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内容详情

于欢案的法律分析(于欢案概述)

2025-09-09 16:39:49 作者:wangsihai

电话:18514096078

本文目录一览:

辱母案于欢为什么要判刑

1、因此,法院依据事实和证据认定于欢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属于故意伤害罪,依据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量刑幅度是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依法减轻处罚,则量刑幅度从十年以上降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2、判处有期徒刑五年。2017年3月24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受理此案当事人上诉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公开开庭审理,2017年6月23日山东高院撤销一审判决,判决于欢犯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

3、在社会舆论的关注下,经过对此案严谨的梳理和调查,2017年5月27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做出二审判决,认定于欢属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欢有期徒刑5年。和此前的无期徒刑相比,这一结果对于欢而言,显然是个好消息。

4、辱母案是当事人于欢的妈妈欠债,然后被追债人殴打、辱骂,甚至作出污辱人格的事情来,于欢当时为了保护妈妈,跟追债人起了冲突,误杀了追债人。

于欢案的法治意义

1、于欢的辩护人提出,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讨债人员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于欢捅刺抢劫者的行为属特殊防卫,不构成犯罪。事实上,本案并不存在适用特殊防卫的不法侵害的发生。

2、于欢能够出狱,已经是法制的进步了,说明更多人的权益得到了保障。

3、正当防卫是让犯罪嫌疑人失去犯罪能力,可因对方多人,一个失去能力还有多个,案件细节没有纰漏,所以如果在于欢阻止犯罪时还有人要进行犯罪于欢绝对无罪。从个人角度出发,如果我是于欢,在场所有放高利贷的都要死。

4、这也反映出了转型期中国的法治建设中,无论是立法还是司法,要正视人心经验,正视伦理价值的重要性,从而把握好逻辑与经验的关系、条文与人情的关系,法律与伦理的关系的发展趋势。

于欢刺杀辱母者案:法律告诉你什么是正当防卫

1、法律主观: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非法侵害的人采取的制止非法侵害的行为,对非法侵害人造成一定的损害,属于正当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

2、一:辱母案于欢为什么要判刑?从防卫意图看,于欢的捅刺行为是为了保护本人及其母亲合法的权益而实施的。为了保护合法的权益,这是正当防卫的目的性条件。

3、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从现有事实和有关证据(抛开案外因素)分析,应当属于防卫过当,不宜认定为正当防卫,包括不宜认定为无限防卫。

4、所以于欢能够选择好时间,控制好伤害的行为程度,那么就能够被判定为正当防卫。辱母案已经告一段落,于欢在刑满释放以后也重新开启了自己的新生活,现在他所从事的工作是一名互联网的内容创作者。

于欢案为什么属于防卫过当

1、从防卫意图看,于欢的捅刺行为是为了保护本人及其母亲合法的权益而实施的。为了保护合法的权益,这是正当防卫的目的性条件。合法的权益,并不限于生命健康,还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严等其他合法权益。

2、法律主观:正当防卫是指对正在进行非法侵害的人采取的制止非法侵害的行为,对非法侵害人造成一定的损害,属于正当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

3、行为人有预谋。由于防卫挑拨需要借用“防卫”的形式,因而行为人往往是经过周密考虑、认真准备才付诸实施的。

于欢案件的法人类学视角解读

摘要本文从以人类学中事实建构及垂直切片的理论分析于欢案件中事实构建的问题及不同阶层发声对案件的推动作用,旨在为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上提出建议。

辱母事件指的是:2016年4月14日,以杜志浩为首的11名催债人对女企业家苏银霞实施长达一小时的凌辱之后,杜志浩脱下裤子,当着苏银霞儿子于欢的面,把自己的生殖器往苏银霞脸上蹭。

法院认为,于欢面对众多讨债人长时间纠缠,不能正确处理冲突,持尖刀捅刺多人,构成故意伤害罪;鉴于被害人存在过错,且于欢能如实供述,对其判处无期徒刑。

这两天“于欢刺杀辱母者”案刷屏了,关于情理与法理的讨论也异常激烈,合乎情理而不合乎法理,是这个案件的典型特点。

于欢的辩护人提出,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讨债人员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于欢捅刺抢劫者的行为属特殊防卫,不构成犯罪。事实上,本案并不存在适用特殊防卫的不法侵害的发生。