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雷公蛇(雷公蛇进家有什么预兆)

2025-10-03 09:52:48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瑶山鳄蜥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

1、瑶山鳄蜥又称雷公蛇,属独科种,为我国特产。l928年由广州中山大学生物考察队任国荣等人首次在金秀县内发现,1930年德国学者为异晰科鳄蜥属,定名为瑶山鳄蜥,现已被国家列为一级保护珍贵动物。

2、1928年-1929年间,中山大学生物系考察队前往广西大瑶山,在今广西金秀县罗香乡琼武村采得28条似蜥蜴,尾巴却像鳄鱼的爬行动物。

3、1928年首次在广西金秀县大瑶山发现,此后陆续在广西和广东的其他分布区发现鳄蜥,包括:广西桂平、贺州大桂山、昭平片、蒙山等,广东韶关曲江区、茂名信宜市等。

4、1928—1929年间,我国广州中山大学采集队任国荣等人在广西瑶山金秀县内发现了一种古老的爬行动物——鳄蜥。其体形既像鳄又像蜥蜴,因而得名。这种动物身长一般为0.2米左右,全身披着坚硬的鳞甲。

5、以昆虫、蝌蚪、小鱼或蚯蚓为食。每年l0月至翌年3月,为鳄晰冬眠期。鳄蜥为卵胎生,在每年的4~5 月产仔。 分布于中国的广西,广东,越南也有发现。

6、而广西大瑶山发现的鳄蜥又名瑶山鳄蜥。2007年,座落在广东省信宜市思贺镇双垌范围内的茂名市林州顶自然保护区里,当地居民开始陆陆续续发现疑似野生鳄蜥的踪迹,2008年经过华南濒危动物研究所及多方研究人员的鉴定确是鳄蜥。

雷公蛇怕什么?

1、用小绳结套头抓。用小绳结成活套,系于竹竿顶端,近其头部频频摇动以引诱之,待其头部钻入套中,迅速抽紧,即可捕获。雷公蛇,学名:变色树蜥,为鬣蜥科树蜥属的爬行动物,俗名马鬃蛇、猫公蛇、鸡冠蛇,全长40厘米左右。

2、这是海参类的,应该是玉足海参。 体呈圆筒状,前端常比后端细。口偏于腹面,具触手20个。背面散布少数疣足,排列不规则。腹面管足较多,排列也无规则;而幼小个体却常成了纵带排列。

3、在它感觉危险的时候可能会咬人,没有毒性,但是被咬到的话也必须对伤口消毒并打破伤风。

4、没有时间传照片.真抱歉. 回答: 呵呵。

5、雷公马,又称变色树蜥(学名:Calotes versicolor)为鬣蜥科树蜥属的爬行动物,别称马鬃蛇、雷公蛇、鸡冠蛇。爬行纲。鬣蜥科。头大眼小,身体浅棕色或灰色,背面具5—6条黑棕色或横斑,尾部具深浅相间的环纹。

6、是宝贵的中药材。为树栖动物,野外常见于森林边缘,经常出现在人类干扰较大的环境中,如城市行道树、田园篱笆和民居院落等处。雷公马会冬眠。传说中雷公马会咬人不放,要等到打雷时它才松开,故俗名又叫“雷公蛇”。

海南的那种叫雷公马的蜥蜴是哪种蜥蜴,怎么还会变色

最近雷公马是变色树蜥梗,雷公马是海南人对这种蜥蜴的本土叫法。传说中这种蜥蜴一旦咬人就不会松口,只有等到打雷才会放开。所以这种蜥蜴被海南人称作雷公马。同时“变色树蜥”是无危级别,“三有”保护动物,是不允许私人饲养的。

在海南话里,雷公马是蜥蜴的一种,学名叫变色树蜥。变色树蜥是鬣蜥科、树蜥属的爬行动物。头体长10-12厘米,尾长大约30厘米。变色树蜥背面浅棕色,杂有深棕斑块;眼四周有辐射状黑纹。生殖季节雄性头部为红色。

在海南话里,雷公马(读luizgonglvew)是蜥蜴的一种,学名叫变色树蜥。在其他方言里,雷公马有叫四脚蛇的。雷公马,相传是雷公的坐骑,头部像马,被它咬到,不打雷誓不松口。面对疫情,武汉当年有雷神山,海南现在有雷公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