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免除处罚(免除处罚和不追究刑事责任)

2025-08-07 15:42:45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什么是免除处罚

免除处罚,又称免予刑事处罚,是指对于构成犯罪的人员,当其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时,只给予有罪宣告,同时免除其刑罚处罚。免除处罚与从重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等一起形成了一整套量刑的处罚体系。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十七条,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哪些情形可以免除处罚

以下情形可以或应当免除处罚: 1、根据《刑法》第十九条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根据《刑法》第二十条规定,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 负刑事责任 ,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3、根据《刑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根据《刑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5、根据《刑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6、根据《刑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7、根据《刑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十九条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条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一条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二条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刑法》第二十四条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免除处罚就是无罪释放吗

一、免除处罚就是 无罪释放 吗 免除处罚不是无罪释放。 免除处罚的前提条件是有罪,但罪行较轻,不予判处。 而无罪释放,是指没有 证据 证明被告人有罪,所以才释放的。 《 刑事诉讼法 》第一百九十五条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 《 刑法 》第六十七条【 自首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二、被免除刑事处罚会留案底吗? 被免除刑事处罚的人会被留案底 在谈论被免除刑事处罚的人是否会被留案底的事情前,首先要明确一件事情:案底是针对犯罪分子而留存的。说白了,您犯罪了,公安机关就会留案底,没有犯罪就不会留案底。 由于被免除刑事处罚的人,实质上仍是罪犯,只是因符合法定条件而被免除刑事处罚,不用被判 刑罚 款而已,并不代表其不犯罪,不是罪犯。 因此,被免除刑事处罚的人仍然会在公安机关留有案底。 但是无需太过担心案底会泄露,被其他人轻易获悉: 因为所谓“案底”,一般指某人过去犯法或犯罪行为的记录。在我国法律中一般指有过 刑事犯罪 前科的档案记录,而该犯罪档案一般存放至公安部门保存,除了司法机关为办案需要或者有关单位根据国家规定进行查询外,不得肆意向任何单位和个人提供。 此外,按照公安部的有关规定,国家行政、司法机关政审、调查或企事业单位重要岗位人员任用需要调查了解的,应由需要单位派人持有效证件及单位介绍信到公安派出所开具,对个人一律不予出具。 因此,在生活中,无需担心案底会被肆意泄露出去。倘若有人肆意散播先关信息的,涉嫌侵犯他人隐私,造成损害的,可以要求通过协商,甚至法律途径索取赔偿。 对罪犯免除刑事处罚,主要是因为出现了一些特殊的情形,这个时候虽然认定其构成犯罪,但实际却并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因此才会出现免除刑事处罚的决定。但如果是无罪释放的话,很显然意味着此时行为人其实根本不能认定构成犯罪,自然也就谈不上刑事处罚的问题。

哪种行为可以免予处罚

免除处罚的情节有:

1、聋哑人或者盲人犯罪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3、犯罪中止,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

4、共同犯罪中的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5、胁从犯,应当按照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6、自首犯罪分子,其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7、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8、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9、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担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0、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担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1、在国外犯罪并已在国外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十七条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因利用职业便利实施犯罪,或者实施违背职业要求的特定义务的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和预防再犯罪的需要,禁止其自刑罚执行完毕之日或者假释之日起从事相关职业,期限为三年至五年。

被禁止从事相关职业的人违反人民法院依照前款规定作出的决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情节严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对其从事相关职业另有禁止或者限制性规定的,从其规定。

犯罪后免除处罚的情形有哪些

免于处罚:是有刑事犯罪的发生,但因其他法定情节,如行为人不满14周或者不满16周岁等,作出的一种处理结果。免于处罚的情形:1、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犯罪,依照刑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虽然经过外国审判,依然可以依照刑罚追究,但是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可以免除或者减轻处罚。2、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于刑事处罚。3、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4、犯罪分子有揭发他人犯罪行为,查证属实的,或者提供重要线索,从而得以侦破其他案件等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5、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6、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7、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