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代理(双方代理是否有效)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 1、代理人能不能自己代理和双方代理
- 2、双方代理是什么意思?
- 3、双方代理的合同有效吗
- 4、自己代理和双方代理是什么意思???求举例~
- 5、自己代理和双方代理是什么???求举例子~一定要有例子~~
- 6、如何理解“代理双方当事人进行同一民事行为”?
代理人能不能自己代理和双方代理
代理人不得自己代理,但是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的除外;不能双方代理,违背了合同必须由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的基本原则,它把双方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建立完全由一人来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六十八条
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是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的除外。
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同时代理的其他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是被代理的双方同意或者追认的除外。
双方代理是什么意思?
一、双方 代理 是什么意思 双方代理又称同时代理,是指一个代理人同时代理双方当事人的民事行为的情况,即一个人既作为卖方的代理人又作为买方的代理人。 在交易中,当事人双方的利益总是互相冲突的,通过讨价还价,才能使双方的利益达到平衡。而由同一个人代表双方利益,可能会只反映了代理人一人的意志,难免顾此失彼。由于双方代理不符合代理权的基本原则,有可能会引发道德风险,所以各国法律一般予以禁止。但是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禁止。在我国,双方代理行为是否当然无效,要做具体分析。如果双方代理事先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同意或事后得到了其追认,法律承认其效力。 《 民法典 》(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百六十八条规定: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是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的除外。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同时代理的其他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是被代理的双方同意或者追认的除外。 二、双方代理的责任和风险 1、责任 如双方代理未经双方当事人同意或事后未得到各方的追认,被代理人可因此而解除代理关系,如造成损失亦应由代理人承担责任。 1、风险 双方代理存在最大的风险就是代理人欺骗双方的被代理人从中渔利,自己代理也存在这样的风险。按照现在比较流行的信息不对称原理,代理人对这两种情况下被代理人的情况一清二楚,被代理人处于劣势。因此也有专家认为,按照人性恶的前提,无效是比较合理的后果。 三、代理的特征和分类 1、代理具有下列基本特征: (1)代理行为是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民事法律行为。 (2)代理人一般应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从事代理行为。 (3)代理人在代理权限范围内独立为意思表示。 (4)代理行为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 2、分类 以代理权产生的原因不同分为委托代理、法定代理和指定代理 (1)委托代理,又称意定代理,即代理人依照被代理人授权进行的代理。 (2)法定代理,是根据法律的规定而直接产生的代理关系,主要是为保护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合法权益而设定,如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代理。 (3)指定代理,即代理人依照有关机关的指定而进行的代理,如在民事 诉讼 中,当事人一方为无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行为能力人而没有法定代理人,或法定代理人之间相互推诿,或法定代理人与被代理人之间有利害冲突的,由法院另行指定代理人的代理。代理人享有的代理权是指定的,与被代理人的意志无关,无须委托授权。
双方代理的合同有效吗
一、双方 代理 的合同是否有效 在交易中,当事人双方的利益总是互相冲突的,通过讨价还价,才能使双方的利益达到平衡。而由同一个人代表双方利益,可能会只反映了代理人一人的意志,难免顾此失彼。 由于双方代理不符合代理权的基本原则,有可能会引发道德风险,所以各国法律一般予以禁止。但是我国法律并没有明确禁止。在我国,双方代理行为是否无效,要做具体分析。如果双方代理事先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同意或事后得到了其追认,法律承认其效力。 二、双方代理的风险 双方代理存在最大的风险就是代理人欺骗双方的被代理人从中渔利,自己代理也存在这样的风险。按照现在比较流行的信息不对称原理,代理人对这两种情况下被代理人的情况一清二楚,被代理人处于劣势。因此也有专家认为,按照人性恶的前提,无效是比较合理的后果。 三、法律规定不得代理的情况 代理在民事活动中适用范围很广泛,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所有的民事活动都适用代理。违反法律规定或者合同约定应当由本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1)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双方当事人约定,应当由本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1、具有人身性质的行为,例如 结婚登记 、立 遗嘱 、 收养 子女等,不得由代理人代理。 2、具有人身性质的 债务 ,例如约定必须由特定人完成的义务,如文艺表演、绘图等,因与 债务人 的思想水平、创作能力分不开,必须由债务人亲自履行,不能由他人代理。 (2)违法行为不得代理。 侵权行为 ,内容违法的行为,例如非法侵害他人人身、财产的行为,私自买卖黄金等行为, 都是国家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当然不能进行,因而也不能代理。 (3)发售债券等民事法律行为不得代理。 这类行为只能由特定民事主体代理,其他民事主体不得代理。 以上就是为您提供的 双方代理的合同有效吗 这个问题的相关回答,双方代理是否具有法律效力,需要分情况而定。我国法律对双方代理并没有进行明确的禁止,如果双方代理事先取得当事人双方的同意,则该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但双方代理的风险我们也不能忽视,它使当事人双方的信息都处于透明的状态,代理人可以很轻易地从中获利从而损害当事人的利益。
自己代理和双方代理是什么意思???求举例~
自己代理是滥用代理权的表现形式之一。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自己进行民事行为。我国《经济合同法》第7条第3款规定,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同自己签订的合同无效。
双方代理是滥用代理权的表现形式之一。指代理人同时代理双方当事人为同一项民事行为。
在交易中,当事人双方的利益总是互相冲突的,通过讨价还价,才能使双方的利益达到平衡。而由同一个人代表双方利益,可能会只反映了代理人一人的意志,难免顾此失彼。 由于双方代理不符合代理权的基本原则,有可能会引发道德风险,所以各国法律一般予以禁止。
自己代理举例:A委托B购买生产急需的某种原料,恰好B有该原料欲出售。于是B就以A的名义与自己订立一份买卖合同,将自己的原料卖给A。
双方代理举例:A委托B销售纯净水,C同时亦委托B购买纯净水。于是,B分别以A和C的名义订立一份纯净水买卖合同。
扩展资料:
《民法总则》关于代理的相关规定:
第一百六十八条 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是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的除外。
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同时代理的其他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是被代理的双方同意或者追认的除外。
第一百六十九条 代理人需要转委托第三人代理的,应当取得被代理人的同意或者追认。
转委托代理经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的,被代理人可以就代理事务直接指示转委托的第三人,代理人仅就第三人的选任以及对第三人的指示承担责任。
转委托代理未经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的,代理人应当对转委托的第三人的行为承担责任,但是在紧急情况下代理人为了维护被代理人的利益需要转委托第三人代理的除外。
第一百七十条 执行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工作任务的人员,就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以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的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对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发生效力。
法人或者非法人组织对执行其工作任务的人员职权范围的限制,不得对抗善意相对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自己代理
百度百科-双方代理
自己代理和双方代理是什么???求举例子~一定要有例子~~
自己代理行为指代理人以被代理人名义与自己实施的民事行为。比如您代理别人去买手机让您去某个店里买,同时您自己是卖手机的,您就背着被代理人在自己的店里拿了手机卖给了被代理人。
双方代理又称同时代理,是指一个代理人同时代理双方当事人的民事行为的情况。还是买手机的例子。您代理一个人要给他买手机,同时您还未一个卖手机的做代理替他卖,正好您作为双方的代理人,您就把卖手机的人的手机卖给了买手机的人。
如何理解“代理双方当事人进行同一民事行为”?
代理双方进行同一民事行为,又称同时代理,是指一个代理人同时代理双方当事人的民事行为的情况,即一个人既作为卖方的代理人又作为买方的代理人。
法律分析
双方代理也称同时代理。这种行为在有关代理人从事代理事务必须履行的义务中已经提及,双方代理会导致在合同签订过程中难以平衡双方当事人的利益,损害被代理人的利益,因此要禁止这种行为。在交易中,当事人双方的利益总是互相冲突的,通过讨价还价,才能使双方的利益达到平衡。而由同一个人代表双方利益,可能会只反映了代理人一人的意志,难免顾此失彼。由于双方代理不符合代理权的基本原则,有可能会引发道德风险,所以各国法律一般予以禁止。但是法律并没有明确禁止。双方代理行为是否当然无效,要做具体分析。如果双方代理事先得到了双方当事人的同意或事后得到了其追认,法律承认其效力。双方代理存在最大的风险就是代理人欺骗双方的被代理人从中渔利,自己代理也存在这样的风险。按照现在比较流行的信息不对称原理,代理人对这两种情况下被代理人的情况一清二楚,被代理人处于劣势。因此也有专家认为,按照人性恶的前提,无效是比较合理的后果。如双方代理未经双方当事人同意或事后未得到各方的追认,被代理人可因此而解除代理关系,如造成损失亦应由代理人承担责任。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六十八条 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是被代理人同意或者追认的除外。代理人不得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与自己同时代理的其他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但是被代理的双方同意或者追认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