、谷宗秀兄弟擅长"金陵太极功",谷氏兄弟传河南李六如,李传北京夏桂勋,夏传恒寿山(大力恒),此派至今仍在天津地区流传。
此外还有许多流派,比如清末民初宋书铭传承的三十七式太极拳;由道士吴鑫泉传承的"武当道家太极拳";由北京白云观安声远道长传承的"原始太极拳"等流派,均各自有其传递程序,而大部分都与河南陈家沟毫无瓜葛。因此,"天下太极出陈沟"的说法,是根本无视客观事实的存在的。
张三丰作为太极拳的创始人,还是中兴者?这是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考证的。然而,张三丰曾经扩充、丰富了太极拳的内容,曾经传播了太极拳术,这却是不能随意否定的。因为太极拳这种源于道家内丹功的拳法本身,可以找到许多证据。
“狗肉将军”张宗昌是怎样死的?
1、站台遇刺
1932年9月3日傍晚,济南火车站戒备森誉渣严,官员云集,一列开往北平的专列在等待一位大人物的到来。
过了一会儿,一个醉醺醺的山东大汉在警卫的搀扶下,摇摇晃晃的登上车厢,回头向送行的人挥手致意,他就是原山东省省长、直鲁联军总司令张宗昌,自从1928年宣布下野,心有不甘的他在大连、天津、北平、日本四处溜达,企图东山再起。
这次故地重游是应结拜兄弟、现任山东省长韩复渠的邀请而来,韩复渠通过石友三许诺让张宗昌回山东招兵买马,鉴于韩复渠的名声,张学良、吴佩孚,包括张宗昌的母亲都劝他不要去,一心想光复昔日荣光的张宗昌谁的话也听不进去,最终还是来了。
刚登上列车的张宗昌回过头来,突然发现一个黑洞洞的枪口对着自己,他的酒立即醒了一半,伸手向腰里摸去,突然想起来,他的那把德国造新手枪刚刚送给石友三,毕竟是军人出身,他呲溜一下钻进车厢。
拿枪的人叫陈凤山,他看到张宗昌后,立即扣动扳机,驳壳枪竟然哑火了,他提枪往里冲,后面紧跟着一人,叫郑继成,陈凤山是郑继成邀请来的杀手。
陈凤山再开一枪还是没响,这眨眼间的功夫,张宗昌已经从列车上跳下来了,二人立即下车追击,陈凤山再次哑火,张宗昌拼命向北跑,护兵们向陈凤山开枪,陈一下子被铁轨绊倒,子弹擦着头皮飞过去,郑继成一枪干掉一个护兵,再一枪击中张宗昌,二人追上去,朝着卜虚行张的脑袋连开两枪,鲜血顺着铁轨流了下来。
郑继成放下枪,走到月台上,高喊“我叫郑继成,我是为父报仇,现在投案自首”。
恰好一列火车在站台未发走,听到为父报仇行刺张宗昌,整辆列车欢呼起来,报以热烈掌声,一个大学生激动的从车上跳下来大呼“郑先生,你真是大英雄,大豪杰!”。
2、杀父之仇
张宗昌被刺杀后,震惊全国,各大报纸开始追根溯源,解读案情,最终,行刺原因大白天下。
1925年,张宗昌当上了苏皖鲁三省剿匪总司令,“督办山东军务”,1927年冯玉祥第八方面军副总指挥、军长郑金声进攻山东,张宗昌派兵迎战,双方在兰考激战,张宗昌的师长潘鸿钧策反了冯玉祥的旅长姜明玉,姜明玉的倒戈直接导致军长郑金声被捕,张宗昌大获全胜,要杀郑金声立威,手下人纷纷劝阻他不要杀俘,但头脑发热的张宗昌执意动手,最终郑金声被枪毙,终年48岁。这一杀,就像当年孙传芳杀施从滨一样,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
郑金声有一个继子郑继成,从小跟着郑金声在军营读书,15岁就当兵入伍,勇猛过人,被郑金声推荐给了冯玉祥,冯玉祥非常喜爱,留下身边,张宗昌杀了郑金声后,又怕他的后人报仇,就派人追杀郑继成,结果郑继成逃出山东去找冯玉祥,当北路军总参赞。
郑继成一直筹划报仇之事,但是张宗昌大权在握,谈何容易,1928年,张宗昌兵败下野,让郑继成看到了报仇的希望,1930年,回山东历城为父亲郑金声治丧的郑继成,在坟前发誓报仇雪恨。
山东省主席韩复渠和郑金声都是冯玉祥的老部下,郑金声还曾经救过韩复渠的命,郑金声遇难后,韩复渠为报搭救之恩,就让郑继成在山东省当了一名参议,领一份薪水。
一直想东山再起的张宗昌,打着抗日大业的旗子要去山东召集旧部(另有一种说法是山东的交通银行扣留了张的40万大洋),现在山东是韩复渠的地盘,“卧榻之侧启容他人酣睡”,此型哗时,老上级冯玉祥点了一把火,授意韩利用机会除掉张,张宗昌是冯玉祥的老对头,想当年南口战役,张宗昌狠咬他一口,导致冯玉祥的国民军彻底失败,在老上级的支持下,韩复渠最终定下了搞掉张宗昌的决心。
【原创】明成祖对待建文帝旧臣的非人道与无人性
无论建文帝在位时,对朱元璋分封的那些个朱姓藩王做了什么、或者准备要做什么,从中国历代以来所尊奉的礼教角度来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从侄子手中夺取政权的行为,是极不光彩、是违反礼制的。
从建文帝到明成祖,就江山易主的过程来看,如果仅以君君臣臣的标准来评定:
一宏扒、那些为建文帝舍命、那些誓死不屈的大臣,在道义上是站得住脚的,他们维护的、他们坚持的,是他们心中所信仰的道统与正统;
二、那些背弃朱元璋、朱允炆的恩礼,转而支持朱棣的大臣,他们或许是识时务的,但是,他们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一种对权力、对威势的俯首称臣,可以理解为一种对社会尊崇的道德标准的背弃,可以理解为一种丧失正气的软骨头。
三、这世间,或许有万古的江山,但几乎没有千古的政权。所以,仅仅简单地从正统、道义的角度来看江山的易主,是无法回答复杂的政权更迭的问题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朱棣夺权与王莽篡汉,在本质上,其实是一样,都是在夺取统治权;其不同,仅在于王莽夺的是异性的政权、朱棣夺的是同姓的统治而已。
四、就古有的理论而言,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果如此,则天下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也不是个别团体的天下,所以,排除那些个被认为是迂腐的君君臣臣的观念之后,凡有能力的人,都可以去夺取天下。只是,政权夺取的过程中,往往太过血腥、常常有太多的无辜民众会丧生其中;只是,政权夺取之后,那些做贼心虚者、那些鸡肠小肚者、那些惨无人道者、那些泯灭人性者会持续恐怖清洗、会不断荼毒生灵。这才是天下易主需要审慎的症结所在,这才是历史最为残酷的一面。
五、虽然,在天下易主的前前后后,没有人道、泯灭人性的恐怖阴云会笼罩当时、还会流毒后世,但是,须知,那些坚持道义者的蔽裤昌辉光,还是会给人很多激励;须知,历史会记住每一个无耻者的罪行;须知,暂时的美化和隐瞒,在历史的长河中,终会露出真实的面容…这些,才是前进的力量;这些,才是独裁者寝食难安的所在。
以上拉杂说了这么多,似乎还未尽意,就此打住。
下面,就根据明人宋端仪所撰的《立斋闲录》二,来简要说说明成祖朱棣对待朱元璋、朱允炆旧臣的非人道与无人性。
一、黄子澄
建文帝败绩后,黄子澄亲族多被诛灭。
黄子澄的妻子被籍没,进入浣衣局。
浣衣局,俗称浆家房,是明朝的宦官官署名,是为宫廷服务的八局之一,排于御膳房之后,专为宫内提供洗衣服务。有掌印太监一员,佥书、监工无定员。惟此局不在皇城内。
黄子澄的妻子在浣衣局期间,生有一子。孩子出生之后,不能姓黄,名叫舜家儿。孩子被郑氏收养,只能冒郑姓,笔记作者做成此记时,舜家儿还在世。
黄子澄的妻子生有四女,全被送入南京西院。
二、齐泰
齐泰被捉拿之后,受凌迟之刑惨死。
齐泰的亲族,多被诛除。
齐泰的叔父齐阳彦、齐时永等全都发配充军。
齐泰的从弟齐敬宗一同被处死。
明成祖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正月十一日,教坊司(明代教坊司隶属于礼部,主管乐舞和戏曲。)等官在右顺门上奏云:
“有奸恶齐泰的姐并两个外甥媳妇,又有黄子澄妹,四个妇人每一日一夜二十条汉子看守着。年小的都怀身孕,除生子令做小龟子,又有三岁小的女儿。”
皇帝钦批:
“由他,不的长到大,便是个淫贱材儿。”
教坊司又上奏
“当初黄子澄妻生一个小厮,如今十岁也。又有史家,有铁信家小妮子。”
皇帝批道:
“都由他,钦此。”
三、陈迪
朱棣即位后,陈迪被族诛。
陈迪与两纯搭个儿子陈凤山、陈丹山同一天被处死。
家人收拾陈迪的遗骨,归葬于宣城计家桥的圩埂上。
后来,陈迪的宗族姻亲因为陈迪连累自己贬谪戍边,竟然有人挖出陈迪的尸骨,投进河中。
据陈迪旧传记载:
处死当日,陈迪父子六人被捆绑在柱子上面,即将行刑时,陈凤山等叫曰:
“父亲,你累我们。”
陈迪曰:
“我儿,不要说这话。”
陈迪骂不绝口。于是,朱棣的刽子手们割下了陈凤山等人的舌头、鼻子、耳朵等,炒熟,硬塞进陈迪的口中,强迫他吃下去。
之后,陈迪等人被凌迟处死,还敲碎遗骨。
是陈迪家的老奴收拾陈迪等的遗骨,背回宣城,并埋葬于陈迪外家(外祖父、外祖母家,即娘舅家)——计家桥。
四、练安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即朱棣所谓的洪武三十五年,六月,朱棣攻下南京,练安被族诛。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正月二十四日,校尉刘通等赍贴:
一将刑科引犯人张鸟(又作乌)子等男妇六名为奸恶事;又引犯人杨文寿等男妇五百五十一名为奸恶事。
皇帝钦批:
“是。连日解到的,都是练家的亲。前日那一时起,还有不平气的,在城外不肯进来。嗔怪催他,又打那长解锦衣卫。把这厮每都拿去同刑科审。亲近的拣出来,便凌迟了;远亲的,尽发去四散充军。若远亲不宜,把亲近的说出来,也都凌迟了。”
同年二月,又解到邹公瑾等男妇四百四十八名口。
五、方孝孺
朱棣战胜后,听姚广孝的建言,想让方孝孺草诏,向天下宣告自己登基的事情。方孝孺誓死不从,于是,他被以凌迟之刑处死,并被夷族。
笔记作者查对当时南京锦衣卫镇抚司监狱的文簿,该文簿除了前编残缺破坏外,所存的簿籍中记载了方孝孺家族被残害的情况:
抄扎人口共有八百四十七人,见存姓名的有:
方孝孺的族叔方文度、方文恭、方海、方敏;
方孝孺的族侄方谅、方经、方良;
方孝孺的族弟方希定、方希崇、方希用、方希善;
方孝孺的族侄孙方起宗、方起成、方起庄、方小荀、方居安、方渊胜;
方孝孺的族孙方崇俭等。
六、胡闰
朱棣获胜,胡闰即时定罪诛戮(缢杀)。
同月二十五日,胡闰的儿子胡传道也受刑被杀,胡闰的次子胡传庆发配戍边。
胡闰的妻子还有两个女儿,全都配予象奴。
(家族连坐死者二百一十七人。)
七、郭任
朱棣入南京,郭任被诛戮。
郭任的儿子郭经,时年三十岁,也于本年(公元1402年)六月二十五日在金山被处决;郭任的儿子郭保,发配广西充军。
郭任的三个女儿,全部配予象奴。
八、侯泰
靖难之役中,侯泰负责为朱允炆运粮。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二十一日,侯泰奔赴南京,行进到高邮时,与皂隶上高(当属今江西宜春)人茅印仔一同被捉拿。本月二十六日,侯泰被送往锦衣卫镇抚司,七月初十日,被行刑。
侯泰的弟弟侯敬祖,儿子侯玘等都在七月十五日受刑。
侯泰的其他子弟大多发配充军而死。
侯泰的妻子曾氏,时年四十九岁,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三月,被配予象奴剌三为妻。后来,剌三病故。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六月,因为曾氏老病,发送其子与其随住。其子即在锦衣卫学作工匠的侯京儿;同月,曾氏又被送入浣衣局。一直到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侯京儿尚在监听决。
九、陈继之
朱棣平南京,陈继之等不降服,被族诛。
陈继之的父亲陈四季(福建莆田人),时年六十九岁,被发配甘肃充军。本年十月二十四日,陈父行至开封府病故。陈继之的母亲黄一姐,时年六十五岁,也被发配到甘肃与陈父随住。本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陈母行至郑州身亡。
陈继之的儿子陈征仔,时年仅四岁,随其母饶氏给配。后来,到了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的时候,十岁左右的陈征仔被抄送至镇抚司,本年十月十六日,在屯田之所病故。
陈继之的妻子饶氏也就是姚氏(未知何故,改姚为饶),四十二岁,被配予象奴阿口为妻。
陈继之的女儿陈进奴,年十三岁,被配给锦衣卫指挥袁江为奴;其女陈京奴,时一岁,永乐初年,夭亡。
陈继之的弟弟陈余翔等,全都发配充军。
十、高翔
朱棣掌权后,早就听闻高翔的大名,准备召进,并大力提拔任用。
高翔身着丧服,去见朱棣。言语之间,高翔又触忤朱棣。于是,朱棣派人,将高翔杀死在家中,籍没其财产。
那些曾经是高翔家的租佃户,此后,被处罚,要求加倍征收税赋。
朱棣的目的是:
“以世世怒骂御史也。”
也就是说,加倍征收那些人的税赋,是要他们世世代代都因为税赋繁重而咒骂高翔。
高翔的亲戚,全都发配充军。
十一、谢升
谢升的父亲谢旺,时年七十四岁;谢升的儿子谢咬儿,时年二十岁。在谢升死后,均于同年十月初二日发配到金齿卫(位于云南都司所辖卫所的最西端)充军。
谢升的四个女儿,全都送入浣衣局。
谢升的妻子韩氏,时年三十九岁,于本年九月二十日发送淇国公邱福处,转营奸宿。(这种禽兽不为、完全泯灭人性的行径,就是朱棣想出来惩处朱元璋、朱允炆的忠诚者的手段。)
十二、陈彦回
陈彦回,福建莆田人,被杀时四十七岁,是在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十月十一日被处死的。
陈彦回的妻子屠氏,年五十二岁,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四月被送入浣衣局;后又取出,配发蔚州(今属河北张家口)千户卜友生为奴。
十三、叶惠仲
叶惠仲,年六十四,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二月二十二日被凌迟处死。
叶惠仲的妻子萧氏被配发永平卫(在今河北境内)千户秦贵为奴。
十四、牛景先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十一月十九日,教坊司於右顺门口奏:
“蒙锦衣卫镇抚司发下在逃官牛景先的次妻,合无照例刺了。”
皇帝批曰:
“还照旧例科迟,钦此。”
(大约是牛景先的次妻,是不是杀了;批复:凌迟。)
十五、卓敬
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教坊司在奉天门题奏:
“有奸恶妇卓敬女杨奴、牛景先次妻刘氏,合无照依前例。”
皇帝批:
“是,钦此。”
十六、铁铉
建文四年(1402年)八月初二日,铁铉被送入有司,十月十七日受刑,时年三十七。
十月初五日,山东布政司经历司送铁铉的家属到京。
铁铉的儿子铁福安,时十二岁,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被发配到河池千户所充军;儿子康七,时七岁,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在鞍辔局病故。
铁铉的妻子杨氏,年三十五,十月初五日送往教坊司;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闰十一月初,病故。
铁铉的女儿玉儿,年四岁,被送到教坊司。
铁铉的父亲年八十三岁,母亲薛氏,全都发配到海南安置;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亡故。
话说,等到渡江登位之后,朱棣用计擒获铁铉。
铁铉正言不屈。
朱棣想让铁铉看自己一眼,无法逞意。于是,朱棣命人割掉了铁铉的耳朵、鼻子,铁铉仍然不回头看他一眼。后,铁铉被碎尸。至死,铁铉的骂声才停止。
十七、茅大芳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八月十七日,茅大芳与儿子茅顺童、茅道寿一起受刑。茅大芳的小儿子茅文生,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十二月,也被处决。
茅顺童的儿子茅添孙被发配充军;茅道寿的儿子茅归生等全都禁押在监,相继死去。
茅大芳的妻子张氏,年五十六岁,发往教坊司;本年十二月病故。
教坊司右韶舞安政等官,在奉天门上奏:
“有茅大芳妻张氏,年五十六,病故。”
皇帝圣旨:
“着锦衣卫分付上元县,抬去门外着狗吃了。钦此。”
(死人都不得安省,这就是朱棣的狭隘与刻毒。)
十八、胡子昭
胡子昭,年四十一岁。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八月十九日,被送入镇抚司,九月十一日处决。
胡子昭的妻子王氏,年四十,带着幼女住儿,被配予千户喜孙为奴。
胡子昭的父亲胡复初,年八十三岁,被发配充军;胡母郭氏,年八十一岁,随胡父同住。
胡子昭的儿子胡缜,年七岁,发送学作工匠,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五月,死去(十三岁左右)。
胡子昭的儿子胡继,年十四岁,发送学作工匠;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发配充军;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三月,问罪,收监听决。笔记作者作记时,胡继还在世。
十九、宋忠
宋忠被杀。
宋忠的儿子宋谦,年十六,任镇南卫指挥使;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被发配充军,继而被赐死。
二十、姚善
姚善,年四十三岁。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二十日被送京问罪,七月初十日被凌迟处死。
姚善的妻子宋氏,年四十二岁,配予燕山中护卫指挥纪纲为奴;本年八月,宋氏又被改配旗手卫指挥张昶为奴。
姚善的长子姚节,发配贺县(今属广西贺州)充军;姚善的幼子姚继儿,随母给配苏州;姚善的儿子姚保儿、姚项儿,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尚监侯听决。
姚善的三个女儿,全都给配都督陈虚家为奴。
二十一、廖镛
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四月初十日,镇抚司上奏,发送廖镛至刑部。
廖镛的弟弟廖铭、廖钺全都发配充军。
廖镛的母亲汤氏(明初名将东瓯王汤和之长女),与廖铭的女儿全都送入浣衣局。
廖镛的堂兄廖基,时为乌撒卫指挥,本年(公元1403年)十二月到京自首。
二十二、周璿
靖难之役结束,周璿被杀戮。
周璿的妻子王氏,年四十三岁。周璿的儿子周蛮儿仅七岁,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十二月,跟母给配随住;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三月,周蛮儿十二岁左右,被收监听决。
二十三、高不危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七月十七日,高不危任职所在地的家属男妇共十三人解送到京。
高不危的弟弟高宣,年二十七岁,发配海南充军。
高不危的弟弟高实,年十三岁,发送学作工匠;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三月,令监侯听决。
二十四、景清
朱棣即位之后,群臣朝服,向皇帝道贺。
此时,景清穿着孝服衰麻在朝廷大哭。
朱棣骂景清道:
“此是乱臣。”
景清回击道:
“你是贼子。”
朱棣大怒,命力士用金瓜击碎景清的牙齿,景清至死还骂不绝口。
景清死后,剥皮实草。
守卫景清的士卒上奏道:
“尸自行动。”
朱棣听后,大为惊惧。
当天夜晚,朱棣还梦见景清唾血叫骂。朱棣惊醒之后,看自己梦中所着的衣裳,似乎上面还有星星点点的血滴在闪光。
于是,朱棣下令,以奸恶查抄景清的九族。
后来,景清的子孙出逃者,改姓李氏。这些子孙,不论尊卑,全部名叫李景某。
(景清欲于早朝时行刺朱棣,被执,搜之,得所藏刃,遂被杀,诛九族,连及乡人。)
二十五、张昺
靖难之役中,张昺不屈而死。
永乐某年某月二十三日,礼科引犯人程亨等男妇五人,称其做了奸恶之事,请示,应当送该衙门?
皇帝批:
“是,这张昺的亲是铁,锦衣卫拿去着火烧。”
(朱棣指示,张昺的亲属是铁打的,要锦衣卫拿去用火烧!)
二十六、郑恕
郑恕,年五十六岁,建文四年(公元1403年)八月十七日受凌迟之刑。
郑恕的妻子彭氏,年四十七岁;郑恕的小妾夏氏;郑恕的女儿百家奴,年仅五岁;全都送入浣衣局。
郑恕的儿子郑濂,郑濂的儿子郑楷,郑恕的侄子郑韫,郑韫的儿子郑申湛,全都发送到北京种田。
郑恕的儿子郑湜,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三月,在监病死;郑恕的侄子郑汲,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二月,在监病死。
后记
关于朱棣登基后清洗朱元璋、朱允炆旧臣的事,相关资料总结如下: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二十五日,朱棣诛杀齐泰、黄子澄、方孝孺,灭其族,其中:
因方孝孺受牵连而死者共873人,充军等罪者千余人。
因黄子澄受牵连的有345人。
景清假降后,密谋行刺,事败,八月十二日被杀,灭九族;后屠其家乡,谓之“瓜蔓抄”。
此外,众多朱元璋、朱允炆旧臣如卓敬、暴昭、练子宁、毛泰、郭任、卢植、戴德彝、王艮、王叔英、谢升、丁志方、甘霖、董镛、陈继之、韩永、叶福、刘端、黄观、侯泰、茅大芳、陈迪、铁铉等,全都被以各种手段处死。
这些铁骨铮铮的人物,史称:
“忠愤激发,视刀锯鼎镬甘之若饴,百世而下,凛凛犹有生气。”
这些人的家属和亲人,无不被牵连,死者甚众,流放、被逼作妓女及被其它方式惩罚的人也不少。
直至明仁宗朱高炽(公元1424年~公元1425年在位)即位后,大部份人始获赦免;余人的后代,迟至明神宗朱翊钧(公元1572年~公元1620年在位)时,始获赦免。
在大肆诛杀之外,当月,朱棣将魏国公徐辉祖(徐达之子)下狱,后释放并削其爵位。徐辉祖死后,其子嗣魏国公爵。
黄观被朱棣所嫉恨,其状元的身份也被革去。
(全文结束)
陈氏太极拳陈清平小架教学与体验课
〖陈氏小架太极拳历史〗:
太极拳主要有陈,杨,吴,武,孙五大流派。陈氏第十五代陈清平创小架太极拳。
太极拳是由陈氏第九代陈王廷根据祖上所传108式长拳所改。后由第十四代陈长兴在祖传老架套路基础上,将太极拳套路精炼归纳,创造性的演变成陈氏太极拳老架一路和二路炮锤,后人称为太极拳老架或者大架。他教成的著名弟子有杨露禅。
陈氏第十五代陈清平(1795-1868)入赘温县陈家沟东北2.5公里处赵堡镇,他在原有套路上再次进行修改,形成了一套小巧紧凑,逐步加圈,不断提高拳艺技巧的练习套路,后人称其所传太极拳为赵堡架。其弟子有和兆元,武禹襄(后由陈清平徒孙郝为真传给孙禄堂),成就五大流派里的武,孙两派。
陈氏太极拳小架是最为传统的一种练法,是太极拳的精华拳架,被当成“看家拳”,传内不传外,鲜为人知。如今,随着时代变迁,观念更新而与时俱进,逐步开放。但由于起步很晚,普及范围有限。
〖老师介绍〗:
刘燕炬:陈氏小架太极拳受益者,执业律师。 她自幼体弱多病,不喜运动,2002年经历一场手术后无法工作在家静养,先后尝试瑜伽、跆拳道、健身操、舞蹈等各项运动,康复疗效甚微。直至2005年有缘开始学习陈氏太极拳,经过谨祥吵不辍的钻研习练,终于迈上健康之路,摆脱了亚健康的困扰。她师从太极发源地陈家沟的多位民间高手,对太极拳理颇有心得。
田进才 :河南温县人,自幼习武,练习大架,通晓中医经络养生,后拜祥侍师陈国安改练小架,是陈国安的关门弟子。陈国安盛年时功力惊人,能将人打得飞起。师爷陈凤山,与郑悟清同为国民党西安第七陆军学校总教头,文武双全,当年在河南温县陈家沟与陈照丕大师齐名,陈照丕去世后四大金刚之陈小旺、王西安和朱天才老师都到陈凤山家学拳。另一著名人物陈庆州老师也是陈凤山的追随者。
〖太极课程〗:
体验课:
1.初衷:不少人一直想学太极拳,终因太极拳培训机构繁多,分辩不出哪里是正宗的太极拳,而迟迟未决。为了让太极拳爱好者更真实感受正本清源的太极拳,放心学习,推出太极拳免费体验课程。所有太极拳爱好者,均可免费参加。体验后满意再报名。
2.主要体验群体:
针对太极拳初学者:让您直接接受正宗的传统太极拳教学,不走弯路。
针对太极拳习练者: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好多时候并不是您练的不认真,也不是练的太少,只是因为没有明师指导。除了自己勤于习练外,太极拳需要明师的言传身教方可进步,真传一句话,明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比划,都可能会让你豁然开朗,感觉比自己学几十年得到的东西还要多。
3.体验内容:太极拳介绍,热身操,站桩,正课感受
4.体验效果:
1)让初学者初识太极拳
2)对于习练太极多年,动作不规范的太极拳爱好者,为其指出问题,规范太极基本动作,引导习练方向。
正式课程
1.初级班:筑基 着熟
2.中级班 懂劲
3.私教课 一对一辅导(上课时间单独约)
〖学习时间〗:
每周六早上8-11点
〖联系人〗:xxx
〖学习地点〗:
地铁8号线奥森公园南门西南口 往南100米主路西侧奥林匹克塔对面人形塔。 宴亏
奥林匹克塔西面人形塔
练太极以修身,得健康得幸福!欢迎朋友们来观摩体验!
陈凤山说的(论拳)相声文本
甲:孟苏七式拳、寸锦张关东拳、斜穿星秋拳、正思尘封拳、槐德摔踩拳 谭方滚漏拳、燕青跌架拳、李逵硬绷拳、三皇炮锤拳、虎鹤双行拳,有达尊拳、米祖拳、太乙拳、太岁拳、太祖长拳、五祖贺阳拳、太祖七十二式拳,有一宗拳、二元拳、三躺拳、四屠锤拳、四把叶家拳、五战拳、五虎爬山拳、六合拳、六合八法拳、七圣拳、七星访友拳、八仙拳、八极拳、九进飞龙拳、十把内外拳、十二钩拳、十三太保拳、十三抓少林拳、一十八内闪翻拳、二十四采马拳、三十六匕首拳、七十二横拳、小石拳、一百零八罗汉拳。
乙:这拳还真不少!
甲:还档兄举有飞虎拳、伏虎拳、青龙拳、蛟龙拳、螳螂拳、白鹤拳、大黑拳、大蟒拳,有鼠拳、牛拳、虎拳、兔拳、龙拳、蛇拳、马拳、羊拳、猴拳、鸡拳、狗拳、豹拳、狮拳、熊拳、凤拳、鹞拳、飞虎鞭拳、白猿通臂拳。
乙:还有什么拳?
甲:有大洪拳、小洪拳、大成拳、秘踪拳、内家拳、外家拳、殷家拳、杨家拳、霍家拳、赵家拳、蔡家拳、莫家拳、朝阳拳、宝剑拳、开山拳、靠山拳、功力拳 、金刚拳、风行碧魔拳、子母拳、白眉拳、脱铐拳、字门拳、地躺拳、太子剑拳,有空手、硬手、行手拳,形意、心意、如意拳。
乙:完了!
甲:劈拳 挂拳!
乙:还有
甲:别拳跳拳,有弹拳、快拳、绷拳、攒拳、长拳、短拳、横拳、断拳、南拳、泰拳、软拳、扎拳、花拳、套拳、连拳、叉拳、劈挂手拳、自然尘链拳、阴阳太极拳、五当太乙五行拳
乙:好!
关于陈凤山和陈凤山口腔医生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