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行为成立要件(法律行为成立要件有哪些)
电话:18514096078
简述法律行为的概念、构成要件及分类。
根据我国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我国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可以分为四类:有效的民事行为,效力待定的行为,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无效的民事行为。
根据责任的构成是否以当事人的过错为要件,民事责任可以分为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和公平责任。过错责任过错责任,是指行为人违反民事义务并致他人损害时,应以过错作为责任的要件和确定责任范围的依据的责任。
一般构成要件 法律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由以下四个条件构成,它们之间互为联系、互为作用,缺一不 可。 (1)、有损害事实发生 损害事实,就是违法行为对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造成的侵害。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明示形式 明示形式,是指行为人明确表达内心意思的形式,包括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及视听形式等其他形式。(1)口头形式。(2)书面形式。它又分为一般书面形式和法定书面形式。
法律行为的条件
1、法律解析: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有效条件: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意思表示真实; 不违反法律、行政 法规 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民事法律行为的一般有效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3、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4、犯罪主体,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
5、法律主观: 民事法律行为 具备条件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 民事权利 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试述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及其效力状态
一般有效要件是指为所有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而应具备的必要条件,包括:(1)主体要具备相应的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要真实;(3)内容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德;(4)内容要确定和履行可能;(5)形式要符合法定要求。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是: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不损害国家和他人合法权益。
具备下列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有效: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可以采取书面形式、口头形式或者其他形式。法律规定是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
法律行为构成要件四个条件
1、犯罪主体,每一种犯罪,都必须有犯罪主体,有的犯罪是一个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一人,有的犯罪是数人实施的,犯罪主体就是数人。
2、法律责任的一般构成要件是:主体:法律责任主体是指违法主体或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应注意的是,责任主体不完全等同于违法主体。过错:主观故意或过失。
3、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有:(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二)意思表示真实;(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4、法律行为的成立必须具有下列条件:必须是出于人们自觉的作为和不作为。无意识能力的幼年人、疯癫、白痴的作为和不作为,都不能被视为法律行为。
5、四要件说认为符合上述四个条件可认定行为构成犯罪,而犯罪成立后也可因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等原因而对犯罪认定进行排除。



电话:18514096078
蒙ICP备2023003510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