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投诉(劳动投诉去哪个部门)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 1、如何劳动局投诉?
- 2、怎么投诉劳动局
- 3、劳动局投诉电话是多少
- 4、劳动局投诉电话是多少?
- 5、怎么向劳动局投诉
- 6、如何向劳动局投诉
如何劳动局投诉?
向劳动局投诉的方式如下:
1、从劳动部门的官网投诉入口进行投诉。
2、直接拨打相关劳动部门的投诉电话,或者拨打市民热线进行投诉。
3、携带相关材料到用人单位主体管辖范围内的劳动部门窗口进行投诉,交由相关人员受理,并出具受理回执。
详细内容
一是申请调解。这是比较和谐和快速的一种方式。员工请求劳动局调解。劳动局在进行初步的调查了解以后,先派人与企业进行沟通,积极协调企业,尽快发放工资。或者是劳动局安排劳动纠纷调解委员会介入,由调委会的专家,与企业和员工进行沟通,通过调解的方式,化解矛盾,发放工资,维护员工的切实利益。
二是申请仲裁。劳动局都设有劳动纠纷仲裁庭。劳动局自收到员工的书面劳动仲裁申请书后,会及时的组成仲裁庭,并在60日内进行仲裁。这个仲裁类似了法院诉讼,需要双方的举证和辩证,最终由仲裁庭作出最终的裁定。对于劳动局的仲裁,企业有义务履行相关规定。
三是投诉检举。投诉检举是一种比较激进的方法,不太建议员工使用。除非是你不想在公司里工作了。我们可以到劳动局去投诉检举企业的违法用工行为,要求劳动局对企业的拖欠工资行为进行查处,并给与企业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支付员工的工资,赔偿损失,给与一定的经济补偿。劳动局的这种处罚,带有强制性。但是,一旦这样做,自己也难以在企业立足。建议慎重使用这种方法。
怎么投诉劳动局
向劳动局投诉的方式如下:
1、从劳动部门的官网投诉入口进行投诉。
2、直接拨打相关劳动部门的投诉电话,或者拨打市民热线进行投诉。
3、携带相关材料到用人单位主体管辖范围内的劳动部门窗口进行投诉,交由相关人员受理,并出具受理回执。
详细内容
一是申请调解。这是比较和谐和快速的一种方式。员工请求劳动局调解。劳动局在进行初步的调查了解以后,先派人与企业进行沟通,积极协调企业,尽快发放工资。或者是劳动局安排劳动纠纷调解委员会介入,由调委会的专家,与企业和员工进行沟通,通过调解的方式,化解矛盾,发放工资,维护员工的切实利益。
二是申请仲裁。劳动局都设有劳动纠纷仲裁庭。劳动局自收到员工的书面劳动仲裁申请书后,会及时的组成仲裁庭,并在60日内进行仲裁。这个仲裁类似了法院诉讼,需要双方的举证和辩证,最终由仲裁庭作出最终的裁定。对于劳动局的仲裁,企业有义务履行相关规定。
三是投诉检举。投诉检举是一种比较激进的方法,不太建议员工使用。除非是你不想在公司里工作了。我们可以到劳动局去投诉检举企业的违法用工行为,要求劳动局对企业的拖欠工资行为进行查处,并给与企业警告,责令限期改正,支付员工的工资,赔偿损失,给与一定的经济补偿。劳动局的这种处罚,带有强制性。但是,一旦这样做,自己也难以在企业立足。建议慎重使用这种方法。
劳动局投诉电话是多少
一、我国劳动者投诉电话是多少?
劳动局投诉电话统一为12333。也可以直接电话当地劳动局稽查大队电话。劳动局包括劳动分局和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各地一般统一为12333,也可以直接电话当地劳动局稽查大队。
举报的方式还有其他,例如:
1、到就近的劳动局窗口去提出投诉,需带上相关的材料证明;
2、找到网上投诉的网址,提交资料进行投诉,在线的人员会为其解答;
3、直接拨打12333进行投诉。
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二、欠薪被员工告到劳动局怎么处罚
1、要看是因为什么事情被投诉到劳动局;
2、处罚:
(1)【规章制度违法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直接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2)【缺乏必备条款、不提供劳动合同文本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提供的劳动合同文本未载明本法规定的劳动合同必备条款或者用人单位未将劳动合同文本交付劳动者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三、劳动合同必须到劳动局备案吗
1、公司要给员工办理五险,劳动合同部分地区是要去劳动局备案的。辖区内企业以及外地的外商投资企业驻辖区内分支机构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的。
2、劳动合同备案时申报所需要的材料:
(1)新成立的用人单位,应提供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副本。是法人单位的,同时提供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或授权委托书;不是法人单位的,同时提供其主要负责人的身份证明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授权委托书;
(2)招用人员就业备案、劳动合同备案花名册(一式四份)及劳动合同文本;
(3)劳动者与原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十日内被新用人单位接收的,持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证明;
(4)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定劳动合同应在十个工作日内办理劳动合同备案手续;
(5)用人单位合并、分立、兼并、合资、合作及改制等过程中职工集体转移工作单位的,持相关文件或证明;
(6)变更劳动合同的,持原招用人员就业备案、劳动合同备案花名册、劳动合同变更(续订)花名册(一式两份)、劳动合同文本;
(7)续订劳动合同的,持原招用人员就业备案、劳动合同备案花名劳动合同变更(续订)花名册(一式两份)和续订的劳动合同文本。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作为劳动者的我们不可避免的会与用人单位产生各种各样的纠纷,此时如果用人单位有违法行为的,我们应当及时的运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劳动局投诉电话是多少?
劳动局投诉电话统一为12333。也可以直接电话当地劳动局稽查大队电话。劳动局包括劳动分局和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各地一般统一为12333,也可以直接电话当地劳动局稽查大队。
举报的方式还有其他,例如:
1、到就近的劳动局窗口去提出投诉,需带上相关的材料证明;
2、找到网上投诉的网址,提交资料进行投诉,在线的人员会为其解答;
3、直接拨打12333进行投诉。
员工利益被侵害找的部门
1、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就劳动纠纷问题直接进行协商。
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自行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单位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提出申请,请求调解。
3、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要求查处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劳动者可在自己的法权益受到侵害之日起1年内向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5、劳动争议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6、劳动者还可以通过信访的方式,向各级工会、妇联以及政府信访部门反映。
怎么向劳动局投诉
【法律分析】:劳动局投诉流程步骤:准备证明材料、协商调解、投诉举报仲裁;材料:个人身份证件、证明劳动关系的资料。需准备与公司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据,证明劳动关系可以是劳动合同,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可以收集以下证据证明事实劳动关系:
(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四),考勤记录或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劳动报酬、加班费或者经济补偿;劳动报酬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当支付其差额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二)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工资的;(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费的;(四)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温馨提示】
以上回答,仅为当前信息结合本人对法律的理解做出,请您谨慎进行参考!
如果您对该问题仍有疑问,建议您整理相关信息,同专业人士进行详细沟通。
如何向劳动局投诉
劳动局投诉流程:
(一)从劳动部门的官网投诉入口进行投诉;
(二)直接拨打相关劳动部门的投诉电话,或者拨打市民热线进行投诉;
(三)携带相关材料到用人单位主体管辖范围内的劳动部门窗口进行投诉,交由相关人员受理,并出具受理回执。
当自己的权益被用人单位侵害的时候,要勇于拿出法律武器,向劳动部门或者其他相关行政机关反映和投诉,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在向劳动局投诉之前,我们应该先做好准备工作,平常我们就应该注意搜集和保留相关的证据,比如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卡等等。在投诉之前,我们应该先搞清楚用人单位主体,到底归属哪里的劳动部门管辖,避免走弯路,被踢皮球。确定管辖的劳动部门之后,我们可以采取直接前往劳动部门的窗口进行投诉,相关的人员会直接受理,并出具受理回执。一般劳动部门都开通了相关的网络投诉的渠道,也可以选择从劳动部门的官网投诉入口进行投诉。电话投诉,直接拨打相关劳动部门的投诉电话,一般网站上或者114等途径可以查询到相关的投诉电话。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