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耕地法律分类(耕地法律分类标准)

2025-09-02 06:57:17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

该标准规定了土地利用现状的总则、分类与编码。该标准适用于土地调查、规划、审批、供应、整治、执法、评价、统计、登记及信息化管理等工作。在使用该标准时,也可根据需要,在该标准的基础上续分土地利用类型。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一级、二级两个层次的分类体系,共分12个一级类、57个二级类。 2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采用数字编码,一级采用二位阿拉伯数字编码,二级采用一位阿拉伯数字编码,从左到右依次代表二级。

按照利用的现状可以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

一级类土地共设3个。这三个分别是《土地管理法》规定的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二级类土地共设15个。

分类标准如下:一级类设3个,即:即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二级类设15个即原土地利用现状分类8个一级类中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新设的“其它农用地”等5个地类共同构成农用地。

在法律上,中国土地分类主要按土地的用途和利益性质两个标准进行划分,具体如下:按照用途进行土地分类:可以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按照依土地利益性质分类:土地可以分为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

国有土地性质分类和用途

我国土地按用途可以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以及未利用地。农业用地是用来生产农作物的土地,如草地、林地、耕地等。建设用地是指人们用来居住或进行活动的土地,如工地、游乐场、体育馆、住宅等。

法律分析: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按所有权性质,分国有土地和集体土地。按获得途径,有出让土地和划拨土地。按利用现状三大类分类,有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5)按照利用的现状可以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

土地性质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三类。

农村土地分为几种用地类型

农村土地主要分为宅基地、基本农田用地、集体建设用地。

农村土地分为耕地、林地、宅基地、荒地四种性质。

农村土地性质分类如下:耕地:包含了水田和坡地,是用来种植作物的土地。林地:用来种植树木或者其它经济作物的坡地。宅基地:指的是不占用耕地和林地,分配给村民建造房子的土地。

农村土地分为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和荒地等这些种类,农村的土地一般是由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土地承包经营期限为三十年。

用地分类标准2018

1、一级类共有12个,具体包括: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土地。

2、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3、看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农用地:就可以分为耕地、林地、园地、牧草用地、其他农用地几类:建设用地可以更细地划分为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用建筑用地、住宅用地、水利建设用地等等。 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有不同的分类。

4、土地性质分五类:商业用地、综合用地、住宅用地、工业用地和其他用地。根据土地性质不同使用年限也不同。

5、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需要,对某种具体用地所规定的用途。根据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城乡用地分为2大类、9中类、14小类,而常用的用地性质实际上是指其中一小类——R11。

6、土地使用类型只有土地划拨和土地出让两种形式。

耕地保护制度有哪些法律规定?

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其他。

法律主观:民法典关于保护耕地的规定我国对耕地采取的是特殊保护,严格遵守耕地红线原则。若发生将耕地转为建设用地的情况,当事人可以向有关机关匿名提供线索举报。

法律分析:耕地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7号《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八条 国家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