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满十八(未满十八周岁驾驶机动车怎样处理)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 1、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享有哪些权利
- 2、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处罚,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 3、未满18周岁发生性是违法吗
- 4、未满十八岁违法犯罪怎么判
- 5、未满18周岁的法律上有没有规定不能开房
- 6、法律规定未满18岁的人犯罪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未满18岁是指
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享有哪些权利
您好:
未成年人在一般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对未成年人法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1、生命健康权。未成年人享有生命健康的权利。
2、人身自由权。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剥夺或限制未成年人的人身自由和非法搜身。
3、肖像权。未成年人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其肖像。
4、名誉权。未成年人享有名誉权,其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未成年人的名誉。
5、荣誉权。未成年人享有荣誉权,禁止非法剥夺其荣誉称号。
6、财产所有权。国家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卦、扣押、冻结、没收。
7、财产继承权。未成年人享有合法财产的继承权,并受法律保护。
8、著作权。未成年人享有著作权(版权),依法有署名、发表、出版,获得报酬等权利。
9、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未成年人对国家各项工作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批评、建议、申诉、控告和检举的权利。
10、取得国家赔偿权。未成年人依法有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
11、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对未成年人的信件,除因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或检察机关依法进行检查,或对无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10岁以下)的信件,由其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代拆外,未经未成年人本人同意,任何组织和个人(包括家长和老师)不得私拆、截留、隐匿、毁弃。
12、受教育权。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
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处罚,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责令监护人加以管教;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有违法行为的,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依法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
未满18周岁发生性是违法吗
法律分析:通常情况下未满十八周岁的男女恋爱期间发生性关系不算犯法。 但是有两个风险点需要提示,一是如果女方未满14周岁,即使双方发生性关系系自愿,男方的行为有很可能构成强奸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六条 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奸淫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的,以强奸论,从重处罚。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一)强奸妇女、奸淫幼女情节恶劣的;(二)强奸妇女、奸淫幼女多人的;(三)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奸淫幼女的;(四)二人以上轮奸的;(五)奸淫不满十周岁的幼女或者造成幼女伤害的;(六)致使被害人重伤、死亡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第二百三十六条之一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女性负有监护、收养、看护、教育、医疗等特殊职责的人员,与该未成年女性发生性关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有前款行为,同时又构成本法第二百三十六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未满十八岁违法犯罪怎么判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称完全刑事责任年龄;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有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才应当负刑事责任,称不完全刑事责任年龄;3、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里指的从轻是在法定刑的下限处刑;这里指的减轻,是在法定刑的下一档次,如应判五年以上的,实判在五年以下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未满18周岁的法律上有没有规定不能开房
可以。按照规定,未满十八周岁必须出示有效证件进行实名登记后,才能入住酒店。年满16岁的青少年已经达到了办理身份证的年龄,所以也要出示身份证。16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可以跟随成年人一起入住,同住的成年人必须出示身份证。
法律分析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而在其他国家,未成年人被定义的年龄范围并不完全不同。判断一个人是否为未成年人,有没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是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公民应当自年满十六周岁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由监护人代为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酒店其基本定义是提供安全、舒适,令利用者得到短期的休息或睡眠的空间的商业机构。16岁以下的青少年儿童,可以不进行登记,但必须跟随经过登记后的成年人一起入住。16岁及以上的青少年如果还未办理身份证,可以出示户口本进行登记。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五十六条 旅馆业的工作人员对住宿的旅客不按规定登记姓名、身份证件种类和号码的,或者明知住宿的旅客将危险物质带入旅馆,不予制止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旅馆业的工作人员明知住宿的旅客是犯罪嫌疑人员或者被公安机关通缉的人员,不向公安机关报告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法律规定未满18岁的人犯罪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未满18岁是指
不公开审理原则是指法院在审理未成年案件时,不对社会公开,不允许旁听和记者采访。 刑事诉讼法 规定, 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16岁以上不满18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
第四百六十七条 开庭审理时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到场代表的人数和范围,由法庭决定。到场代表经法庭同意,可以参与对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庭教育工作。
对依法公开审理,但可能需要封存犯罪记录的案件,不得组织人员旁听。
第四百六十八条 确有必要通知未成年被害人、证人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案件情况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有条件的,可以采取视频等方式对其陈述、证言进行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