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拒执罪(拒执罪一般判多久)

2025-09-13 06:45:56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拒执罪一般判多久

拒执罪全称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拒执罪判多久需要根据具体案件的情况来进行判断。

犯拒执罪被判刑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侵犯的客体是人民法院的正常活动,客观方面表现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和裁定,情节严重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拒执罪判刑在我国都有哪些规定?

《 刑法 》第三百一十三条: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 、 拘役 或者 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的,出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一、拒执罪提起刑事自诉的条件有两个: 1、申请执行人有证据证明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侵犯了申请执行人的人身、财产权利,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具体来说,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有能力执行而实施了下列八种行为之一: (1)具有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财产情况、违反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令等拒不执行行为,经采取罚款或者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拒不执行的; (2)伪造、毁灭有关被执行人履行能力的重要证据,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他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妨碍人民法院查明被执行人财产情况,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3)拒不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票证或者拒不迁出房屋、退出土地,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4)与他人串通,通过虚假 诉讼 、虚假仲裁、虚假和解等方式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5)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执行人员进入执行现场或者聚众哄闹、冲击执行现场,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6)对执行人员进行侮辱、围攻、扣押、殴打,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7)毁损、抢夺执行案件材料、执行公务车辆和其他执行器械、执行人员服装以及执行公务证件,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8)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致使 债权人 遭受重大损失的。 2、申请执行人有证据证明自己曾经提出控告,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对负有执行义务的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我国对这类犯罪人的犯罪罪行情节严重的处以3年以下有期徒刑,对于罪行特别严重的处3-7年的有期徒刑。相关的处罚还有结合案件自身的情形和犯罪人的犯罪事实来进行决定和处理。

什么是拒执罪

【法律分析】

拒执罪全称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已生效的有给付内容的判决、裁定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在有履行能力并且能够履行的情况下,拒不履行,情节严重的行为。

拒不执行裁判罪是一种特殊主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第三、四、五条的规定,有以下三种:

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即由人民法院判决裁定规定的曾有作为或不作为义务的自然人。

被执行人是单位的,追究的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这些人员为了本单位的利益而拒不执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造成严重后果,也构成本罪的主体。

与被执行人共同实施妨碍执行和拒不执行的行为人。这种人,因其不是被执行人,而是案外人教唆被执行人或与被执行人事先通谋策划,事后共同参与并实施了拒不执行法院裁判的行为的,应认定为共犯。

《刑法》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自诉也可追究拒执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拒执罪最新司法解释

拒执罪司法解释是这样规定的:

1、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一般由执行法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2、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被告人在一审宣告判决前,履行全部或部分执行义务的,可以酌情从宽处罚。

3、其他规定。

【【法律依据】】

《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

被执行人、协助执行义务人、担保人等负有执行义务的人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规定,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处罚。

第五条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一般由执行法院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六条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的被告人在一审宣告判决前,履行全部或部分执行义务的,可以酌情从宽处罚。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拒执罪的构成

拒执罪由以下几点构成:(一)犯罪客体: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审判机关裁判和执行的权威。(二)主观方面:直接故意表现为行为人明知人民法院判决、裁定已经生效,必须执行,在有能力执行的情况而故意拒不执行,希望通过拒不执行的犯罪行为,使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无法得到执行,以满足自己或单位的非法利益。(三)客观方面:表现为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被执行人是公民的,即由人民法院判决裁定规定的曾有作为或不作为义务的自然人。(四)犯罪主体:被执行人是单位的,追究的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一十三条 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拒执罪司法解释规定内容是怎么样的?

一、拒执罪司法解释规定内容是怎么样的? 拒执罪全称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是指对人民法院已生效的有给付内容的判决、裁定负有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在有履行能力并且能够履行的情况下,拒不履行,情节严重的行为。《 刑法 》规定,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 有期徒刑 、 拘役 或者 罚金 。但是“情节严重”规定不具体,在实践中不好操作,这次最高院的司法解释对此进行了明确: 具有拒绝报告或者虚假报告财产情况、违反人民法院限制高消费及有关消费令等拒不执行行为,经采取罚款或者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拒不执行的; 伪造、毁灭有关被执行人履行能力的重要 证据 ,以暴力、威胁、贿买方法阻止他人作证或者指使、贿买、胁迫他人作伪证,妨碍人民法院查明被执行人财产情况,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拒不交付法律文书指定交付的财物、票证或者拒不迁出房屋、退出土地,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二、其他法律规定 与他人串通,通过虚假 诉讼 、虚假仲裁、虚假和解等方式妨害执行,致使判决、裁定无法执行的; 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执行人员进入执行现场或者聚众哄闹、冲击执行现场,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对执行人员进行侮辱、围攻、扣押、殴打,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毁损、抢夺执行案件材料、执行公务车辆和其他执行器械、执行人员服装以及执行公务证件,致使执行工作无法进行的; 拒不执行法院判决、裁定,致使 债权人 遭受重大损失的。 自诉也可追究拒执罪 这次最高院司法解释的一个重大变化就是由过去单一制通过 公诉 程序追究拒执罪,转换为公诉程序和自诉程序都可以追究的双轨制。自诉人要有证据证明符合以下两个条件:第一,负有执行义务的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侵害了自己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第二,申请执行人曾经提出控告,而公安、检察机关对负有执行义务的人不予追究刑事责任,法院认为符合 立案 条件就应予以立案。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自诉程序追究拒执罪,可到判决该案的 一审 法院申请立案。 日常生活当中,大家都知道,我们国家法院所作出的判决是具有法律方面效力的,任何人都必须要进行执行,否则的话,国家会使用强制力来进行执行,并且刑法当中也规定了由拒执罪,实际上就是拒不履行法院的判决,或者是相应的裁定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