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公孙龙(公孙龙子)

2025-08-07 18:27:15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公孙龙,作为名家的代表,其生平经历如何?

1、公孙龙(前320年-前250年),传说字子秉,战国时期赵国人,曾经做过平原君的门客,名家的代表人物,其主要著作为《公孙龙子》,西汉时共有14篇,唐代时分为三卷,北宋时遗失了8篇,至今只残留6篇,共一卷。

2、公孙龙,相传字子秉,赵国人(今邯郸),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320年至前250年间。他的生平事迹已经无从详知。他可能较长时间作平原君的门客。《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说,“平原君厚待公孙龙”。

3、公孙龙,姓公孙,名龙,生于公元前320年,卒于公元前250年,战国时赵人,中国战国时期名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做过赵国平原君的门客,曾和当时著名的辩者,逻辑学家,其思想特征是“别同异,离坚白”。

4、公孙龙就是这样一位机智善辩的语言大师,他曾在 赵国平原君家作宾客,大约有二三十年之久,深受 平原君赏识。公元前283年,秦国与赵国订立盟约:“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

5、公孙龙: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公孙龙,字子秉,生卒年不详(约前320年—约前250年之间),华夏族,名家人物,生于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公孙龙是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代表人物

公孙龙: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公孙龙,字子秉,生卒年不详(约前320年—约前250年之间),华夏族,名家人物,生于赵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

公孙龙(公元前320年-公元前250年),东周战国时期赵国人,字子秉,华夏族著名哲学家,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能言善辩,曾为平原君门客。

公孙龙是“稷下名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虽然不是稷下学宫的“科班“人员,却凭借著名的“白马非马”和“离坚白论”,曾在稷下学宫“舌战群雄”,把各国大学者辩得张口结舌,无人能敌。

公孙龙生平事迹

公孙龙,相传字子秉,赵国人(今邯郸),活动年代约在公元前320年至前250年间。他的生平事迹已经无从详知。他可能较长时间作平原君的门客。《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说,“平原君厚待公孙龙”。

这里,公孙龙明确了白马是马的一种,也就是白马是马的常识,只是强调白马是共性马的一种个性,是共性所不能等同的个性,故日“白马非马”,强调了共性与个性的区别,不无道理。

东周战国时期赵国人,字子秉,华夏族。著名道家,哲学家,名家离坚白派的代表人物。能言善辩,曾为平原君门客。

公孙龙连夜入见平原君,认为平原君在战事中并无功劳,不应以此为由请封,平原君便没有听从虞卿的建议。平原君原本待公孙龙甚厚,后来邹衍到赵国时,平原君就向邹衍请教关于公孙龙“白马非马”的论题。

白马非马是中国古代的逻辑学家公孙龙(约公元前320--前250年)提出的一个著名的逻辑问题,出自《公孙龙子·白马论》。传说公孙龙过关,关吏说:“按照惯例,过关人可以,但是马不行。

七雄时代赵国有赵胜,赵奢,廉颇,蔺相如,赵括,李牧等历史名人。

什么是两个公孙龙子之谜?

可见张守节是认定了善于坚白同异之辩的公孙龙即是孔子弟子,也就是说,前后两个公孙龙其实是同一个人。唐人司马贞著《史记索隐》,也明确认为两个公孙龙实为一人,只是关于这个人的传说有许多差异而已。

春秋战国时期名公孙龙者有二:一为春秋楚人(一说卫人),字子石,孔子弟子,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一为战国时期赵人,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撰《公孙龙子》,为“坚白同异”之辩的是战国时期的赵人公孙龙。

公孙龙认为,事物和概念都是有差别的,所以概念与概念之间也绝没有联系。在他看来,“白马”与“马”这两个概念不同,因此它们之间毫无联系,从而推断出:“白马”不是“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