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纳税识别号(纳税识别号和社会信用代码一样吗)

2025-10-14 00:27:20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纳税人识别号是哪个

纳税人识别号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纳税识别代码,分为扣缴义务人登记时发放的登记纳税证件中的代码、临时纳税登记人的代码、以及代扣代缴的自然人纳税人的代码。

【法律依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纳税人识别号代码标准的通知》

纳税人识别号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被赋予全国唯一的纳税识别代码,该代码是税务机关办理业务,以及进行数据信息内外部交换和共享的基础,在办理相应登记时确定。该标准按不同业务管理划分为三类:

1.根据《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办理税务登记(或扣缴义务人登记)并需发放相应登记证件的纳税人;

2.临时发生纳税义务办理临时登记的纳税人;

3.在办理代扣代缴或代收代缴及自行缴纳时对自然人登记的纳税人。

为推进和加强个人税收管理,尤其是对中国境内无住所个人的统一管理,该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自然人登记的纳税人”的统一编码规则。

纳税人识别号是什么意思

纳税人识别号是税务登记证上的号,每个企业的识别号都是唯一。

纳税人识别号,通常简称为税号。纳税人识别号就是税务登记证上的号,每个企业的识别号都是唯一。纳税人识别号,一律由15位、18或者20位码组成,其中,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机构纳税人,以国家技术监督局编制的9位码。区分主码位与校验位之间的符号省略不打印并在其前面加挂6位行政区划码共15位码,作为其纳税人识别号。国家税务总局下达的纳税人代码为15位,其中,1—2位为省、市代码,3—6位为地区代码,7—8位为经济性质代码,9—10位行业代码,11—15位为各地自设的顺序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第六条 国家有计划地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各级税务机关,加强税收征收管理信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建立、健全税务机关与政府其他管理机关的信息共享制度。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有关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如实向税务机关提供与纳税和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有关的信息。

第八条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向税务机关了解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与纳税程序有关的情况。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要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税务机关应当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

纳税人依法享有申请减税、免税、退税的权利。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对税务机关所作出的决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依法享有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请求国家赔偿等权利。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控告和检举税务机关、税务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

纳税人识别号是什么?

法律分析:纳税人识别号是税务登记证上的号码,通常简称为"税号",每个企业的纳税人识别号都是唯一的。这个属于每个人自己且终身不变的数字代码很可能成为我们的第二张"身份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税收征收管理,规范税收征收和缴纳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收入,保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凡依法由税务机关征收的各种税收的征收管理,均适用本法。

第三条 税收的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依照法律的规定执行;法律授权国务院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任何机关、单位和个人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擅自作出税收开征、停征以及减税、免税、退税、补税和其他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决定。 

第四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为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税款、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

纳税人识别号是什么 纳税人识别号的介绍

1、纳税人识别号是税务登记证上的号码,通常简称为“税号”,每个企业的纳税人识别号都是唯一的。这个属于每个人自己且终身不变的数字代码很可能成为我们的第二张“身份证”。

2、2015年1月12日,根据国家税务总局本周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未来每个公民可能都将拥有一个由税务部门编制的唯一且终身不变、用来确认其身份的数字代码标识。

3、纳税人识别号用18位的阿拉伯数字或大写英文字母表示,由登记管理部门代码(1位)、机构类别代码(1位)、登记管理机关行政区划码(6位)、主体标识码(组织机构代码)(9位)和校验码(1位)5个部分组成,

4、国家出台了法律并对纳税人识别号等相关概念作出了规定。

5、而纳税人识别号一律由15位、17位、18或者20位码(字符型)组成,其中:企业、事业单位等组织机构纳税人,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编制的9位码(其中区分主码位与校验位之间的“-”符省略不打印)并在其前面加挂6位行政区划码共15位码。

纳税人识别号是什么

纳税人识别号,通常简称为"税号"。纳税人识别号就是税务登记证上的号,每个企业的识别号都是唯一的。2017年7月1日起针对发票抬头为企业的电子发票应在“购买方纳税人识别号”栏填写纳税人识别号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网厅、手厅也支持填写纳税人识别号,网厅、手厅在电子发票查询及开具界面,可输入发票抬头、纳税人识别号等信息,输入的信息可在开出的电子发票上显示。

温馨提示:各地市业务政策存在差异,具体情况以当地政策为准。

纳税人识别号是什么?

纳税人识别号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纳税识别代码,分为扣缴义务人登记时发放的登记纳税证件中的代码、临时纳税登记人的代码、以及代扣代缴的自然人纳税人的代码。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纳税人识别号代码标准的通知》

纳税人识别号是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被赋予全国唯一的纳税识别代码,该代码是税务机关办理业务,以及进行数据信息内外部交换和共享的基础,在办理相应登记时确定。该标准按不同业务管理划分为三类:

1.根据《税务登记管理办法》办理税务登记(或扣缴义务人登记)并需发放相应登记证件的纳税人;

2.临时发生纳税义务办理临时登记的纳税人;

3.在办理代扣代缴或代收代缴及自行缴纳时对自然人登记的纳税人。

为推进和加强个人税收管理,尤其是对中国境内无住所个人的统一管理,该标准中明确规定了“自然人登记的纳税人”的统一编码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