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医三院指南加号[看病指南代处理住院]
电话:18514096078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北医三院指南加号[看病指南代处理住院],以及北医三院指南加号[看病指南代处理住院]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今天给各位分享北医三院指南加号[看病指南代处理住院]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北医三院指南加号[看病指南代处理住院]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联系方式放在最下面记得添加微信呀!!!
---------------------------
北医三院院简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简称“北医三院”)建于195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委管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与健康管理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甲医院。目前,在岗职工6226人。截至2020年9月,医院平均开放床位数2264张。医院设有37个临床科室,10个医技科室。有34个博士点、1个临床博士后流动站。在岗博士生导师70人,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科技部创新领军人才青年领军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5人、科技部“973”首席科学家1人、3人入选国家级“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卫生部突出贡献专家10人。
---------------------------
医院科室介绍
肿瘤化疗与放射病科的前身是放射病科(原103教研组-放射医学临床教研组),成立于1960年8月,她是当时北京医学院新成立的第一专业(放射医学专业)的临床部分。基础部分(101)设在医学院基础部,卫生部分(102)设在卫生系。该专业当时为保密专业,103建制在北医三院,成立后历经组织上的调整,于1986年改名为放射病科。在我国核电事业日益发展的情况下,结合三院的具体情况,结合肿瘤化疗开辟了另一临床专业工作。1993年5月经上级批准,正式成立肿瘤化疗与放射病科,含研究室),并由职业病研究中心独立出来,成为三院独立的临床科室。为了学科的发展和病人的需要,为加强协作,三院决定肿瘤化疗放射病科和放疗科共同组成肿瘤治疗中心,于2001年4月正式成立。为防范核恐怖事件的发生,2003年北京市卫生局确定北医三院为市辐射损伤医疗救治基地。2005年国家发改委批准,于2006年10月北医三院成立了国家核辐射损伤医疗救治基地临床部。自2001年肿瘤治疗中心成立以来,随着床位的增加,科室队伍不断壮大,同时科室也注重人才培养,梯队建设,化疗科的医护人员增加到33名,其中研究员1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2人,主管技师1人,助理研究员1人,技术员2人,护士14人。取得博士学位5人;取得硕士学位6人,在读研究生3人。显而易见,肿瘤化疗与放射病科已经形成了一支年轻的、富有活力的干部队伍。放射病方面工作:主要从事放射性工作人员健康体检、急慢性放射病的临床诊治工作及核与辐射事故急救中心及基地建设。2007年被批准为北京市第一家具有放射性工作人员体检资质的单位,近几年体检量逐年增加,平均每年6000人次左右。肿瘤化疗方面工作:肿瘤化疗专业经过二十余年的临床实践及学习,医护人员的理论及实际水平、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收治的肿瘤患者较开始增加了5倍以上。于2001年被批准为肿瘤专业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放射病与肿瘤化疗的结合促进了学科发展,临床和科研工作都得到了社会和同行的认可。肿瘤化疗专业现分为三个小组,即消化道肿瘤组、乳腺癌组、肺癌组,与放疗科、消化内科、普通外科、介入血管外科、放射科、核医学科、病理科紧密合作,已形成了治疗各种实体瘤的一套完整的规范程序,完成并总结了十项临床研究,在大肠癌肝转移的预防及治疗、乳腺癌的内科治疗、肺癌的姑息治疗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发表论文五十余篇。门诊量逐年递增,2013年全年门诊量达到27273,出院人数逐年增加、床位使用率100%、平均住院日也在逐年缩短2013年达到8.7天。教学工作承担医疗系、卫生系本科生讲课以及清华有关专业本科生急慢性放射病讲课;多次参办核及辐射事故医学应急救治培训班,2010年为北京市举办放射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培训班,2013年8月主办北京市放射性工作人员健康体检规范培训班。2005年开始承担药学院本科生肿瘤学总论及实习课程;2007-2011年共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三次,第一次全国消化系统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培训班(国家继续教育项目)。2010年及2011年举办了两次乳腺癌分子病理和综合治疗进展学习班(国家继续教育项目)。研究生培养:自70年代后期与职业病科和102分别共同申请成立了职业病和放射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培养了放射医学硕士研究生共12人,肿瘤专业成立后共培养肿瘤学硕士研究生15人,与其他单位联合培养博士生4人。科学研究80年代以后研究室以造血系统损伤与修复(特别是造血干细胞及脐带血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生物剂量方法探讨、肿瘤标记物的筛选和某些肿瘤病种发病机制的研究(如乳腺癌等)为主要研究方向。全科共发表论文230余篇,主编、主译和参编、参译的著作共15部。曾承担过国家七五攻关的部分课题;从自然科学基金会、卫生部、北京市、北京大学医学部和北医三院不同层面的有关科研课题,获得了一定的基金资助。近5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部级基金4项,行业基金子项目一项,院内种子基金6项,院内联合基金3项。现在,肿瘤化疗科已步入中年,回顾他们走过的路,值得骄傲,也值得深思,今后还有更长的道路要走,展望未来,充满信心,他们会团结一致,在这撒满阳光的路上共创二十一世纪新的辉煌。
---------------------------
医院专家介绍
---------------------------
【张珂】北医三院耳鼻喉科医生门诊时间预约挂号
中耳显微手术、人工耳蜗植入术及植入式助听设备相关手术、儿童听力诊断、遗传性聋诊断与咨询
张珂,女,副主任医师,博士,院青年学术骨干。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曾赴丹麦Gentroft医院耳科访问交流。目前为北医三院儿童听力诊断中心及新生儿耳聋基因咨询中心常务副主任;芙蓉爱耳基金外联运营部负责人;“国家贫困聋儿人工耳蜗项目”手术团队成员。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进行大会发言、学术壁报展示。第一作者发表SCI、Medline及核心期刊多篇。承担市自然基金1项,院种子基金1项;参与国自然2项、市自然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参加参编教材及书籍2部。目前任中国医师协会毕业后教育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总干事;中国优生科学协会听觉医学分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医学人工智能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人工听觉分会委员、耳内科学分会“听力检测学组”成员、耳内科学分会耳内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耳聋基因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杂志编委会编委。承担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颞骨解剖学习班的理论授课及解剖训练带教。近年来曾获多项荣誉,包括:北京市海淀区“十大杰出青年”;北京大学青年岗位能手;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北医三院优秀青年医师奖;北京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二等奖。 ---------------------------
患者评价大全
---------------------------
病情描述:我是河南省新乡市的患者,在本地体检时,发现患上了颈动脉体瘤,我们医院的大夫拍片检查后,告诉我们手术难度大,体瘤超大,而且深入颅底,没有治疗的把握,不敢动手术。然后向我们推荐了王涛教授,说王教授擅长做这手术,让我们上北京看病过程:我们来到了北京,见到了王涛教授。王教授很耐心,详细的和我们沟通了病情,又仔细的做的术前检查,给我们开了住院单,安排我们住院。我们是2023年2月27日动的手术,当时我们已经做好了心里准备,因为体瘤包裹了太多的血管和神经,而且已经长到了颅下,稍有差错,轻则瘫痪,重则死亡。康复情况:手术非常成功,比想象的还要好,体瘤没有残余,神经和血管没有损伤。我们术后第一天可以做起来,第二天可以进食,第三天可以下地,如今正在做出院准备。感谢王教授,医者仁心,拯救了我的生命
关于北医三院指南加号[看病指南代处理住院]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北医三院指南加号[看病指南代处理住院]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北医三院指南加号[看病指南代处理住院]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