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长期借款利息(长期借款利息会计分录)

2025-08-04 07:55:10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求分录,求帮忙 短期借款与长期借款的利息问题

一开始取得借款作为短期借款的时候,分录为:借:银行存款,贷:短期借款;短期借款变成长期借款,相当于把短期借款还上,又从银行借了长期借款,无非你没有动用钱直接用转账做:借:短期借款,贷: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

长期借款是指企业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借款。我国股份制企业的长期借款主要是向金融机构借入的各项长期性借款,如从各专业银行、商业银行取得的贷款;除此之外,还包括向财务公司、投资公司等金融企业借入的款项。

长期借款的利息核算:

1、长期借款利息核算方式有两种:

(1)分期计提并支付利息,计提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利息支出

贷:应付利息

分期支付利息的时候:

借:应付利息

贷:银行存款

到期支付本金时:

借:长期借款--本金

贷:银行存款

(2)到期一次还本付息下,计提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利息支出

贷:长期借款--应计利息

到期支付利息和本金时:

借:长期借款--本金--应计利息

贷:银行存款

2、分期付息情况下,计提利息通过“应付利息”核算;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情况下,计提利息通过“长期借款--应计利息”核算。

3、长期借款利息的计算:对长期借款利息的计算目前有单利和复利两种方法。单利就是只按本金计算利息,其所生成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计算公式为:借款本利和=本金+本金×利率×期数复利是指不仅按本金计算利息,对尚未支付的利息也要计算应付利息,俗称“利滚利”。在西方国家,长期借款利息一般按复利计算。在中国,国内企业的长期借款利息一贯采用单利;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合营企业的长期借款利息则一般按复利计算。

短期借款:

企业用来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或为抵偿某项债务而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外单位借入的、还款期限在一年以下或者一年的一个经营周期内的各种借款。

短期借款的利息结算方式:

短期借款的利息结算方式分为按月支付、按季支付、按半年支付和到期一次还本付息方式。

如果企业的短期借款利息按月支付,或者利息是在借款到期归还本金时一并支付、且数额不大的,可以在实际支付或收到银行的计息通知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如果短期借款的利息按期支付(如按季),或者利息是在借款到期归还本金时一并支付、且数额较大的,为了正确计算各期的盈亏,应采用预提的办法,先按月预提,计入当期损益,到期在进行支付。

长期借款利息计入哪个科目

长期借款利息计入应付利息或者长期借款—应计利息科目。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2-02-0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长期借款利息怎么算

长期借款利息为本金乘以年利率为年利息,计提利息后分录为:借:财务费用、管理费用或在建工程等贷:应付利息或长期借款-应计利息。借款利息是包括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等借入资金发生的利息、发行公司债券发生的利息,以及为购建或生产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而发生的带息债务所承担的利息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六百六十七条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

第六百七十一条贷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提供借款,造成借款人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

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收取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的日期、数额支付利息。

长期借款年利率怎么算

对长期借款的利息计算,我国目前有单利和复利两种方法:

1、单利是指在计算借款利息时,只按借款本金计算利息,其前期产生的尚未偿付的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的计息制度。其计算公式如下:借款利息金额=本金x利率x期数。

由于长期借款的金额一般较大,因此,在会计核算中,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重要性原则,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需要在每期期末逐期计提。每期计提的计算公式如下:每期借款利息=本金x相应期限的利率。

2、复利是指在计算借款利息时,不仅本金需要计算利息,而且前期未付的利息并入本期本金滚动计算利息的计息制度。其计算公式如下:借款期内利息总额=本金x(1利率)期数-本金=本金x[(1利率)期数-1]。当期借款利息=(本金截至本期期初累计未付的利息)x相应期限的利率。

按照国际惯例,长期借款的利息一般按复利法计算。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常常根据借贷双方的约定,采用单利法计算利息。

拓展资料:

(一)、一次性还本付息

企业向金融机构或其他单位借入的长期借款,一般都是按复利法逐年计算利息,到期时一次性还本付息。

[例]某股份制企业于20x0年年初向银行借入5年期的长期人民币借款800000元,年利率为10%,每年复利一次,到期时一次性还本付息。

该借款每年年末计提的利息费用如下:

第一年:800000x10%=80 000(元)

第二年:880000x10%=88 000(元)

第三年:968000x10%=96 800(元)

第四年:1064800x10%=106480(元)

第五年:1171280x10%=117128(元)

该项借款的5年利息总额为:

800 000x[(1 10%)5—1]=488408(元)。

(二)、分期偿还本息

在实务中,有些借款合同约定长期借款分期偿还,即企业取得长期借款后,分期、分批地偿还借款的本金和利息。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企业归还了一部分本金和利息,以后计提利息时就只计提未偿付的本金和利息部分的利息,而不需再计提已偿付的本金和利息部分的利息。例如,在例1中,约定于第四年年末偿付第四年年末时本利和的一半。在这种情况下,前4年年终计提的利息费用不变,其他计算如下:

第四年年末偿付的金额=800000x(1 10%)x4x50%=585 640(元)

第五年计提的利息费用=585640x(1 10%)=644204(元)。

(三)、分期付息、到期还本

有时候,贷款合同约定,借款期间每年年终计算并支付利息,到期时一次性归还本金。在这种情况下,每年支付的利息费用相等,即:

利息费用=本金x年利率。

若其他条件不变,利息于每年年终支付,则每年年终支付的利息为:

800000x10%=80000(元)。

(四)借款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

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取得的专门借款,在符合前述资本化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计算应予资本化的利息金额,并将其计入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

按照我国借款费用会计准则的规定,利息资本化金额的确定应与发生在固定资产购建活动上的支出挂钩。在应予资本化的每一个会计期间,因购置或建造某项固定资产而发生的利息,其资本化金额应为至当期末止购置或建造该项固定资产的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乘以资本化率;如果借款存在折价或溢价,还应当将每期应摊销的折价或溢价金额作为利息的调整额,对资本化率作相应调整。利息资本化金额的计算公式为:每一个会计期间的利息资本化金额=至当期末止购建固定资产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x资本化率。

其中,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应按每笔资产支出金额乘以每笔资产支出占用的天数与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之比计算确定。其计算公式为:累计支出加权平均数=∑(每笔资产支出金额x每笔资产支出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资本化率应当分别不同情况,按下列原则确定:

1.为购建固定资产只借入了一笔专门借款,资本化率即为该项借款的利率。如果该专门借款存在溢价或折价,则应确定该笔借款各期的资本化率。当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溢价或折价时,该借款内含的实际利率即为各期的资本化率;当采用直线法摊销溢价或折价时,应按各期实际利息(名义利息加减溢折价摊销额)除以期初借款的账面价值计算。

2.为购建固定资产借入一笔以上的专门借款,则资本化率应为这些专门借款的加权平均利率。在这些借款都没有溢价或折价的情况下,加权平均利率的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利率=专门借款当期实际发生的利息之和/专门借款本金的加权天数x100%。

其中,专门借款本金的加权平均数是指各专门借款的本金余额在会计期间内的加权平均数,其计算应根据每笔专门借款的本金乘以该借款在当期实际占用的天数与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之比确定。计算公式为:专门借款本金的加权平均数=∑(每笔专门借款的本金x每笔专门借款实际占用的天数/会计期间涵盖的天数)。

如果专门借款存在溢价或折价,则同样应当分别确定各期的实际利息,并按期初借款的账面价值作为本期借款本金计算。

长期借款利息和短款借款利息分别怎么计算

对长期借款的利息计算,我国目前有单利和复利两种方法。

单利是指在计算借款利息时,只按借款本金计算利息,其前期产生的尚未偿付的利息不再加入本金重复计算利息的计息制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借款利息金额=本金×利率×期数

由于长期借款的金额一般较大,因此,在会计核算中,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重要性原则,长期借款的利息费用需要在每期期末逐期计提。每期计提的计算公式如下:

每期借款利息=本金×相应期限的利率

复利是指在计算借款利息时,不仅本金需要计算利息,而且前期未付的利息并入本期本金滚动计算利息的计息制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借款期内利息总额=本金×(1+利率)期数-本金=本金×[(1+利率)期数-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