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应急响应的法律法规(应急响应由哪个部门对外发布??)

2025-09-06 07:12:02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为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工作,迅速有效处置生产安全事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办发〔2013〕101号),制定本办法。

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应急响应等级一二三四区别

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态势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级(特别重大)、级(重大)、级(较大)和级(一般)。一级为最高级别。

应急响应登记一二三四的区别:响应程序不同;协调组织不同;终止程序不同。应急响应机制是由政府推出的针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而设立的各种应急方案,通过该方案使损失减到最小。

宣布进入响应的部门不同:一级响应是由由国务院副总理(国家减灾委主任)决定进入一级响应状态。二级响应由民政部部长决定进入二级响应状态。三级响应由民政部分管副部长决定进入三级响应状态并向部长报告。

应急演练法律法规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与有关企业签订协议,保障应急救援物资、生活必需品和应急处置装备的生产、供给。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三十七条国务院建立全国统一的突发事件信息系统。

第八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乡、镇人民政府以及街道办事处等地方人民政府派出机关,应当至少每2年组织1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练。

法律依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评估规范规定》 第六条 生产经营单位应急预案分为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没有规定消防演练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